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二 (3)
卷之五十二 (3)
1. 消渴通治劑
天花粉,宣黃連,白藕豆,白茯苓,寒水石,甘草節,人參,白朮,石膏,豬苓(各等分)
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玉壺丸,(一名天花丸)治消渴引飲無度。
人參,天花粉(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棗門冬湯下。
降心湯,治心火上炎,腎水不濟,煩渴引飲,氣血日消。
天花粉,人參,當歸,遠志(去心,生薑汁拌,焙乾),白茯苓,黃耆(炙),川芎,北五味子,熟地黃,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盞,棗二枚,煎服。
天王補心丹,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方見虛損門。)
加減三黃丸,治消渴,及治服丹石毒致成此疾。
黃芩(春四兩,夏六兩,秋六兩,冬三兩),黃連(春四兩,夏七兩,秋三兩,冬二兩),大黃(春三兩,夏一兩,秋二兩,冬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下,一月愈。
(《寶鑑》)天花粉丸,治渴通用。
黃連(二兩,童便浸),白扁豆(炒去皮),白茯苓(各一兩),牡蠣粉,知母,天花粉,苦參,辰砂,鐵胤粉(各半兩),蘆薈(一分),金銀箔(各二十片)
上取栝蔞根汁和生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棗門冬湯下。
(《玉機》)酒蒸黃連丸,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五七十次,發熱瘦弱口乾,食已如飢,此名消癉。今以苦味無毒除熱,止消渴,厚腸胃。
黃連(八兩淨)
酒一升,重湯蒸,伏時曬乾,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水下。
豬肚丸,治諸消渴。
川黃連(五兩),乾葛,知母,茯神,麥門冬(去心),熟地黃(各一兩),栝蔞(三兩),人參(一兩),粟米(一合)
入石臼中為細末,裝淨豬肚內,密縫,置甑中,蒸極爛,乘熱杵細,若硬少加蜜,丸梧桐子大,飲湯下五十丸。
(《良方》)醍醐膏,治消渴。
烏梅(一斤槌碎,甜水四大碗煎至一碗,濾去渣),白沙蜜(五斤),砂仁末(半兩)
上入砂鍋,慢火熬赤色,成膏為度,取下放冷,加白檀末三錢,麝香一字攪勻,以瓷器盛貯密封,夏月涼水調,冬月沸湯調服。
(《良方》)珍珠龍腦丸,治消渴,鎮心安神。
珍珠,辰砂(另研),人參,黃連(各半兩),龍腦,天花粉(一兩),銀箔(五十片)
上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日午及臨臥時細嚼,麥門冬湯送下。
神效散,治消渴。
白芍藥,甘草(各等分)
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消渴通治劑
天花粉、炒過的黃連、白藕豆、白茯苓、寒水石、甘草節、人參、白朮、石膏、豬苓(各取等量)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開水調服。
玉壺丸(又名天花丸),治療因消渴而口渴不止。
人參、天花粉(各取等量)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棗肉和麥門冬煮的湯送服。
降心湯,治療因心火過旺、腎水不足而引起的煩渴、大量飲水、氣血日漸衰弱。
天花粉、人參、當歸、遠志(去除心部,用生薑汁拌過後烘乾)、白茯苓、炙黃耆、川芎、北五味子、熟地黃、炙甘草(各取五分)
用水兩碗,加入兩枚棗,煎煮後服用。
天王補心丹,能使心神安寧、養血固精、強壯體力與意志,使人不易忘事。同時能清除三焦之熱、化解痰液、去除煩躁熱感、治療咽喉乾燥口渴,並能滋養心氣(此方見於《虛損門》)。
加減三黃丸,治療消渴,也治療因服用丹石毒藥而引起的此病。
黃芩(春季用四兩,夏季用六兩,秋季用六兩,冬季用三兩),黃連(春季用四兩,夏季用七兩,秋季用三兩,冬季用二兩),大黃(春季用三兩,夏季用一兩,秋季用二兩,冬季用四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溫開水送服,服用一個月會痊癒。
(出自《寶鑑》)天花粉丸,為治療各種口渴的通用藥方。
黃連(二兩,用童子小便浸泡)、炒過的白扁豆(去除外皮)、白茯苓(各一兩)、牡蠣粉、知母、天花粉、苦參、辰砂、鐵粉(各半兩)、蘆薈(一分)、金銀箔(各二十片)
取瓜蔞根汁與生蜂蜜混合,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棗肉和麥門冬煮的湯送服。
(出自《玉機》)酒蒸黃連丸,治療因消渴而大量飲水、小便頻繁(一天五、六十次)、發熱消瘦、口乾、吃完東西很快又餓,這種情況稱為「消癉」。現在用苦味無毒的藥物來去除熱邪、止渴、增強腸胃功能。
黃連(八兩,去除雜質)
用一升酒,隔水蒸,等到伏天再拿出去曬乾,磨成粉末,用水滴成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溫水送服。
豬肚丸,治療各種消渴症。
川黃連(五兩)、葛根、知母、茯神、麥門冬(去除心部)、熟地黃(各一兩)、瓜蔞(三兩)、人參(一兩)、小米(一合)
將這些藥材放入石臼中磨成細粉,裝入乾淨的豬肚內,將開口縫好,放入蒸籠中蒸至極爛,趁熱搗細,如果太硬就稍微加入一些蜂蜜,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用溫開水送服五十丸。
(出自《良方》)醍醐膏,治療消渴。
烏梅(一斤,搗碎,用四大碗甜水煎煮至剩下一碗,過濾去除殘渣)、白砂糖蜜(五斤)、砂仁末(半兩)
將這些材料放入砂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至顏色變紅,成為膏狀,取出放涼,加入白檀末三錢、麝香一字,攪拌均勻,用瓷器盛裝密封保存,夏天用涼開水調服,冬天用熱水調服。
(出自《良方》)珍珠龍腦丸,治療消渴,並能鎮靜心神。
珍珠、辰砂(另外研磨)、人參、黃連(各半兩)、龍腦、天花粉(一兩)、銀箔(五十片)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如芡實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在空腹的上午和臨睡前細細嚼服,用麥門冬湯送服。
神效散,治療消渴。
白芍藥、甘草(各取等量)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