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0)

1. 灸法

治中風中脈,口眼喎斜。

聽會(二穴,在耳前陷中動脈宛宛中,張口得之。),頰車(二穴,在耳下二韭葉陷中。),地倉(二穴,在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微動者是。),上三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

灸中風中腑,手足不隨等疾。

百會(一穴,在頂中央。),肩髃(二穴,在兩肩端兩骨間陷處宛宛中,舉臂得之。),曲池(二穴,在肘外橫紋頭,屈肘曲骨取之是穴。),風市(二穴,在膝外兩筋間,平立舒兩手著腿,中指到處是。),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脛骨外大筋內,筋骨之間是。),絕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

凡覺手足麻木不仁,或痛,良久乃止,此將中腑之候也。不論是風與氣,可速灸此六穴。在左灸右,在右灸左。

灸風中臟,氣塞涎上不語、昏危,下火立效。

百會(一穴,如前。),風池(二穴,在項後髮際陷中。),大椎(一穴,在項後一椎上項中。),肩井(二穴,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之,當中指下陷中是。),間使(二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足三里(二穴,如前),曲池(二穴,如前。)

凡覺手足麻痹,心中昏亂,神思不快,此將中腑之候。不論是風與氣,可速灸此七穴。以次第灸之,立愈。

灸中風眼戴不能上視者,三椎、五椎各灸五、七壯,齊下火立效。

2. 〔附〕養生導引法

一法:正坐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愈疽疝、大風、偏枯、諸風痹。

一法: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背偏枯,令人耳聞聲。常行,眼耳諸根無有罣礙。

一法:以正背倚,展兩足,瞑目,從頭上引氣,想以下行,直抵足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蓋謂上引泥九,下達湧泉是也。

一法:正坐倚壁,不息行氣,從口令氣至頭始止,治疽痹,大風偏枯。

一法:一足蹋地不動,一足向側相轉,身欹勢並手盡急回,左右迭三七,去脊風冷,偏枯不通。

一法:兩手抱左膝。鼻給氣七息,展右腳,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痛痿。

一法:兩手抱右膝著膺、除下重難屈伸。

一法: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右足著外,除難屈伸,脛中痛痹。

一法: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托,仰手如似推物。一手向下如擦物,極勢上下來去,換易四七,去髆內風,兩腋筋脈攣急。

一法:治四肢疼痛及不隨,腹內積氣。床蓆必須平穩,正身仰臥,緩解衣帶、枕高三寸,握固者,以兩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兩腳豎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調和氣息。徐徐漱王泉,以舌豎上,待津唾滿口,徐徐嚥下,以口吐氣,鼻引氣入喉。須微微緩坐,不可卒急,調引氣,勿令自聞出入之聲,每引氣於心,心念送之。

從腳上頭,便氣出,引氣五息六息,一出之為一息,自一息數至十息,漸漸增至百息,病即除。不用食生菜及肥肉,大飽食後,喜怒憂思。惟向曉上半日清淨時行之,能愈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