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19)
卷之四十六 (19)
1. 六代屍蟲形狀治法
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烏梅一個、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鱉甲散,補虛勞。
鱉甲(醋炙),當歸,赤芍藥,柴胡,桔梗,甘草(炙),人參(各一兩),麝香(五分),杏仁(去皮尖,炒),胡黃連(二錢),官桂(半兩,去粗皮,不見火),地骨皮(一錢),木香(半兩),宣連(一錢),真酥(三兩),白砂蜜(三兩)
上為細末,用青蒿一斤,童便五升,熬青蒿汁約二升,濾去渣,入酥蜜,再熬成膏。候冷入藥末,搜和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或米飲亦可。日進三服。如秋冬時,更入桃柳心七個,與後柴胡散煎服。
柴胡散,補虛勞。
柴胡,人參,茯苓,桔梗,芍藥,當歸(酒浸),麥門冬,青皮,桑白皮,川芎,白朮,升麻,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連渣服。
又柴胡散,治童稚骨蒸熱,及解傷寒後熱。
柴胡,川大黃,乾漆(炒煙盡),秦艽,甘草,常山(各一兩),鱉甲(三兩,醋炙)
上咀,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小麥一撮,煎七分,不拘時冷服。
百勞散,治骨蒸勞熱等證。
天仙藤,當歸,川芎,芍藥,茯苓,人參,黃耆,知母,貝母,黃芩,五味子,地骨皮,柴胡,甘草,白芷,桔梗(各等分)
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服。一方加秦艽、前胡。
白話文:
六代屍蟲形狀治法
每次服用七錢藥粉,用水兩杯,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紅棗一枚,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遠一點的時間服用。
鱉甲散,用來補養虛損勞累的身體。
藥材包含:醋炙鱉甲、當歸、赤芍藥、柴胡、桔梗、炙甘草、人參(各一兩)、麝香(五分)、去皮尖炒過的杏仁、胡黃連(二錢)、去粗皮不見火的官桂(半兩)、地骨皮(一錢)、木香(半兩)、宣連(一錢)、真酥(三兩)、白砂蜜(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然後用青蒿一斤,加上童子尿五升,熬煮青蒿汁約兩升,濾掉藥渣,再加入酥和蜂蜜,繼續熬煮成膏狀。等冷卻後加入藥粉,揉和均勻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酒送服,或用米湯送服也可以,每天服用三次。如果在秋冬時節,可以再加入桃樹和柳樹的心各七個,與之後的柴胡散一起煎服。
柴胡散,用來補養虛損勞累的身體。
藥材包含:柴胡、人參、茯苓、桔梗、芍藥、酒浸當歸、麥門冬、青皮、桑白皮、川芎、白朮、升麻、炙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七分,連藥渣一起服用。
又柴胡散,用來治療兒童的骨蒸發熱,以及解除傷寒之後的餘熱。
藥材包含:柴胡、川大黃、炒至無煙的乾漆、秦艽、甘草、常山(各一兩)、醋炙鱉甲(三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杯,加入一小撮小麥,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冷服。
百勞散,用來治療骨蒸勞熱等症狀。
藥材包含:天仙藤、當歸、川芎、芍藥、茯苓、人參、黃耆、知母、貝母、黃芩、五味子、地骨皮、柴胡、甘草、白芷、桔梗(各等份)。
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杯,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有一個方子是另外加入秦艽、前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