《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二 (2)
卷之五十二 (2)
1. 消渴通治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妙。
梅蘇丸,治消渴鬲熱,能生津液。
白梅肉,紫蘇葉,烏梅肉(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七錢),百藥煎(三兩),訶子,人參(各一錢),甘草(炙,兩半)
上為末,煉黃臘為丸,芡實大。不拘時噙化一丸,津咽,路行解渴。
玉泉丸,治煩熱口渴。
麥門冬,人參,茯苓,黃耆(半蜜炙),烏梅肉(焙),甘草(各一兩),天花粉,乾葛(各兩半)
上為末,蜜丸彈大。每服一丸,溫湯嚼下。
川黃連丸,治消渴。
川黃連(五兩),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
上為末,生地黃汁並牛乳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
茯兔丸,治消渴通用,亦治白濁。
菟絲子(制),北五味子(七兩),白茯苓(五兩),石蓮肉(二兩)
上為細末,乾山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丹溪)四汁膏,治三消,止熱渴。
黃連末,天花粉末(各二兩),牛乳汁,藕汁,生地黃汁,生薑汁(少許)
上以藕汁、地黃汁熬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薑汁,和蜜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湯少許送下。能食者,加軟石膏、天花粉。
三和甘露飲,大治消渴,每日進二服,小便短澀者宜服之。
滑石,石膏,人參,知母,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
二消丸,治消渴骨蒸。
宣黃連(去毛淨,不拘多少為末)
上取東瓜自然汁,和連末成餅陰乾,再碾為末,用冬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東瓜湯送下,或大麥湯下亦可。
硃砂黃連丸,治心虛蘊熱,或因飲酒過多,發為消渴。
辰砂(一兩),宣連(三兩),生地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燈心棗湯下。
枇杷葉(炙去毛),栝蔞根,黃耆,乾葛,蓮房,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黃耆湯,治諸渴。
黃耆(蜜炙),茯苓,栝蔞根,麥門冬,生地黃,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水煎溫服。
天花散,治消渴。
天花粉,生地黃,麥門冬,乾葛(各二錢),五味子,甘草(各一錢)
上作二服,每服水盞半,粳米百粒,煎一盞,食遠服。
烏梅五味子湯,治消渴,生津液。
烏梅,五味子,百藥煎,巴戟(去心酒浸),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二服,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參耆湯,治消渴。
人參,桔梗,天花粉,甘草(各兩半),黃耆(鹽湯炒),白芍藥,白茯苓,五味子(各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一盞,日四進。
栝蔞散,治壯盛時不自謹,瓷情縱欲,年長腎氣虛弱,不能房事,多服丹石,真氣既盡,石氣孤立,唇口焦乾,津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乾實,小便日夜百十行,當除熱補虛。
白話文:
消渴通治劑
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調服,效果很好。
梅蘇丸,治療因熱引起的消渴,能產生津液。
用白梅肉、紫蘇葉、烏梅肉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七錢,百藥煎三兩,訶子、人參各一錢,炙甘草一兩半。磨成粉,用煉製的黃蠟做成丸子,像芡實那麼大。不拘時間含著化開,讓津液嚥下去,走路時能解渴。
玉泉丸,治療煩熱口渴。
用麥門冬、人參、茯苓、黃耆(用蜂蜜炙過)各一兩,焙乾的烏梅肉、甘草各一兩,天花粉、乾葛各兩半。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彈丸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嚼服。
川黃連丸,治療消渴。
用川黃連五兩,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磨成粉,用生地黃汁和牛奶混合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茯兔丸,治療各種消渴,也能治療白濁。
用製過的菟絲子、北五味子各七兩,白茯苓五兩,石蓮肉二兩。磨成細粉,用乾山藥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丹溪)四汁膏,治療三消,止渴。
用黃連末、天花粉末各二兩,加上牛奶汁、藕汁、生地黃汁和少量生薑汁。先用藕汁和地黃汁熬成膏,再加入前面三種粉末攪拌均勻,佐以薑汁,和蜂蜜調成膏狀,慢慢含在舌頭上,用少量白開水送下。如果能吃飯,可以加入軟石膏和天花粉。
三和甘露飲,主要治療消渴,每天服用兩次,小便短少不利的人適合服用。
用滑石、石膏、人參、知母、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甘草各等份。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在飯後溫服。
二消丸,治療消渴引起的骨蒸。
用宣黃連(去掉毛,用多少都可磨成粉)。取東瓜自然流出的汁,和黃連粉做成餅,陰乾後再磨成粉,再用冬瓜汁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冬瓜湯送服,或者用大麥湯送服也可以。
硃砂黃連丸,治療因心虛有熱,或者因飲酒過多引起的消渴。
用辰砂一兩,宣黃連三兩,生地黃二兩。磨成細粉,用煉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前用燈心草和紅棗煮的湯送服。
用炙過的枇杷葉(去掉毛)、栝蔞根、黃耆、乾葛、蓮房、炙甘草各一錢。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在飯前服用。小便不暢的,可以加茯苓。
黃耆湯,治療各種口渴。
用蜜炙過的黃耆、茯苓、栝蔞根、麥門冬、生地黃、五味子、炙甘草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溫服。
天花散,治療消渴。
用天花粉、生地黃、麥門冬、乾葛各二錢,五味子、甘草各一錢。分成兩次服用,每次用水一碗半,加入粳米一百粒,煎成一碗,在飯後服用。
烏梅五味子湯,治療消渴,產生津液。
用烏梅、五味子、百藥煎、用酒浸過的巴戟(去心)、炙甘草各二錢。分成兩次服用,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在空腹時服用。
參耆湯,治療消渴。
用人參、桔梗、天花粉、甘草各兩半,用鹽水炒過的黃耆、白芍藥、白茯苓、五味子各一兩。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成一碗,每天服用四次。
栝蔞散,治療壯年時不注意節制,縱慾,年老時腎氣虛弱,不能行房事,長期服用丹石,使真氣耗盡,石氣獨存,導致唇口乾燥,津液自然流失,小便赤黃,大便乾燥,小便一天夜裡上百次。應該清除熱邪,補養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