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病機敘論

經云: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又曰: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又曰:虛邪賊風,陽先受之。

白話文:

經書上說:風是引發各種疾病的首要因素,它的特性是善於流動並且變化多端。又說:受到風邪侵害的人,通常頭部或上身會先出現症狀。再說:虛弱之時遇到不正之風,人體的陽氣部位會最先受到影響。

2. 傷風亦有六經傳變

陳無擇云:經曰春傷於風,乃四時之序也。風循經絡,以日傳變,與傷寒無異。但寒泣血,故無汗惡寒;風散氣,故有汗惡風,為不同。仲景太陽經分傷寒、傷風不同,後人纂集不分門類,但以風、寒、暑、濕、時氣、瘟疫,凡太陽病皆謂之傷寒。今立傷風一門,分別無混。

白話文:

陳無擇說:經書記載:「春天受風寒,乃四時之序也。」風氣循經絡而行,隨著時間日日變化,與傷寒病無異。但寒傷人體,會導致內出血,因此病人不流汗,反而畏寒;風傷人體,則會使氣散失,所以病人會流汗,且畏風,此為兩者不同之處。

仲景的《太陽傷寒論》將傷寒、傷風區分開來,但後人彙編時不分門別類,凡是太陽病,不論是風、寒、暑、濕、時氣、瘟疫,都一概稱為傷寒。現在我設立「傷風」一門,將其分別列出,避免混淆。

3. 傷風之證有二因

風為天地浩蕩之氣,四時八風之變,未嘗無也。間有傷者,皆因不能法道清淨,腠理不密,表上陽虛所致,一因也。有挾虛痰熱,其氣拂鬱,風邪易於外束,二因也。經曰:清淨則內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是也。

白話文:

風是天地間廣大的氣,四季八方的風變化,從來不曾停止。有時會受風害,都是因為不能遵循自然法則保持清靜,肌膚毛孔不夠緊密,體表的陽氣虛弱所造成的,這是一個原因。還有帶著虛痰熱的人,體內氣血不暢,容易被外來的風邪所束縛,這是第二個原因。經書上說:如果能夠保持清靜,體內的腠理就會閉合抵抗外邪,即使遇到強烈的風或劇毒,也不會受到傷害。

4. 傷風表虛當固衛氣

若表虛受風,專行發散之藥,必致汗多亡陽。若內挾痰熱而傷風者,宜內外交治,不可專以解表。腠理疏泄,不覺易感者耳。固衛氣,兼散風邪,如桂枝湯之屬是也。

白話文:

如果體表防禦弱受到風邪,單純使用發汗的藥物,必然會導致出汗過多而損失陽氣。如果體內有痰熱又感受風邪,應該內外兼治,不能單純只用解表的方法。當肌膚腠理疏鬆容易感受外邪時,就該鞏固體表的防禦氣力,同時疏散風邪,比如桂枝湯這類的方劑。

5. 陳無擇分六經用藥例

足太陽膀胱經,桂枝。足陽明胃經,杏子湯。足少陽膽經,柴胡加桂湯。足太陰脾經,桂枝芍藥湯。足少陰腎經,桂附湯。足厥陰肝經,八物湯。

前方皆以桂枝湯三味加以各經藥,皆是立溫解散之劑。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用桂枝湯加上三味藥。足陽明胃經,用杏子湯加上三味藥。足少陽膽經,用柴胡加桂湯加上三味藥。足太陰脾經,用桂枝芍藥湯加上三味藥。足少陰腎經,用桂附湯加上三味藥。足厥陰肝經,用八物湯加上三味藥。

以上這些方劑,都是以桂枝湯為基礎,再加上各個經絡的藥物,都是屬於溫散寒邪的方劑。

6. 脈候

《豚經》云:脈浮而大者為風。《權輿》云:浮緩為傷風鼻塞。

白話文:

《豚經》說:脈象浮而大的是風症。《權輿》說:脈象浮緩的是傷風鼻塞。

7. 六經分治例

(仲景)桂枝,治太陽經傷風自汗。

桂枝,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桂枝芍藥湯、柴胡加桂湯、杏子湯、桂附湯(以上四方見傷寒門)

八物湯(見虛損門)

白話文:

桂枝湯可以治療太陽經受寒風侵襲,導致發汗的症狀。配方是桂枝、芍藥各兩錢,甘草一錢,用兩盞水,加入三片生薑、一枚大棗煎煮服用。桂枝芍藥湯、柴胡加桂湯、杏子湯、桂附湯見於傷寒門,八物湯見於虛損門。

8. 辛溫解表劑

《局方》,神朮散,治傷風頭痛,鼻塞聲重。

蒼朮,藁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

川芎茶調散,治傷風上攻,頭目昏痛,鼻塞聲重。

薄荷葉(四兩),川芎(二兩),羌活,甘草(一兩),荊芥(二兩),白芷(一兩),防風(七錢),細辛(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白話文:

神朮散可以治療傷風頭痛、鼻塞聲音沉重的症狀。

藥方:蒼朮、藁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五分。

用法:用水一盞半,加入薑三片、蔥白三寸煎煮後服用。

川芎茶調散可以治療傷風上攻、頭昏眼花、鼻塞聲音沉重的症狀。

藥方:薄荷葉四兩,川芎二兩,羌活、甘草各一兩,荊芥二兩,白芷一兩,防風七錢,細辛五錢。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送服。

9. 辛平解表劑

(《和劑》)參蘇飲,治傷風感冒,發熱頭痛,咳嗽,涕唾稠黏。此藥大解肌熱,寬中快膈,虛實疑似,往來潮熱,並皆治之。

人參,紫蘇葉,乾葛,半夏(制),前胡,桔梗,枳殼,陳皮,茯苓,甘草(炙,等分),木香(磨,一分)

白話文:

參蘇飲是中醫古方中常用的治療感冒的方劑。它由人參、紫蘇葉等十種中藥材組成,可以有效緩解因風寒侵襲導致的感冒症狀,例如發燒、頭痛、咳嗽、痰多等。

參蘇飲適用於各種體質的感冒患者,無論是體虛容易感冒還是體質偏熱的人,都可以服用。即使是發熱反覆、忽冷忽熱的症狀,參蘇飲也能有效緩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參蘇飲的簡介,具體服用方法請遵醫囑,以免造成藥物使用上的誤差。

上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

消風百解散,治四時感冒、傷風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聲重。

蒼朮,麻黃,荊芥,白芷,陳皮(各一錢),甘草(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蔥一根。煎七分,不拘時服。

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塞聲重,皮膚搔癢,癮疹頑麻。婦人血風頭痛,腫癢皆治。

人參,茯苓,防風,荊芥穗,甘草,芎藭,羌活,白殭蠶,薄荷葉,蟬蛻(各一兩),厚朴,陳皮(各五錢)

白話文:

取半碗水,加入五片薑和一枚大棗,煎煮至水量剩七分,不限時間服用。這個藥方叫做「消風百解散」,主要治療一年四季的感冒、傷風發熱、畏寒頭痛、鼻塞、咳嗽聲音沉重等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蒼朮、麻黃、荊芥、白芷各一錢,陳皮、甘草各五分。

取半碗水,加入三片薑和一根蔥,煎煮至水量剩七分,不限時間服用。這個藥方叫做「消風散」,主要治療各種風邪上攻引起的頭昏眼花、頸肩僵硬、鼻塞聲音沉重、皮膚瘙癢、蕁麻疹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女性血風引起的頭痛、腫脹、瘙癢等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茯苓、防風、荊芥穗、甘草、川芎、羌活、白僵蠶、薄荷葉、蟬蛻各一兩,厚朴、陳皮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茶清調下。遍身癢者,酒調下。

(《簡易》)沖和散,治感冒風濕,頭目不清,鼻塞聲重,倦怠欠伸,出淚。

蒼朮(四兩),荊芥(兩半),甘草(八錢)

薑湯調服二錢。

金沸草散,治秋令肺經受風。頭目昏痛,咳嗽聲重,唾涕稠黏。及治時行疫氣,壯熱惡風。

旋覆花(去梗),麻黃,前胡(各七分),荊芥穗(一錢),半夏(制),赤芍藥,甘草(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清茶送服。全身發癢的人,可以用酒送服。

沖和散,用於治療感冒風濕、頭昏眼花、鼻塞聲重、疲倦嗜睡、流淚等症狀。

配方:蒼朮四兩、荊芥兩半、甘草八錢。

用薑湯調服,每次服用二錢。

金沸草散,用於治療秋季肺經受風,出現頭昏腦脹、咳嗽聲重、痰液稠黏等症狀,以及治療流行性疾病引起的發熱怕風。

配方:旋覆花(去梗)、麻黃、前胡(各七分)、荊芥穗(一錢)、半夏(制)、赤芍藥、甘草(各五分)。

用水煎煮,加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八分,趁熱服用。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如心經蘊熱,口舌乾燥,加黃芩。

人參,羌活,桔梗,柴胡,前胡,獨活,枳殼,川芎,茯苓,甘草(等分)

水盞半,姜三片、薄荷少許煎。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惡寒、咳嗽、鼻塞、聲音嘶啞等症狀。此外,它也能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並可用於治療因心經有熱氣而導致的口乾舌燥,這種情況下可以加入黃芩。

藥方由人參、羌活、桔梗、柴胡、前胡、獨活、枳殼、川芎、茯苓、甘草等十種中藥組成,比例相同。每次煎藥用量為半盞水,加入三片薑片和少許薄荷,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