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症忌宜》~ 正文 (4)
正文 (4)
1. 正文
人參,黃耆,二術(以上補氣),南星,半夏,附子,官桂,桂枝,仙茅,鹿茸,乾薑,丁香,胡椒,烏頭,火酒,吳萸,烏藥,生薑(以上燥熱辛溫),山梔,黃芩,黃連,大黃,芒硝,玄明粉(以上大寒大苦傷胃),麻黃,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藁本,川芎,防風(以上升提發熱),破氣利水藥錄後。
宜生精補血,兼清虛熱,斂攝,酸寒,甘寒,甘平,鹹寒,略兼苦寒。
地黃,柏仁,人乳,沙苑蒺藜,枸杞子,牛膝,麋角膠,阿膠,酸棗仁,沙參,石斛,白芍藥,山茱萸,遠志,地骨皮,薯蕷,續斷,車前子,五味子,鱉甲,麥門冬,黃柏,知母,牡丹皮
表虛,其證自汗惡風,灑淅寒,喜就溫暖,脈浮無力。
忌破氣,升發,辛熱。
麻黃,升麻,防風,柴胡,羌活,獨活,前胡,乾葛,紫蘇,薄荷,白芷,生薑,荊芥(以上升發),吳萸,桂枝(表虛而中寒者不忌),乾薑(以上辛熱),破氣藥見後。
宜補斂,益氣實表,甘,酸。
人參,黃耆,芍藥,甘草,桂枝(有熱者勿用),五味子
裡虛,其證洞泄,或完穀不化,心腹痛,按之即止,或腹脹,或傷寒,下後痞滿。
忌破氣,下,苦寒。
大黃,芒硝,玄明粉,牽牛(已上下),黃芩,黃連,山梔,天門冬,防己,知母(上苦寒),破氣藥錄後。
宜溫補,甘,佐以辛熱。
人參,術,炙甘草,大棗,糯米,肉桂,附子(有熱者勿用),乾薑
陽實,即表邪熱盛,其證頭痛寒熱,遍身骨痛無力。
忌補斂,下,大熱。
黃耆,人參,二術,桂枝,芍藥,五味,醋,米麵食,豬羊犬(以上補斂),附子,胡椒,乾薑,肉桂,蒜,吳茱萸(以上大熱),下藥錄後。
宜辛寒發散,天寒略加辛熱辛溫佐之。
石膏,知母,葛根,麥冬,前胡,柴胡,黃芩,紫蘇,薄荷,升麻,防風,蔥白,荊芥,羌活,麻黃(冬月可用春夏忌之)
陰實,即裡實,外感證屬邪熱內結者,其證胸腹硬痛,手不可近,大便七八日不行,或挾熱下痢。
忌辛溫發散,補斂,藥見上。
宜下,苦寒,鹹寒,甘辛。
大黃,厚朴,枳實,滑石,山梔,黃芩,黃連,藍,茵陳,芒硝,桃仁
陽厥,即熱厥,其證四肢厥逆,身熱面赤,唇燥大渴,口乾舌苦,目閉或不閉,小便赤澀短少,大便燥結,不省人事。
忌升發,補斂,燥熱辛溫,諸藥俱錄後。
宜下,清熱,甘寒,苦寒,鹹寒。
大黃,芒硝,石膏,黃芩,黃連,山梔,知母,童便,
如挾虛有痰者,宜麥門冬、竹瀝、蘆根汁、梨汁、牛黃、童便,如婦人熱入血室,因而厥者,藥中以童便為君,加赤芍藥、生地黃、牛膝、牡丹皮、桃仁,甚者大便結燥,加大黃、芒硝下之,通即止,勿盡劑。
白話文:
[正文]
人參、黃耆、白朮、蒼朮(以上是補氣藥),南星、半夏、附子、肉桂、桂枝、仙茅、鹿茸、乾薑、丁香、胡椒、烏頭、火酒、吳茱萸、烏藥、生薑(以上是燥熱辛溫藥),山梔子、黃芩、黃連、大黃、芒硝、玄明粉(以上是大寒大苦,容易損傷脾胃的藥),麻黃、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藁本、川芎、防風(以上是升提發散,容易產生熱的藥),破氣利水藥記錄在後面。
適合使用滋養精血,同時清除虛熱,收斂固澀的藥,以及性味酸寒、甘寒、甘平、鹹寒,略帶苦寒的藥。
地黃、柏子仁、人乳、沙苑蒺藜、枸杞子、牛膝、麋角膠、阿膠、酸棗仁、沙參、石斛、白芍藥、山茱萸、遠志、地骨皮、山藥、續斷、車前子、五味子、鱉甲、麥門冬、黃柏、知母、牡丹皮。
[表虛],症狀是自汗、怕風、身體發冷,喜歡溫暖,脈象浮而且無力。
忌用破氣、升發、辛熱的藥。
麻黃、升麻、防風、柴胡、羌活、獨活、前胡、葛根、紫蘇、薄荷、白芷、生薑、荊芥(以上是升發的藥),吳茱萸、桂枝(表虛但有中寒症狀的不忌用)、乾薑(以上是辛熱的藥),破氣藥記錄在後面。
適合使用補益收斂、補氣固表的藥,以及性味甘、酸的藥。
人參、黃耆、芍藥、甘草、桂枝(有熱的人不要用)、五味子。
[裡虛],症狀是腹瀉,或食物沒消化就排出,心腹疼痛,按壓後會減輕,或腹脹,或是傷寒病之後出現痞滿。
忌用破氣、瀉下、苦寒的藥。
大黃、芒硝、玄明粉、牽牛子(以上是瀉下的藥),黃芩、黃連、山梔子、天門冬、防己、知母(以上是苦寒的藥),破氣藥記錄在後面。
適合使用溫補的藥,以及性味甘的藥,可以搭配辛熱的藥。
人參、白朮、炙甘草、大棗、糯米、肉桂、附子(有熱的人不要用)、乾薑。
[陽實],就是表邪熱盛,症狀是頭痛、發冷發熱、全身骨頭疼痛無力。
忌用補益收斂、瀉下、大熱的藥。
黃耆、人參、白朮、蒼朮、桂枝、芍藥、五味子、醋、米麵食物、豬羊犬肉(以上是補益收斂的食物或藥),附子、胡椒、乾薑、肉桂、蒜、吳茱萸(以上是大熱的藥),瀉下藥記錄在後面。
適合使用辛寒發散的藥,天氣寒冷時可以稍微搭配辛熱辛溫的藥。
石膏、知母、葛根、麥冬、前胡、柴胡、黃芩、紫蘇、薄荷、升麻、防風、蔥白、荊芥、羌活、麻黃(冬天可以使用,春夏忌用)。
[陰實],就是裡實,外感病屬於邪熱內結的,症狀是胸腹部硬痛,手不能靠近,大便七八天都沒排,或者伴隨發熱的腹瀉。
忌用辛溫發散、補益收斂的藥,藥物記錄在上面。
適合使用瀉下、苦寒、鹹寒、甘辛的藥。
大黃、厚朴、枳實、滑石、山梔子、黃芩、黃連、藍、茵陳、芒硝、桃仁。
[陽厥],就是熱厥,症狀是四肢冰冷,身體發熱,臉色潮紅,嘴唇乾燥,口渴,口乾舌燥,眼睛閉著或睜著,小便赤黃短少,大便乾燥,失去意識。
忌用升發、補益收斂、燥熱辛溫的藥,所有相關藥物記錄在後面。
適合使用瀉下、清熱、甘寒、苦寒、鹹寒的藥。
大黃、芒硝、石膏、黃芩、黃連、山梔子、知母、童便。
如果伴隨虛證有痰的,適合使用麥門冬、竹瀝、蘆根汁、梨汁、牛黃、童便,如果是婦女熱入血室,因而導致熱厥的,藥物中以童便為主,搭配赤芍藥、生地黃、牛膝、牡丹皮、桃仁,嚴重時大便乾燥,可以加大黃、芒硝來瀉下,通暢後就停止用藥,不要用盡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