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2)

1. 火熱咳嗽諸方

(《集驗》)流金膏,治一切痰火痰嗽等症。(方見痰飲門。)

(《和劑》)麥門冬湯,治火熱乘肺,咳嗽痰唾帶紅。

梔子仁湯,治咳燥熱。

(河間)黃連解毒湯,治咳而喘急,脈洪。

神芎丸,治一切熱嗽。清金消痰利咽膈,蜜丸彈子大,嚼服尤妙。(五方並見火門。)

(《濟生》)瀉白散,治肺壅實煩熱,咳嗽喘悶,大便不利。

桔梗,甘草,桑白皮,陳皮,半夏,杏仁,栝蔞子,地骨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八錢,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後服。

(《寶鑑》)加減瀉白散,治咳嗽口乾煩熱,胸膈不利,上氣喘促。

桑白皮(錢半),地骨皮,陳皮,青皮,桔梗,甘草(炙),黃芩,知母(各七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溫服。

(易老)水煮金花丸,治氣痰熱壅心胸,煩悶咳嗽。

小黃丸,治熱痰咳嗽,口乾煩躁,面赤脈洪。(二方並見痰飲門。)

枳殼湯,治久嗽上焦熱,胸膈不利。

枳殼(炒),桔梗(各三兩),黃芩(二兩),

上咀,每日早用二兩作一服,水三盞,煎二盞,勻作三服。午時一服,申時一服,臨臥時一服,盡此一料無不愈。

雙玉散,治痰熱咳嗽喘湧痰涎。

寒水石,石膏(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人參煎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拔萃》)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金,傳為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人參,青皮,茯苓,天門冬(去心),陳皮,地骨皮,黃芩(各八分),五味子(二十粒),知母(一錢),桑白皮(炒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宣明》)知母茯苓湯,治痿咳不已,往來寒熱。

知母,白朮(各八分),茯苓,五味子,人參,半夏,柴胡,甘草(炙。各一錢),薄荷,川芎,阿膠(各五分),款冬花,桔梗,麥門冬,黃芩(各七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醫林》)桑白皮散,治上焦熱壅,血腥煩嗽,連聲並氣不得透。

桑白皮(炒),桔梗,川芎,防風,薄荷,黃芩,前胡,柴胡,紫蘇,赤茯苓,枳殼,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加味枳殼半夏湯,治上焦有熱,咳嗽黃痰,痞滿氣喘。

枳殼,半夏,桔梗,茯苓,苦葶藶(微炒),防己,薄荷,紫蘇,馬兜鈴,桑白皮(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作二服,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紫菀膏,治肺熱,熱嗽久嗽,身如炙,將成勞。

枇杷葉(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炙。各一兩),大黃(半兩),

白話文:

火熱咳嗽諸方

(《集驗方》)流金膏:治療各種因痰火引起的咳嗽等症。(配方在痰飲門中。)

(《和劑局方》)麥門冬湯:治療因火熱之邪侵犯肺部,導致咳嗽且痰中帶血的症狀。

梔子仁湯:治療因燥熱引起的咳嗽。

(河間學派)黃連解毒湯:治療咳嗽且呼吸急促,脈象洪大的情況。

神芎丸:治療各種因熱引起的咳嗽。能清瀉肺熱、消除痰液、疏通咽喉,製成蜜丸如彈珠大小,咀嚼服用效果更佳。(以上五個方子都可在火門中找到。)

(《濟生方》)瀉白散:治療肺部壅塞,感到煩躁發熱,咳嗽氣喘,大便不通暢的症狀。

配方:桔梗、甘草、桑白皮、陳皮、半夏、杏仁、栝蔞子、地骨皮(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粗略切碎,每次取八錢,加入兩碗水,生薑五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寶鑑》)加減瀉白散:治療咳嗽且口乾煩熱,胸膈不暢,呼吸急促的症狀。

配方:桑白皮(一錢半),地骨皮、陳皮、青皮、桔梗、炙甘草、黃芩、知母(各七分)。

用法: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八分,飯後溫服。

(易老方)水煮金花丸:治療因氣痰熱積聚在心胸,感到煩悶咳嗽的情況。

小黃丸:治療因熱痰引起的咳嗽,口乾煩躁,臉色發紅,脈象洪大的情況。(以上兩個方子都在痰飲門中。)

枳殼湯:治療因久咳導致上焦有熱,胸膈不舒的情況。

配方:炒枳殼、桔梗(各三兩),黃芩(二兩)。

用法:將藥材粗略切碎,每天早上取二兩作為一劑,加入三碗水煎煮至兩碗,分成三次服用。中午、下午和睡前各服一次,服用完這一劑,病症多可痊癒。

雙玉散:治療因痰熱引起的咳嗽,氣喘,痰液湧出的症狀。

配方:寒水石、石膏(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人參煎湯調服,飯後睡前服用。

(《拔萃》)人參平肺散:治療因心火過盛導致肺金受損,進而出現肺咳嗽、氣喘、嘔吐、痰液壅盛、胸膈悶脹、咽喉不利等症狀。

配方:人參、青皮、茯苓、去心天門冬、陳皮、地骨皮、黃芩(各八分),五味子(二十粒),知母(一錢),炒桑白皮(一錢半),炙甘草(五分)。

用法:加入兩碗水,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宣明論方》)知母茯苓湯:治療久咳不止,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症狀。

配方:知母、白朮(各八分),茯苓、五味子、人參、半夏、柴胡、炙甘草(各一錢),薄荷、川芎、阿膠(各五分),款冬花、桔梗、麥門冬、黃芩(各七分)。

用法:加入兩碗水,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醫林繩墨》)桑白皮散:治療上焦熱壅,咳嗽帶血,煩躁不安,連聲咳嗽且呼吸不暢的症狀。

配方:炒桑白皮、桔梗、川芎、防風、薄荷、黃芩、前胡、柴胡、紫蘇、赤茯苓、枳殼、甘草(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粗略切碎,每次取七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

加味枳殼半夏湯:治療上焦有熱,咳嗽黃痰,胸悶氣喘的症狀。

配方:枳殼、半夏、桔梗、茯苓、微炒苦葶藶、防己、薄荷、紫蘇、馬兜鈴、炒桑白皮(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法:將藥材分成兩份,每份加入一碗半水,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紫菀膏:治療因肺熱引起的久咳,身體發熱如灼燒感,並有轉為勞病的趨勢。

配方:枇杷葉(去除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去皮尖並炒過),炙桑白皮(各一兩),大黃(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