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二 (1)

1. 消渴通治劑

(《寶鑑》)麥門冬湯,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即溲。

麥門冬,黃連,干冬瓜(各一兩)

上咀分四劑,每服水二盞煎一盞,溫服無時,當茶湯飲為妙。冬瓜如無干者,用新者一條重三斤,去皮穰分作十二塊,為十二服,每服一塊,日三四次。

(東垣)當歸潤燥湯,治消渴,舌上白乾燥,唇乾,口乾,眼澀,黑處見浮雲,大便秘澀、乾燥結硬,喜溫飲,陰頭短縮。

當歸(酒洗),升麻(各錢半),柴胡,甘草(半生半炙。各六分),黃柏,知母,石膏,桃仁,麻仁,生地黃(酒洗。各錢半),防風,荊芥穗,紅花(各三分),杏仁(六枚),小椒(三粒)

作一劑,水煎服。

地黃飲子,治消渴,咽乾,面亦,煩躁。

人參,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耆,澤瀉,石斛(去根),枇杷葉(炙去毛),枳殼(炒,丹溪無此味),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食後服。

(河間)大黃甘草飲子,治男婦一切消渴不能止者。

大豆(先煮二三沸,淘去苦水再煮),大黃(一兩半),甘草(四兩,一指長槌碎)

上用沸水一桶煎藥,同煮三五時,如稠強更添水煮,豆爛軟為度,盛於盆中放冷,令病人食豆,渴飲湯汁無時,候食盡。如燥渴止罷藥,未止依前再煮。食之不過三劑,其病悉愈。

(東垣)和血益氣湯,治口舌乾,小便數,舌上赤脈,此藥生津液,除乾燥。

當歸(酒洗),生地黃,黃連,黃柏(酒炒),升麻(各一錢),柴胡,甘草(半生半炙,各四分),麻黃根,知母(酒炒),漢防己,羌活,杏仁(去皮尖),桃仁(去皮尖,各五分),石膏(六分),紅花(少許)

上水二盞煎一盞,溫服,忌酒醋濕熱麵食。

(丹溪)瓊玉膏,治三消最妙。(方見咳嗽門)

(《局方》)清心蓮子飲,治三消小便不清。(方見熱門)

(《局方》)》,黃耆六一湯,治男婦諸虛不足,胸中煩悸,時常消渴,或先渴而後發瘡,或病諸瘡而後發渴者,並宜服之。(方見自汗門)

(《宣明》)麥門冬飲子,治膈消,胸滿煩心,津液少,短氣久為消渴。

麥門冬(去心),生地黃,人參,五味子,天花粉,甘草(炙),知母,茯神,乾葛(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入竹葉十四個煎服。

梅花聚香湯,治消渴,飲水日至石鬥,極病者可服之,立愈。

烏梅肉,天花粉,枇杷葉,麥門冬,五味子,栝蔞子,人參,黃耆,乾葛(各一兩),檀香(半兩)

上為粗末,每日用一兩煎湯一斗,代茶水,飲無時。

神仙減水法,治三焦虛熱,三消渴疾,日夜飲水無度,此藥主之。

人參,天花粉,知母,宣黃連,苦參,麥門冬,浮萍,白藕豆,黃耆(各一兩),黃丹(一錢)

白話文:

消渴通治劑

(《寶鑑》)麥門冬湯:治療消渴症,患者日夜不停地喝水,喝下去就排尿。

藥方組成:麥門冬、黃連、乾冬瓜(各一兩)。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碎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用兩碗水煎成一碗,溫熱服用,不拘時間,當作茶水飲用效果最好。如果沒有乾冬瓜,可以用新鮮冬瓜一條約三斤重,去皮切瓤,分成十二塊,當作十二份藥,每次取一塊,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東垣)當歸潤燥湯:治療消渴症,症狀為舌苔白且乾燥,嘴唇乾燥,口渴,眼睛乾澀,看東西有黑影,大便乾硬難解,喜歡喝溫熱的水,陰莖萎縮。

藥方組成:當歸(用酒洗過)、升麻(各一錢半)、柴胡、甘草(一半生用,一半炙用,各六分)、黃柏、知母、石膏、桃仁、麻仁、生地黃(用酒洗過,各一錢半)、防風、荊芥穗、紅花(各三分)、杏仁(六枚)、小椒(三粒)。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混合為一份,用水煎服。

地黃飲子:治療消渴症,症狀為咽喉乾燥,臉色發紅,煩躁不安。

藥方組成:人參、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耆、澤瀉、石斛(去根)、枇杷葉(炙過,去除毛)、枳殼(炒過,朱丹溪的方子裡沒有這味藥)、甘草(炙過,各等分)。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碎,每次取五錢,用一碗半水煎成七分,飯後服用。

(河間)大黃甘草飲子:治療男女各種消渴症,喝水都不能止渴。

藥方組成:大豆(先煮兩三次,把苦水倒掉再煮)、大黃(一兩半)、甘草(四兩,切成一指長的碎塊)。

服用方法:用一桶沸水煎煮上述藥材,一起煮三到五個小時,如果湯汁太濃稠就加水繼續煮,煮到豆子爛軟為止。將藥汁盛在盆中放涼,讓病人吃豆子,渴了就喝湯,不限時間,吃到豆子都吃完。如果口渴的症狀停止就不用再服藥,如果沒有停止,就按照之前的方法再煮一次。吃藥不超過三次,病就會痊癒。

(東垣)和血益氣湯:治療口舌乾燥,小便次數多,舌頭上有紅色的血絲,這個藥方可以產生津液,消除乾燥。

藥方組成:當歸(用酒洗過)、生地黃、黃連、黃柏(用酒炒過)、升麻(各一錢)、柴胡、甘草(一半生用,一半炙用,各四分)、麻黃根、知母(用酒炒過)、漢防己、羌活、杏仁(去皮尖)、桃仁(去皮尖,各五分)、石膏(六分)、紅花(少量)。

服用方法:用兩碗水煎成一碗,溫熱服用,忌食酒、醋、濕熱的麵食。

(丹溪)瓊玉膏:治療三消症效果最好。(藥方在咳嗽門裡)

(《局方》)清心蓮子飲:治療三消症,小便不清澈。(藥方在熱門裡)

(《局方》)黃耆六一湯:治療男女各種虛弱不足,胸口煩悶心悸,時常感到口渴,或先口渴後長瘡,或先長瘡後口渴的患者,都適合服用這個藥方。(藥方在自汗門裡)

(《宣明》)麥門冬飲子:治療膈消(胸膈部位的消渴症),胸悶煩躁,津液少,氣短,長久患有消渴症。

藥方組成:麥門冬(去心)、生地黃、人參、五味子、天花粉、甘草(炙過)、知母、茯神、乾葛(各等分)。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碎,每次取五錢,加入十四片竹葉一起煎服。

梅花聚香湯:治療消渴症,喝水一天要喝到一石(古代容量單位,約十斗),病情極為嚴重的患者可以服用這個藥方,很快就能痊癒。

藥方組成:烏梅肉、天花粉、枇杷葉、麥門冬、五味子、栝蔞子、人參、黃耆、乾葛(各一兩)、檀香(半兩)。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天取一兩,用一斗水煎煮,當作茶水飲用,不限時間。

神仙減水法:治療三焦(上、中、下三焦)虛熱,三消症,患者日夜不停地喝水,這個藥方可以治療。

藥方組成:人參、天花粉、知母、宣黃連、苦參、麥門冬、浮萍、白藕豆、黃耆(各一兩)、黃丹(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