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 (5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4)

1. 運氣篇第九

天元紀論篇,帝曰: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夏始,余已知之矣。願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區曰: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紀綱,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此五行變化,以應天地運氣之理,與陰陽應象頗同。

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曰: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氣謂風熱燥濕寒。形謂木火土金水。)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

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應天〕為木運之歲,上見厥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水運之歲,上見太陽。此五者天氣下降,如合符運,故曰應天,為天符也。〔承歲〕謂木運之歲,歲當亥卯;火運之歲,歲當寅午;土運之歲,歲當辰戌丑未;金運之歲,歲當巳酉,水運之歲,歲當申子。此五者歲之所宜,故曰承歲,為歲直也。

〔三合〕謂火運之歲,上見少陰,年辰臨午;土運之歲,上見太陰,年辰臨丑未;金運之歲,上見陽明,年辰臨酉。此三者,天氣運氣與年辰俱會,故云三合為治也。〔歲治〕亦曰歲位,三合亦為天符。六微旨論曰:天符歲會曰太乙天符,謂天運與歲相會。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相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

天有六氣,地有五位。天以六氣臨地,地以五位承天,蓋以天氣不加君火故也。以六加五,即五歲而餘一氣,故遷一位。若以五承六,則常六歲乃備盡天元之氣,故六歲而環會,所謂周而復始也。地氣左行,往而不返;天氣東轉,常自火運數五歲已。其次氣正當君火之上,法不加臨,則右遷君火氣上,以臨相火之上,故曰五歲而右遷也。

白話文:

運氣篇第九

天元紀論篇

黃帝問道:五運(木、火、土、金、水)輪流相繼,各自主政,終止之時,又回到開始,如同循環,這個道理我已經知道了。我想要了解它們與三陰三陽的變化是如何對應的?

鬼臾區回答說:五運陰陽,是天地的自然規律,是萬物的綱領,是變化的根本,是生與死的本源,也是神明所居之處,怎能不通曉呢?所以萬物產生叫做「化」,萬物發展到極致叫做「變」;陰陽難以預測叫做「神」,神的作用沒有固定的方式叫做「聖」。變化所產生的作用,在天象中表現為幽深玄妙,在人表現為道義,在地表現為化育,化育產生五味,道義產生智慧,幽深玄妙產生神明。神明在天表現為風,在地表現為木;在天表現為熱,在地表現為火;在天表現為濕,在地表現為土;在天表現為乾燥,在地表現為金;在天表現為寒冷,在地表現為水。

這五行的變化,是為了應合天地運行的規律,與陰陽的對應關係很相似。

所以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與氣相互感應而化生萬物。天地是萬物的上下,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途徑,水火是陰陽的徵兆,金木是生成變化的起始與終結。氣有或多或少,形有盛有衰,上下之間相互感應,所以有損有益。黃帝問:什麼叫做氣有多少,形有盛衰呢?(氣是指風、熱、燥、濕、寒。形是指木、火、土、金、水。)鬼臾區回答說:陰陽之氣各自有多寡,所以有三陰三陽的說法。

形有盛衰,是指五行的主治各有太過或不及的情況。所以開始時,如果運氣有餘,就會往前推移,不足的就跟隨其後;如果運氣不足,就會往前推移,有餘的就跟隨其後。能夠了解迎合和隨順,就能夠預測氣的變化。符合天象的稱為「天符」,順應歲運的稱為「歲直」,天符、歲直、三合(指天、地、人三者相合)的年份是好的年份。

「應天」是指木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厥陰之氣;火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少陽、少陰之氣;土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太陰之氣;金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陽明之氣;水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太陽之氣。這五種氣象從天而降,如同符合運行的規律,所以稱為「應天」,也就是「天符」。

「承歲」是指木運的年份,歲支在亥卯;火運的年份,歲支在寅午;土運的年份,歲支在辰戌丑未;金運的年份,歲支在巳酉,水運的年份,歲支在申子。這五種情況是順應歲運的,所以稱為「承歲」,也就是「歲直」。

「三合」是指火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少陰之氣,年辰在午;土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太陰之氣,年辰在丑未;金運的年份,天空中會出現陽明之氣,年辰在酉。這三種情況是天氣、運氣與年辰同時匯合,所以稱為「三合」,是好的年份。「歲治」也稱為「歲位」,三合也屬於「天符」。《六微旨論》說:天符和歲會合在一起,叫做太乙天符,指的是天運與歲運相會合。

黃帝問:上下是如何相互感應的?鬼臾區回答說:寒、暑、燥、濕、風、火,是天之陰陽,由三陰三陽來承受。木、火、土、金、水(和相火),是地之陰陽,負責生長、化育、收藏等變化。天以陽氣產生,以陰氣滋長;地以陽氣肅殺,以陰氣收藏。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所以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想要了解天地的陰陽變化,就要觀察天的氣,它運行不止,所以每五年會向右移動一個位置。觀察地的氣,它靜止而守住自己的位置,所以每六年完成一個循環。

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天以六氣覆蓋大地,地以五行承載天氣,這是因為天沒有君火(指君主之火,比喻君主的地位)。以六加五,每五年會多餘一氣,所以天運要右移一位。如果以五來承載六,則需要六年才能完全經歷天元的氣,所以六年一個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周而復始。地氣向左運行,一去不復返;天氣向東轉動,總是從火運開始計算,每五年一個循環。當天氣運行到君火的位置時,因為法則規定不能再加在君火之上,所以就要向右移動,運行到相火之上,因此說每五年向右移動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