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灸法

崔氏四花六穴(灸法見針灸門)

專治男婦五勞七傷,氣血虛弱,骨蒸潮熱,形容憔悴,咳嗽痰喘,五心煩悶,四肢困倦。如諸風體弱,諸氣尫羸,久病痼疾,形體虛弱者,並宜灸之。

黃帝灸二一種癆圖並序

夫人含靈受氣,稟於五常。攝之乖理,降之六疾。至若岐黃廣記,抑有舊經,攻灸單行,顯靈斯術。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名殗殢,亦命伏連,亦名無辜。丈夫以元氣為根本,婦人以血海為根源。其病狀也,發乾而短,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塊,或腦門結核,或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雖目視分明,而四肢無力。上氣食少,漸至尫羸。縱延歲月,遂至殞滅。

余昔添任洛州司馬,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過二百。至於貍骨獺肝,徒聞曩說;金牙銅鼻,罕見其能。未如此方扶危救急,非止單攻骨蒸,兼亦療風,或瘴或癆,或邪或僻,患狀既廣,灸愈亦多。不可全錄,聊述大概,又恐傳說訛謬,以誤將來。令具圖形,庶令覽者易於悉使。

所在流傳,頗多家藏,未暇外請名醫,旁求上藥。返魂遠魄,何難之有?遇斯疾者可不謹哉!

腎俞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上一隔對是穴,治虛勞耳聾,腎虛水腫腰痛,小便濁,好獨臥,身冷如冰,遺精溺血,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針三分,灸三壯),大椎一穴(在第一椎),膈俞二穴(在第七椎),膽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三焦俞二穴(在第十三椎),胃俞二穴(在第十椎),旋俞二穴(在第一十椎)

白話文:

崔氏四花穴和六穴(灸法可參考針灸相關書籍)

專門治療男女因過度勞累、內傷導致的虛弱,氣血不足,骨蒸潮熱,面容憔悴,咳嗽、痰多、氣喘,心煩意亂,四肢困倦等症狀。如果身體虛弱,各種風邪、氣虛,久病不癒,身體虛弱的人,都適合用艾灸治療。

黃帝灸法中,關於一種癆病的圖譜和序言。

人稟受天地之氣,秉持五常的道理。如果調養失當,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像岐黃醫學廣泛記載的內容,都根據古代的經驗,主張用艾灸來治療疾病,其效果非常顯著。骨蒸病,也叫傳屍、殗殢、伏連、無辜。男性以元氣為根本,女性以血海為根源。這種病的症狀是,頭髮乾燥變短,可能成片也可能分散,腹部可能有腫塊,或腦門有結核,晚上睡覺盜汗,做夢和鬼神交合。雖然眼睛看得清楚,但四肢無力。氣喘、食慾不振,逐漸變得消瘦。如果拖延日久,就會導致死亡。

我以前在洛州擔任司馬時,三十天內用艾灸治好了十三個人。前後治好的病人超過兩百人。至於像貍骨、獺肝之類的治療方法,只是聽說而已;用金牙、銅鼻來治病,也極少見到效果。沒有像這種艾灸方法,能扶正氣、救急,不僅治療骨蒸病,還能治療風邪、瘴氣、勞病、邪氣、怪病等各種疾病,因為適用範圍廣泛,所以治好的病人也很多。無法一一列舉,只能簡述大概情況,又怕傳說有誤,以訛傳訛,耽誤後人。所以畫出圖形,以便讓讀者容易了解掌握。

這種方法在民間流傳甚廣,很多家庭都收藏了相關書籍,不用再花時間到外面請名醫,尋找珍貴的藥材。起死回生,並不是難事。遇到這種疾病的人,怎能不謹慎小心呢!

腎俞穴兩個(在第十四椎骨下,兩旁各一寸半的位置,上一格相對應的地方就是穴位,治療虛勞耳鳴、腎虛水腫、腰痛、小便混濁、喜歡獨自睡覺、身體冰冷、遺精、尿血、五勞七傷、腳膝痠痛,針刺三分,艾灸三壯),大椎穴一個(在第一椎骨),膈俞穴兩個(在第七椎骨),膽俞穴兩個(在第十一椎骨),三焦俞穴兩個(在第十三椎骨),胃俞穴兩個(在第十椎骨),旋俞穴兩個(在第一十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