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1)

1. 咳嗽二字取義辨

柏齋何氏曰:《機要》所論咳嗽二證,蓋倒說也。肺為氣主而聲出焉,肺傷寒飲,鬱而為痰,聲欲上出,為痰所隔,故相攻而作聲,痰出聲乃通利,斯謂之咳。外感風寒,肺管為寒氣所束,聲出不利,故亦相攻作聲,然無物也,斯謂之嗽。咳字從亥,亥者有形之物也,故果核草荄皆從亥,亥復有隔閡之義。

嗽字從束從吹。此古人制字之妙,乃二證之所以分也。觀此則《機要》之說,誠倒置歟!

白話文:

柏齋何氏說,《醫學機要》中討論的咳嗽兩種情況,其實是說反了。肺是主氣的,聲音由此發出。當肺受到寒氣或痰飲損傷,鬱積成痰,聲音想往上發出,卻被痰阻礙,所以痰與氣互相搏擊而發出聲音,等到痰排出,聲音才能順暢,這就叫做「咳」。另一種情況是,外感風寒,肺的氣管被寒氣束縛,聲音發出不順暢,也因此互相搏擊而發出聲音,但這時並沒有痰,這就叫做「嗽」。

「咳」字從「亥」,「亥」代表有形的東西,所以像果核、草根等都從「亥」,而且「亥」還有阻隔的意思。「嗽」字從「束」和「吹」,這表現了古人造字的巧妙,也是這兩種情況區分的關鍵。從這裡來看,《醫學機要》的說法,確實是顛倒了!

2. 咳有十證

《巢氏病源》曰:《千金》敘十咳之異,一曰風咳,欲語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二曰寒咳,飲冷食寒入注胃,從肺脈上氣,內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堅滿,咳則引痛,其脈反逆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脅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是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續續不止,引少腹是也。

七曰肺咳,咳而引頭項而唾涎沫是也。八曰腎咳,咳則耳聾無所聞,引腰臍中是也。九曰膽咳,咳而引頭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陰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說,《千金方》描述了十種不同的咳嗽:

第一種是風咳,想說話時就會咳嗽,話還沒說完就咳起來。 第二種是寒咳,因為喝了冷的或吃了寒涼的食物,寒氣進入胃,然後從肺脈向上衝,內外寒氣結合,因此引起咳嗽。 第三種是支咳,心窩下方感覺堅硬飽滿,咳嗽時會牽引疼痛,而且脈象反常。 第四種是肝咳,咳嗽時會牽引到兩側脅肋下方疼痛。 第五種是心咳,咳嗽時會咳出血,而且牽引到手少陰經脈。 第六種是脾咳,咳嗽時會不斷流出涎水,而且牽引到下腹部。 第七種是肺咳,咳嗽時會牽引到頭部和頸部,而且會咳出涎沫。 第八種是腎咳,咳嗽時耳朵會聽不到聲音,而且牽引到腰部和肚臍周圍。 第九種是膽咳,咳嗽時會牽引到頭痛,並且口中會感到苦澀。 第十種是厥陰咳,咳嗽時會牽引到舌根部位。

3. 嗽分六氣毋拘以寒

張子和曰:經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指寒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後人執是言,斷以嗽為寒,更不參較他篇,豈知六氣皆能為咳。經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咳嗽;歲木不及,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病咳而鼽;從革之紀,金不及也,其病嚏咳;堅成之紀,金太過也,上徵與正商同,其病咳;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金上從,嗽嚏衄;少陰司天,火淫所勝,咳嚏血煩心;少陽司天,天氣熱鬱於上,咳逆嘔吐;少陰司天,熱氣生於上,清氣生於下,寒熱凌反而生於中,民病咳喘;少陰之復,燠熱內作,氣動於左,上行於右,咳,皮膚痛則入肺,咳而鼻淵。苦此之煩,皆生於火與熱也。

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若此之類,乃生於風。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咳唾則有血;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飲發於中,咳喘有聲。若此之類,乃生於濕。金鬱之發,民病咳逆,心脅痛;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咳喘逆,逆甚則嘔血;陽明司天,金火合德,民病咳嗌塞;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嗌塞而咳;陽明之復,清氣大舉,咳噦煩心。若此之類,皆生於燥。

太陽司天,客氣勝,則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則咳。若此之類,乃生於寒。此六氣皆能咳嗽,豈可專為寒乎?

白話文:

張子和說:醫書上說:「皮毛是肺氣的表徵。」皮毛先受到外邪(通常指寒邪)侵襲,邪氣會循著它與肺的關係侵入。如果寒冷的食物進入胃部,然後從肺的經脈上行到肺部,就會使肺部受寒。肺部受寒,內外邪氣就會結合,停留在肺部,就會導致咳嗽。後人執著於這種說法,就認定咳嗽一定是受寒引起的,不再參考其他醫書的觀點,殊不知六種氣候變化都可能導致咳嗽。醫書說:「陽氣初發病時,會出現氣短、容易咳嗽的症狀。」

如果年份的火氣太盛,炎熱的天氣盛行,肺金受到邪氣侵襲,民眾就會生病咳嗽;如果年份的木氣不足,心氣治療不及時,心火上亢勝過肺金,就會導致咳嗽和鼻塞;在金氣主導變化的年份,如果金氣不足,就會打噴嚏和咳嗽;在土氣主導變化的年份,如果金氣太過,上行的土氣和應當下行的金氣相同,就會導致咳嗽;在少陽主管天時的年份,火氣下移,肺金上從,就會出現咳嗽、打噴嚏和流鼻血;在少陰主管天時的年份,火氣過盛,就會出現咳嗽、打噴嚏、出血和心煩;在少陽主管天時的年份,天氣的熱氣鬱積在上,就會出現咳嗽、氣逆和嘔吐;在少陰主管天時的年份,熱氣在上升,清氣在下降,寒熱交錯,就會出現咳嗽氣喘;在少陰氣候恢復時,體內產生熱,氣從左邊動到右邊,就會出現咳嗽,皮膚疼痛,就會進入肺部,導致咳嗽和鼻淵。這些令人煩惱的症狀,都是因為火和熱引起的。

在厥陰主管天時的年份,如果客氣勝過主氣,就會出現耳鳴、頭暈,嚴重時還會咳嗽。類似這種情況,通常是風邪引起的。在太陰主管天時的年份,濕氣過盛,咳嗽吐痰時就會有血;在太陰氣候恢復時,濕氣變化,水濕聚集在體內,就會出現咳嗽和呼吸有雜音。類似這種情況,通常是濕邪引起的。金氣鬱積不能疏發,民眾就會生病咳嗽氣逆,心臟和肋骨部位會疼痛;在年份的金氣太過時,乾燥的氣候流行,肝木受到邪氣侵襲,民眾就會生病咳嗽氣喘,嚴重時還會嘔血;在陽明主管天時的年份,金和火的特性相合,民眾就會生病咳嗽,喉嚨堵塞;在陽明氣候勝過其他時,清氣在體內發動,就會喉嚨堵塞而咳嗽;在陽明氣候恢復時,清氣大舉發動,就會咳嗽、打呃、心煩。類似這種情況,都是燥邪引起的。

在太陽主管天時的年份,如果客氣勝過主氣,就會胸悶不適,流清鼻涕,受寒就會咳嗽。類似這種情況,通常是寒邪引起的。這六種氣候變化都可能導致咳嗽,怎麼可以只認為咳嗽是受寒引起的呢?

4. 六咳之狀

風乘肺者,日夜無度,汗出頭痛,涎痰不利。

熱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熱手足寒,乳子亦多有之。

火乘肺者,咳喘上壅涕唾出血,甚者,七竅血溢。

燥乘肺者,氣壅不利,百節內痛,頭面汗出,寒熱往來,皮膚乾枯,細瘡濕癢,大便秘澀,涕唾稠黏。

寒乘肺者,或因形寒飲冷,冬月坐臥濕地,或冒冷風寒,秋冬水中感之,咳急而喘。

濕乘肺者。(必有脫簡。)

白話文:

風邪侵犯肺部,會整天咳嗽不停,沒有規律,會流汗、頭痛,痰液難以咳出。

熱邪侵犯肺部,會急促喘氣並且咳嗽,臉色發紅、出現潮熱、手腳冰冷,哺乳中的嬰兒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火邪侵犯肺部,會咳嗽、喘氣、呼吸困難,鼻涕、口水帶血,嚴重時,甚至會從七個孔竅(眼、耳、鼻、口)出血。

燥邪侵犯肺部,會感到氣息壅塞不順暢,全身關節內部疼痛,頭面部出汗,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皮膚乾燥枯槁,出現細小瘡疥並且潮濕發癢,大便乾燥難以排出,鼻涕、口水濃稠黏膩。

寒邪侵犯肺部,可能是因為身體受寒、飲用冷飲,冬天坐在潮濕的地方,或者吹到寒風,在秋冬季節浸泡在水中所感受的寒邪,會咳嗽急促並且喘氣。

濕邪侵犯肺部,(這部分內容有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