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 (5)

1. 癆瘵通用諸方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咳嗽甚者,加桑白皮、馬兜鈴、栝蔞仁(各七分),五味子(十粒)。

痰盛,加薑製半夏、貝母、栝蔞仁(各一錢)。

盜汗多,加牡蠣、酸棗仁(各七分),浮麥(一撮)。

潮熱,加沙參、地骨皮、柴胡(各十分)。

夢遺精,加牡蠣、龍骨、山茱萸(各七分)。赤白濁,加白茯苓(一錢),黃連(炒,五分。)

衄血、咳血,出於肺也,加桑白皮(一錢),黃芩、山梔(炒。各五分。)

嗽血,痰血,出於脾也,加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仁(各七分)。

嘔血、吐血,出於胃也,加梔、連、乾薑(炮)蒲黃(炒。各一錢),韭汁(半杯),薑汁(一匙)。

咯唾血,出於腎也,加桔梗、玄參、側柏葉(炒。各一錢)。

若先見血證,或吐衄盛者,宜先治血。輕者,涼血止血;甚者,先消瘀血,次止血,涼血。蓋血來多有瘀停於胸膈者,不先消化之,即止之,涼之,不應也。葛可久《十藥神書》方可次第檢用。獨參湯止可用於大吐血後,昏倦,脈微細,氣虛者。氣雖虛,而復有火,可加天冬(五錢)。若陰虛火動,發熱脈數者,盜汗咳嗽者,皆不可用此也。

勞病屬血虛有火,大便多燥,然須節調飲食,勿令泄瀉。若胃氣一壞,泄瀉稀溏,則前項寒涼之藥難用矣。急宜服理脾胃藥,用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甘草、神麯、麥芽等藥,候胃氣復,然後用前本病藥,收功後,可服補陰丸。

今世醫者但遇此證,例用四物加黃柏、知母,動經百劑,雖死不變。殊不知胃氣傷於寒涼,癆火益甚,雖服之不能作效。蓋是胃氣虛,不行藥氣,故無效也。所以節齊云:胃氣少虛,即救胃氣,胃氣復,又用本病藥,此治法妙也。有司命者,不可不知。

葛可久十藥神方

嘔吐咯血者,先以十灰散遏住。甚者,以花蕊石散止之。止後,其人必倦,用獨參湯補之,後服化藥。保和湯止嗽清肺,保真湯補虛除熱,太平丸潤肺消痰,消化丸下痰消氣,加減法具各方之下。

服藥之法,每日仍濃煎薄荷湯,灌漱喉中。用太平丸先嚼一丸,徐徐嚥下,次噙一丸,緩緩溶化,至上床時,亦如此用之,夜則肺竅開,藥必流入竅中。如痰壅,卻先用飴糖拌消化丸一百丸吞之。次又依前噙嚼太平丸,令其仰服前七藥。後若有嗽,可煮潤肺丸食之。服前藥有暇,煮此七藥服之,亦續煮白鳳膏食之,固其根本。痊後,服十珍丸以收功。

(甲字)十灰散,治癆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大薊,小薊,荷葉,扁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上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宿,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蔔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後下。如病勢輕,用此立效。如血出成升斗者,用後藥止之。

白話文:

癆瘵通用諸方

取一杯半的水,加入三片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服用。

如果咳嗽嚴重,可以加入桑白皮、馬兜鈴、瓜蔞仁(各七分),五味子(十粒)。

如果痰多,可以加入薑製半夏、貝母、瓜蔞仁(各一錢)。

如果盜汗多,可以加入牡蠣、酸棗仁(各七分),浮小麥(一撮)。

如果出現潮熱,可以加入沙參、地骨皮、柴胡(各十分)。

如果發生夢遺,可以加入牡蠣、龍骨、山茱萸(各七分)。如果出現白濁或赤濁,可以加入白茯苓(一錢),黃連(炒過,五分)。

如果是鼻子出血或咳嗽出血,這是因為肺部問題引起的,可以加入桑白皮(一錢),黃芩、山梔(炒過,各五分)。

如果是咳嗽帶血或痰中帶血,這是因為脾胃問題引起的,可以加入桑白皮、貝母、黃連、瓜蔞仁(各七分)。

如果是嘔吐出血或吐血,這是因為胃部問題引起的,可以加入梔子、黃連、乾薑(炮製過)、蒲黃(炒過,各一錢),韭菜汁(半杯),薑汁(一匙)。

如果是咳唾帶血,這是因為腎臟問題引起的,可以加入桔梗、玄參、側柏葉(炒過,各一錢)。

如果先出現出血症狀,或者吐血、鼻子出血嚴重,應該先治療出血。情況輕微的,用清涼的藥物來涼血止血;情況嚴重的,要先消除體內瘀血,然後再止血和涼血。因為出血往往是因為胸膈部位有瘀血停滯,如果沒有先消除這些瘀血就直接止血,效果不好。葛可久的《十藥神書》中的方子可以依次選用。獨參湯只能在大吐血後,病人昏迷、疲倦、脈搏微弱、氣虛的時候使用。如果氣虛又伴隨有火氣,可以加入天冬(五錢)。如果屬於陰虛火旺,出現發熱、脈搏快、盜汗、咳嗽等症狀,都不能用獨參湯。

癆病屬於血虛有火,大便大多乾燥,因此需要注意飲食,避免腹瀉。如果胃氣受損,導致腹瀉稀溏,那麼前面提到的寒涼藥物就不能使用了。應該立刻服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例如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甘草、神麯、麥芽等,等到胃氣恢復後,再使用治療癆病的藥物,等身體康復後,可以服用補陰丸。

現在的醫生只要遇到這種病症,就習慣性地使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即使開一百多劑藥也不會變換。殊不知這樣會導致胃氣被寒涼藥物損傷,癆病之火更加嚴重,即使服藥也無法見效。這是因為胃氣虛弱,藥力無法運行,所以沒有效果。因此,節齊說:胃氣稍微虛弱,就要先救胃氣,等到胃氣恢復後,再用治療癆病的藥物,這才是治病的好方法。做醫生的,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

葛可久十藥神方

對於嘔吐或咳血的病人,先用十灰散來止血。如果情況嚴重,就用花蕊石散來止血。止血之後,病人一定會感到疲倦,這時再用獨參湯來補氣,之後再服用其他藥物。保和湯可以止咳清肺,保真湯可以補虛除熱,太平丸可以潤肺消痰,消化丸可以降痰消氣,具體用法在各方子下有說明。

服藥的方法是,每天都煎濃濃的薄荷湯來漱口。先嚼一粒太平丸,慢慢嚥下,再含一粒在嘴裡,讓它慢慢融化,睡覺前也這樣使用,因為晚上肺竅打開,藥力就會進入肺竅。如果痰液阻塞,先用飴糖拌上消化丸一百丸吞下,然後再按之前的方法含嚼太平丸,讓病人仰臥服用前面的七種藥。之後如果有咳嗽,可以煮潤肺丸來吃。在服用前面藥物之餘,可以煮這七種藥服用,也可以繼續煮白鳳膏來吃,這樣可以鞏固根本。痊癒後,服用十珍丸來收功。

(甲字)十灰散,用來治療癆病引起的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來止血。

大薊、小薊、荷葉、扁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以上各味藥都燒成灰,保留藥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紙包好,放在碗裡蓋在地上一晚,去除火毒。用藥時,先將白藕搗爛取汁,或者用蘿蔔汁,磨半碗墨汁,調和五錢藥粉服用,在飯後服用。如果病情輕微,使用此藥可以立即見效。如果出血量達到一升甚至更多,則要用後面的藥物來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