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症忌宜》~ 正文 (3)
正文 (3)
1. 正文
猝心痛
忌同火。
宜山梔,白芍藥,玄胡索,生甘草,鹽湯,蘇子
目暴赤腫痛甚,見肝實條內。
忌宜俱同。
二便忽閉,以利小便為先。
忌同火。
宜降潤,苦寒,甘寒,辛寒,利竅。
大黃,蘇子,生蜜,麻仁,桃仁,石膏,知母,天冬,麥冬,黃芩,山梔,滑石,澤瀉,豬苓,車前,木通
頭面赤腫
忌同火。
宜清熱解毒,發散,苦寒,辛寒,甘寒,鹹寒。
甘菊花,鼠黏子,連翹,荊芥,薄荷,蟬蛻,大黃,玄參,石膏,知母,竹葉,童便,生甘草
忽大渴思冰水
忌同火。
宜潤,生津液,辛寒,甘寒,鹹寒。
石膏,知母,玄參,麥冬,竹葉,栝蔞根,梨汁,蔗漿,童便,涼水,冰,五味子
口乾舌苦
忌宜俱同火。
暴喑
忌同火。
宜降氣,發音聲,苦,苦寒,辛涼,鹹寒。
蘇子,枇杷葉,貝母,桔梗,百部,竹瀝,梨汁,天門冬,甘草,薄荷,玄參,童便,麥冬,桑白皮
暴注
忌同火。
宜利水,苦寒,酸寒。
茯苓,黃連,黃芩,白芍藥,生甘草,葛根,滑石,木通
虛者加人參、白扁豆、蓮肉。
躁擾狂越,罵詈驚駭
忌同火。
宜清鎮,苦寒,辛寒,鹹寒。
丹砂,牛黃,黃連,黃芩,山梔,滑石,石膏,知母,童便
大便閉者加大黃下之,不行加芒硝。
禁慄如喪神守,
忌同火。
宜同躁擾狂越。
氣逆衝上。
忌同火。
宜降氣,酸斂,甘寒,苦寒,鹹寒。
蘇子,枇杷葉,橘紅,五味子,石斛,番降香,黃柏,山茱萸,牛膝,白芍藥,童便,桑白皮,麥冬
瞤瘈瞀瘈,
忌同火。
宜清熱和肝,酸寒,苦寒,辛寒,甘寒。
白芍藥,生甘草,竹葉,玄參,黃連,生地黃,甘菊花,麥門冬,知母,石膏
以上忌宜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外症,下乃陰陽五臟六腑裡虛實內症之忌宜也。
陽虛,即真氣虛,其證惡寒,或發熱自汗,汗多亡陽,陽虛不發熱,單惡寒者居多。
忌破氣,降泄,利水,苦寒,又忌辛熱發散。
青皮,枳殼,厚朴,牽牛,檳榔(以上破氣),大黃,石膏,山梔,知母,天冬,生地,栝蔞(以上降泄),澤瀉,木通,瞿麥,漢防己,海金沙,葶藶,豬苓,滑石(以上利水),黃芩,黃連,黃柏,玄參,槐花(以上苦寒),芍藥,烏梅,醋(以上酸),麻黃,羌活,獨活,前胡,防風,荊芥,吳茱萸(以上辛熱發散)宜補,甘,溫,熱。
人參,黃耆,二術,炙草,當歸,桂,淫羊藿,附子,仙茅,鹿茸,羊肉,補骨脂,巴戟天
陰虛,即精血虛,其證為咳嗽多痰,吐血咯血嗽血,鼻衄齒衄,盜汗自汗,發熱寒熱潮熱,骨乏無力,不眠氣急,腰背痛。
忌補氣,復忌破氣,燥熱辛溫,又忌大寒大苦傷胃,並升提發散,利水。
白話文:
[猝發心痛]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山梔子、白芍藥、玄胡索、生甘草、鹽湯、蘇子。
[眼睛突然紅腫疼痛劇烈],與肝臟實熱的證狀相同。
禁忌與適合使用的藥物都相同。
[突然大小便不通],優先考慮使用能利小便的藥物。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降火潤燥、苦寒、甘寒、辛寒、利竅的藥物。
例如:大黃、蘇子、生蜂蜜、麻仁、桃仁、石膏、知母、天冬、麥冬、黃芩、山梔子、滑石、澤瀉、豬苓、車前子、木通。
[頭面部紅腫]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清熱解毒、發散、苦寒、辛寒、甘寒、鹹寒的藥物。
例如:甘菊花、牛蒡子、連翹、荊芥、薄荷、蟬蛻、大黃、玄參、石膏、知母、竹葉、童便、生甘草。
[突然口渴想喝冰水]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滋潤、生津液、辛寒、甘寒、鹹寒的藥物。
例如:石膏、知母、玄參、麥冬、竹葉、栝蔞根、梨汁、甘蔗汁、童便、涼水、冰、五味子。
[口乾舌頭發苦]
禁忌和適合使用的藥物都與性質偏熱的證狀相同。
[突然失聲]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降氣、開音聲、苦味、苦寒、辛涼、鹹寒的藥物。
例如:蘇子、枇杷葉、貝母、桔梗、百部、竹瀝、梨汁、天門冬、甘草、薄荷、玄參、童便、麥冬、桑白皮。
[突然腹瀉不止]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利水、苦寒、酸寒的藥物。
例如:茯苓、黃連、黃芩、白芍藥、生甘草、葛根、滑石、木通。
體虛的人可以加用人參、白扁豆、蓮子。
[煩躁不安、胡言亂語、驚恐]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清鎮、苦寒、辛寒、鹹寒的藥物。
例如:丹砂、牛黃、黃連、黃芩、山梔子、滑石、石膏、知母、童便。
如果大便不通,要加大黃來通便,如果仍然不通,則要加芒硝。
[身體顫抖、精神恍惚]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與煩躁不安、胡言亂語、驚恐時相同。
[氣逆上衝]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降氣、酸斂、甘寒、苦寒、鹹寒的藥物。
例如:蘇子、枇杷葉、橘紅、五味子、石斛、番降香、黃柏、山茱萸、牛膝、白芍藥、童便、桑白皮、麥冬。
[肌肉抽搐、抽筋]
避免使用性質偏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能清熱和肝、酸寒、苦寒、辛寒、甘寒的藥物。
例如:白芍藥、生甘草、竹葉、玄參、黃連、生地黃、甘菊花、麥門冬、知母、石膏。
以上所列的禁忌與適宜藥物,是針對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外感病症的。下面列出的是針對陰陽、五臟六腑內在虛實病症的禁忌與適宜藥物。
[陽虛],也就是真氣虛弱,其症狀為怕冷,或發熱自汗,大量出汗導致陽氣虛脫,陽虛通常不會發熱,而是多見怕冷。
禁忌使用破氣、降泄、利水、苦寒的藥物,也要避免辛熱發散的藥物。
例如:青皮、枳殼、厚朴、牽牛子、檳榔(以上破氣),大黃、石膏、山梔子、知母、天冬、生地、栝蔞(以上降泄),澤瀉、木通、瞿麥、漢防己、海金沙、葶藶子、豬苓、滑石(以上利水),黃芩、黃連、黃柏、玄參、槐花(以上苦寒),芍藥、烏梅、醋(以上酸),麻黃、羌活、獨活、前胡、防風、荊芥、吳茱萸(以上辛熱發散)。
適合使用能補益、甘味、溫性、熱性的藥物。
例如:人參、黃耆、白朮、蒼朮、炙甘草、當歸、桂枝、淫羊藿、附子、仙茅、鹿茸、羊肉、補骨脂、巴戟天。
[陰虛],也就是精血虧虛,其症狀為咳嗽多痰、吐血、咯血、嗽血、鼻出血、牙齦出血、盜汗、自汗、發熱、寒熱交替、潮熱、骨骼乏力、失眠氣短、腰背疼痛。
禁忌使用補氣的藥物,也要避免破氣、燥熱辛溫的藥物,也要避免大寒大苦傷胃的藥物,以及升提發散、利水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