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褚澄

字彥通,河南陽翟人,博學經方,善醫術。初,齊高帝愛子豫章王嶷,自江陵赴都,得疾日臻,帝憂形於色,召澄治之,立愈。帝嘉其能,擢尚書職。今有《褚氐遺書》,謂女人脈反男子,以心肺候兩尺,此其妄謬,疑後人託名以欺人也,學者審之。

徐審

字成伯,丹陽人,與兄文伯等皆善醫。魏孝文遷洛,除中散大夫侍御,寵加鴻臚卿,轉光祿大夫而卒。

徐雄

謇之子,為員外散騎侍郎,醫術為江左所稱,至雄子之才俱盛精,太常卿。

徐之才

字士茂,雄之子,八歲能通經義,年十二為太學生,長善醫術,有機辯。武帝時封昌安縣侯。武定四年,自散騎常侍,轉秘書監。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進藥立愈。肅宗召賜同坐,令太皇子拜之,贈帛千段、錦四百疋、車馬衣服、上利田園千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西陽郡王。出《齊書》。

白話文:

褚澄,字彥通,是河南陽翟人,精通經方,醫術高超。一開始,齊高帝非常寵愛他的兒子豫章王嶷,豫章王從江陵前往都城,途中染病,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齊高帝非常焦慮,召見褚澄治療,褚澄很快治好了豫章王。齊高帝很欣賞他的才能,提拔他擔任尚書。現在流傳著《褚氐遺書》,書中說女人的脈象和男人相反,用心肺的脈象來診斷兩尺脈,這些都是錯誤的。我懷疑是後人假冒褚澄的名義來欺騙世人,學習醫術的人要仔細辨別。

徐審,字成伯,是丹陽人,他和他的哥哥徐文伯等人都是擅長醫術的人。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任命徐審為中散大夫侍御,並賜予他很高的禮遇,升任鴻臚卿,後來又轉任光祿大夫,最終病逝。

徐雄是徐謇的兒子,曾任員外散騎侍郎,他的醫術在江左地區享有盛名。他的兒子徐之才也很有才華,精通醫術,官至太常卿。

徐之才,字士茂,是徐雄的兒子,八歲就能理解經義,十二歲就成為太學生,長大後精通醫術,口才辯利。北魏武帝時封他為昌安縣侯。武定四年,他從散騎常侍升任秘書監。武明皇太后身體不適,徐之才給她服藥,很快就治好了。北魏肅宗召見他,與他一起用餐,並命令太子拜見他,贈送他一千段帛、四百匹錦、車馬衣服以及上等田地一千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西陽郡王。這些記載出自《齊書》。

徐之範

之才之弟,儀同大將軍,亦以醫名。至襲兄爵,為西陽王。齊滅,入周。《後周書》。

徐敏齊

太常卿之範之子,工醫,博覽多藝,開皇贈朝散大夫。

張子信

河內人,好文學,以醫名。大寧中,徵為尚藥典御。

馬嗣明

河內人,少好經方,為人診脈知生死,針藥有異常之效。武平中,官為通直散騎常侍。

王顯

字世榮,陽平樂平人,以醫術鳴。時文昭太后懷宣武,夢日化龍繞身,後寤而驚,遂成心疾。諸醫不識,惟顯診脈,言非心疾,將是懷妊生男之象,果如其言。侍御藥出入內禁,累遷御史中尉。出《魏書》。

白話文:

徐之範的弟弟,官至儀同大將軍,也以醫術聞名。後來繼承兄長爵位,成為西陽王。北齊滅亡後,他投奔周朝。《後周書》記載。

徐敏齊是太常卿徐之範的兒子,精通醫術,博覽群書,多才多藝。開皇年間,追贈朝散大夫。

張子信是河內人,喜好文學,以醫術聞名。大寧年間,被徵召為尚藥典御。

馬嗣明是河內人,年輕時就喜歡研究醫書,為人診脈能斷生死,針藥療效奇特。武平年間,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王顯,字世榮,是陽平樂平人,以精湛的醫術聞名。當時文昭太后懷孕宣武帝時,夢到太陽化成龍繞著自己身體,醒來後心驚膽戰,患上心疾。許多醫生都無法診斷,只有王顯診脈後說,太后不是心疾,而是懷孕生男的徵兆。結果如他所言。王顯後來侍奉太后,出入內禁,多次升遷,官至御史中尉。《魏書》記載。

李修

字思祖,父兄以醫學顯,修於文明太后治藥有功,遷中侍。撰方書一百卷。

日華子陳氏

北齊雁門人,深察藥性,極辨其微,本草、經方,多由註疏,至今賴之云。

周澹

京兆人,善醫,為太醫令。神瑞二年,京師朝議遷都於鄴,澹與祭酒崔浩進言不可,明元帝從之,詔賜澹、浩侍妾各一人。

張遠遊

齊人,以醫道知名,尋有詔徵,令與術士同合九轉金丹,丹成,顯祖置之玉匣曰:貪人間之樂,不能上天,待我臨死方可服。《齊書》。

李元忠

趙郡人,初以母病,集方術擅名,求療無分貴賤輒盡心。官至驃騎大將軍兼中書令。

白話文:

李修,字思祖。他的父親和兄長以精通醫術而聞名。李修在文明太后時期因治病有功,被提升為中侍。他撰寫了醫方書籍一百卷。

日華子陳氏,北齊雁門人。他深入研究藥物的特性,精細辨別藥性中的細微之處。他對本草和經方進行了大量的註解和疏通,至今仍然為人們所倚賴。

周澹,京兆人,擅長醫術,曾擔任太醫令。神瑞二年,京城朝臣商議遷都到鄴城,周澹與祭酒崔浩力勸明元帝不可遷都,明元帝聽取了他們的意見,下詔賜予周澹和崔浩各一名侍妾。

張遠遊,齊國人,以精通醫道而聞名。後來朝廷下詔徵召他,讓他與術士共同煉製九轉金丹。金丹煉成之後,顯祖將它放置在玉匣中,說道:“貪戀人間的享樂,無法上天,等到我臨死的時候才能服用。”這是《齊書》中的記載。

李元忠,趙郡人。起初,他因為母親生病,而專心研究醫術,因此名聲大噪。他醫治病人不分貴賤,都盡心盡力。後來官至驃騎大將軍兼中書令。

李密

字希邕,平棘人。性方直,有志行,母疾,集經方,遂盡其妙,多所全獲,由是知名。官至殿中尚書、濟州刺史、安城縣侯,食邑四百戶。

崔季舒

字叔正,博陵安平人,少孤,有敏識,涉歷經史,精醫術知名。並出《齊書》。

祖珽

字孝徵,范陽酋人,博學善文,尤長於醫術,當時稱良。

鄧宣文

不知何郡人,少以醫術名,性方直,除太醫尚藥典御。

白話文:

李密,字希邕,是平棘人。他性格正直,有志向和操行。他母親生病了,他搜集醫書,並精通其中的奧妙,治好了許多病,因此名聲大噪。後來他官至殿中尚書、濟州刺史、安城縣侯,食邑四百戶。

崔季舒,字叔正,是博陵安平人。他年少喪父,卻聰明敏銳,博覽經史,精通醫術,因此聞名。他的事跡記載在《齊書》中。

祖珽,字孝徵,是范陽酋人,博學多才,擅長文章,尤其精通醫術,當時人稱他為良醫。

鄧宣文,籍貫不詳,年輕時以醫術聞名。他性格正直,曾擔任太醫尚藥典御。

2.

陶弘景

字通明,號隱居,一號貞白先生,丹陽人。母郝氏夢兩天人手執香爐來其所,既而有孕,生景。幼而敏慧,博學通經,有志養生,集醫方,專拯濟。高帝擢為侍讀,年八十五卒,詔贈中散大夫,諡曰貞白先生。撰《神農本草經》三卷。出《梁書》。

陳藏器

注本草甚工,有功於醫多矣。言藥性,今皆宗之。

宋俠

不知何郡人,性明敏,有學術,於經方、本草有所敦尚,以醫知名。

姚僧垣

字衛法,吳興武康人。因父疾,留心醫藥。梁武帝召與討論醫術,言多合意,仕梁為太醫正,兼中書舍人。梁元帝病心腹,諸醫不效,僧垣診之曰:脈洪實,宜大黃劑。帝從之,果下宿食而愈,賜錢十萬貫。有《集驗方》十二卷、《行記》三卷,並行於世。

白話文:

陶弘景,字通明,號隱居,又號貞白先生,是丹陽人。他母親郝氏夢到兩位天神手持香爐來到她身邊,不久就懷孕,生下了陶弘景。陶弘景從小聰明伶俐,博學多才,精通經書,並立志養生,收集醫方,專門救濟病人。高帝任命他為侍讀,他在八十五歲時去世,朝廷贈予他中散大夫的官銜,並諡號為貞白先生。他著有《神農本草經》三卷,記載於《梁書》。

陳藏器對本草的註釋非常精深,對醫學貢獻很大。他所言藥性,至今都被醫界所遵循。

宋俠,籍貫不詳,天資聰穎,有學問,對經方、本草尤為重視,以醫術聞名。

姚僧垣,字衛法,是吳興武康人。由於父親生病,他用心研究醫藥。梁武帝召見他,與他討論醫術,對他的言論非常讚賞,任命他為太醫正,兼任中書舍人。梁元帝患心腹病,諸醫束手無策,姚僧垣診治後說:脈象洪實,應該用大黃劑。元帝聽從他的意見,服藥後果然排出宿食而痊癒,因此賞賜他十萬貫錢。他著有《集驗方》十二卷、《行記》三卷,流傳至今。

3. 甄權

許州扶溝人,以母病,與弟立言專集醫方,遂深究其妙。仕隋為秘書省,擢朝散大夫。撰《脈經》《針方》《明堂》等圖行於世。

白話文:

許州扶溝的人,因為母親生病,和弟弟立言專門搜集醫方,於是深入研究醫學的奧妙。在隋朝時擔任秘書省的職務,後升任為朝散大夫。他編寫了《脈經》《針方》《明堂》等圖書,流傳於世。

4. 甄立言

權之弟,以母病,專心醫術,遂盡其妙。武德中,累遷太常丞。御史大夫杜安,患風毒發腫。太宗令言診之。既而奏曰:更二十一日午時死。果如其言。撰有《本草音義》七卷、《古今錄驗方》五十卷,行於世。

白話文:

權威的弟弟因為母親生病,專心研究醫術,最終達到了高超的境界。在武德年間,他多次升遷,最後成為太常丞。當時御史大夫杜安患有風濕毒發而導致腫脹。太宗命令他去診治。之後,他上奏說:「杜安還會再活二十一日,在午時時分去世。」結果正如他所說的一樣。他著有《本草音義》七卷、《古今錄驗方》五十卷,流傳於世。

5. 莫君錫

不知何郡人,大業中為太醫。煬帝晚年尤迷於色,方士進大丹,帝服之而陽過盛燥,日飲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錫奏為置冰於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遂止。

白話文:

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在大業年間擔任太醫。煬帝在晚年特別沉迷女色,方士獻上了大丹,煬帝服用後導致陽氣過盛且身體燥熱,每天要喝上百杯水,但口渴仍然無法停止。君錫上奏建議在煬帝面前放置冰塊,早晚看著冰塊,結果口渴的情況就停止了。

6. 巢元方

不知何郡人,大業中為太醫博士。奏詔撰《諸病源候論》五十卷,罔不該集,今行世為巢氏《病源》。

白話文:

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在大業年間擔任太醫博士。奉命編纂《諸病源候論》五十卷,涵蓋了各種疾病的原因和症狀,現在流傳的叫做巢氏《病源》。

7. 楊上善

不知何郡人,大業中為太醫侍御,名著當代,稱神。診療出奇,能起沉疴篤疾,不拘局方,述《內經》為《太素》,知休咎。今世之云太素脈,皆宗之,鮮有得其妙者。

白話文:

這個人是哪個地方的人不清楚,在大業年間擔任太醫侍御,當時非常有名,被人稱為神醫。他診治病人的方法很特別,能夠治癒重病,不受傳統醫方的限制,他把《內經》整理成為《太素》,並且懂得預測吉凶。現在所說的太素脈法,都是源於他,但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掌握其中的奧妙。

8. 全元起

以醫鳴晉,其實不在巢、楊之下,一時縉紳慕之如神,患者仰之,得則生,舍則死。其醫悉祖《內經》,所著《內經訓解》行世。

白話文:

用醫術名聞於晉朝,他的醫術實際上不亞於巢氏和楊氏,當時的士大夫們像敬神一樣欽佩他,病人們依賴他,得到他的治療就能活下來,否則就可能死去。他的醫術全都繼承自《黃帝內經》,所撰寫的《內經訓解》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