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7)
卷之七 (7)
1. 八法飛騰手訣歌
春夏先深而後淺,秋冬前淺而後深。隨處按之呼吸輕,迎而吸之內關尋。補虛瀉實公孫是,列缺次當照海深。臨位外關和上下,後谿申肺用金針。先深後淺行陰數,前三後二卻是陰。先淺後深陽數法,前二後三陽數定。臨泣公孫腸中病,脊頭腰背申脈攻。照海咽喉並小腹,內關行處治心疼。
後谿前上外肩背,列缺針時脈氣通。急按慢提陰氣升,急提慢按陽氣降。攻陽取陰皆六數,達人刺處有奇效。
白話文:
春夏兩季行針時,先深刺再淺刺;秋冬兩季行針時,先淺刺再深刺。在穴位上輕輕按壓並配合呼吸,吸氣時進針可尋找內關穴。補虛瀉實可用公孫穴,列缺穴其次,照海穴要深刺。若要調和上下,可用外關穴,後谿、申脈穴可用金針。先深後淺的行針次數為陰數,前三次後兩次屬陰。先淺後深的行針次數為陽數,前兩次後三次屬陽。膽經的臨泣穴和胃經的公孫穴可治療腸胃疾病,申脈穴可治療脊椎、腰背的疼痛。照海穴可治療咽喉及小腹的疼痛,內關穴可治療心痛。
後谿穴向上可治療肩背疼痛,針刺列缺穴可使脈氣通暢。快速按壓、緩慢提針可使陰氣上升,快速提針、緩慢按壓可使陽氣下降。引導陽氣或陰氣都用六的倍數,技法高明的醫師針刺後會有奇效。
2. 薛真人天星十一穴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下至崐侖穴。環跳及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擔截常記取,莫與非人說。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開澈。治病顯奇功,有如湯潑雪。學者細推尋,神功無盡竭。
白話文:
膝下三里穴、內庭穴,手肘處的曲池穴、以及合谷穴用截法。委中穴配上承山穴,往下到崑崙穴。環跳穴和陽陵泉穴,通里穴和列缺穴。挑擔時用擔法,交叉時用截法。擔截兩種方法要牢記,不要隨便告訴別人。全身三百六十五個穴道,都不離這十一個穴。這個方法很少人知道,能打開所有穴道的關竅。用來治病有奇效,如同熱水澆在雪上一樣快速。學的人要仔細推敲研究,就能有無窮無盡的神奇功效。
3. 十二經脈晝夜流注歌
肺寅大卯胃辰經,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胞戌,亥三子膽醜肝通。
白話文:
肺經在寅時(早上 3 點至 5 點)、大腸經在卯時(早上 5 點至 7 點)、胃經在辰時(早上 7 點至 9 點)、脾經在巳時(早上 9 點至 11 點)、心經在午時(中午 11 點至下午 1 點)、小腸經在未時(下午 1 點至 3 點)、膀胱經在申時(下午 3 點至 5 點)、腎經在酉時(下午 5 點至 7 點)、心包經在戌時(晚上 7 點至 9 點)、三焦經在亥時(晚上 9 點至 11 點)、膽經在子時(晚上 11 點至凌晨 1 點)、肝經在丑時(凌晨 1 點至 3 點)循行流注全身。
4. 古人有不行針要知針理
許學士視一婦人熱入血室,醫者皆不識,用補血藥,數日成結胸證。學士曰:小柴胡湯已遲,不可行也,可刺期門。予不能針,請善針者針之,如言而愈。
白話文:
有位姓許的醫學專家,診視一位婦女,病症是熱邪侵入子宮,其他醫生都不認識這個病,用了補血的藥物,幾天後變成了結胸的病症。許醫學專家說:現在用小柴胡湯已經晚了,不能用這個藥了,可以在期門穴針刺。我不會針灸,請擅長針灸的人來為她針灸,照他說的針刺後,病人就好了。
5. 針灸手宜得其入
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辭疾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緒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也。手毒者,可使按龜,置龜於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復生如故也。
白話文:
眼睛明亮的人,可以讓他負責觀察臉色;耳朵靈敏的人,可以讓他負責聽聲音;說話反應快的人,可以讓他負責傳達醫理和病況;說話速度慢、個性沉穩安靜,手靈巧且心思細膩的人,可以讓他負責針灸、調理血氣、調和順逆、觀察陰陽並通曉各種醫方;關節靈活、筋骨柔軟、心態平和的人,可以讓他負責導引行氣;說話急躁惡毒、輕視他人的人,可以讓他負責吐唾液治癰瘡、念咒治病;指甲粗糙、手狠毒、做事容易傷人的人,可以讓他負責按摩積塊、抑制痹症。
每個人各盡其能,醫術才能施行,名聲才能顯揚;如果用人不當,則會功敗垂成,連帶使得醫師也聲名不彰。
所以說:「遇到合適的人才傳授醫術,遇到不合適的人就不要傳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手狠毒的人,可以讓他按壓烏龜,把烏龜放在容器下面,然後在上面按壓它,五十天烏龜就會死掉;而手溫和的人,則能讓烏龜恢復如初。
6. 艾灸方宜
北方者,天地之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白話文:
北方是天地閉藏的地方,那裡的地勢高聳,環境充滿風寒和冰冷,當地的居民喜歡在野外居住,並以乳製品為主食,因此體內容易累積寒氣,進而導致腹部脹滿的疾病,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艾灸來治療。所以,艾灸這種療法,也是從北方傳來的。
7. 艾葉
《本草》云: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曝乾、陳久者良,避惡殺鬼。又,採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乾燥入臼搗之,以細篩去塵屑,每入石臼搗取,潔白為上,須令焙大燥,則灸有力,火易燃。如潤,無功。
《證類本草》云:出明州。《圖經》云:舊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令在處有之,惟蘄州葉厚而干高果氣味之大,用之甚效。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溪曰:艾性至熱,入火灸則上行,入藥服則下行。
白話文:
艾草味苦,性微溫,屬陰中帶陽,無毒,主要用於灸治各種疾病。農曆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收,曬乾,陳放越久越好,可以避邪驅鬼。採收艾草的方法中,五月五日採收的艾草灸治效果最好。製作艾絨,首先要依照正確方法處理,讓艾草乾燥後放入石臼中搗碎,用細篩子篩去灰塵,再放入石臼中搗至潔白為上等,必須焙乾至非常乾燥,這樣灸起來才有力,火也容易點燃。如果艾絨潮濕,則沒有效果。
《證類本草》記載:艾草出產於明州。《圖經》記載:以前沒有記載艾草的產地,只說生長在田野,現在到處都有,只有蘄州出產的艾草葉片厚實、植株高大,香氣濃郁,使用起來效果最好。
孟子說:得了七年的慢性病,可以用存放三年的艾草來治療。丹溪說:艾草性極熱,用火灸則藥性向上走,入藥服用則藥性向下走。
8. 艾灸補瀉
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皆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灸,須其火滅也。
白話文:
氣血旺盛的就用瀉法,氣血虛弱的就用補法。針刺無法做到的,就適合用灸法。陰陽都虛弱的,可以用灸法來調和;經脈下陷的,適合用灸法;經絡堅緊的,適合用火(灸法)來治療,經脈下陷的就用灸法。如果絡脈滿實而經脈虛弱,就灸陰經而刺陽經;如果經脈滿實而絡脈虛弱,就刺陰經而灸陽經。用灸法補虛時,不要吹火,要讓艾炷自然熄滅;用灸法瀉實時,要快速吹旺火焰,多次艾灸,也要等艾炷自然熄滅。
9. 艾炷大小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兒七日以上,周年以還,炷如雀糞。
《明堂下經》云:凡灸欲炷下廣三分,若不三分,則火氣不達,病未能愈,則是灸炷欲其大,惟頭與四肢欲小耳。《明堂上經》乃曰:艾炷依小箸頭作,其病脈粗細,狀如細線,但令當脈灸之。雀糞大炷,亦能愈疾。又有一途,如腹脹、疝瘕、痃癖、伏梁氣等,須大艾炷。故《小品》曰:腹背爛燒,四肢但去風而已,大宜大炷。
如巨闕、鳩尾,灸之不過四七壯,炷依竹箸頭大,但令正當脈上灸之,艾炷若大,復灸多,其人永無心力。如頭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腳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而無力,既失精神,又加細節,令人短壽。王節齋云:面上灸炷須小,手足上猶可粗。
白話文:
黃帝說:灸的艾炷如果不夠大,等於是白白受苦,所以艾炷要盡可能大。體質虛弱的人才用小的艾炷。又說:出生七天以上、未滿一歲的嬰兒,艾炷大小如同雀糞。
《明堂下經》說:凡是灸法,艾炷的底部直徑大約要一公分寬,如果不夠寬,火力就無法到達深處,疾病就無法痊癒。所以說艾炷要大,只有頭部和四肢才適合用小的艾炷。《明堂上經》則說:艾炷的大小如同小筷子的頭,而疾病的脈象粗細,如同細線一般,只要對準脈象來灸即可。雀糞大小的艾炷,也能治癒疾病。另外有一種情況,例如腹脹、疝氣、痃癖、伏梁氣等病症,就需要用大的艾炷。所以《小品方》說:腹部和背部可以大面積的燒灼,四肢只要能去除風邪即可,因此適合用大的艾炷。
例如灸巨闕、鳩尾這兩個穴位,灸的壯數不超過二十八壯,艾炷的大小如同竹筷子的頭,只要對準脈象來灸即可。如果艾炷太大,又灸太多壯,會使人永遠沒有精神。例如頭上灸太多,會使人精神不濟;背部和腳部灸太多,會使人血脈枯竭,四肢纖細無力。既失去精神,又加上四肢細弱,會使人短命。王節齋說:臉上的艾炷必須小,手腳上的則可以粗一些。
10. 點艾火
《明堂下經》曰:古來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棗、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為上;次有火鏡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諸蕃部用鑌鐵擊階石得火,以艾引之。凡倉卒難備,則不如。無木火,清麻油點燈上燒艾莖,點灸,兼滋潤灸瘡,至愈不疼,用臘燭更佳。
白話文:
《明堂下經》說:自古以來用艾草灸治疾病,忌用松樹、柏樹、枳樹、橘樹、榆樹、棗樹、桑樹、竹子這八種木材燃燒的火,一定要避免。用火珠在陽光下聚焦,將艾草放在下面引燃取得的火最好;次一等是用火鏡在陽光下聚焦,也用艾草引燃取得的火,這兩種火都很好。各外族有用鑌鐵敲擊台階上的石頭產生火花,再用艾草引燃取火。如果情況緊急,來不及準備,那還不如用清麻油點燈,燃燒艾草的莖來點燃施灸,這種方法還能滋潤灸瘡,直到痊癒都不會疼痛,使用蠟燭則更好。
11. 壯數多少
《千金》云:凡言壯數者,若丁壯病根深篤,可倍於方數,老少羸弱可減半。扁鵲灸法,有至三五百壯、千壯,此亦太過。曹氏灸法,有百壯、五十壯。《小品》諸方亦然。惟《明堂本經》云:針入六分,灸三壯,更無餘治。故後人不準,惟以病之輕重而增損之。凡灸頭項,止於七壯,積至七七壯止。
《銅人》治風,灸上星、前頂、百會,至二百壯,腹背灸五百壯。若鳩尾、巨闕,亦不宜多灸,灸多則四肢細而無力。《千金方》於足三里穴,乃云多至三百壯。心俞禁灸。苦中風,則急灸至百壯。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說,而不通其變也。
白話文:
《千金要方》說:所謂的「壯數」,是指對於身強體壯且病根深厚的病人,可以加倍使用處方中的劑量,而對於年老、年幼或體弱的病人,則可以減半使用。扁鵲的灸法中,有用至三百、五百甚至一千壯的,這就有些過頭了。曹氏的灸法中,有用一百壯、五十壯的,《小品方》等醫書中的記載也差不多。只有《明堂針灸經》說:「針刺入六分,灸三壯」,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所以後人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能根據病情的輕重來增減灸量。一般來說,灸頭部和頸項部位,最多七壯,累積灸量最多四十九壯。
《針灸銅人經》中提到治療風邪,灸上星、前頂、百會等穴位,最多可以到二百壯,腹部和背部可以灸到五百壯。但是鳩尾、巨闕等穴位,則不適合多灸,灸多了會導致四肢纖細無力。《千金要方》中提到足三里穴,可以多灸到三百壯。心俞穴禁止施灸。如果是中風病情嚴重,可以緊急施灸到一百壯。這些都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使用,不能拘泥於一種說法,而不懂得變通。
12. 灸法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平直,毋令傾側。若傾側,穴不正,徒破好肉耳。《明堂》云:須得身體平直,毋令拳縮,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
白話文:
《備急千金要方》中說:一般的針灸方法,如果在坐著時標記的穴位,就坐著針灸;如果在躺臥時標記的穴位,就躺臥著針灸;如果在站立時標記的穴位,就站立著針灸。必須讓四肢平直,不要傾斜側彎。如果傾斜側彎了,穴位就會標記不準確,只是白白損傷了健康的肌肉。《明堂經》中說:必須讓身體平直,不要蜷曲緊縮,坐著標記穴位時,不要讓身體前俯後仰,站立著標記穴位時,不要讓身體傾斜側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