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 (4)

1. 癆瘵通用諸方

上咀,水盞半,姜一片,煎七分,食後溫服。

天門冬丸,治氣癆咳嗽喘促,下焦虛損,上焦煩熱,四肢無力,身羸體弱。

天門冬,麥門冬,鱉甲(制),杏仁,人參,黃耆,牛膝(酒洗),枸杞子,白茯苓,五味子,石斛(去根),熟地黃(酒洗),山茱萸,肉蓯蓉(酒浸),紫菀,訶黎勒,沉香(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棗湯送下。

胡黃連丸,治熱癆,骨節煩疼,心膈躁悶,亦治虛癆骨蒸。

胡黃連,鱉甲,犀角,訶黎勒,赤茯苓,甘草(炙。各一兩半),黃芩,地骨皮,知母(炒),桔梗,升麻(各一兩),柴胡(兩半),人參(二分),栝蔞(一枚)

上為細末,用豬膽二十枚,取汁,同蜜四兩攪勻,慢火熬成膏,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烏梅湯和童便下;如腹痛,糯米飲下,忌莧菜。

地黃煎丸,治癆熱瘦弱。

生地黃汁,青蒿汁,薄荷汁,童便,好無,灰酒(各二升,同熬成煎),柴胡,鱉甲(醋炙,去裙),秦艽(各一兩),丹砂,麝香(各半錢)

上將後五味,研為細末,入前煎,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

犀角丸,治癆熱,無不效。

犀角屑,鱉甲,枳殼(麩炒),黃連(各一兩),龍膽草,貝母(煨黃),升麻(各三分),烏梅肉(三兩,微炒),秦艽(二兩),柴胡(一兩半)上為細末,用豬膽汁二合同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粥清飲下。忌豬肉、莧菜。

退熱湯,治急勞,四肢煩痛,手足心熱,口乾憎寒,飲食不得。

柴胡,龍膽草,青蒿,知母(焙),麥門冬(去心),甘草(各一錢)

上用童便盞半,蔥白三寸,薤白三莖,桃柳枝各五寸,同浸經一宿,平旦煎一盞,空心頓服,至夜再服。

前胡飲,治暴急成勞,痰盛喘嗽。

前胡,人參,官桂,白茯苓,柴胡,桔梗,黃芩,生地黃(酒洗),玄參,旋覆花,甘草(炙。各五分),麥門冬(去心),半夏,白朮(各八分),厚朴(制,一錢)

上水盞半,姜七片,煎七分,不拘時服。

石斛散,治虛勞,手足煩疼,羸瘦無力,不能飲食,小便數。

石斛(一錢),桑螵蛸(微炒),黃耆,人參,牛膝,雞䏶胵(微炒),熟地黃,當歸(各六分),麥門冬(去心),赤芍藥,白龍骨(各三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三枚,煎七分溫服。

(《雜著》)癆瘵方,治陰虛火動,發熱成癆。

當歸,白芍藥(炒。各錢半),熟地黃,川芎(各八分),黃柏,知母(蜜水炒。各一錢),生地黃,甘草(炙。各五分),天門冬,白朮(各一錢),陳皮(各七分),乾薑(炮,三分)

白話文:

[癆瘵通用諸方]

將藥材磨碎,加入半杯水,放一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飯後溫服。

天門冬丸:治療因氣虛引起的勞損咳嗽、呼吸急促,下半身虛弱損傷,上半身煩躁發熱,四肢無力,身體消瘦虛弱。 藥材包含:天門冬、麥門冬、製鱉甲、杏仁、人參、黃耆、酒洗牛膝、枸杞子、白茯苓、五味子、去根石斛、酒洗熟地黃、山茱萸、酒浸肉蓯蓉、紫菀、訶黎勒、沉香(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棗湯送服。

胡黃連丸:治療因熱引起的勞損,導致骨節煩痛、心胸煩悶,也治療因虛弱引起的骨蒸發熱。 藥材包含:胡黃連、鱉甲、犀角、訶黎勒、赤茯苓、炙甘草(各一兩半),黃芩、地骨皮、炒知母、桔梗、升麻(各一兩),柴胡(兩半),人參(二分),栝蔞(一枚)。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取二十個豬膽的汁液,與四兩蜂蜜混合攪拌均勻,用小火熬成膏狀,再與藥末混合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烏梅湯和童便一起送服;若腹痛,用糯米湯送服,忌食莧菜。

地黃煎丸:治療因勞損發熱導致的消瘦虛弱。 藥材包含:生地黃汁、青蒿汁、薄荷汁、童便、好無、灰酒(各二升,一同熬製成藥膏),柴胡、醋炙去裙鱉甲、秦艽(各一兩),丹砂、麝香(各半錢)。 將後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之前的藥膏中,混合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用溫酒送服。

犀角丸:治療因勞損發熱,效果顯著。 藥材包含:犀角屑、鱉甲、麩炒枳殼、黃連(各一兩),龍膽草、煨黃貝母、升麻(各三分),微炒烏梅肉(三兩),秦艽(二兩),柴胡(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兩個豬膽的汁液與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三五百下,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不拘時間,用稀粥或清水送服。忌食豬肉、莧菜。

退熱湯:治療急性勞損,導致四肢煩痛、手足心發熱、口乾怕冷、食慾不佳。 藥材包含:柴胡、龍膽草、青蒿、焙知母、去心麥門冬、甘草(各一錢)。 以上藥材,用半杯童便,三寸蔥白,三根薤白,各五寸桃枝柳枝一同浸泡一夜,早晨煎煮一碗,空腹一次性服用,晚上再服一次。

前胡飲:治療突然發病引起的勞損,痰多氣喘咳嗽。 藥材包含:前胡、人參、官桂、白茯苓、柴胡、桔梗、黃芩、酒洗生地黃、玄參、旋覆花、炙甘草(各五分),去心麥門冬、半夏、白朮(各八分),製厚朴(一錢)。 以上藥材,加入一杯半水,放七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石斛散:治療因虛勞導致的手足煩痛、消瘦無力、不能進食、小便頻繁。 藥材包含:石斛(一錢),微炒桑螵蛸、黃耆、人參、牛膝、微炒雞內金、熟地黃、當歸(各六分),去心麥門冬、赤芍藥、白龍骨(各三分)。 以上藥材,加入一杯半水,放三片生薑、三個紅棗,煎煮至剩七分溫服。

癆瘵方(《雜著》):治療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發熱勞損。 藥材包含:當歸、炒白芍藥(各錢半),熟地黃、川芎(各八分),黃柏、蜜水炒知母(各一錢),生地黃、炙甘草(各五分),天門冬、白朮(各一錢),陳皮(各七分),炮乾薑(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