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1)

1. 發散諸方

(《和劑》)華蓋散,治肺受風寒,頭痛發熱,咳嗽痰飲。

麻黃(去節),紫蘇子,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赤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參蘇飲,治一切風寒咳嗽,嘔吐痰沫,發熱惡寒頭痛。(方見傷寒門。)

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憎寒發熱,無汗惡風,或熱壅膈間,唾濁痰甚。

旋覆花,麻黃,荊芥(各一錢),前胡,半夏,赤芍藥(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濟生》)橘蘇散,治傷寒咳嗽,身熱有汗,惡風脈浮。病人挾熱服杏仁湯不得者,此藥穩當。

橘紅,紫蘇葉,杏仁,五味子,半夏,桑白皮,貝母,白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和劑》)三拗湯,治感冒風寒,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喘急,胸滿多痰。

生甘草,麻黃(不去節),杏仁(留皮尖)

上各咀二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若憎寒惡風取汗解,加桔梗荊芥,名五拗湯,治咽痛。

(《金匱》)杏仁湯,止咳嗽,散風寒,逐痰飲。

杏仁(去皮尖),人參,茯苓,細辛,半夏(制),桂枝,乾薑,芍藥,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和劑》)消風百解散,治咳嗽聲重,身熱頭痛。(方見傷寒門。)

(《濟生》)人參荊芥湯,治肺感風邪,上壅咳嗽,頭目不清,語言不出,咽乾項強,鼻流清涕。

陳皮,荊芥穗,人參,半夏,通草,麻黃,桔梗(各一錢),杏仁,細辛,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仲景)小青龍湯,治表證水氣,身熱咳嗽,乾嘔怔忡。(方見傷寒門。)

(《和劑》)敗毒散,治痰嗽身熱鼻塞。

柴胡,前胡,羌活,獨活,人參,茯苓,枳殼,川芎,桔梗(各八分),甘草(四分),

上水二盞,蔥一根、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金匱》)麻黃杏子湯,治咳嗽發熱,氣滿頭疼。

麻黃,杏仁,紫蘇,薄荷,陳皮,桑白皮,大腹皮,甘草,薄桂(各等分),

上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蔥一根,煎八分服。

(《醫林》)桑皮散,治上焦熱壅,咳嗽血腥,連聲並氣不得透。

桑皮(炒),前胡,柴胡,紫蘇,薄荷,枳殼,桔梗,赤茯苓,黃芩,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煎七分,食遠溫服。

(仲景)小柴胡湯,治風寒咳嗽,發熱頭疼。(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發散諸方

**華蓋散:**這個方子治療肺部受到風寒侵襲引起的頭痛發熱、咳嗽有痰的症狀。藥材包括麻黃(去掉莖節)、紫蘇子、杏仁(去皮尖炒過)、桑白皮、赤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將這些藥材加兩碗水,放入五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參蘇飲:**治療各種風寒引起的咳嗽、嘔吐痰沫、發熱怕冷、頭痛等症狀。(這個方子在《傷寒門》中有詳細記載。)

**金沸草散:**治療肺部感受寒邪引起的鼻塞、聲音變重、咳嗽不止、怕冷發熱、沒有汗、怕風,或者胸膈之間有熱、吐出濃稠痰液的症狀。藥材包括旋覆花、麻黃、荊芥(各一錢),前胡、半夏、赤芍藥(各八分),甘草(炙過,五分)。加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橘蘇散:**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身體發熱有汗、怕風、脈象浮。如果病人有發熱情況,服用杏仁湯效果不好,這個方子比較適合。藥材包括橘紅、紫蘇葉、杏仁、五味子、半夏、桑白皮、貝母、白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過,六分)。加兩碗水,放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三拗湯:**治療感冒風寒引起的鼻塞、聲音變重、說話困難、咳嗽喘息、胸悶多痰等症狀。藥材包括生甘草、麻黃(不去莖節)、杏仁(保留皮尖,各二錢)。加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如果怕冷怕風想發汗,可以加入桔梗和荊芥,這個方子就叫做五拗湯,可以治療咽喉疼痛。

**杏仁湯:**止咳、驅散風寒、化解痰飲。藥材包括杏仁(去皮尖)、人參、茯苓、細辛、半夏(制過)、桂枝、乾薑、芍藥、五味子、甘草(炙過,各一錢)。加兩碗水,放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消風百解散:**治療咳嗽聲音重、身體發熱、頭痛等症狀。(這個方子在《傷寒門》中有詳細記載。)

**人參荊芥湯:**治療肺部感受風邪引起的咳嗽、頭暈眼花、說話困難、咽喉乾燥、頸部僵硬、流清鼻涕等症狀。藥材包括陳皮、荊芥穗、人參、半夏、通草、麻黃、桔梗(各一錢),杏仁、細辛、甘草(各五分)。加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後服用。

**小青龍湯:**治療體表有寒邪、體內有水氣引起的身體發熱、咳嗽、噁心乾嘔、心悸等症狀。(這個方子在《傷寒門》中有詳細記載。)

**敗毒散:**治療痰多咳嗽、身體發熱、鼻塞等症狀。藥材包括柴胡、前胡、羌活、獨活、人參、茯苓、枳殼、川芎、桔梗(各八分),甘草(四分)。加兩碗水,放入一根蔥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麻黃杏子湯:**治療咳嗽發熱、胸悶、頭痛等症狀。藥材包括麻黃、杏仁、紫蘇、薄荷、陳皮、桑白皮、大腹皮、甘草、薄桂(各等分)。每次服用五錢,加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和一根蔥,煎煮至剩八分服用。

**桑皮散:**治療上焦有熱引起的咳嗽、咳血、呼吸不暢等症狀。藥材包括桑皮(炒過)、前胡、柴胡、紫蘇、薄荷、枳殼、桔梗、赤茯苓、黃芩、甘草(炙過,各等分)。將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七錢,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分,飯後溫服。

**小柴胡湯:**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發熱頭痛等症狀。(這個方子在《傷寒門》中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