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10)
卷之七 (10)
1. 玉龍賦
(扁鵲越人)
夫參博以為約,要輯簡而舍繁。總玉龍以成賦,信金針以獲安。原夫卒暴中風,頂門、百會;腳氣連延,里絕、三交。頭風鼻淵,上星可取;耳聾腮腫,聽會偏高。攢竹、頭維,治目疼頭痛;乳根、俞府,療嗽氣痰哮。風市、陰市,驅腳氣之乏力;陰陵、陽陵,除膝腫之難熬。
太白醫痔漏,間使剿瘧疾。大敦去疝氣,膏肓補虛勞。天井治瘰癧隱疹,神門治呆癡笑咷。咳嗽風痰,大淵、列缺宜刺;尪羸喘促,璇璣、氣海當知。期門、大敦,能治堅痃疝氣,勞宮、大陵,可療心悶瘡痍。心悸虛煩刺三里,時疫㾬瘧尋後谿。絕骨、三里、陰交,腳氣宜此;睛明、太陽、魚尾,目證憑茲。
白話文:
扁鵲越人:針灸療法之要旨
**治病應以簡約為原則,捨繁取簡,精準取穴。**就像用美玉雕琢成精美的玉器,用金針穿刺來獲得療效。
**中風昏迷者,應取頂門、百會穴;腳氣蔓延者,取里絕、三交穴。**頭風鼻塞者,上星穴可取;耳聾腮腫者,聽會穴偏高取之。
**攢竹、頭維穴,可治療眼痛頭痛;乳根、俞府穴,可治療咳嗽、痰喘。**風市、陰市穴,可驅散腳氣引起的乏力;陰陵、陽陵穴,可消除膝腫疼痛。
**太白穴可治療痔漏,間使穴可治瘧疾。**大敦穴可去疝氣,膏肓穴可補虛勞。天井穴可治瘰癧、隱疹,神門穴可治呆癡、笑咷。
**咳嗽、風痰者,大淵、列缺穴宜刺;體弱虛喘者,璇璣、氣海穴當知。**期門、大敦穴,可治療堅痃、疝氣,勞宮、大陵穴,可治療心悶、瘡痍。
**心悸虛煩者,刺三里穴;時疫、瘧疾者,尋後谿穴。**絕骨、三里、陰交穴,可治療腳氣;睛明、太陽、魚尾穴,可治療目疾。
老者便多,命門兼腎俞而著艾;婦人乳腫,少澤與大陽之可推。身柱蠲嗽,能除膂痛;至陽卻疽,善治神疲。長強、承山,灸痔最妙;豐隆、肺俞,痰嗽稱奇。風門主傷冒寒邪之嗽,天樞理感患脾泄之危。風池、絕骨,而療乎傴僂;人中、曲池,可治其委僕。期門刺傷寒未解,經不再傳;鳩尾針癇癲已發,慎其妄施。
陰交、水分、三里,蠱脹宜刺;商丘、解谿、坵墟,腳氣堪追。尺澤理筋急之不達,腕骨療手腕之難移。肩脊痛兮,五樞兼於背縫;肘攣疼兮,尺澤合於曲池。風濕搏於兩肩,肩髃可療;壅熱盛於三焦,關衝最宜。手臂紅腫,中注、液門要辨;脾虛黃疸,腕骨、中脘何疑。傷寒無汗,攻復溜宜瀉;傷寒有汗,取合谷當隨。
白話文:
年老體弱的人,可以用艾灸命門和腎俞穴;婦女乳房腫痛,可以推拿少澤和陽池穴。身柱穴可以止咳化痰,也能缓解腰痛;至陽穴可以消腫,也能治療疲勞。長強和承山穴,最適合灸治痔疮;豐隆和肺俞穴,對於痰咳有奇效。風門穴主要治疗因受寒引起的咳嗽,天枢穴则可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風池和絕骨穴,可以治疗驼背;人中和曲池穴,可以治疗昏迷。期門穴可以治疗未完全缓解的伤寒,防止疾病蔓延;鳩尾穴可以治疗已经发作的癫痫,但需谨慎施针。
陰交、水分、三里穴,可以治疗肠胃积滞;商丘、解谿、坵墟穴,可以治疗脚气病。尺澤穴可以治疗筋脉急痛,腕骨穴可以治疗手腕不能转动。肩背疼痛,可以用五樞穴和背縫穴;肘关节疼痛,可以用尺澤穴和曲池穴。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肩膀疼痛,可以用肩髃穴治疗;三焦热盛,可以用關衝穴治疗。手臂红肿,可以用中注和液門穴辨证治疗;脾虛黄疸,可以用腕骨和中脘穴治疗。伤寒无汗,可以用復溜穴泻热;伤寒有汗,可以用合谷穴治疗。
欲調飽滿之氣逆,三里可勝:要起六脈之沉匿,復溜稱神。照海、支溝,通大便之秘,內庭、臨泣,理小腹之脂。天突、膻中醫喘嗽、地倉,頰車療口喎。迎香攻鼻窒為最,肩井除臂痛如拏。二間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勞止虛汗,通里療心驚而不差。大小骨空,治眼爛能止冷淚、左右太陽,醫目疼善治血翳。
心俞、腎俞,治腰疼腎虛之蘿遺;人中、委中,除腰脊痛悶之難制。太谿、崐崙、申脈,最療足腫之迍、湧泉、關元、豐隆,為治屍勞之例。印堂治其驚搐,神庭理乎頭風。大陵、人中頻瀉、口氣全除,帶脈、關元多灸,腎敗堪攻。腳腿重疼,針髖骨、膝眼;行步艱楚,灸三里、中封。
白話文:
欲調飽滿之氣逆,三里可勝
想要調節因氣逆導致的飽滿感,三里穴是最佳選擇。
要起六脈之沉匿,復溜稱神
要喚醒沉匿的六脈,復溜穴堪稱神效。
照海、支溝,通大便之秘,內庭、臨泣,理小腹之脂
照海、支溝穴可以通利大便,內庭、臨泣穴可以調理小腹的脂肪。
天突、膻中醫喘嗽、地倉,頰車療口喎
天突、膻中穴可以治療喘嗽,地倉、頰車穴可以治療口歪。
迎香攻鼻窒為最,肩井除臂痛如拏
迎香穴是治療鼻塞的最佳選擇,肩井穴可以消除像被抓一樣的臂痛。
二間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勞止虛汗,通里療心驚而不差
二間穴可以治療牙痛,中魁穴可以治療反胃,百勞穴可以止虛汗,通里穴可以治療心驚。
大小骨空,治眼爛能止冷淚、左右太陽,醫目疼善治血翳
大小骨空穴可以治療眼爛、止冷淚,左右太陽穴可以治療眼痛、血翳。
心俞、腎俞,治腰疼腎虛之蘿遺;人中、委中,除腰脊痛悶之難制
心俞、腎俞穴可以治療腰痛、腎虛遺精,人中、委中穴可以消除腰脊痛悶。
太谿、崐崙、申脈,最療足腫之迍、湧泉、關元、豐隆,為治屍勞之例
太谿、崐崙、申脈穴是治療足腫的最佳選擇,湧泉、關元、豐隆穴是治療屍勞的典型療法。
印堂治其驚搐,神庭理乎頭風
印堂穴可以治療驚厥,神庭穴可以治療頭痛。
大陵、人中頻瀉、口氣全除,帶脈、關元多灸,腎敗堪攻
大陵、人中穴可以治療頻瀉、去除口臭,帶脈、關元穴多灸可以治療腎虛。
腳腿重疼,針髖骨、膝眼;行步艱楚,灸三里、中封
腳腿疼痛,可以針刺髖骨、膝眼穴;行走困難,可以灸三里、中封穴。
取內關於照海,醫腹疾之塊;搐迎香於鼻肉,消眼熱之紅。肚痛秘結,太陵臺外關於支溝;腿風濕痛,居窌兼環跳於委中。上脘、中脘,治九種之心痛,赤帶、白帶,求中極之異同。又若心虛熱壅,少衝明於濟奪;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實虛要心傳乎玄秘,究手法之疾徐。或值挫閃痛疼之不定,此為難擬定穴之可祛。
輯管見以便讀。幸高明而無哂諸。
(玉龍歌俗以為扁鵲所撰,蓋後人托為之者。上玉龍賦又總輯其要旨耳。)
白話文:
取內關於照海,醫腹疾之塊;搐迎香於鼻肉,消眼熱之紅。
意思是:針刺內關穴和照海穴,可以治療腹部的腫塊;捏按迎香穴,可以消除眼部的紅腫。
肚痛秘結,太陵臺外關於支溝;腿風濕痛,居髎兼環跳於委中。
意思是:治療肚子痛、便秘,可以針刺太陵穴和支溝穴;治療腿部風濕疼痛,可以針刺居髎穴、環跳穴和委中穴。
上脘、中脘,治九種之心痛,赤帶、白帶,求中極之異同。
意思是:上脘穴和中脘穴,可以治療九種心痛;治療赤帶和白帶,要根據中極穴的變化來判斷。
又若心虛熱壅,少衝明於濟奪;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實虛要心傳乎玄秘,究手法之疾徐。
意思是:如果心虛火旺,可以針刺少衝穴,並配合濟奪手法;治療眼睛昏花、出血,要針刺肝俞穴,並根據虛實來辨證施治。這需要師傅口傳心授,才能掌握精髓。
或值挫閃痛疼之不定,此為難擬定穴之可祛。
意思是:如果遇到跌打損傷,疼痛部位不固定,就難以確定穴位來治療。
輯管見以便讀。幸高明而無哂諸。
意思是: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希望各位高明人士不吝賜教。
(玉龍歌俗以為扁鵲所撰,蓋後人托為之者。上玉龍賦又總輯其要旨耳。)
意思是:民間傳說《玉龍歌》是扁鵲所著,但實際上是後人假托扁鵲之名撰寫的。《玉龍賦》則總結了《玉龍歌》的主要內容。
2. 標幽賦
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予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穴出雲門,抵期門而最後。正經十二,別絡走三百餘支;正側偃伏,氣血有六百餘候。
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識迎隨,須明逆順。況乎陰陽氣血,多少為最。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未至也,據虛實而候氣。
白話文:
拯救病患的方法,妙用之處在於針灸。觀察一年四季的變化,將天地之氣的運行軌跡銘記於心。春夏時節,病人較為瘦弱,針刺應淺一些;秋冬時節,病人較為肥胖,針刺應深一些。如果不深入研究經絡陰陽的奧秘,很容易碰到針灸的禁忌。在了解臟腑虛實的基礎上,必須遵循經絡的運行規律。
從中焦開始,水氣向下流動。太陰經為起點,至厥陰經為終點,穴位從雲門穴開始,到期門穴結束。十二正經,再加上分支經絡,總共三百多條;正經、側經、偃伏經,氣血運行狀態有六百多種變化。
手足三陽經,手部經絡循行至頭部,頭部經絡循行至足部;手足三陰經,足部經絡循行至腹部,胸部經絡循行至手部。想要辨別迎隨,必須明白逆順的規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陰陽氣血的多少。厥陰經和太陽經,氣少血多;太陰經和少陰經,血少氣多。氣多血少,屬少陽經的範疇;氣盛血多,屬陽明經的範疇。
首先要詳盡分析氣血多少的狀況,其次要觀察氣血運行到位的狀態。針刺時,如果感到輕滑慢,則表示氣血尚未到達;如果感到沉澀緊,則表示氣血已經到達。氣血已經到達,就要根據寒熱的程度來留針;氣血尚未到達,就要根據虛實的狀況來觀察氣血的運行。
氣之至也,如魚吞釣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閒處幽堂之深邃。氣至速而效速,氣遲至而不治。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可應,眾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定刺象木,或邪或正,口藏比火,進陽補羸。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實應五行而可知。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雖細擬於毫髮,同貫多歧。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拘攣閉塞,追八邪而去矣;寒熱痛痹,開四關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認水木是根基。
白話文:
氣到時,就像魚兒吞食釣餌一樣,忽上忽下;氣不到時,就像待在幽深的堂室裡一樣,深不可測。氣到得快,效果就快,氣到得慢,就治不了病。觀察九針之法,毫針最為精細。七星針可以應對各種情況,眾穴位都能起主導作用。毫針形狀像金,有驅除邪氣、扶助正氣的作用;短長針形狀像水,有疏通凝滯、解除阻塞的作用。定刺針形狀像木,可以直刺或斜刺,口藏針形狀像火,可以進補陽氣、強健體質。循機針形狀像土,可以順著穴位方向刺入,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都可以在針法中体现。
一寸六分的距離,包含著精妙的道理;雖然針細如髮,但同樣貫穿著多種針法。可以調節五臟的寒熱,能調理六腑的虛實。肢體拘攣、閉塞不通,追逐八邪而驅散;寒熱疼痛、麻痺不仁,開啟四關來治療。凡是用針刺時,要使本神朝向針尖而後刺入;刺完之後,要使本神穩定,氣隨之而行。如果本神沒有朝向針尖,就不要刺;如果本神已經穩定,就可以施針。定腳的地方,要以取氣血為主要目的;下手的地方,要認清水木是根基。
註釋
- 氣: 指人體的精氣,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
- 至: 到達,指氣運行到病灶部位。
- 浮沉: 形容氣到時,氣機活動變化無常。
- 幽堂: 指幽深的堂室,形容氣不到時,氣機沉潛隱蔽。
- 九針: 中醫針灸使用的九種針,包括毫針、圓針、鍉針、鋒針、長針、鈹針、鍜針、鍭針、鍼。
- 七星: 指七星針,一種多功能的針法,可以應對各種病症。
- 眾穴: 指人體全身的穴位,每個穴位都有不同的作用。
- 蠲邪扶正: 驅除邪氣,扶助正氣。
- 決凝開滯: 疏通凝滯,解除阻塞。
- 定刺: 直刺或斜刺。
- 口藏: 指口藏針,一種用於進補陽氣的針法。
- 循機: 順著穴位方向刺入。
- 五臟: 心、肝、脾、肺、腎。
- 六腑: 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膽。
- 八邪: 風、寒、暑、濕、燥、火、痰、瘀。
- 四關: 指四肢關節。
- 本神: 指經絡中的元氣。
- 朝: 朝向,指本神朝向針尖。
- 定: 穩定,指本神穩定下來。
- 定腳: 指針刺入的位置。
- 取氣血: 指針刺入要取穴位,以調節氣血運行。
- 水木: 指水木相生,水生木,代表著氣血運行和臟腑的關係。
天地人,三才也,湧泉同璇璣、百會;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陽蹺、陽維並督脈,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陰蹺、陰維任沖帶,去心腹脅肋在裡之疑。二陵、二蹺、二支,似續而交五大;兩間、兩商、兩並,相依而列兩支足見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目意,次觀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部郄膕之間,動脈相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易定明標與本,論刺深刺淺之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逕。豈不聞臟腑病,求門海俞募之微;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
白話文:
天地人,是構成宇宙的三個基本要素,就像湧泉穴、璇璣穴、百會穴一樣,分別位於足底、頭頂、頭頂中央,代表著人體的足、頭、頂。上、中、下,是人體的三個部位,就像大包穴、天樞穴、地機穴一樣,分別位於胸部、腹部、腹部兩側,代表著人體的胸、腹、腰。
陽蹺脈、陽維脈、督脈,這三條經脈走行於人體的背部,主要治療肩背腰腿部的表證;陰蹺脈、陰維脈、任脈、沖脈、帶脈,這五條經脈走行於人體的腹部,主要治療心腹脅肋部的裡證。
二陵穴、二蹺穴、二支穴,這三個穴位就像彼此連接一樣,共同構成人體的五臟六腑;兩間穴、兩商穴、兩並穴,這三個穴位就像互相依附一樣,共同構成人體的四肢。由此可見,取穴的方法必須有準確的尺寸。
首先要觀察病人的眼神和神態,其次要觀察病人的肌肉和骨骼。
有的穴位需要通過伸展或彎曲才能找到,有的穴位則需要在平直的狀態下才能找到。在陽經的部位,穴位多位於筋骨的側邊,凹陷處才是真正的穴位;在陰經的部位,穴位多位於肌肉和筋腱之間,動脈脈搏相應的地方就是穴位。
取五個穴位只需要用到一個穴位,就能達到治療目的;取三條經脈只需要用到一條經脈,就能達到治療目的。
頭部和肩部的穴位要仔細區分,督脈和任脈的定位要清晰明確。根據經絡的不同,要決定針刺的深淺。如果疼痛部位發生轉移,就要尋找相關經絡的交匯點。
難道你不曾聽說,治療臟腑疾病要尋找門、海、俞、募等穴位的微妙之處;治療經絡疾病要尋找原、別、交會等穴位的方法嗎?
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但用八法五門,分主客而針無不效。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十二經絡十二原,是謂樞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一時取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
巨刺與繆刺各異,微針與妙刺相通。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視浮沉而辨臟腑之寒溫。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次藏口內。而欲針溫。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背目沉掐,坐臥平而沒昏。
白話文:
更深入研究四根三結(指經絡的深淺和交匯點),依據病症的本質和表象,施針治療,無有不癒;而只要運用八法五門(指八種針法和五種針灸原則),區分主客(指疾病的部位和病因),針灸治療就一定有效。八脈始終連接八會穴,這是針灸的基礎;十二經絡和十二原穴,是針灸的樞紐。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才能見識到針灸的精微之處;一時取十二經之原穴,才能真正了解針灸的妙用。
原來,補瀉之法(指針灸治療中的補虛瀉實),不在於呼吸,而在於手指的用力;快速有效的治療,要掌握經絡的交接和準確識別本經。交經繆刺,即左邊有病就取右邊的穴位;瀉絡遠針,即頭部有病就取腳部的穴位。
巨刺和繆刺各有不同,而微針和妙刺則互通。觀察病人局部的情況就能了解經絡的虛實,觀察脈象的浮沉就能辨別臟腑的寒熱。此外,施針前要先讓針灸針在火上燒灼,以防止針損;然後把針藏在口中,讓針灸針保持溫暖。施針時,目光要專注,手要像握住老虎一樣穩固,心神要平靜,就像在等待貴人一樣。左手要用力按壓,讓氣血散開;右手要輕輕地緩慢進針,避免疼痛。空腹或恐懼的人容易暈眩,直立側卧的人容易昏倒,因此要採取背目沉掐的針灸手法;而坐着或躺着的人則容易昏迷,就要採取平針的方法。
推於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察時日之旺衰。伏如橫弩,應若發機。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陰維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靜以久留,停針待之。必准處、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
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心脹咽痛,針大沖而必除;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胸滿腹痛刺內關,脅疼肋痛針飛虎。筋攣骨痛而補魂門,體熱勞嗽而瀉魄戶。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眼癢眼痛,瀉光明於地戶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宜刺,虛損天樞可取。
白話文:
根據十天干十種變化,就能了解穴位的開合;透過五行五臟的關係,就能察知時間和日子的盛衰。治療時要像拉弓上弦的橫弩一樣蓄勢待發,應對時要像發射機關一樣迅速準確。陰經交匯、陽經分開,可以治療血暈;陰蹺脈、陰維脈可以治療難產。痺、厥、偏枯等症,要運用迎隨二脈使經絡得以接續;漏、崩、帶下等症,要運用溫補的方法讓氣血歸於正常。靜心觀察,留針等待,一定按照準確的穴位,例如照海穴可以治療喉嚨阻塞;用大鐘穴可以治療心神呆滯。
總的來說,疼痛用瀉法,實證用瀉法;癢麻用補法,虛證用補法。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可以用俞穴;心下痞滿,可以用井穴。心臟脹痛、咽喉疼痛,針刺大沖穴就能消除;脾胃虛寒、胃痛,瀉公孫穴就能立即治癒。胸部脹滿、腹部疼痛,刺內關穴;脅肋疼痛,針刺飛虎穴。筋絡攣縮、骨頭疼痛,可以補魂門穴;身體發熱、勞累咳嗽,可以瀉魄戶穴。頭痛頭風,針刺申脈和金門穴;眼睛癢痛,瀉光明穴和地戶穴。陰郄穴可以治療盜汗,針刺偏歷穴可以利尿,治療大人水蠱。中風可以用環跳穴治療,虛損可以用天樞穴治療。
由是午前卯後,太陰生血疾溫;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捫彈弩,留吸母而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大凡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飢飽醉勞而切忌。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
避灸處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腧,二十有二。昔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復甦;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會維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即射;懸鐘、環跳,華佗刺躄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兔沉痾,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白話文:
在身體上,有49個部位是不能灸的,而要溫和四肢;有22個部位是不能針刺的,而要除掉六個腧穴(經絡上的特殊穴位)。
過去聽說高皇帝抱病不起,李氏大夫針刺巨闕穴,使他甦醒;太子暴死,患了厥症,越人大夫針刺會陰穴,使他復活。
肩井穴、曲池穴,甄權大夫針刺後,手臂疼痛,立刻射出病邪;懸鐘穴、環跳穴,華佗大夫針刺後,跛足的病人能站立行走。
秋夫大夫針刺腰俞穴,使患有鬼魅病症的兔子痊癒;王纂大夫針刺交俞穴,使患有妖精病症的人立馬顯形。
針刺肝俞穴和命門穴,可以使瞎子看見細小的秋毫;針刺少陽穴和交別穴,可以使聾子聽見夏天的蚊蚋之聲。
註釋:
- 卯、酉:古代時間單位,卯時約早上五點到七點,酉時約下午五點到七點。
- 太陰:五行之一,主宰著血液循環。
- 月朔:月圓之夜,指農曆十五日。
- 循捫彈弩:指輕輕按壓彈撥經脈,如同拉弓射箭般。
- 迎奪右:指從右側迎合病患,進行瀉法。
- 隨濟左:指從左側隨順病患,進行補法。
- 巨闕:人體任脈上的穴位,位於胸骨上端。
- 會維:人體任脈上的穴位,位於肛門前。
- 肩井:人體肩部上的穴位。
- 曲池:人體肘部上的穴位。
- 懸鐘:人體小腿外側的穴位。
- 環跳:人體臀部上的穴位。
- 腰俞:人體腰部上的穴位。
- 交俞:人體背部上的穴位。
- 肝俞:人體背部上的穴位。
- 命門:人體腰部上的穴位。
- 少陽:五行之一,主宰著膽經。
- 交別: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
備註:
這段文字記載了一些古代中醫的針灸治療案例,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人體的認識和對疾病的治療方法。雖然這些案例有些誇張,但可以看出古代中醫的智慧和神奇,也體現了針灸治療在古代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嗟夫!去聖愈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愆其能而犯禁忌。庸愚知淺,難契於玄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針經指南》為寶漢卿所撰。)
白話文:
唉!離那些聖人的時代越遠,這些道理就逐漸失傳了。有的人因為不得志而放棄了學問,有的人則是能力不足卻違背了禁忌。平庸愚昧、知識淺薄的人很難理解深奧的道理;至於那最精深的道,真正能夠掌握的人又有幾個呢?(《針經指南》是由寶漢卿所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