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 (57)
卷之二 (57)
1. 運氣篇第九
至真要論,帝曰:勝復之動,時有常乎?氣有必乎?岐伯曰: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曰:願聞其道。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帝曰:復已而勝何如?曰:勝至則復,無常數也,衰乃止耳。復已而勝,不復則害,此傷生也。曰:復而反病何也?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復其勝則主勝之,故反病也,所謂火燥熱也。帝曰:治之奈何?曰:夫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無問其數,以平為期,此其道也。
帝曰:氣之上下何謂也?曰: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則所謂天樞也。
身半,謂臍中也,所謂天樞也。天樞穴當臍兩旁同身寸之二寸。其氣三者,假如少陰司天,則上有熱,中有太陽,兼之三也。六氣皆然。司天者其氣三,司地者其氣三,故身半以上三氣,身半以下三氣也。以名言其氣,以氣言其處,以氣處寒熱而言其病之形證也。
故上勝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勝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
上勝下病,地氣鬱也,故從地郁以名地病;下勝上病,天氣塞也,故從天塞以名天病。夫以天名者,方順天氣為制,逆地氣而攻之,以地名者,方從天氣為制則可。假如陽明司天,少陰在泉,上勝而下俱病者,是拂於下而生也。天氣正勝天可逆之,故順天之氣方同清也。少陰等司天上下勝,同法。
所謂勝至,報氣屈伏而未發也。復至則不以天地異名,皆如復氣為法。
勝至未復而病生,以天地異名為式,復氣以發,則所生無問上勝下勝,悉皆依復氣為病,寒熱之主也。
白話文:
黃帝問:勝氣和復氣的運行,時間上有規律嗎?氣的運行是必然發生的嗎?
岐伯回答:時間上有固定的位置,但是氣的運行不一定必然發生。
黃帝說:希望能聽你解釋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初氣到三氣的期間,由天氣主導,這是勝氣的正常現象。四氣到終氣的期間,由地氣主導,這是復氣的正常現象。有勝氣就會有復氣,沒有勝氣就不會有復氣。
黃帝問:復氣之後又出現勝氣,這是怎麼回事呢?
岐伯說:勝氣強盛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復氣,沒有固定的次數,等到衰弱就會停止。復氣之後又出現勝氣,如果不出現復氣就會產生危害,這是會傷害生命的。
黃帝問:復氣之後反而出現疾病,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是因為氣所在的位置不對,沒有相互協調。復氣過度反過來勝過對方,就會導致疾病,這就是所謂的火熱燥熱等病症。
黃帝問:那要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對於勝氣,輕微的就順著它,嚴重的就要加以抑制;對於復氣,平和的就以平和的方式來調治,暴烈的就要加以奪取。總之,都要順應勝氣的變化,使其屈服,不要過問次數,以達到陰陽平衡為目標,這就是治療的方法。
黃帝問:氣的上下運行是怎麼回事?
岐伯說:身體上半部分,有三種氣,這是天所主管的部分,由天氣主導;身體下半部分,也有三種氣,這是地所主管的部分,由地氣主導。以氣的名稱來命名氣,以氣來命名氣所在的位置,藉此來說明疾病的狀況。身體上下分界線就是所謂的「天樞」。
身體的一半,指的是肚臍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天樞」。天樞穴位於肚臍兩旁同身寸二寸的地方。所說的三種氣,例如少陰司天時,上方就會有熱,中間是太陽,這樣就同時兼有三種氣了。六氣都是如此。司天之氣有三種,司地之氣也有三種,所以身體上半部分有三種氣,下半部分也有三種氣。根據氣的名稱來描述氣,根據氣來描述氣所在的位置,根據氣的位置的寒熱來描述疾病的形態和症狀。
所以,如果上方的氣勝過下方,導致全身都生病,就以「地」來命名。如果下方的氣勝過上方,導致全身都生病,就以「天」來命名。
上方的氣勝過下方,導致下方生病,是因為地氣鬱結,所以根據地氣鬱結來命名為「地病」。下方的氣勝過上方,導致上方生病,是因為天氣閉塞,所以根據天氣閉塞來命名為「天病」。如果以「天」來命名,就應當順應天氣來制約,逆著地氣來攻伐。如果以「地」來命名,就應當順著天氣來制約。例如陽明司天,少陰在泉時,上方的氣勝過下方,導致下方生病,這就是不順應下方的氣而導致的疾病。天氣正盛時,可以逆著天來調治,所以順著天氣來調整可以達到清解的效果。少陰等司天時,上下氣的勝負關係,也用相同的原則來處理。
所謂的「勝至」,是指勝氣的力量已經達到,但復氣還沒出現,力量處於潛伏狀態。「復至」則不以天地異名來區分,都按照復氣的規律來處理。
勝氣達到但復氣還沒出現時,如果產生疾病,就以天地異名來命名。復氣一旦開始發作,不論是上方的氣勝過下方,還是下方的氣勝過上方,都按照復氣的規律來判斷疾病,寒熱的狀況也是依照復氣的特性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