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澈

《藥症忌宜》~ 正文 (1)

回本書目錄

正文 (1)

1. 正文

風症,諸暴強直,支痛軟戾,裡急筋縮,皆屬於風。真中風猝僵仆,口噤不言,不省人事,如遺尿直視,口開手撒,汗出如珠,屬不治證。西北高寒之地有此,東南無之。

忌破氣,下,吐,苦寒,酸斂,諸藥俱錄後。

宜辛甘發散,峻補真氣。

桂枝,附子,甘草,獨活,羌活,天麻,麻黃,防風,芎藭,細辛,藁本,牛黃,辛夷,白芷,蔓荊實,牡荊實,人參,黃耆

白話文:

風症的症狀包括各種暴發性疼痛、肢體僵硬酸軟、腹痛腸絞、筋脈緊縮等等,都是風邪入侵所致。真正的中風,發病突然,患者昏倒不醒,口不能言,神志不清,甚至會出現尿失禁、眼球直視、嘴巴張開、手腳亂抓、汗如雨下等症狀,屬於不治之症。西北寒冷地區容易出現這種病症,而東南溫暖地區則少見。

治療風症應避免使用破氣、瀉下、嘔吐、苦寒、酸斂等藥物,以上藥物列於後文。

治療風症應該使用辛甘發散、溫補真氣的藥物。

常用的藥物包括桂枝、附子、甘草、獨活、羌活、天麻、麻黃、防風、芎藭、細辛、藁本、牛黃、辛夷、白芷、蔓荊實、牡荊實、人參、黃耆等。

有痰加竹瀝、南星、半夏、薑汁。

類中風,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半身不遂,口噤不言,四肢不舉,痰涎壅盛,昏瞀不省人事。

忌汗,吐,下,大忌破氣,溫熱,苦寒,及一切治風濕辛燥發散,並開竅走真氣行血諸藥,慎勿犯之,犯之則輕必重,重必斃。

麝香,蘇合香,檀香,龍腦香,安息香

余忌藥俱錄後。

宜滋補,陽虛者補氣,陰虛者補血,陰陽兩虛則氣血雙補,兼宜清熱降氣豁痰,及保脾胃。

白話文: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竹瀝、南星、半夏和薑汁。

類似中風的症狀,包括口眼歪斜、說話困難、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四肢無力、痰多、神志不清。

忌諱出汗、嘔吐、腹瀉,最忌破氣、溫熱、苦寒,以及所有治療風濕的辛燥發散藥物,以及開竅走真氣行血的藥物,務必謹慎,否則輕則加重,重則致命。

麝香、蘇合香、檀香、龍腦香、安息香等藥物,我之後會列出禁忌。

宜滋補,陽虛者補氣,陰虛者補血,陰陽兩虛者則需同時補氣血,並宜清熱降氣化痰,以及保護脾胃。

天門冬(脾胃薄弱者勿多用),麥門冬,荊瀝,蘇子,栝蔞根,枇杷葉,貝母,霞天膏,橘紅,甘草,竹瀝,童便,梨汁,黃柏

次益血於前藥中加胡麻仁,石斛,生地黃,牛膝,薯蕷,五味子,甘菊花,丹參,枸杞子,竹葉,鱉甲,菟絲子,何首烏,木瓜,山茱萸,芍藥,遠志,白蒺藜,酸棗仁,青蒿,栝蔞仁,沙參,茯苓,巴戟天,柏子仁,人參,車前子,茯神,羚羊角

白話文:

天門冬(脾胃虛弱者要少用)、麥門冬、荊瀝、蘇子、栝蔞根、枇杷葉、貝母、霞天膏、橘紅、甘草、竹瀝、童便、梨汁、黃柏。

接下來要益血,就在前面的藥方中加入胡麻仁、石斛、生地黃、牛膝、薯蕷、五味子、甘菊花、丹參、枸杞子、竹葉、鱉甲、菟絲子、何首烏、木瓜、山茱萸、芍藥、遠志、白蒺藜、酸棗仁、青蒿、栝蔞仁、沙參、茯苓、巴戟天、柏子仁、人參、車前子、茯神、羚羊角。

如便閉加肉蓯蓉、當歸,倍麻仁,兼氣虛加人參、黃耆,有肺熱者,勿入人參。

感冒風寒,俗名傷風,其症或頭疼身熱,輕者則兩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惡風寒,或聲重或聲啞,甚者痰壅氣喘咳嗽。

忌補氣,酸斂,閉氣,諸藥錄後。

宜發散,辛甘,溫。

芎藭,細辛,藁本,防風,甘草,荊芥,白芷,前胡,桔梗,紫蘇,薄荷,杏仁

白話文:

如果便秘,可以加上肉蓯蓉、當歸,麻仁的劑量加倍;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黃耆,但如果有肺熱,就不要加人參。

感冒風寒,俗稱傷風,症狀包括頭痛發熱,輕微的會鼻塞流清涕,怕風寒,聲音沙啞或嘶啞,嚴重的會痰多氣喘咳嗽。

忌食補氣、酸斂、閉氣的食物,這些食物的種類在後面會列出。

適合食用發散、辛甘、溫性的食物。

芎藭、細辛、藁本、防風、甘草、荊芥、白芷、前胡、桔梗、紫蘇、薄荷、杏仁。

傷風熱

忌同感冒風寒。

宜辛寒,甘寒,發散。

石膏,知母,甘草,竹葉,麥冬,前胡,桔梗,薄荷,葛根,桑白

久而不愈者屬虛,陽虛者加人參、黃耆,陰虛者加五味、地黃,倍麥冬、白芍。

寒症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癥瘕㿗疝堅痞,腹滿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凡中寒必本於陽虛。

忌破氣,苦寒,下,苦寒,辛寒,諸藥錄後。

宜補氣,散寒,辛甘,溫熱,輕者解表,重者溫補。

白話文:

傷風熱

忌諱: 與感冒風寒同治。

宜用: 辛寒、甘寒藥物,以發散風熱。

常用藥物: 石膏、知母、甘草、竹葉、麥冬、前胡、桔梗、薄荷、葛根、桑白皮。

久治不愈者,屬虛證。

  • 陽虛者: 加人參、黃耆。
  • 陰虛者: 加五味子、生地黃,並倍加麥冬、白芍。

寒症諸病

凡是上下所出的水液,澄澈清冷,伴有癥瘕、㿗疝、堅痞、腹滿急痛、下利清白、食後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等症狀,皆屬於寒症。凡是中寒,必然本於陽虛。

忌諱: 破氣、苦寒、下行、辛寒藥物,具體藥物列於後。

宜用: 補氣、散寒、辛甘、溫熱藥物。 輕者解表,重者溫補。

桂枝,乾薑,麻黃,人參,附子,黃耆,傷寒冬月即病,宜從仲景法。

暑症諸病,喘嘔麻黃,霍亂轉筋,身熱瞀郁,小便濁赤,皆屬於暑。

忌破氣,升,復忌下,濕潤,辛溫,辛燥,熱散,閉氣,熱,諸藥錄後。

宜清暑益氣,健脾,甘寒,苦溫,辛寒,酸寒,苦寒。

黃連,香薷,葛根,石膏,知母,甘草,人參,黃耆,白朮,扁豆,神麯,橘皮,茯苓,木瓜,麥門,五味,白芍,白梅,烏梅

白話文:

冬天受寒感冒,應該依照仲景的傷寒論來治療,使用桂枝、乾薑、麻黃、人參、附子、黃耆等藥材。

夏天暑熱引起的各種疾病,像是喘不過氣、嘔吐、霍亂、抽筋、發燒神智不清、小便混濁發紅,都屬於暑症。

治療暑症要忌諱破氣、升發、下瀉、滋潤、辛溫、辛燥、散熱、閉氣、燥熱等藥性,這些藥材都列在後面。

治療暑症應該以清暑益氣、健脾為主,可以使用甘寒、苦溫、辛寒、酸寒、苦寒類的藥材,例如黃連、香薷、葛根、石膏、知母、甘草、人參、黃耆、白朮、扁豆、神麴、橘皮、茯苓、木瓜、麥門冬、五味子、白芍、白梅、烏梅。

大約用清暑益氣湯、香薷飲、生脈散。凡病暑之人,其氣必虛,暑傷氣,無氣以動,故當補氣為本。惟肺熱多火者,忌參、術。

中暑,猝昏暈,急以童便入即省。

忌宜俱同暑。

又方用絲瓜葉一片,白鹽梅肉一枚,並取核中仁,共研如泥,新汲水調灌立瘥,兼治中暑霍亂如神。

太陽病中暍

忌同暑。

宜人參白虎湯。有肺病不能服參者,用竹葉石膏湯。脾胃作瀉者,水調六一散。

白話文:

大約要用清暑益氣湯、香薷飲、生脈散。凡是中暑的人,氣力一定虛弱,暑氣傷了元氣,沒有氣力活動,所以應該以補氣為根本。不過肺熱盛而有火氣的人,就不要服用人參和黃芪。

中暑突然昏迷不醒的,趕緊用童尿灌下去,馬上就會清醒。

忌口和宜食都跟中暑一樣。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絲瓜葉一片,白鹽梅肉一枚,連同核仁一起研磨成泥狀,用新汲取的清水調和灌服,很快就會痊癒,同時也能神奇地治療中暑引起的霍亂。

太陽病中暑的,

忌口跟中暑一樣。

宜服人參白虎湯。如果有肺病不能服用人參的,就用竹葉石膏湯。脾胃有瀉泄症狀的,用清水調和六一散服用。

霍亂,見胃虛條內。

忌宜俱同暑。

疰夏,繇於脾胃薄弱,胃家有濕熱,及留飲所致。

忌同前。

宜益氣健脾,酸寒,苦寒,淡滲。

人參,半夏,白朮,橘皮,茯苓,扁豆,白芍,木瓜,澤瀉,兼服生脈散

濕症,諸痙強直,積飲痞膈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經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故其病筋骨疼痛,腰重痛,不可轉側,身重四肢不利。濕在上,病嘔吐頭重胸滿。濕在中,腹脹中滿泄瀉。濕在下,足腔跗腫,腳氣臁瘡久不愈。

忌濕潤,甘,咸,諸藥錄後。

白話文:

霍亂,是因為胃虛弱所致。

忌口和宜食都與中暑相同。

疰夏,是因為脾胃虛弱,胃部有濕熱,以及留下的水液所導致。

忌口和宜食都與之前相同。

宜食補氣健脾的食物,以及酸寒、苦寒、淡滲的藥物。

人參、半夏、白朮、橘皮、茯苓、扁豆、白芍、木瓜、澤瀉,可以同時服用生脈散。

濕症,包括各種痙攣、肢體僵硬、積聚的飲料堵塞胸膈、霍亂嘔吐腹瀉、身體沉重浮腫、肉體像泥一樣按壓不起來,都屬於濕氣過重的表現。經書上說:地上的濕氣,如果感觸到就會傷害人。濕氣會影響皮膚、肌肉、筋脈,所以會導致筋骨疼痛、腰部沉重疼痛、無法翻身、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濕氣在上,就會導致嘔吐、頭重、胸悶。濕氣在中,就會導致腹部脹滿、腹瀉。濕氣在下,就會導致足部腫脹、腳氣、臁瘡久治不愈。

忌食濕潤、甘甜、鹹味的食品,具體的藥物請參考後面記載。

宜散,滲泄,燥,辛,苦。

木瓜,薏苡,蒼朮,石斛,萆薢,石菖蒲,茯苓

佐以防風、葛根,寒濕加半夏、五加皮,風濕加獨活,濕熱加黃柏、車前子、木通,甚者漢防己。

腳氣,繇於濕熱。

忌溫燥,濕熱,補氣,復忌破氣,升,諸藥錄後。

宜清熱,除濕,利小便,甘平,酸寒,苦寒,辛溫,淡滲。

黃柏,石斛,麥門冬,木瓜,茯苓,石菖蒲,木通,澤瀉,薏苡仁,萆薢,防己,車前子

白話文:

適合用具有散結、利水滲濕、燥濕、辛味、苦味的中藥材。

可用木瓜、薏苡仁、蒼朮、石斛、萆薢、石菖蒲、茯苓。

可以佐以防風、葛根,如果寒濕加重,可以加半夏、五加皮,如果風濕加重,可以加獨活,如果濕熱加重,可以加黃柏、車前子、木通,嚴重者可以加防己。

腳氣是由濕熱引起的。

忌諱溫燥、濕熱、補氣,更忌破氣、升散,其他藥物請參考後面列舉。

宜用清熱、除濕、利尿的中藥材,性味以甘平、酸寒、苦寒、辛溫、淡滲為主。

可用黃柏、石斛、麥門冬、木瓜、茯苓、石菖蒲、木通、澤瀉、薏苡仁、萆薢、防己、車前子。

燥症,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角弓反張,筋攣急不舒,舌強不能言,二便閉澀,口渴口乾,舌苦,皮膚皴揭,毛髮脆折,津液不生,血枯胃槁,以致飲食不化,噎膈吐食。

忌升散,破氣,下,辛燥,大熱,溫,藥錄後。

宜潤,益血,辛,甘寒,酸寒,鹹寒,有熱症者,宜兼清熱。

當歸,地黃,麥門冬,人乳,牛乳,肉蓯蓉,酥,蜜,甘菊花,胡桃,麻仁,柏子仁,人參,胡麻,天門冬,松實,蔗漿,五味子,白芍,棗仁,蘆根汁,梨汁,韭汁,童便,佐以薑汁

白話文:

燥症表現為各種乾燥、枯竭的現象,像是嘴唇乾裂、皮膚粗糙、肌肉緊繃、口渴、舌頭乾燥苦澀、排泄不暢等等。患者可能出現四肢抽搐、舌頭僵硬無法說話、頭髮容易斷裂、消化不良、吞嚥困難、嘔吐等症狀。

治療上應避免使用具有升散、破氣、瀉下、辛燥、大熱、溫熱性質的藥物。

適合使用滋潤、養血、辛涼、甘寒、酸寒、鹹寒性質的藥物,如果有發熱症狀,還要兼顧清熱。

常用藥物包括當歸、生地黃、麥門冬、人乳、牛乳、肉蓯蓉、酥油、蜂蜜、菊花、胡桃、麻仁、柏子仁、人參、胡麻、天門冬、松子、蔗糖漿、五味子、白芍、棗仁、蘆根汁、梨汁、韭菜汁、童尿,可佐以薑汁。

火症,諸熱瞀瘈,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上衝,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病暴死,皆屬於火。

忌補斂,升發,閉氣,辛燥,溫熱,諸藥錄後。

宜降折,下,鹹寒,苦寒,辛寒,甘寒。

大黃,童便,芒硝,黃芩,黃連,黃柏,連翹,石膏,山梔,玄參,甘草,知母,天冬,麥冬,生地,藍汁

白話文:

發燒、神志不清、突然失聲、胡言亂語、煩躁不安、亂喊亂叫、肌肉腫痛、氣往上衝、手腳顫抖、打噴嚏、嘔吐、長瘡、喉嚨痛、耳朵嗡嗡響甚至聽不見、反胃、食慾不振、視力模糊、突然抽搐、病發突然死亡,這些都屬於火症。

忌諱補益、升發、閉氣、辛辣燥熱的藥物。

宜用清熱解毒、瀉火降火的藥物,例如大黃、童便、芒硝、黃芩、黃連、黃柏、連翹、石膏、山梔、玄參、甘草、知母、天冬、麥冬、生地、藍汁。

虛者宜甘寒鹹寒以滋水,不宜用苦寒傷胃。

猝眩僕,九竅流血,多不治。

忌同火。

宜童便、鹽湯、竹瀝、藍汁、梨汁、生犀角汁。

猝心痛

忌同火。

宜山梔,白芍藥,玄胡索,生甘草,鹽湯,蘇子

目暴赤腫痛甚,見肝實條內。

忌宜俱同。

二便忽閉,以利小便為先。

忌同火。

宜降潤,苦寒,甘寒,辛寒,利竅。

大黃,蘇子,生蜜,麻仁,桃仁,石膏,知母,天冬,麥冬,黃芩,山梔,滑石,澤瀉,豬苓,車前,木通

白話文:

虛弱的人應該吃甘寒鹹寒的食物來滋養體內的水分,不適合用苦寒的藥物傷胃。

突然昏倒,九個竅孔流血,大多數情況無法治癒。

忌諱接觸火。

應該喝童子尿、鹽湯、竹瀝、藍汁、梨汁、生犀角汁。

突然心痛。

忌諱接觸火。

應該服用山梔、白芍藥、玄胡索、生甘草、鹽湯、蘇子。

眼睛突然發紅腫痛,很嚴重,是肝臟實熱導致。

忌諱和適合的藥物都一樣。

大小便突然不通,應該以利尿為先。

忌諱接觸火。

應該服用降潤、苦寒、甘寒、辛寒、利竅的藥物。

大黃、蘇子、生蜜、麻仁、桃仁、石膏、知母、天冬、麥冬、黃芩、山梔、滑石、澤瀉、豬苓、車前、木通。

頭面赤腫

忌同火。

宜清熱解毒,發散,苦寒,辛寒,甘寒,鹹寒。

甘菊花,鼠黏子,連翹,荊芥,薄荷,蟬蛻,大黃,玄參,石膏,知母,竹葉,童便,生甘草

忽大渴思冰水

忌同火。

宜潤,生津液,辛寒,甘寒,鹹寒。

石膏,知母,玄參,麥冬,竹葉,栝蔞根,梨汁,蔗漿,童便,涼水,冰,五味子

口乾舌苦

忌宜俱同火。

暴喑

忌同火。

宜降氣,發音聲,苦,苦寒,辛涼,鹹寒。

蘇子,枇杷葉,貝母,桔梗,百部,竹瀝,梨汁,天門冬,甘草,薄荷,玄參,童便,麥冬,桑白皮

白話文:

頭面紅腫,忌吃熱性食物。

適合清熱解毒、發散,味道偏苦寒、辛寒、甘寒、鹹寒的藥材,例如甘菊花、鼠黏子、連翹、荊芥、薄荷、蟬蛻、大黃、玄參、石膏、知母、竹葉、童便、生甘草。

突然口渴想要喝冰水,忌吃熱性食物。

適合潤燥生津,味道偏辛寒、甘寒、鹹寒的藥材,例如石膏、知母、玄參、麥冬、竹葉、栝蔞根、梨汁、蔗漿、童便、涼水、冰、五味子。

口乾舌苦,忌吃熱性食物。

突然失聲,忌吃熱性食物。

適合降氣、發音,味道偏苦、苦寒、辛涼、鹹寒的藥材,例如蘇子、枇杷葉、貝母、桔梗、百部、竹瀝、梨汁、天門冬、甘草、薄荷、玄參、童便、麥冬、桑白皮。

暴注

忌同火。

宜利水,苦寒,酸寒。

茯苓,黃連,黃芩,白芍藥,生甘草,葛根,滑石,木通

虛者加人參、白扁豆、蓮肉。

躁擾狂越,罵詈驚駭

忌同火。

宜清鎮,苦寒,辛寒,鹹寒。

丹砂,牛黃,黃連,黃芩,山梔,滑石,石膏,知母,童便

大便閉者加大黃下之,不行加芒硝。

禁慄如喪神守,

忌同火。

宜同躁擾狂越。

氣逆衝上。

忌同火。

宜降氣,酸斂,甘寒,苦寒,鹹寒。

蘇子,枇杷葉,橘紅,五味子,石斛,番降香,黃柏,山茱萸,牛膝,白芍藥,童便,桑白皮,麥冬

白話文:

暴注忌同火,宜利水,苦寒,酸寒,可用茯苓、黃連、黃芩、白芍藥、生甘草、葛根、滑石、木通等藥材。虛者可加人參、白扁豆、蓮肉。躁擾狂越,罵詈驚駭,亦忌同火,宜清鎮,苦寒、辛寒、鹹寒,可用丹砂、牛黃、黃連、黃芩、山梔、滑石、石膏、知母、童便等藥材。大便閉者加大黃下之,不行加芒硝。禁慄如喪神守,忌同火,宜同躁擾狂越。氣逆衝上,忌同火,宜降氣,酸斂、甘寒、苦寒、鹹寒,可用蘇子、枇杷葉、橘紅、五味子、石斛、降香、黃柏、山茱萸、牛膝、白芍藥、童便、桑白皮、麥冬等藥材。

瞤瘈瞀瘈,

忌同火。

宜清熱和肝,酸寒,苦寒,辛寒,甘寒。

白芍藥,生甘草,竹葉,玄參,黃連,生地黃,甘菊花,麥門冬,知母,石膏

以上忌宜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外症,下乃陰陽五臟六腑裡虛實內症之忌宜也。

陽虛,即真氣虛,其證惡寒,或發熱自汗,汗多亡陽,陽虛不發熱,單惡寒者居多。

忌破氣,降泄,利水,苦寒,又忌辛熱發散。

青皮,枳殼,厚朴,牽牛,檳榔(以上破氣),大黃,石膏,山梔,知母,天冬,生地,栝蔞(以上降泄),澤瀉,木通,瞿麥,漢防己,海金沙,葶藶,豬苓,滑石(以上利水),黃芩,黃連,黃柏,玄參,槐花(以上苦寒),芍藥,烏梅,醋(以上酸),麻黃,羌活,獨活,前胡,防風,荊芥,吳茱萸(以上辛熱發散)宜補,甘,溫,熱。

白話文:

瞤瘈瞀瘈 忌宜

瞤瘈瞀瘈,忌與火同用。

清熱和肝,性屬酸寒、苦寒、辛寒、甘寒的藥材。

**藥材:**白芍藥、生甘草、竹葉、玄參、黃連、生地黃、甘菊花、麥門冬、知母、石膏

以上忌宜 適用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外症,以下則為陰陽五臟六腑裡虛實內症之忌宜。

陽虛,即真氣虛,症狀為惡寒,或發熱自汗,汗多亡陽,陽虛不發熱,單惡寒者居多。

破氣、降泄、利水、苦寒,又忌辛熱發散。

忌用藥材:

  • **破氣:**青皮、枳殼、厚朴、牽牛、檳榔
  • **降泄:**大黃、石膏、山梔、知母、天冬、生地、栝蔞
  • **利水:**澤瀉、木通、瞿麥、漢防己、海金沙、葶藶、豬苓、滑石
  • **苦寒:**黃芩、黃連、黃柏、玄參、槐花
  • **酸:**芍藥、烏梅、醋
  • **辛熱發散:**麻黃、羌活、獨活、前胡、防風、荊芥、吳茱萸

補氣,性屬甘、溫、熱。

人參,黃耆,二術,炙草,當歸,桂,淫羊藿,附子,仙茅,鹿茸,羊肉,補骨脂,巴戟天

陰虛,即精血虛,其證為咳嗽多痰,吐血咯血嗽血,鼻衄齒衄,盜汗自汗,發熱寒熱潮熱,骨乏無力,不眠氣急,腰背痛。

忌補氣,復忌破氣,燥熱辛溫,又忌大寒大苦傷胃,並升提發散,利水。

人參,黃耆,二術(以上補氣),南星,半夏,附子,官桂,桂枝,仙茅,鹿茸,乾薑,丁香,胡椒,烏頭,火酒,吳萸,烏藥,生薑(以上燥熱辛溫),山梔,黃芩,黃連,大黃,芒硝,玄明粉(以上大寒大苦傷胃),麻黃,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藁本,川芎,防風(以上升提發熱),破氣利水藥錄後。

白話文:

人參、黃耆、二術、炙草、當歸、桂、淫羊藿、附子、仙茅、鹿茸、羊肉、補骨脂、巴戟天這些藥材用來治療陰虛,也就是精血不足。陰虛的症狀包括咳嗽多痰、吐血咯血、鼻血、盜汗、發熱、骨骼無力、失眠氣喘、腰背疼痛。

治療陰虛時,要避免補氣藥物,也要避免破氣藥物,燥熱辛溫的藥物也需要忌諱,更不能使用大寒大苦傷胃的藥物,以及升提發散、利水的藥物。

人參、黃耆、二術屬於補氣藥物,南星、半夏、附子、官桂、桂枝、仙茅、鹿茸、乾薑、丁香、胡椒、烏頭、火酒、吳萸、烏藥、生薑屬於燥熱辛溫藥物,山梔、黃芩、黃連、大黃、芒硝、玄明粉屬於大寒大苦傷胃的藥物,麻黃、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藁本、川芎、防風屬於升提發散藥物,其他的破氣利水藥物則不列舉。

宜生精補血,兼清虛熱,斂攝,酸寒,甘寒,甘平,鹹寒,略兼苦寒。

地黃,柏仁,人乳,沙苑蒺藜,枸杞子,牛膝,麋角膠,阿膠,酸棗仁,沙參,石斛,白芍藥,山茱萸,遠志,地骨皮,薯蕷,續斷,車前子,五味子,鱉甲,麥門冬,黃柏,知母,牡丹皮

表虛,其證自汗惡風,灑淅寒,喜就溫暖,脈浮無力。

忌破氣,升發,辛熱。

麻黃,升麻,防風,柴胡,羌活,獨活,前胡,乾葛,紫蘇,薄荷,白芷,生薑,荊芥(以上升發),吳萸,桂枝(表虛而中寒者不忌),乾薑(以上辛熱),破氣藥見後。

白話文:

這個藥方適合滋陰補血,同時清熱去虛火,收斂固澀,藥性偏向酸寒、甘寒、甘平、鹹寒,略带苦寒。

藥材包括地黃、柏仁、人乳、沙苑蒺藜、枸杞子、牛膝、麋角膠、阿膠、酸棗仁、沙參、石斛、白芍藥、山茱萸、遠志、地骨皮、薯蕷、續斷、車前子、五味子、鱉甲、麥門冬、黃柏、知母、牡丹皮。

適用於表虛症狀,表現為自汗怕風、出汗淋漓伴隨怕冷、喜暖,脈象浮弱无力。

忌用破氣、升發、辛熱的藥物,如麻黃、升麻、防風、柴胡、羌活、獨活、前胡、乾葛、紫蘇、薄荷、白芷、生薑、荊芥(以上升發)、吳萸、桂枝(表虛而中寒者不忌)、乾薑(以上辛熱),破氣藥物請另行參考。

宜補斂,益氣實表,甘,酸。

人參,黃耆,芍藥,甘草,桂枝(有熱者勿用),五味子

裡虛,其證洞泄,或完穀不化,心腹痛,按之即止,或腹脹,或傷寒,下後痞滿。

忌破氣,下,苦寒。

大黃,芒硝,玄明粉,牽牛(已上下),黃芩,黃連,山梔,天門冬,防己,知母(上苦寒),破氣藥錄後。

宜溫補,甘,佐以辛熱。

人參,朮,炙甘草,大棗,糯米,肉桂,附子(有熱者勿用),乾薑

陽實,即表邪熱盛,其證頭痛寒熱,遍身骨痛無力。

白話文:

適合補益和收斂,增強氣血,固護表氣,以甘味、酸味為主。

可以用人參、黃耆、芍藥、甘草、桂枝(體熱者不宜使用),五味子。

若脾胃虛弱,症狀表現為經常腹瀉,或吃進的食物無法消化,心腹疼痛,按壓後疼痛消失,或腹脹,或傷寒後,排便後仍然腹脹。

忌諱破氣、瀉下、苦寒的藥物。

例如大黃、芒硝、玄明粉、牽牛(已經列在上面),黃芩、黃連、山梔、天門冬、防己、知母(屬於苦寒類),破氣藥物請參考藥物列表。

宜溫補,以甘味為主,佐以辛熱藥物。

可以用人參、黃芪、炙甘草、大棗、糯米、肉桂、附子(體熱者不宜使用),乾薑。

陽氣實證,也就是表邪熱盛,症狀表現為頭痛、發熱、全身骨頭疼痛無力。

忌補斂,下,大熱。

黃耆,人參,二術,桂枝,芍藥,五味,醋,米麵食,豬羊犬(以上補斂),附子,胡椒,乾薑,肉桂,蒜,吳茱萸(以上大熱),下藥錄後。

宜辛寒發散,天寒略加辛熱辛溫佐之。

石膏,知母,葛根,麥冬,前胡,柴胡,黃芩,紫蘇,薄荷,升麻,防風,蔥白,荊芥,羌活,麻黃(冬月可用春夏忌之)

陰實,即裡實,外感證屬邪熱內結者,其證胸腹硬痛,手不可近,大便七八日不行,或挾熱下痢。

忌辛溫發散,補斂,藥見上。

宜下,苦寒,鹹寒,甘辛。

大黃,厚朴,枳實,滑石,山梔,黃芩,黃連,藍,茵陳,芒硝,桃仁

白話文:

避免補益收斂、下瀉,以及過於燥熱的食物。

黃耆、人參、二術、桂枝、芍藥、五味子、醋、米麵、豬羊狗肉等屬於補益收斂的食物;附子、胡椒、乾薑、肉桂、蒜、吳茱萸等屬於燥熱的食物,以上列出藥物供參考。

宜使用辛寒發散藥物,天氣寒冷時可適當加入辛熱辛溫藥物佐之。

石膏、知母、葛根、麥冬、前胡、柴胡、黃芩、紫蘇、薄荷、升麻、防風、蔥白、荊芥、羌活、麻黃等為辛寒發散藥物,其中麻黃冬季可以使用,春夏則不宜。

陰實,也就是裡實,屬於外感邪熱內結,表現為胸腹堅硬疼痛,手不能觸碰,大便五六日不通,或伴有發熱腹瀉。

忌用辛溫發散、補益收斂藥物,藥物種類如上所述。

宜使用下瀉、苦寒、鹹寒、甘辛類藥物。

大黃、厚朴、枳實、滑石、山梔、黃芩、黃連、藍靛、茵陳、芒硝、桃仁等屬於下瀉、苦寒、鹹寒、甘辛類藥物。

陽厥,即熱厥,其證四肢厥逆,身熱面赤,唇燥大渴,口乾舌苦,目閉或不閉,小便赤澀短少,大便燥結,不省人事。

忌升發,補斂,燥熱辛溫,諸藥俱錄後。

宜下,清熱,甘寒,苦寒,鹹寒。

大黃,芒硝,石膏,黃芩,黃連,山梔,知母,童便,

如挾虛有痰者,宜麥門冬、竹瀝、蘆根汁、梨汁、牛黃、童便,如婦人熱入血室,因而厥者,藥中以童便為君,加赤芍藥、生地黃、牛膝、牡丹皮、桃仁,甚者大便結燥,加大黃、芒硝下之,通即止,勿盡劑。

陰厥,即寒厥,其證四肢厥逆,身冷麵青,蜷臥,手指爪青黯,腹痛大便溏,或完穀不化,小便自利,不渴,不省人事。

白話文:

陽厥,也就是熱厥,症狀是四肢冰冷發麻,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嘴唇乾燥口渴,口乾舌苦,眼睛閉著或睜開,小便顏色深紅,量少且排尿困難,大便乾硬,神志不清。

忌用升發、補斂、燥熱、辛溫等藥物,所有藥物都要在後面列出。

宜用下、清熱、甘寒、苦寒、鹹寒等性質的藥物。

例如大黃、芒硝、石膏、黃芩、黃連、山梔、知母、童便。

如果伴隨虛寒有痰的症狀,宜用麥門冬、竹瀝、蘆根汁、梨汁、牛黃、童便。如果婦女因熱入血室而導致厥症,藥方以童便為主,再加入赤芍、生地黃、牛膝、牡丹皮、桃仁。若病情嚴重,大便乾結,則加入大黃、芒硝幫助通便,通便後即可停止用藥,不可服用完所有藥物。

陰厥,也就是寒厥,症狀是四肢冰冷發麻,身體冰冷臉色發青,蜷縮著身體,手指和腳趾甲呈現青黑色,肚子痛,大便稀溏,或吃進的食物無法消化,小便自發排出,不口渴,神志不清。

忌下,破氣,苦寒,鹹寒,酸寒。

食鹽,童便(以上鹹寒),芍藥,醋(以上酸寒)下破氣苦寒藥錄後。

宜補氣,溫中,甘溫,辛熱。

人參,乾薑,附子,桂,吳茱萸

上盛下虛,屬陽盛陰虛。

忌升散,下,助陽補氣,復忌破氣,燥熱辛。

宜降,益陰,甘寒,酸寒,佐以鹹寒,苦寒。

蘇子,生地,沙參,牛膝,枇杷葉,枸杞子,麥冬,天冬,白芍,玄參,山茱萸,五味子,黃柏,童便

心虛,(八證)

忌升發,破氣,苦寒,辛燥,大熱,諸藥錄後。

宜補血,甘溫,酸斂,佐以鹹寒,鎮墜。

生地黃,龍眼肉,人參,石斛,丹參,茯神,炙甘草,酸棗仁,五味,柏仁,遠志,炒鹽

白話文:

不要吃會導致氣虛的食物,例如苦寒、鹹寒、酸寒等。

食鹽、童便(以上屬於鹹寒),芍藥、醋(以上屬於酸寒)等會導致氣虛的食物,在服用補氣、溫中、甘溫、辛熱藥物後要忌食。

應該要吃補氣、溫中、甘溫、辛熱的食物。

人參、乾薑、附子、桂、吳茱萸等都是補氣、溫中的藥材。

這屬於上盛下虛,也就是陽盛陰虛的狀態。

不要吃會導致升散、下泄、助陽補氣的食物,還要忌食破氣、燥熱辛的食物。

應該要吃降氣、益陰、甘寒、酸寒的食物,並輔以鹹寒、苦寒。

蘇子、生地、沙參、牛膝、枇杷葉、枸杞子、麥冬、天冬、白芍、玄參、山茱萸、五味子、黃柏、童便等都是降氣、益陰的藥材。

心虛的狀態,包括八種症狀。

不要吃會導致升發、破氣、苦寒、辛燥、大熱的食物,在服用補血、甘溫、酸斂、鎮墜等藥物後也要忌食。

生地黃、龍眼肉、人參、石斛、丹參、茯神、炙甘草、酸棗仁、五味子、柏仁、遠志、炒鹽等都是補血、甘溫、酸斂、鎮墜的藥材。

癲癇驚邪,屬心氣虛,兼有熱痰。

忌同上。

宜清熱豁痰,合心虛加麥門冬,犀角,羚羊角,竹瀝,天竺黃,牛黃,膽星,貝母,琥珀,金箔

心煩不得眠,屬心血虛有熱。

忌同上。

宜養陰血清熱,加白芍藥,玄參,黃連,竹葉,沙參

怔忡,心澹澹動,盜汗屬心血虛,汗者心之液也。

忌同上。

宜補斂清熱,合心虛加當歸,黃耆,芍藥,黃芩,黃柏,

伏梁,屬心經氣血虛,以致邪留不去。

白話文:

癲癇驚邪,是心氣虛弱,還伴有熱痰。

忌諱跟上面一樣。

應該要清熱化痰,針對心虛還要加上麥門冬、犀角、羚羊角、竹瀝、天竺黃、牛黃、膽星、貝母、琥珀、金箔。

心煩失眠,是心血虛弱又帶有熱氣。

忌諱跟上面一樣。

應該要滋養陰血、清熱,還要加上白芍藥、玄參、黃連、竹葉、沙參。

怔忡,就是心跳不安,盜汗,這是心血虛弱的表現,汗液是心臟的津液。

忌諱跟上面一樣。

應該要補益、收斂、清熱,針對心虛還要加上當歸、黃耆、芍藥、黃芩、黃柏。

伏梁,是心經氣血虛弱,導致邪氣停留在體內無法去除。

忌破血,汗,下。

三稜,蓬莪,薑黃,虻蟲,紅藍花,水蛭,桃仁(以上破血),諸藥錄後。

宜活血,涼血,散熱通結,辛鹹。

當歸,乳香,五靈脂,沒藥,赤芍藥,鬱金,遠志,菖蒲,玄胡索,茯神,參用東垣伏梁丸治之。

肝虛,(十證)

忌收斂,破氣,苦寒,下,諸藥錄後。

白話文:

忌破血、流汗和瀉下。

三稜、蓬莪、薑黃、虻蟲、紅藍花、水蛭、桃仁(以上破血),這些藥物要記錄在後面。

宜活血、涼血、散熱通結,藥性辛鹹。

當歸、乳香、五靈脂、沒藥、赤芍藥、鬱金、遠志、菖蒲、玄胡索、茯神,可以參考東垣的伏梁丸來治療。

肝虛,(十證)

忌收斂、破氣、苦寒、瀉下,這些藥物要記錄在後面。

宜辛散,甘緩。

當歸,陳皮,生薑,地黃,甘菊,甘草,胡麻,穀精草,決明子,刺蒺藜,

因鬱而虛者加細辛、縮砂密、沉水香、川芎、香附。

轉筋,屬血虛。

忌下,復忌升,燥熱,閉氣,苦寒,破氣。

二術,黃耆,銀杏,豬脂,羊肉,面(以上閉氣)

宜酸,辛,甘平。

木瓜,牛膝,當歸身,石斛,續斷,陳皮,芍藥,炙草,縮砂密,

目昏目光短,屬肝血虛,及腎水真陰不足。

忌破氣,升,燥熱,諸藥錄後。

白話文:

適合使用辛散、甘緩性質的藥材。

可以使用當歸、陳皮、生薑、地黃、甘菊、甘草、胡麻、穀精草、決明子、刺蒺藜。

如果因為鬱結而導致虛弱,可以加用細辛、縮砂密、沉水香、川芎、香附。

轉筋屬於血虛。

忌諱使用具有下降、上升、燥熱、閉氣、苦寒、破氣性質的藥材。

例如:二術、黃耆、銀杏、豬脂、羊肉、麵粉(以上會導致閉氣)。

適合使用酸、辛、甘平性質的藥材。

可以使用木瓜、牛膝、當歸身、石斛、續斷、陳皮、芍藥、炙草、縮砂密。

目昏目光短屬於肝血虛,以及腎水真陰不足。

忌諱使用破氣、上升、燥熱的藥材,詳細的藥物清單請參考藥物錄後。

宜補肝兼滋腎,甘溫益血,甘寒除熱。

甘枸杞,生地黃,甘菊花,沙苑蒺藜,穀精草,五味子,決明子,天門冬,麥門冬

目翳,屬肝熱,兼腎水不足。

忌破氣,升,燥熱,苦寒,諸藥錄後。

宜補肝血,除熱,退翳。

甘菊花,生地黃,決明子,石決明,沙苑蒺藜,羚羊角,犀角,黃連,伏翼糞,木賊,穀精草,密蒙花,人爪,蟬蛻,石蟹,真珠,琥珀

亡血過多,角弓反張,或小腹連陰作痛,屬肝血虛有熱。

白話文:

應該要補充肝臟,同時滋養腎臟,用甘溫的藥物滋補血氣,用甘寒的藥物消除熱氣。

適合的藥物有:枸杞子、生地黃、菊花、沙苑蒺藜、穀精草、五味子、決明子、天門冬、麥門冬。

眼睛上的翳膜,屬於肝火旺盛,又兼有腎水不足。

禁忌破氣、升散、燥熱、苦寒的藥物,這些藥物列在後面。

應該要補充肝血、清除熱氣、消除翳膜。

適合的藥物有:菊花、生地黃、決明子、石決明、沙苑蒺藜、羚羊角、犀角、黃連、蝙蝠糞、木賊、穀精草、密蒙花、人指甲、蟬蛻、石蟹、珍珠、琥珀。

失血過多,出現角弓反張,或者小腹連同陰部疼痛,屬於肝血虛弱,並且伴有熱氣。

忌同肝血虛。

宜補血清熱,甘寒,甘溫,酸寒,鹹寒,辛潤。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炙草,牛膝,麥冬,童便,牡丹皮,甘菊花

有汗加人參、黃耆、棗仁、五味子。

偏頭痛,屬血虛,肝家有熱不急治,久之必損目。

忌同目昏。

宜養血,清虛熱,甘寒,酸寒,辛寒。

生地黃,天門冬,甘菊花,白芍藥,當歸,川芍,烏梅,炙甘草,土茯苓,金銀藤,黑豆

有火實者加黃連(酒炒),大黃(酒蒸),芎藭,石膏,雨前茶。

目黑暗眩暈,屬血虛,兼腎水真陰不足。

白話文:

忌讳与肝血虚弱的人一起进食。

宜补血清热,选择甘寒、甘温、酸寒、鹹寒、辛润的食物。

适宜食物有:当归、生地黄、白芍药、炙草、牛膝、麦冬、童便、牡丹皮、甘菊花。

若伴有汗出者,可加入人参、黄芪、枣仁、五味子。

偏頭痛属于血虚,肝家有热不宜急治,久之必损目。

忌讳与目昏的人一起进食。

宜养血,清虚热,选择甘寒、酸寒、辛寒的食物。

适宜食物有:生地黄、天门冬、甘菊花、白芍药、当归、川芍、乌梅、炙甘草、土茯苓、金银藤、黑豆。

若伴有火实者,可加入黄连(酒炒)、大黄(酒蒸)、芎藭、石膏、雨前茶。

目黑暗眩晕,属血虚,兼肾水真阴不足。

忌同上。

宜養血補肝,清熱,甘寒,甘平,酸寒,苦寒。

生地黃,枸杞子,甘菊花,五味子,白蒺藜,當歸,薯蕷,甘草,山茱萸,白芍藥,天門冬,黃柏

肥氣,屬氣血兩虛,肝氣不和,逆氣與瘀血相併而成。

忌同上苦寒。

宜和肝散結氣,兼行氣血凝滯,甘溫,甘平。

川芎,當歸,沉香,乾薑,肉桂,橘皮,紅花,鬱金,玄胡索,赤芍藥,香附,山楂,紅曲,砂仁

白話文:

忌食苦寒性食物。

適合服用養血補肝、清熱的藥物,性味甘寒、甘平、酸寒、苦寒者皆可。

生地黃、枸杞子、甘菊花、五味子、白蒺藜、當歸、薯蕷、甘草、山茱萸、白芍藥、天門冬、黃柏

肥氣屬於氣血兩虛、肝氣不和,逆氣與瘀血相併而成。

忌食苦寒性食物。

適合服用和肝散,可以結氣,兼行氣血凝滯,性味甘溫、甘平者皆可。

川芎、當歸、沉香、乾薑、肉桂、橘皮、紅花、鬱金、玄胡索、赤芍藥、香附、山楂、紅曲、砂仁

參用東垣肥氣丸治之。

脾虛,(十二證)

忌下,降泄,破氣,苦寒,諸藥錄後。

宜甘溫,佐以辛香,酸平。

人參,大棗,黃耆,薯蕷,炙甘草,白茯苓,蓮肉,橘紅,薷香,木瓜,白扁豆,白豆蔻,白芍,棗仁

飲食勞倦傷脾,發熱,或飲食不消化,補藥中加麥糵、谷糵。

忌破氣,消導克伐,苦寒,復忌燥。

草果,枳實,檳榔,蓬莪,三稜,

宜補中益氣,甘溫,升,酸。

人參,黃耆,朮,炙甘草,大棗,白芍藥,柴胡,升麻,石斛,麥門冬,橘紅,酸棗仁

白話文:

用東垣肥氣丸治療。脾虛,忌諱下瀉、降氣、破氣、苦寒,這些藥物都列在後面。宜用甘溫,佐以辛香、酸平的藥物。比如人參、大棗、黃耆、山藥、炙甘草、白茯苓、蓮子、橘紅、香薷、木瓜、白扁豆、白豆蔻、白芍、棗仁。

飲食勞倦傷脾,發熱,或者飲食不消化,補藥中需要加麥芽、谷芽。忌破氣、消導克伐、苦寒,再忌燥。比如草果、枳實、檳榔、蓬莪、三稜。宜補中益氣,甘溫、升提,酸味。比如人參、黃耆、蒼朮、炙甘草、大棗、白芍、柴胡、升麻、石斛、麥門冬、橘紅、酸棗仁。

停飲,為恣飲湯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忌下,酸斂,濕潤,滯膩。

桃仁,郁李仁

宜健脾利水,淡滲,兼辛散。

人參,白朮,半夏,茯苓,橘皮,澤瀉,豬苓,木通,桑白皮,旋覆花,紫蘇,白豆蔻

水腫,屬脾氣虛。

忌破氣,下泄,濕潤,咸,苦寒。

食鹽,商陸(以上咸),諸藥錄後。

宜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辛香,甘溫,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薏苡仁,橘皮,薯蕷,桑白皮,木瓜,茯苓,赤小豆,香薷,豬苓,縮砂密,澤瀉,姜皮

白話文:

停飲與水腫的中醫食療建議

停飲:指因過度飲用湯水、冷茶或冷酒而導致的症狀。

忌食:酸性、收斂性、濕潤、油膩的食物。

宜食:健脾利水、淡滲、辛散類食物。

推薦藥材:人參、白朮、半夏、茯苓、橘皮、澤瀉、豬苓、木通、桑白皮、旋覆花、紫蘇、白豆蔻

水腫:屬於脾氣虛弱導致的症狀。

忌食:破氣、下泄、濕潤、鹹、苦寒類食物。

忌食藥材:食鹽、商陸(以上皆屬鹹味,列於藥材單獨說明)

宜食: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辛香、甘溫,輔以淡滲類食物。

推薦藥材:人參、白朮、黃芪、薏苡仁、橘皮、山藥、桑白皮、木瓜、茯苓、赤小豆、香薷、豬苓、縮砂密、澤瀉、薑皮

脾虛中滿,屬脾氣虛,兼脾陰虛。

忌破氣,下,消導,利水,甘。

飴糖,大棗,蜜,甘草(以上甘),諸藥錄後。

晝劇夜靜,屬脾氣虛,宜補氣健脾,甘溫,淡滲,佐以辛香。

人參,二術,白芍藥,茯苓,橘皮,桑白皮,姜皮,藿香,車前子,縮砂密,無熱證佐以桂。

夜劇晝靜,屬脾陰虛,宜補脾陰,兼制肝清熱,甘平,酸寒,淡滲。

酸棗仁,石斛,蓮肉,白芍藥,橘皮,白扁豆,五味子,蘇子,木瓜,桑白皮,茯苓,車前子

噎膈,屬氣血兩虛,繇於血液衰少,而非痰氣壅逆所成。

白話文:

脾虛中滿,屬於脾氣虛弱,同時伴有脾陰虛損。

忌諱破氣、瀉下、消導、利水、甘味。

宜用麥芽糖、大棗、蜂蜜、甘草(以上皆甘味),其他藥物請參考藥方。

白天症狀明顯,晚上症狀減輕,屬於脾氣虛弱,宜補氣健脾,用甘溫、淡滲之品,佐以辛香。

可用人參、山藥、白芍藥、茯苓、橘皮、桑白皮、姜皮、藿香、車前子、縮砂密,若無熱證可佐以桂枝。

晚上症狀明顯,白天症狀減輕,屬於脾陰虛損,宜補脾陰,同時兼顧清熱降肝火,用甘平、酸寒、淡滲之品。

可用酸棗仁、石斛、蓮子、白芍藥、橘皮、白扁豆、五味子、蘇子、木瓜、桑白皮、茯苓、車前子。

噎膈,屬於氣血兩虛,由於血液衰少所致,而非痰氣阻滯所引起。

忌破氣,升,復忌下,消導,燥,苦寒,辛熱。

宜降,清熱潤燥,甘溫甘平以益血,佐辛香順氣。

蘇子,橘紅,枇杷葉,人參,白芍藥,酸棗仁,人乳,牛乳,蘆根汁,薑汁,龍眼肉,白豆蔻,蔗漿,梨汁,韭汁

脾泄,屬氣虛。

忌破氣,下,消導,苦寒,諸藥錄後。

宜溫中補氣,升清,甘溫,甘平,佐以辛香。

人參,白朮,炙甘草,薯蕷,白扁豆,車前子,蓮肉,茯苓,白芍藥,升麻,肉豆蔻,縮砂密,柴胡,橘皮,白萊菔,木香,丁香,藿香

兼有濕及痰,經年不愈,糞色白者,須服丸制松脂。

白話文:

脾泄屬於氣虛,忌諱破氣、下氣、消導、苦寒,這些藥物都列在後面。適合溫中補氣、升清,藥性以甘溫、甘平為主,並輔以辛香。適合使用的藥材包括人參、白朮、炙甘草、薯蕷、白扁豆、車前子、蓮肉、茯苓、白芍藥、升麻、肉豆蔻、縮砂密、柴胡、橘皮、白蘿蔔、木香、丁香、藿香。

如果脾泄同時伴有濕氣和痰,且病症持續多年未愈,糞便顏色發白,則需要服用丸劑,其中需要加入松脂。

健忘,屬氣血兩虛。

忌升,燥熱,復忌苦寒,辛散,諸藥錄後。

宜益脾陰,兼補氣,酸斂,甘溫,甘寒,辛平,通竅。

酸棗仁,白芍藥,人參,黃耆,丹參,炙甘草,五味子,龍眼肉,茯神,遠志,柏子仁,麥門冬,石菖蒲,茯苓

倦怠嗜臥,屬脾氣不足。

忌破氣,消導,苦寒。

宜補氣,兼健脾,甘溫,辛香。

人參,白朮,炙甘草,黃耆,茯苓,白扁豆,薯蕷,谷糵,縮砂密,橘皮,藿香,白豆蔻

脾虛腹痛,按之則止,屬血虛。

忌破氣,破血,香燥,苦寒,諸藥錄後。

宜益氣補血,甘溫,酸平。

酸棗仁,炙甘草,人參,大棗,石斛,龍眼肉,麥門冬,白芍藥

白話文:

健忘是因為氣血不足,忌諱燥熱、苦寒、辛散的藥物,應該服用益脾陰、補氣的藥物,例如酸棗仁、白芍藥、人參、黃耆、丹參、炙甘草、五味子、龍眼肉、茯神、遠志、柏子仁、麥門冬、石菖蒲、茯苓。

倦怠嗜睡是因為脾氣不足,忌諱破氣、消導、苦寒的藥物,應該服用補氣、健脾的藥物,例如人參、白朮、炙甘草、黃耆、茯苓、白扁豆、薯蕷、谷糵、縮砂密、橘皮、藿香、白豆蔻。

脾虛腹痛,按壓後疼痛消失,是因為血虛,忌諱破氣、破血、香燥、苦寒的藥物,應該服用益氣補血的藥物,例如酸棗仁、炙甘草、人參、大棗、石斛、龍眼肉、麥門冬、白芍藥。

痞氣,屬脾氣虛,及氣鬱所致。

忌破氣,下,濕潤,苦寒。

宜健脾,兼散結滯,甘溫,辛香。

人參,白芍,橘紅,縮砂密,藿香,谷糵,麥糵,紅曲,香附,吳茱萸,木香(參東垣痞氣丸治之)

肺虛(七證)

忌補氣,升散,辛燥,溫熱,諸藥錄後。

宜清熱,降氣,酸斂,潤燥。

貝母,蘇子,沙參,百部,天門冬,麥門冬,百合,杏仁,蜜,梨,柿,枇杷葉,桑白,五味,五倍子

無熱加人參。

齁喘,屬肺虛有熱,因而痰壅。

白話文:

「痞氣」是脾氣虛弱,以及氣鬱積滯造成的。

不要吃破氣、下氣、濕潤、苦寒的食物。

應該吃健脾、兼散結滯、甘溫、辛香的食物。

人參、白芍、橘紅、縮砂密、藿香、谷芽、麥芽、紅曲、香附、吳茱萸、木香(參東垣《痞氣丸》治之)。

「肺虛」(七證)

忌補氣、升散、辛燥、溫熱,所有藥物都列在後面。

宜清熱、降氣、酸斂、潤燥。

貝母、蘇子、沙參、百部、天門冬、麥門冬、百合、杏仁、蜂蜜、梨、柿子、枇杷葉、桑白皮、五味子、五倍子。

無熱者可以加人參。

「齁喘」是肺虛有熱,因而痰液阻塞造成的。

忌破氣,升,發散,收澀。

訶子,亞芙蓉,粟殼(以上收澀),余錄後

宜降氣,消痰,辛涼,甘寒,苦平。

枇杷葉,蘇子,貝母,竹瀝,桑根白,栝蔞根,款冬花,百部,百合,薄荷,天門冬,麥門冬,馬兜鈴,沙參,前胡,白前,射干

咳嗽,吐血痰並聲啞,屬肺熱甚。

忌升,破氣,復忌補氣,破血,辛燥,熱,收澀。

宜降氣清熱,潤肺生津液,涼血益血,甘寒,甘平,鹹寒,佐以苦寒。

白話文:

忌用能破壞氣息、促進上升、發散或收斂的藥物。對於咳嗽、咳血痰以及聲音嘶啞的情況,如果是由於肺熱嚴重引起的,應當使用能降氣、消除痰結、具有辛涼、甘寒、苦平性的藥物。以下是一些推薦的藥物:

  • 枇杷葉
  • 蘇子
  • 貝母
  • 竹瀝
  • 桑根白
  • 栝蔞根
  • 款冬花
  • 百部
  • 百合
  • 薄荷
  • 天門冬
  • 麥門冬
  • 馬兜鈴
  • 沙參
  • 前胡
  • 白前
  • 射乾

在治療這些症狀時,應該避免使用能促進上升、破壞氣息或者補氣、破血、辛燥、熱性的藥物,也應該避免使用收斂性藥物。相反,應該選擇能降氣清熱、滋潤肺部、清涼血液、補充血液、甘寒、甘平、鹹寒的藥物,並且可以輔以苦寒的藥物進行調理。

生地黃,鬱金,蒲黃,柔根,白芨,阿膠,側柏葉,童便,知母

肺痿,屬肺氣虛,有熱。

忌宜俱同肺虛。

龜胸,屬肺熱有痰。

忌宜俱同齁喘咳嗽。

息賁,屬肺氣虛,痰熱壅結所致。

忌破氣,辛熱,補斂。

宜降氣,清熱開痰,佐以散結。

橘皮,白豆蔻,白芥子,旋覆花,射干,桔梗,桑白皮

參用東垣息賁丸治之。

腎虛,即腎水真陰不足。

忌升,破氣,利水,溫熱,辛燥,補命門相火。

白話文:

生地黃、鬱金、蒲黃、柔根、白芨、阿膠、側柏葉、童便、知母等藥材可用於治療肺痿,此症屬於肺氣虛、有熱,忌食與肺虛相關的飲食。龜胸則是肺熱有痰,忌食與齁喘咳嗽相關的飲食。息賁是由於肺氣虛、痰熱壅結導致,忌食破氣、辛熱、補斂的藥物,宜食降氣、清熱開痰、散結的藥物。橘皮、白豆蔻、白芥子、旋覆花、射干、桔梗、桑白皮等藥材可參考東垣息賁丸的方劑來治療。腎虛則是指腎水真陰不足,忌食升、破氣、利水、溫熱、辛燥、補命門相火的藥物。

仙茅,巴戟天,葫蘆巴,人參,補骨脂,鹿茸,人胞(以上補命門相火),余藥錄後。

宜滋陰,潤,生精補血,除熱,甘寒,酸寒,苦寒,鹹寒。

地黃,牛膝,枸杞子,人乳,肉蓯蓉,柏子仁,胡麻,杜仲,山茱萸,續斷,天門冬,麥門冬,知母,黃柏,五味子,鱉甲,菟絲子,車前子,丹參,童便,地骨皮,沙苑蒺藜,薯蕷

腎虛腰痛,屬精氣虛。

忌破氣,燥熱。

宜同腎虛。

骨乏無力,屬陰精不足,腎主骨故也。

忌宜俱同腎虛。

骨蒸潮熱,屬精血虛極,以致陽無所附,火空上炎。

白話文:

仙茅、巴戟天、葫蘆巴、人參、補骨脂、鹿茸、人胞這些藥材,主要用來補益命門和相火。

適合滋陰潤燥、生精補血、清熱的藥材,包括甘寒、酸寒、苦寒、鹹寒性的藥材,例如:地黃、牛膝、枸杞子、人乳、肉蓯蓉、柏子仁、胡麻、杜仲、山茱萸、續斷、天門冬、麥門冬、知母、黃柏、五味子、鱉甲、菟絲子、車前子、丹參、童便、地骨皮、沙苑蒺藜、薯蕷等。

腎虛腰痛,屬於精氣不足。忌用破氣、燥熱的藥物。宜與腎虛相關的藥物一同使用。

骨乏無力,屬於陰精不足,腎主骨,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忌宜同腎虛。

骨蒸潮熱,屬於精血極度虛弱,導致陽氣無所依附,虛火上炎。

忌宜俱同腎虛。

傳屍癆,

忌同腎虛。

宜除熱益陰,殺癆蟲,兼清鎮。

諸藥同腎虛,加,鬼臼,乾漆,漆葉,胡黃連,蘆薈,象膽,獺肝,安息香,丹砂,磁石,神水

五心煩熱,屬真陰不足。

忌宜俱同腎虛。

夢遺泄精,屬腎虛有火。

忌同腎虛。

宜滋陰,生精補血,除熱,酸斂,佐以澀精。

石斛,蓮花蕊,生甘草,龍骨,魚膠,蓮肉,牡蠣,縮砂密,覆盆子,遠志,韭子

白話文:

傳染屍癆,忌諱與腎虛症狀相同。宜用清熱益陰、殺滅癆蟲、兼顧清鎮的藥物。所有藥物都應針對腎虛,可以添加鬼臼、乾漆、漆葉、胡黃連、蘆薈、象膽、獺肝、安息香、丹砂、磁石、神水。五心煩熱屬於真陰不足,忌諱與腎虛症狀相同。夢遺泄精屬於腎虛有火,忌諱與腎虛症狀相同。宜用滋陰、生精補血、除熱、酸斂、佐以澀精的藥物,如石斛、蓮花蕊、生甘草、龍骨、魚膠、蓮肉、牡蠣、縮砂密、覆盆子、遠志、韭子。

小便短澀,熱赤頻數,屬腎虛有火。

忌宜俱同腎虛。

溺有餘瀝,屬氣虛。

忌同腎虛。

宜亦同腎虛,以五味子、黃柏、人參為君,加菟絲子、覆盆子為臣,益智為佐。

如覺平日肺家有熱,或咳嗽有火者,忌人參,用沙參。

溺血血淋,屬腎虛,有火熱傷血分。

忌同腎虛。

宜同腎虛,加側柏葉,阿膠,茅根,韭白,乾地黃,戎鹽,蒲黃

傷精白濁,屬房勞過度,以致精傷流出,似白濁證。

忌利小便,燥,辛熱。

宜同腎虛。

五淋,屬腎虛,兼有濕熱。

忌同腎虛。

白話文:

小便量少且排尿不順,排尿次數頻繁且尿色偏紅,這是腎虛有火引起的。

忌食與腎虛相同的食物。

排尿後有滴瀝不盡,這是氣虛引起的。

忌食與腎虛相同的食物。

宜食與腎虛相同的食物,並以五味子、黃柏、人參為主藥,再加入菟絲子、覆盆子為輔藥,益智為佐藥。

如果平時覺得肺部有熱,或咳嗽帶有熱氣,則忌用人參,改用沙參。

尿液帶血,這是腎虛、火熱傷及血液引起的。

忌食與腎虛相同的食物。

宜食與腎虛相同的食物,並加入側柏葉、阿膠、茅根、韭白、生地黃、戎鹽、蒲黃。

精液外流、類似白濁的症狀,這是房事過度、精氣受損引起的。

忌食利尿、燥熱、辛辣的食物。

宜食與腎虛相同的食物。

五淋,這是腎虛,又伴隨著濕熱引起的。

忌食與腎虛相同的食物。

宜亦同,加清濕熱。

茯苓,黃柏,車前子,石斛,萆薢,薏苡仁

精塞水竅不通,屬房欲不竟,或思欲不遂,或懼泄忍精,或老人氣不足以送精出竅。

忌破氣,下,利小便,燥熱。

宜行敗精,壯實人宜兼泄火,老人宜兼補氣血,外治用吮法。

牛膝,生地黃,當歸,桃仁,車前子,鹿角霜,紅花,

齒浮,真牙搖動,及下齦軟,或齒衄,屬腎虛有熱。

忌同腎虛,又忌當歸、芎藭。

宜益陰,涼血,固腎,諸藥略同腎虛,應以地黃、黃柏、五味子為君,桑椹、牛膝、沙苑蒺藜、鹿茸、天門冬為臣,龍骨、牡蠣為使。

白話文:

茯苓、黃柏、車前子、石斛、萆薢、薏苡仁:這些草藥適合於調理體內過多的濕熱,特別是對於那些濕熱導致的頭暈、眼癢或者口臭等症狀。

「精塞水竅不通」:指的是男性性功能障礙,如難以射精或者射精困難。這可能是由於性慾未得到滿足、害怕失敗而抑制自己、或者是年老體衰導致的。

茯苓、黃柏、車前子、石斛、萆薢、薏苡仁:這些草藥可以幫助排除濕氣和熱毒,但不宜使用能破壞氣體、導致排便過快、或者使身體更乾燥的草藥。

對於那些能夠排出敗精(即過剩的精液)的人,可以結合使用茯苓、黃柏、車前子等草藥,來增強身體的活力。對老年人來說,除了上述草藥之外,還應該補充一些滋養血氣的草藥。

牛膝、生地黃、當歸、桃仁、車前子、鹿角霜、紅花:這些草藥適合於治療因腎虛引發的齒搖動、牙齒鬆動、牙齦軟弱,或者牙出血的問題。但是,如果同時存在腎虛的情況,或者當歸、芎藭這兩種草藥已經被使用時,就不適合再使用其他草藥了。

牛膝、生地黃、當歸、桃仁、車前子、鹿角霜、紅花:這些草藥可以滋潤陰液、降溫、固護腎臟,並且與腎虛的治療方式類似。對於這種情況,應以地黃、黃柏、五味子作為主要藥物,並搭配桑椹、牛膝、沙苑蒺藜、鹿茸、天門冬作為輔助藥物。龍骨和牡蠣則作為調節的草藥。

下消,屬腎陰虛,火伏下焦。

忌同腎虛。

宜清熱,及峻補真氣,潤,酸斂,諸藥同腎虛,宜以黃柏、五味子、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人參為君,石斛、牛膝、知母、人乳、童便為臣,地骨皮、青蒿、側柏為佐。

善恐,屬銀箔,腎藏志故也。

忌破氣,苦寒,諸藥錄後。

宜補氣強志,辛平,甘溫,佐以辛香。

人參,遠志,茯苓,酸棗仁,柏子仁,沉水香,鹿茸,石斛,

陰竅漏氣,屬腎氣虛不固,腎主納氣,虛則不能納故也。

忌破氣,降,香燥,辛熱。

蘇子,鬱金,降香,橘皮,沉水香,通草(以上降),白豆寇,木香,香附(以上香燥),余藥錄後。

白話文:

下消屬於腎陰虛,導致下焦的火氣旺盛。忌諱與腎虛相關的病症一同治療。宜用清熱藥物,以及峻補真氣,滋潤,酸斂的藥物,與治療腎虛的藥物一同使用。黃柏、五味子、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人參為主要藥物,石斛、牛膝、知母、人乳、童便為輔助藥物,地骨皮、青蒿、側柏為佐藥。

善恐屬於心神不安,因腎臟藏志的關係。忌諱破氣、苦寒的藥物,其他藥物請參閱後面藥物列表。宜用補氣強志,辛平,甘溫的藥物,佐以辛香藥物。人參、遠志、茯苓、酸棗仁、柏子仁、沉水香、鹿茸、石斛等。

陰竅漏氣屬於腎氣虛弱,腎臟主管納氣,虛弱則無法納氣。忌諱破氣、降氣、香燥、辛熱的藥物。蘇子、鬱金、降香、橘皮、沉水香(以上降氣),白豆寇、木香、香附(以上香燥),其他藥物請參閱後面藥物列表。

宜補真氣,酸斂,固澀。

人參,五味子,山茱萸,覆盆子,龍骨,牡蠣,遠志,枸杞子,益智子,金櫻子,沙苑蒺黎,蓮鬚

參用腎虛條內諸藥。

,屬腎虛,寒濕邪乘虛客之所致。丹溪謂與腎經絕無相干者,誤也。又有先因寒邪為病,後成濕熱者。藥宜分寒熱先後二途。

忌升,破氣,苦寒,濕潤,諸藥錄後。

宜補氣,通腎氣,除濕,又有陰虛有熱之人病此,兼宜除濕。

人參,黃耆,橘核,合歡子,荔枝核,牛膝,木瓜,杜仲,萆薢,川楝子,巴戟天,

白話文:

治療需補益元氣,收斂固澀。

藥材包括人參、五味子、山茱萸、覆盆子、龍骨、牡蠣、遠志、枸杞子、益智子、金櫻子、沙苑蒺黎、蓮鬚。

人參的使用方法可參照腎虛條目中相關藥物。

疝氣屬於腎虛,寒濕邪氣乘虛而入所致。丹溪認為疝氣與腎經無關,這是錯誤的。也有些患者先因寒邪致病,後來轉為濕熱。治療時需根據寒熱病因,分兩途徑用藥。

忌用升散、破氣、苦寒、濕潤的藥物,這些藥物在後面列出。

治療需補益氣血,通暢腎氣,祛除濕邪。對於陰虛有熱的患者,還要兼顧除濕。

藥材包括人參、黃耆、橘核、合歡子、荔枝核、牛膝、木瓜、杜仲、萆薢、川楝子、巴戟天。

虛寒而痛加桂、茴香、補骨脂、仙茅。

虛熱而痛加黃柏、車前子、濕盛者加朮。

奔豚,屬腎虛,脾家濕邪下傳客腎所致。

忌同疝,兼忌燥。

宜補氣,健脾,辛溫,散結。

人參,薯蕷,桂,牛膝,山茱萸,蛇床子,茴香

參用東垣奔豚丸治之。

命門虛,即元陽真火不足。(四證)

忌下泄,破氣,發散,辛寒,苦寒,淡滲,燥,補腎水苦寒藥,諸藥錄後。

黃柏,知母,生地黃,天門冬(以上補腎水苦寒藥)

宜益真陰之氣,甘溫,鹹溫,甘熱,酸斂。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寒疼痛,可以加入桂枝、茴香、補骨脂、仙茅。

如果身體虛熱疼痛,可以加入黃柏、車前子,濕氣重的話可以加蒼朮。

奔豚,是屬於腎虛,脾臟的濕氣向下傳到腎臟所引起的。

忌諱與疝氣同治,也忌諱燥熱。

適合補氣、健脾、辛溫、散結。

可以使用人參、山藥、桂枝、牛膝、山茱萸、蛇床子、茴香。

可以使用東垣的奔豚丸來治療。

命門虛,也就是元陽真火不足。(四證)

忌諱下泄、破氣、發散、辛寒、苦寒、淡滲、燥熱,以及補腎水苦寒藥,這些藥物都在後面列出。

黃柏、知母、生地黃、天門冬(以上都是補腎水苦寒藥)

適合滋補真陰之氣,甘溫、鹹溫、甘熱、酸斂。

人參,人胞,肉蓯蓉,菟絲子,枸杞子,五味,石棗,鹿茸,覆盆子,巴戟天,補骨脂,附子,仙茅

陰痿,屬命門火衰,下焦虛寒。

忌同命門虛。

宜同命門虛,加海狗腎,蛇床子,原蠶娥,牛膝,雀卵,狗陰莖,

腎泄,即五更及黎明泄瀉者是也,亦名大瀉泄,屬命門真火不足。

忌同命門虛。

宜益火,甘溫。

肉豆蔻,補骨脂,人參,薯蕷,蓮肉,砂仁,吳茱萸,五味子,木香

小腸虛遺尿,屬小腸氣虛,兼腎不足。

忌破氣,辛散,燥熱。

宜補氣,甘溫,酸溫。

白話文:

人參、人胞、肉蓯蓉、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石棗、鹿茸、覆盆子、巴戟天、補骨脂、附子、仙茅,這些藥材都可用於治療陰痿,這是由於命門火衰,下焦虛寒所致。治療時要注意忌用與命門虛寒相沖的藥物,宜用補益命門的藥物,例如海狗腎、蛇床子、原蠶娥、牛膝、雀卵、狗陰莖等。

腎泄,指的是五更或黎明時分出現的遺精現象,也稱為大瀉泄,是由於命門真火不足所致。治療時同樣忌用與命門虛寒相沖的藥物,宜用益火、甘溫的藥物,例如肉豆蔻、補骨脂、人參、薯蕷、蓮肉、砂仁、吳茱萸、五味子、木香等。

小腸虛遺尿,是由於小腸氣虛,兼腎不足所致。治療時忌用破氣、辛散、燥熱的藥物,宜用補氣、甘溫、酸溫的藥物。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

遺尿宜固澀,加益智、龍骨、金櫻子、牡蠣。

膽虛(二證)

忌汗,下,苦寒,破氣,燥,吐。

山梔,瓜蒂,藜蘆,鹽湯,常山(以上吐)余錄後

宜甘溫,甘平,酸斂,佐以微辛。

穀精草,人參,當歸,決明子,甘草,木賊草,白芍藥,竹葉,竹茹,酸棗仁

病後不得眠,易驚,屬膽氣虛。

忌破氣,升發,燥熱。

宜補膽氣,甘溫,辛溫,酸平。

酸棗仁,人參,甘草,竹葉,當歸,竹茹,白芍藥,橘皮

白話文: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等藥材,治療遺尿時,可加入益智、龍骨、金櫻子、牡蠣等藥材來固澀止遺。

膽虛的患者,忌諱汗、下、苦寒、破氣、燥、吐等因素。

吐的症狀可使用山梔、瓜蒂、藜蘆、鹽湯、常山等藥材。

膽虛患者宜食用甘溫、甘平、酸斂類食物,並佐以微辛類藥材,例如穀精草、人參、當歸、決明子、甘草、木賊草、白芍藥、竹葉、竹茹、酸棗仁等。

病後不得眠、易驚,屬於膽氣虛。忌諱破氣、升發、燥熱等因素。

宜補膽氣,食用甘溫、辛溫、酸平類食物,例如酸棗仁、人參、甘草、竹葉、當歸、竹茹、白芍藥、橘皮等。

胃虛(七證)

忌下,破氣,苦寒,燥熱,諸藥錄後。

宜益氣,甘平,甘淡,酸。

人參,白朮,扁豆,蓮肉,石斛,橘皮,茯苓,木瓜,芍藥

兼寒加生薑、白豆寇、縮砂密,兼熱加竹茹、枇杷葉、麥門冬、蘆根汁、蔗漿。

胃弱不納食,及不思飲食。

忌宜俱同胃虛,仍分寒熱治。

胃虛嘔吐,宜分寒熱。

忌宜俱同胃虛。

霍亂轉筋,屬胃虛,猝中邪惡氣及毒氣,兼有停滯所致。(轉筋與肝經血虛不同。)

忌閉氣,滯膩,收斂,溫補,大熱。

宜調氣和中,辛散,消導。

繇於暑,必口渴或口乾,齒燥口苦,小水短赤。

白話文:

胃虛有七種症狀,忌食寒涼、燥熱、破氣的食物,也不宜吃苦味食物,其他藥物則在藥單最後列出。適合吃能益氣、甘平、甘淡、酸味的食物,例如人參、白朮、扁豆、蓮肉、石斛、橘皮、茯苓、木瓜、芍藥。如果伴隨寒症,可以加生薑、白豆寇、縮砂密;如果伴隨熱症,可以加竹茹、枇杷葉、麥門冬、蘆根汁、蔗漿。

胃弱不納食,或是不想吃東西,忌宜跟胃虛相同,但需根據寒熱症狀進行治療。

胃虛嘔吐,也要分寒熱症狀,忌宜跟胃虛相同。

霍亂轉筋屬於胃虛,是突然受到邪惡氣或毒氣侵襲,以及食物停滯導致的(與肝經血虛導致的轉筋不同)。忌食閉氣、油膩、收斂、溫補、大熱的食物。宜食調氣和中、辛散、消導的食物。如果因為暑氣導致,通常會口渴或口乾、牙齒乾燥、口苦、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

白梅,滑石,石膏,甘草,橘皮,絲瓜葉,香薷,木瓜,石斛,童溺,食鹽,縮砂密,泥漿,厚朴,白扁豆並葉

繇於寒,則小水清白,不渴不熱。

縮砂密,丁香,橘皮,藿香

甚者加吳茱萸、肉桂,外治用杉木、楠材煎湯浸洗。

絞腸痧,屬胃氣虛,猝中天地邪惡穢汙之氣。

忌溫補,斂,尤忌火酒、生薑、蒜,及穀氣米飲,熱湯入口即死。

宜通竅辟惡,辛散,鹹寒。

龍腦香,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便

煎藥亦宜冷服。

白話文:

白梅、滑石、石膏、甘草、橘皮、絲瓜葉、香薷、木瓜、石斛、童尿、食鹽、縮砂密、泥漿、厚朴、白扁豆連葉,這些藥材可以治療因寒氣入侵導致的小便清白、無渴無熱症狀。

若症狀嚴重,可以加用縮砂密、丁香、橘皮、藿香。

更嚴重者可加吳茱萸、肉桂,並用杉木、楠材煎湯浸洗患處。

絞腸痧屬於胃氣虛弱,突然感染天地間邪惡穢氣所致。

忌用溫補、收斂的藥物,尤其忌食火酒、生薑、蒜、米湯、熱湯,食用後可能致命。

宜用通竅辟邪、辛散、鹹寒的藥物,例如龍腦香、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尿等。

煎藥宜冷服。

中惡,腦中㽲痛,屬胃氣虛,惡氣客之所致。

忌同絞腸痧。

宜辟惡氣,通暢胃氣,辛散。

龍腦香,檀香,麝香(孕婦忌用),牛黃,乳香,蘇合香,沉水香,丹砂,雄黃,鬼臼,藿香,白豆蔻,石菖蒲,橘皮,木香,遠志,乾薑,桂

反胃,屬氣虛,中酒屬胃弱。

忌破氣,升,苦寒,甘,燥熱,諸藥錄後。

宜補氣,降氣,和胃,清熱,酸斂以制肝。

枇杷葉,人參,蘇子,橘皮,木瓜,麥門冬,蘆根汁,竹茹,石斛,梅醬,蔗漿,白茯苓,白芍藥

若因虛寒而得者,加生薑、朮、白豆蔻。

白話文:

中惡,是指腦袋裡感到悶痛,這是由於胃氣虛弱,導致惡氣入侵所造成的。

中惡和絞腸痧症狀相似,不可混淆。

治療中惡應該要辟除惡氣,通暢胃氣,使用辛散的藥物。

適合的藥物包括:龍腦香、檀香、麝香(孕婦忌用)、牛黃、乳香、蘇合香、沉水香、丹砂、雄黃、鬼臼、藿香、白豆蔻、石菖蒲、橘皮、木香、遠志、乾薑、桂。

反胃,是因為氣虛導致的,而因喝酒引起的則屬於胃弱。

治療反胃應該避免破氣、升氣、苦寒、甘甜、燥熱的藥物,這些藥物都列在藥物清單的後面。

適合的藥物包括:枇杷葉、人參、蘇子、橘皮、木瓜、麥門冬、蘆根汁、竹茹、石斛、梅醬、蔗漿、白茯苓、白芍藥。

如果反胃是因虛寒引起,可以再加上生薑、朮、白豆蔻。

大腸虛(四證)

忌破氣,下,燥熱,諸藥錄後。

宜補氣,潤燥,甘溫。

人參,黃耆,麥冬,五味,白芍,炙草

虛熱便閉不通,屬血虛,津液不足。

忌破氣,下,燥熱,苦溫,損津液。

郁李仁(損津液)

宜生津液,潤燥,涼血,益血。

生地黃,五味,麥冬,天冬,芝麻,麻仁,肉蓯蓉,生蜜,當歸,蘆薈,炙草

虛熱滑泄不禁,屬氣虛。

忌破氣,下,濕潤,苦寒。

宜補氣,升,甘溫,酸斂。

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吳茱萸,肉豆蔻,蓮肉,升麻,木瓜,補骨脂,五味子,赤石脂

白話文:

大腸虛弱有四種症狀,忌諱損傷元氣、瀉下、燥熱的藥物,所有藥物要在其他藥物之後服用。宜補益元氣,潤燥,甘溫。適合的藥材有人參、黃耆、麥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

虛熱便閉不通,屬於血虛、津液不足。忌諱損傷元氣、瀉下、燥熱、苦溫,損耗津液的藥物。郁李仁會損耗津液,不宜使用。宜生津液、潤燥、涼血、益血。適合的藥材有生地黃、五味子、麥冬、天冬、芝麻、麻仁、肉蓯蓉、生蜜、當歸、蘆薈、炙甘草。

虛熱滑泄不禁,屬於氣虛。忌諱損傷元氣、瀉下、濕潤、苦寒的藥物。宜補益元氣、升提、甘溫、酸斂。適合的藥材有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吳茱萸、肉豆蔻、蓮肉、升麻、木瓜、補骨脂、五味子、赤石脂。

腸鳴脫肛,屬氣虛,兼有濕熱。

忌同大腸虛。

宜補氣,升提,除濕熱。

人參,黃耆,炙草,白朮,蓮肉,白扁豆,升麻,乾葛,柴胡,黃柏,防風,白芍藥,黃連,黃芩,樗根白皮

外用五倍子敷之。

膀胱虛(三證)

忌破氣,燥,利小便。

宜補氣,酸斂。

人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子,金櫻子

小便不禁,屬氣血虛。

忌降下,濕潤,燥熱。

宜同膀胱虛,加牡蠣,龍骨,鹿茸,桑螵蛸,雞䏶胵

頻數不能少忍,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天門冬,黃柏,柏子仁,鱉甲,牛膝,甘枸杞子

白話文:

腸鳴脫肛,是因為身體氣虛,又伴隨濕熱。

不要跟大腸虛弱的人一樣吃東西。

應該要補氣,提升,去除濕熱。

可以用人參、黃耆、炙草、白朮、蓮肉、白扁豆、升麻、乾葛、柴胡、黃柏、防風、白芍藥、黃連、黃芩、樗根白皮。

外用五倍子敷在患處。

膀胱虛弱(有三種症狀)

忌諱破壞氣機、乾燥、利尿。

應該要補氣,收斂。

可以用人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子、金櫻子。

小便不禁,是因為氣血虛弱。

忌諱下降、濕潤、燥熱。

應該要跟膀胱虛弱的人一樣吃東西,再加牡蠣、龍骨、鹿茸、桑螵蛸、雞䏶胵。

如果頻繁、難以忍耐,就再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天門冬、黃柏、柏子仁、鱉甲、牛膝、甘枸杞子。

遺尿,屬本經氣虛,見小腸虛條內。因膀胱虛,亦能致遺尿,故複列此。

忌宜俱見小腸虛。

膀胱虛

忌宜俱同疝。

三焦虛(二證)

忌破氣,降,復忌升發,苦寒。

宜補中益氣,佐以辛溫。

人參,黃耆,白朮,益智子,沉香,五味子

短氣腹寒,屬中氣虛。

忌宜俱同三焦。

心實,即實火實熱。(五證)

忌補斂,升,熱,溫燥。

宜降火清熱,苦寒以折之,辛寒以散之,甘寒以緩之,鹹寒以潤之。

黃連,犀角,石膏,丹砂,牡丹皮,生甘草,滑石,竹葉,麥冬,童便

便結燥,加芒硝、大黃,發狂亦如之。

白話文:

遺尿,屬於本經氣虛,在小腸虛條內。因為膀胱虛弱,也能導致遺尿,所以再次列出此症。

遺尿和小腸虛弱的忌宜相同。

膀胱虛弱

忌宜與疝氣相同。

三焦虛弱(兩種症狀)

忌破氣、降氣,同時忌升發、苦寒。

宜補中益氣,輔以辛溫藥物。

人參、黃耆、白朮、益智子、沉香、五味子

短氣腹寒,屬於中氣虛弱。

忌宜與三焦虛弱相同。

心實,即實火實熱。(五種症狀)

忌補斂、升發、熱性、溫燥。

宜降火清熱,用苦寒藥物來折服,用辛寒藥物來散解,用甘寒藥物來緩解,用鹹寒藥物來潤燥。

黃連、犀角、石膏、丹砂、牡丹皮、生甘草、滑石、竹葉、麥冬、童便

如果大便乾燥結實,可以加芒硝、大黃,發狂也一樣。

譫語,屬心家邪熱。舌破,屬心火。煩躁,屬心家邪熱,及心火內炎。(煩屬心,躁屬腎。)自笑,屬心家有熱邪。發狂,屬心家有邪熱甚。

以上忌宜俱同心實。

肝實(五證)

忌補氣,升,酸斂,辛熱,辛溫,燥,諸藥錄後。

宜清熱降氣,苦寒,辛寒,甘寒,酸寒。

橘皮,青皮,蘇子,黃連,龍膽草,生甘草,黃芩,柴胡,竹葉,黃黛,赤芍藥

善怒,怒則氣上逆,甚則嘔血及飧泄。

忌補,升,熱燥,閉氣,諸藥錄後。

宜降氣,清熱,甘寒,酸寒,鹹寒,佐以辛散。

蘇子,鬱金,青黛,麥冬,赤芍,生甘草,橘皮,蒲黃,當歸,砂仁,香附,生地黃,童便

白話文:

譫語,是心臟有邪熱造成的。舌頭破裂,是心火過旺的表現。煩躁不安,也是心臟有邪熱,或是心火內炎造成的。(煩躁屬於心臟,不安屬於腎臟。)自己發笑,是心臟有熱邪的徵兆。發狂,是心臟有邪熱非常嚴重的情況。

以上這些情況都忌諱補益心臟。

肝臟實證(五種症狀)

忌諱補氣、升提、酸斂、辛熱、辛溫、燥性藥物,詳細藥物請參閱藥物列表後。

宜清熱降氣,苦寒、辛寒、甘寒、酸寒藥物。

例如橘皮、青皮、蘇子、黃連、龍膽草、生甘草、黃芩、柴胡、竹葉、黃黛、赤芍藥。

容易發怒,發怒會使氣血上逆,嚴重者會出現嘔血或腹瀉。

忌諱補益、升提、熱燥、閉氣藥物,詳細藥物請參閱藥物列表後。

宜降氣、清熱,甘寒、酸寒、鹹寒藥物,輔以辛散藥物。

例如蘇子、鬱金、青黛、麥冬、赤芍、生甘草、橘皮、蒲黃、當歸、砂仁、香附、生地黃、童便。

善嘆息,忽忽不樂,脅痛嘔血,屬肝氣逆,肝火盛,肝血虛。

忌宜俱同善怒。

發搐,屬肝家邪熱,熱則生風,風主掉眩故也。

忌同善怒。

宜清熱,降氣,利小便,緩中。

黃連,芍藥,丹砂,童便,生地黃,羚羊角,蘇子,麥冬,竹葉,茯苓,生甘草,甘菊花,木通

目赤腫痛,屬血熱。

忌同肝實善怒。

宜涼血清熱,甘寒,苦寒,酸寒。

生地黃,赤芍藥,穀精草,蜜蒙花,龍膽草,甘草,甘菊,荊芥,黃柏,大黃,連翹,黃連,玄參,山梔,竹葉,空青,曾青,木通,童便,芒硝,蕤核

白話文:

經常嘆氣,心情鬱悶,脅肋疼痛、吐血,是肝氣逆上、肝火旺盛、肝血不足的表現。忌諱和生氣一樣。

抽搐,屬於肝臟內的邪熱,熱則生風,風主眩暈。忌諱和生氣一樣。

宜清熱降氣、利尿、緩和脾胃。

黃連、芍藥、丹砂、童便、生地黃、羚羊角、蘇子、麥冬、竹葉、茯苓、生甘草、甘菊花、木通

眼睛紅腫疼痛,是血熱引起的。

忌諱和肝實、生氣一樣。

宜涼血清熱,甘寒、苦寒、酸寒。

生地黃、赤芍藥、穀精草、蜜蒙花、龍膽草、甘草、甘菊、荊芥、黃柏、大黃、連翹、黃連、玄參、山梔、竹葉、空青、曾青、木通、童便、芒硝、蕤核

急者宜以三稜針刺破眼眶腫處,捋出熱血立解,遲則血貫瞳人目損矣。

脾實,即濕熱邪勝。(六證)

忌濕潤,收澀,滯膩,熱,咸,甘,諸藥錄後。

宜除濕清熱,利小便,辛散,風燥,苦寒。

術,山梔,豬苓,澤瀉,滑石,車前,茯苓,防風,乾葛,黃連,枳實,白豆蔻

橘皮,繇於脾家,濕熱積滯或內傷,瘀血停積而成。

忌破氣,甘溫,燥熱。

宜除濕,清熱,利小便,消積。

車前子,木通,防己,豬苓,澤瀉,茯苓,鳥喙魚,葶藶,山楂,紅曲,三稜,蓬朮,桑白皮

易飢,屬脾家邪火。

白話文:

眼睛肿胀急需用三稜针刺破肿处,放出热血即可治愈,拖延时间则会造成血液流入眼球,损伤眼睛。脾实就是湿热邪气过盛。

忌食湿润、收涩、滞腻、热性、咸味、甜味的食物,具体药材列于后面。

宜食除湿清热、利尿、辛散、风燥、苦寒的食物。

术、山栀、猪苓、泽泻、滑石、车前、茯苓、防风、干葛、黄连、枳实、白豆蔻。

橘皮是由于脾脏积存湿热或内伤,瘀血停滞而形成的。

忌食破气、甘温、燥热的食物。

宜食除湿、清热、利尿、消积的食物。

车前子、木通、防己、猪苓、泽泻、茯苓、鸟喙鱼、葶藶、山楂、红曲、三稜、蓬朮、桑白皮。

容易饥饿,是脾脏邪火的表现。

忌升,辛溫,大熱,香燥。

沉香,麝香,龍腦,豆蔻,藿香,縮砂密(以上香燥)

宜清火除熱,生津液,益脾陰,甘寒,苦寒,酸寒。

黃連,青黛,連翹,山梔,麥門冬,酸棗仁,芍藥,石膏,竹葉,石斛

中消,口糜,口唇生瘡,屬脾家熱。

忌溫燥,熱。

宜甘寒,酸寒,苦寒,辛寒。

麥門冬,甘草,烏梅,黃連,黃柏,生地黃,白芍藥,玄參,連翹,乾葛,石膏,龍膽草,栝蔞根,大青,竹葉

濕熱腹痛,按之愈甚。

忌悶氣,酸斂。溫熱,燥。

宜利小便,兼升提,苦寒。

滑石,木通,黃連,黃芩,升麻,柴胡,葛根,防風,車前子

白話文:

飲食禁忌:不要吃辛溫、大熱、香燥的食物,例如沉香、麝香、龍腦、豆蔻、藿香、縮砂密等。

適合的食物:清火除熱、生津液、益脾陰的甘寒、苦寒、酸寒食物,例如黃連、青黛、連翹、山梔、麥門冬、酸棗仁、芍藥、石膏、竹葉、石斛等。

中消、口糜、口唇生瘡,屬於脾胃積熱。

飲食禁忌:不要吃溫燥、熱的食物。

適合的食物:甘寒、酸寒、苦寒、辛寒食物,例如麥門冬、甘草、烏梅、黃連、黃柏、生地黃、白芍藥、玄參、連翹、乾葛、石膏、龍膽草、栝蔞根、大青、竹葉等。

濕熱腹痛,按壓後疼痛加劇。

飲食禁忌:不要吃悶氣、酸斂、溫熱、燥的食物。

適合的食物:利小便、兼升提、苦寒的食物,例如滑石、木通、黃連、黃芩、升麻、柴胡、葛根、防風、車前子等。

不愈加熟大黃,即土鬱則奪之義也。

肺熱(八證)

忌斂澀,補氣,升,燥熱,酸,咸。

宜降氣,潤,甘寒,苦寒,佐以辛散。

枇杷葉,蘇子,桑白皮,貝母,杏仁,白前,天門冬,前胡,車前子,知母,桑黃,石膏,栝蔞根,黃芩

喘急,屬肺有實熱,及肺氣上逆。

忌同肺實。

宜亦同,加,桔梗,甘草,栝蔞仁,玄參,青黛,

聲重,氣壅痰稠,屬肺熱。

忌宜俱同肺熱。

喉癬,肺脹,肺癰,屬肺熱。

忌同肺實。

宜清熱,消痰,降火,解毒散結,甘寒,苦寒,辛寒。

白話文:

不愈加熟大黃,就是因為土氣鬱結,所以要把它奪出來。

肺熱

忌諱收斂、澀、補氣、升、燥熱、酸、鹹。

應該降氣、潤、甘寒、苦寒,佐以辛散。

枇杷葉、蘇子、桑白皮、貝母、杏仁、白前、天門冬、前胡、車前子、知母、桑黃、石膏、栝蔞根、黃芩

喘急,屬於肺部有實熱,以及肺氣上逆。

忌諱同治肺實。

應該同治,並加桔梗、甘草、栝蔞仁、玄參、青黛。

聲重,氣壅痰稠,屬於肺熱。

忌諱和宜同治肺熱。

喉癬、肺脹、肺癰,屬於肺熱。

忌諱同治肺實。

應該清熱、消痰、降火、解毒散結,甘寒、苦寒、辛寒。

桑白皮,桑黃,黃芩,栝蔞根,貝母,薏苡仁,虎耳草,蕺米,連翹,鼠黏子,甘草,敗醬草

吐膿血血痰,咳嗽嗽血,屬肝家火實熱甚,此正邪氣勝則實之謂。

忌同肺實。

宜清熱降氣,涼血,豁痰。

枇杷葉,桑白皮,童便,蘇子,剪草,蒲黃,麥門冬,天門冬,百部,桑黃,百合,甘草,生地黃,薏苡仁,貝母,白芨,桔梗,紫菀,白芍藥,款冬花,

上消,屬肺家實火,及上焦熱。

忌同肺實。

宜降氣,清熱,補肺,生津,甘寒,苦寒,酸寒,辛寒。

白話文:

桑白皮、桑黃、黃芩、栝蔞根、貝母、薏苡仁、虎耳草、蕺米、連翹、鼠黏子、甘草、敗醬草,這些藥材用於治療吐膿血、血痰、咳嗽咳血的症狀。這類症狀屬於肝火實熱,是邪氣盛而導致的實證。

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方不適合與肺實症患者同時服用。

治療時宜清熱降氣、涼血、豁痰。

枇杷葉、桑白皮、童便、蘇子、剪草、蒲黃、麥門冬、天門冬、百部、桑黃、百合、甘草、生地黃、薏苡仁、貝母、白芨、桔梗、紫菀、白芍藥、款冬花,這些藥材則用於治療上消,屬於肺實火和上焦熱。

同樣地,此類藥方也不適合與肺實症患者同時服用。

治療時宜降氣、清熱、補肺、生津,藥性以甘寒、苦寒、酸寒、辛寒為主。

蘇子,桔梗,百部,百合,麥門冬,枇杷葉,黃芩,沙參,黃連,葛根,桑白皮,天門冬,知母,玄參,石膏,甘草,栝蔞根,五味子,蘆根,冬瓜,人乳,白芍藥,䈽竹葉,

腎無實,故無瀉法。

命門實(二證)

忌補氣,溫,熱。

宜苦寒,甘寒,鹹寒。

天門冬,麥門冬,黃柏,知母,玄參,木通,牡丹皮,車前子,澤瀉

強陽不倒,屬命門火實,孤陽無陰所致,此證多不治。

忌同命門實。

宜亦同,加五味、童便、生地黃。

水竅澀痛,屬命門實火。

忌同命門實。

宜清熱,利竅,甘寒,苦寒,鹹寒,佐以淡滲。

白話文:

蘇子、桔梗、百部、百合、麥門冬、枇杷葉、黃芩、沙參、黃連、葛根、桑白皮、天門冬、知母、玄參、石膏、甘草、栝蔞根、五味子、蘆根、冬瓜、人乳、白芍藥、䈽竹葉,這些都是藥材。腎虛的人,不適合用瀉藥。命門實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忌補氣、溫熱藥物,宜使用苦寒、甘寒、鹹寒類藥物,例如天門冬、麥門冬、黃柏、知母、玄參、木通、牡丹皮、車前子、澤瀉。

第二種情況,稱為“強陽不倒”,屬於命門火實,孤陽無陰導致,此病大多難治。忌使用與命門實相同的藥物,宜使用相同的藥物,並加五味子、童便、生地黃。

水竅澀痛,屬於命門實火。忌使用與命門實相同的藥物,宜使用清熱、利竅的甘寒、苦寒、鹹寒藥物,輔以淡滲藥物。

車前子,黃柏,知母,黃芩,牛膝,生地黃,天門冬,甘草,童便,茯苓,木通,麥門冬

小腸實(一證)

忌斂澀,補氣。

宜通利,淡滲,苦寒,甘寒,鹹寒。

車前子,茯苓,木通,黃柏,知母,生甘草,麥門冬,黃芩,黃連,牛膝,童溺,生地黃

小水不利及赤,或澀痛尿血。

忌宜俱同小腸實。

膽實(二證)

忌汗,吐,下。

宜和解,辛寒,甘寒,苦寒,辛溫。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甘草,龍膽草,橘皮

口苦耳聾脅痛,往來寒熱。

忌同膽實。

宜用仲景小柴胡湯,隨所見兼證加減。

白話文:

小肠不通畅,忌讳收敛涩燥、补益气血,宜用通利、淡渗、苦寒、甘寒、鹹寒的药物。例如车前子、茯苓、木通、黄柏、知母、生甘草、麦门冬、黄芩、黄连、牛膝、童尿、生地黄等。

小便不利或尿液赤色且涩痛,甚至伴随血尿,忌宜与小肠不通畅相同。

胆实,忌讳发汗、呕吐、泻下,宜用和解、辛寒、甘寒、苦寒、辛温的药物。例如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甘草、龙胆草、橘皮等。

症状表现为口苦耳聋、胁肋疼痛,并伴有反复发作的寒热,忌讳与胆实相同的药物。建议参考张仲景的《小柴胡汤》,根据具体情况加减药物。

鼻淵,屬膽移熱於腦。

忌辛溫,燥熱。

宜清熱,補腦,甘寒,甘平,佐以辛寒。

天門冬,沙參,薄荷,柴胡,辛夷,沙苑蒺藜,甘菊花,石棗,黃芩,玄參,知母,生地黃

胃實(六證)

忌升,補斂,辛溫,燥熱,濕潤。

宜下,如邪未結,宜清熱發散,苦寒,辛寒,甘寒。

大黃,枳實,知母,石膏,葛根,竹葉,大青,小青,青黛,麥冬,甘草

譫語發狂,發斑,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屬胃家邪熱實。

忌同胃實。

宜亦同。

如大便結者,加芒硝亟下之。發斑者,加鼠黏子、玄參、栝蔞根,多用石膏為君,便結亦加大黃下之。

白話文:

鼻淵是膽火上炎導致的,忌食辛辣溫燥的食物。宜清熱補腦,吃甘寒、甘平的食物,佐以辛寒。適合的藥材包括天門冬、沙參、薄荷、柴胡、辛夷、沙苑蒺藜、甘菊花、石棗、黃芩、玄參、知母、生地黃。

胃實有六種症狀,忌食升補、辛溫燥熱及濕潤的食物。宜用下瀉的方法治療,如果邪氣未結,則可用清熱發散的苦寒、辛寒、甘寒藥物。適合的藥材包括大黃、枳實、知母、石膏、葛根、竹葉、大青、小青、青黛、麥冬、甘草。

譫語發狂、發斑、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是胃熱實引起的。忌食與胃實相同的食物,宜用與胃實相同的藥物治療。如果大便祕結,加芒硝急下。如果發斑,加鼠黏子、玄參、栝蔞根,以石膏為主藥,大便祕結者也要加黃芩下瀉。

嘈雜吞酸,口臭口淡,數欲飲食,屬胃火。

忌同胃實。

宜清熱降火,苦寒,甘寒,辛寒。

黃連,青黛,連翹,麥冬,石斛,蘆根汁,竹葉,石膏

嘔吐,屬胃火者,必面赤,小便短赤,或澀,大便多燥,口苦或乾渴。

忌同胃實。

宜亦同,加,枇杷葉,竹茹,木瓜,蘆根,橘皮,通草,茯苓

大腸實(四證)

忌補斂,燥熱。

宜潤下,苦寒,辛寒。

麻仁,桃仁,黃連,黃芩,槐花,生地黃,大黃,石膏,知母,枳殼

便硬閉

忌同大腸實。

宜亦同,加,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

白話文:

嘴巴裡吵雜、吞酸,口臭或口淡,經常想吃東西,這是胃火旺盛的表现。

不要跟胃實症一起治疗。

应该用清熱降火的方法,药性偏苦寒、甘寒、辛寒的药物。

比如黄连、青黛、连翘、麦冬、石斛、芦根汁、竹叶、石膏。

如果呕吐,也是胃火旺盛的表现,患者一定会有脸红、小便短赤或涩、大便干、口苦或口渴的症状。

不要跟胃實症一起治疗。

治疗方法同上,可以加一些枇杷叶、竹茹、木瓜、芦根、橘皮、通草、茯苓。

大肠实症有四种表现。

不要用补益收敛或燥热的药。

应该用润下通便的方法,药性偏苦寒、辛寒的药物。

比如麻仁、桃仁、黄连、黄芩、槐花、生地黄、大黄、石膏、知母、枳壳。

如果大便干结,

不要跟大肠实症一起治疗。

治疗方法同上,可以加一些芒硝、猪胆、槟榔、郁李仁、石蜜。

臟毒腸風下血,屬大腸濕熱。

忌下,燥熱。

宜清熱,涼血,兼升,甘寒,苦寒。

槐花,地榆,黃連,黃芩,生地黃,白芍藥,荊芥,防風,甘草,紅曲,側柏葉,白頭翁,蒲黃,雞子,葛根

腸癰,屬大腸實火。

忌同腸風下血。

宜下,苦寒,解寒。

大黃,白芷,白芨,白蘞,白藥子,忍冬藤,連翹,甘草,黃連,黃耆,生地黃,天明精,明礬,黃蠟,生蜜(以上三味作丸)

白話文:

「臟毒腸風下血」指的是大腸濕熱引起的症狀,忌諱使用會加重燥熱的藥物。適合使用清熱、涼血、升氣的藥物,例如槐花、地榆、黃連、黃芩、生地黃、白芍藥、荊芥、防風、甘草、紅曲、側柏葉、白頭翁、蒲黃、雞子、葛根等。

「腸癰」指的是大腸實火引起的症狀,忌諱使用與「腸風下血」相同的藥物。適合使用苦寒、解寒的藥物,例如大黃、白芷、白芨、白蘞、白藥子、忍冬藤、連翹、甘草、黃連、黃耆、生地黃、天明精、明礬、黃蠟、生蜜(以上三味作丸)等。

膀胱實(一證)

忌燥熱,收澀。

宜潤,淡滲。

知母,黃柏,木通,瞿麥,車前子,滑石,茯苓,豬苓,澤瀉

癃閉,屬膀胱實熱。

忌破氣,發散,燥熱,如屬水液不足,兼忌利小便。

宜同膀胱實,佐以升提,升麻,柴胡。

三焦實(三證)

忌補斂,升,燥熱。

宜降,清熱,調氣,甘寒,苦寒,鹹寒。

蘇子,麥冬,知母,黃柏,玄參,山梔,黃芩,黃連,童便

喉痹,即纏喉風,屬少陽相火,少陰君火併熾,經曰:「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一陰者。少陰君火也。一陽者,少陽相火也。忌同三焦實。

白話文:

膀胱實,忌燥熱收澀,宜潤淡滲。可用知母、黃柏、木通、瞿麥、車前子、滑石、茯苓、豬苓、澤瀉等藥物。

癃閉,屬膀胱實熱,忌破氣、發散、燥熱,如屬水液不足,更忌利小便。宜同膀胱實藥物,佐以升提藥物,如升麻、柴胡。

三焦實,忌補斂、升、燥熱,宜降、清熱、調氣,可用甘寒、苦寒、鹹寒藥物,如蘇子、麥冬、知母、黃柏、玄參、山梔、黃芩、黃連、童便。

喉痹,即纏喉風,屬少陽相火、少陰君火併熾,經曰:「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一陰指少陰君火,一陽指少陽相火。忌同三焦實藥物。

宜辛散,佐以苦寒,鹹寒,急則有針、吹、吐三法。

鼠黏子,射干,黃連,黃柏,山豆根,麥門冬,生犀角,知母,玄參,童便,山茨菇,苦桔梗,續隨子,蘇子,貝母,甘草,

急治用膽礬、朴硝、牛黃,為末和勻,吹入喉中。又法用明礬三錢,巴豆七粒去殼,同礬煅,礬枯去巴豆,即取礬為細末,吹入喉中,流出熱涎即寬。

頭面赤熱,屬上焦火升。

忌同三焦實。

宜降,清熱,甘緩,佐以酸斂。

蘇子,天冬,麥冬,玄參,薄荷,枇杷葉,梨,柿,蔗,童便,五味,栝蔞根,芍藥

白話文:

適宜使用辛味的藥物,並輔以苦寒、鹹寒的藥物,急診時可採用針刺、吹氣、催吐等方法。

鼠黏子、射乾、黃連、黃柏、山豆根、麥門冬、生犀角、知母、玄參、童便、山茨菇、苦桔梗、續隨子、蘇子、貝母、甘草,

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膽礬、朴硝、牛黃,研磨後均勻混合,然後吹入喉嚨中。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明礬三錢、巴豆七粒(去殼),與明礬一起煅燒,待明礬燒焦去除巴豆後,取明礬研成細末,再吹入喉嚨中,直到流出熱涎,病症就會得到緩解。

如果頭部和麪部發紅發熱,這表明上焦的火氣上升。

應避免與三焦實症同時治療。

適合使用降火、清熱、甘緩的藥物,並輔以酸味以收斂。

蘇子、天冬、麥冬、玄參、薄荷、枇杷葉、梨、柿、蔗、童便、五味、栝蔞根、芍藥。

赤白遊風,屬血熱,熱則生風,故善遊走,俗名火丹。小兒多患此,大人亦時有之。

忌同三焦實。

宜清熱,涼血,兼行血,辛寒,甘寒,苦寒,鹹寒。

黃連,黃柏,蒲黃,生地黃,生甘草,牡丹皮,連翹,玄參,牛膝,紅藍花,鼠黏子,赤芍藥,藍汁,苧根,童便,牡丹皮

宜兼外治,砭出熱血,及用漆姑草,慎火草,搗爛敷之,即易愈。

諸瘧,熱多。

忌辛熱。

宜清熱。

貝母,石膏,橘紅,乾葛,滑石,麥門冬,竹葉,牛膝,知母,黃芩,柴胡,何首烏,茯苓,烏梅,牡蠣,鱉甲

寒多。

忌苦寒。

宜辛溫。

白話文:

「赤白遊風」是一種因血熱導致的疾病,熱氣會生風,所以容易到處遊走,民間俗稱火丹。小兒多發此病,大人也偶爾會患上。

忌諱三焦實熱。

宜用清熱、涼血、行血的藥物,性味偏向辛寒、甘寒、苦寒、鹹寒。

常用的藥物有:黃連、黃柏、蒲黃、生地黃、生甘草、牡丹皮、連翹、玄參、牛膝、紅藍花、鼠黏子、赤芍藥、藍汁、苧根、童便、牡丹皮。

可以配合外治,用砭石將熱血逼出,或用漆姑草、慎火草搗爛敷患處,就能很快痊癒。

「諸瘧」這種疾病,多半是熱邪作祟。

忌諱辛熱的藥物。

宜用清熱的藥物。

常用的藥物有:貝母、石膏、橘紅、乾葛、滑石、麥門冬、竹葉、牛膝、知母、黃芩、柴胡、何首烏、茯苓、烏梅、牡蠣、鱉甲。

若以寒邪為主,則忌諱苦寒的藥物。

宜用辛溫的藥物。

桂枝,姜皮,白朮,蒼朮,草豆蔻,人參,黃耆,當歸,半夏,炙草,白豆蔻,橘紅

汗多。

忌散。

宜補斂。

人參,白朮,黃耆,秋冬加桂枝

無汗。

忌補斂。

宜疏散。乾葛,柴胡,石膏,羌活,姜皮,人參,蒼朮

瘧母

忌純補。

宜補中行滯。

鱉甲,射干,牡蠣,三稜,桂,縮砂密,橘皮,青皮,人參

諸痢

忌破,閉氣,收澀,燥,溫熱,鹹寒,滑膩。

宜清熱消積,開胃氣,升,利小便。

黃連,黃芩,白芍,紅曲,山楂,廣橘紅,升麻,葛根,滑石,蓮肉,甘草,白扁豆,烏梅

如胃弱加人參三四錢,蓮子四十粒,橘紅二錢,升麻二錢。如腹痛,以黃連四錢,白芍三錢,炙草一錢五分,黃柏一錢,升麻七分煎服。如裡急,同上藥加當歸二錢。如後重甚,加檳榔一錢五分,枳殼一錢五分,木香汁七匙。如口渴去木香倍滑石。如小便赤澀短少,或不利亦倍之。

白話文:

桂枝、姜皮、白朮、蒼朮、草豆蔻、人參、黃耆、當歸、半夏、炙草、白豆蔻、橘紅等藥材,若患者出汗過多,忌用散寒藥,宜用補益收斂藥物。其中人參、白朮、黃耆等藥材,在秋冬季節可加桂枝。

若患者無汗,忌用補益收斂藥,宜用疏散藥物,如乾葛、柴胡、石膏、羌活、姜皮、人參、蒼朮等。

若患者患有瘧疾,忌用純補藥,宜用補中行滯藥物,如鱉甲、射干、牡蠣、三稜、桂、縮砂密、橘皮、青皮、人參等。

若患者患有痢疾,忌用破氣、閉氣、收澀、燥熱、溫熱、鹹寒、滑膩等藥物,宜用清熱消積、開胃氣、升清、利小便等藥物,如黃連、黃芩、白芍、紅曲、山楂、廣橘紅、升麻、葛根、滑石、蓮肉、甘草、白扁豆、烏梅等。

若患者胃弱,可加人參、蓮子、橘紅、升麻。若患者腹痛,可加黃連、白芍、炙草、黃柏、升麻。若患者裡急後重,可加當歸。若患者後重嚴重,可加檳榔、枳殼、木香汁。若患者口渴,可加倍滑石,去除木香。若患者小便赤澀短少或不利,也可加倍滑石。

赤多倍烏梅、山楂、紅曲,白多加吳茱萸七分。噁心欲嘔,即噤口痢,多用人參、蓮肉、扁豆、白芍,以綠色升麻七分佐之。久痢不止,加肉豆蔻一錢,人參三錢,砂仁一錢五分,白茯苓二錢。

泄瀉

忌濕潤,破氣,下,苦寒,滑利。

宜安胃(補脾),升,利小便。

人參,茯苓,蓮肉,白朮,升麻,車前子,橘紅,藿香,木瓜,乾葛,炙草,白萊菔,扁豆

虛寒者,加肉豆、茯苓、補骨脂、吳茱萸。虛熱者,去白朮加川黃連,倍芍藥、蓮肉。

暑濕為病,則小水短赤或口渴,倍用薑黃連為君,佐以乾葛、升麻。繇於感風寒者,二朮、吳茱萸、砂仁、陳皮、乾薑、紫蘇主之。若繇飲食停滯者,兼消導,山楂、麥芽、神麯、陳皮,肉豆蔻。

白話文:

治療赤痢時,要多加烏梅、山楂、紅曲,白痢則要多加吳茱萸。如果出現噁心嘔吐或噤口痢,就要用人參、蓮肉、扁豆、白芍,再加一點綠色升麻。久痢不止的話,可以加肉豆蔻、人參、砂仁、白茯苓。

瀉瀉忌諱濕潤、破氣、下瀉、苦寒、滑利之物。

適合安胃(補脾)、升提、利尿的食物。

人參、茯苓、蓮肉、白朮、升麻、車前子、橘紅、藿香、木瓜、乾葛、炙草、白萊菔、扁豆。

虛寒者加肉豆蔻、茯苓、補骨脂、吳茱萸。虛熱者去白朮,加川黃連,倍量芍藥、蓮肉。

暑濕導致的瀉瀉,會出現小便短赤或口渴,可以用薑黃連為主藥,佐以乾葛、升麻。因感風寒引起的瀉瀉,可以用白朮、吳茱萸、砂仁、陳皮、乾薑、紫蘇來治療。如果是因飲食停滯引起的,則需要兼顧消導,可以用山楂、麥芽、神麴、陳皮、肉豆蔻。

諸疸

忌破氣,閉氣,下,咸,滑利,滯膩,潤燥熱。有瘀血者,兼忌酸寒。

宜清熱,利水,除濕,養胃氣。有停滯者,宜消積滯。有瘀血者,宜行血。

茵陳蒿,黃連,苜蓿(酒疸非此不愈),梔子,紫草,滑石,栝蔞根,秦艽,車前子,白鮮皮,黃芩,茯苓,仙人對坐草,連錢草(一名蟹靨草,一名九里香。取汁入薑汁少許,飲之良。)

白話文:

黃疸病忌食破氣、閉氣、寒涼、鹹味、滑利、滯膩、滋潤燥熱的食物。如果有瘀血,還要忌食酸寒的食物。

宜食清熱、利水、除濕、養胃氣的食物。如果有停滯,宜食消積滯的食物。如果有瘀血,宜食行血的食物。

常用藥物有茵陳蒿、黃連、苜蓿(酒疸非此不愈)、梔子、紫草、滑石、栝蔞根、秦艽、車前子、白鮮皮、黃芩、茯苓、仙人對坐草、連錢草(一名蟹靨草,一名九里香)。連錢草可取汁加入少許薑汁飲用。

虛者加人參,停滯者加紅曲、橘、谷、麥、柏、山楂,瘀血加琥珀、牡丹皮、紅曲、紅花,桃仁、玄胡索,蒲黃,五靈脂、韭。元氣壯實者,服前藥,瘀血不行,可加熟地,虛勿用。

痰繇於熱

忌燥,溫熱,補斂,升,諸藥錄後。

宜降,潤,清熱,苦寒,辛寒,佐以鹹寒。

蘇子,橘紅,黃芩,薄荷,枇杷葉,桑白皮,百部,桔梗,貝母,蛤粉,栝蔞根栝蔞仁,天冬,麥冬,竹瀝,童便

膠固者,加霞天膏。

痰繇於風寒

忌補斂,酸,咸,濕潤,諸藥錄後。

宜降氣,辛散。

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桑白皮,半夏,南星,葛根,薄荷,白前,生薑汁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人要加人參,停滯不順的人要加紅曲、橘皮、谷芽、麥芽、柏子仁、山楂,瘀血的人要加琥珀、牡丹皮、紅曲、紅花、桃仁、玄胡索、蒲黃、五靈脂、韭菜。元氣充足的人,服用藥物前要先辨別寒熱虛實,如果瘀血不散,可以加熟地,但虛弱者不能使用。

痰是由於熱造成的,忌諱燥熱、溫補、收斂、升提的藥物,這些藥物都列在後面。宜用降氣、潤燥、清熱的藥物,如苦寒、辛寒,並佐以鹹寒。例如蘇子、橘紅、黃芩、薄荷、枇杷葉、桑白皮、百部、桔梗、貝母、蛤粉、栝蔞根、栝蔞仁、天冬、麥冬、竹瀝、童便等。痰很粘稠的,可以加霞天膏。

痰是由於風寒造成的,忌諱補益、收斂、酸味、鹹味、濕潤的藥物,這些藥物都列在後面。宜用降氣、辛散的藥物。例如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桑白皮、半夏、南星、葛根、薄荷、白前、生薑汁等。

痰繇於濕

忌潤,咸,酸,滯膩,發散,諸藥錄後。

宜健脾,燥濕,辛散,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橘紅,半夏,茯苓,桑白皮,澤瀉

飲如涎而薄者,或如涎而稠者,伏於胸中及脾胃間,或吐酸水苦水黃水綠水,或伏而不吐,上支心胸,胃脘作痛,不可忍,按之不得下,或發寒熱嘔吐不得飲食。

忌宜俱同脾虛證,內停飲條。

諸氣,氣有餘即是火。

忌升,閉氣,酸斂,滯膩。

虛者宜降,補斂,調,溫,酸,辛,甘。

枇杷葉,蘇子,橘紅,甘蔗,麥門冬,蘆根汁,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番降香,五味子,芍藥

白話文:

痰繇於濕

忌食:潤滑、鹹、酸、油膩、發散的食物,藥物方面也要注意避開上述性質的藥物。

宜食:健脾、燥濕、辛散的食物,並可佐以淡滲之物。

推薦藥物:人參、白術、黃芪、橘紅、半夏、茯苓、桑白皮、澤瀉。

病症:痰如同唾液一樣,但較稀薄或較稠厚,積聚在胸腔和脾胃之間。患者可能出現吐酸水、苦水、黃水、綠水等症狀,或痰伏而不吐,上衝心胸,胃脘疼痛難忍,按壓無效。也可能出現發寒發熱、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忌宜:與脾虛證、內停飲的忌宜相同。

諸氣

氣盛則火旺。

忌食:升發、閉氣、酸斂、油膩的食物。

宜食:虛者宜降氣,補益,調理,溫暖,酸、辛、甘的食物。

推薦藥物:枇杷葉、蘇子、橘紅、甘蔗、麥門冬、蘆根汁、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番降香、五味子、芍藥。

因虛極而氣不得行者,加人參。

實者,宜破散,香燥,辛苦,辛寒。

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縮砂密,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

諸郁

忌酸斂,滯膩,補氣,閉氣,諸藥錄後。

屬情抱者,宜開發志意,調,散結,和中健脾。

遠志,貝母,鬱金,香附,石菖蒲,白豆蔻,蘇子,橘紅,木香,麥冬,蘇合香,縮砂密

屬五臟者,木鬱達之,宜升,吐。

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

火鬱發之,宜散。

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

土鬱奪之,宜下。

檳榔,枳實,厚朴,大黃

金鬱泄之,宜降。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就應該加入人參。

對於實證,應該使用破散、香燥、辛苦、辛寒的藥物。

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縮砂密、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等藥物,可以用於治療各種郁證。

忌用酸斂、滯膩、補氣、閉氣的藥物,這些藥物請見後面藥物列表。

對於因情志鬱結導致的疾病,應該使用開發志意、調和、散結、和中健脾的藥物。

遠志、貝母、鬱金、香附、石菖蒲、白豆蔻、蘇子、橘紅、木香、麥冬、蘇合香、縮砂密等藥物,可以用於治療情志鬱結。

如果鬱結影響到五臟,那麼木鬱則宜用升、吐的方法治療。

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等藥物,可以用於治療木鬱。

火鬱則宜用散的方法治療。

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等藥物,可以用於治療火鬱。

土鬱則宜用下方法治療。

檳榔、枳實、厚朴、大黃等藥物,可以用於治療土鬱。

金鬱則宜用降的方法治療。

桑白皮,赤小豆,橘紅,蘇子,豬苓,澤瀉,車前子,鳥喙魚,木通

關格

忌升,補斂,閉氣,酸,諸藥錄後。

宜降下,辛寒,辛溫。

白豆蔻,沉香,丁香,蘇子,橘紅,龍腦草,蘇合香,生薑,藿香,次用大黃,車前子,黃柏,知母,滑石,木香,牛膝

噦症,俗呼呃逆。

忌破氣,升,散。

宜補斂,甘溫,甘寒。

炙甘草,麥門冬,人參,黃耆,石斛,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

傷寒失下而發者。

忌補斂,酸,燥熱,滯膩,諸藥錄後。

宜下大小承氣之類,便不硬閉,按之腹中和軟,未經汗吐者,宜辛寒解表,白虎湯之類。

白話文:

桑白皮、赤小豆、橘紅、蘇子、豬苓、澤瀉、車前子、鳥喙魚、木通,這些藥物適用於治療關格。

關格忌諱升提、補益收斂、閉氣、酸味等性質的藥物,應該使用降下、辛寒、辛溫的藥物。

白豆蔻、沉香、丁香、蘇子、橘紅、龍腦草、蘇合香、生薑、藿香這些藥物適合治療噦症,也稱為呃逆。其次可以考慮使用大黃、車前子、黃柏、知母、滑石、木香、牛膝。

噦症忌諱破氣、升提、散發的藥物,應該使用補益收斂、甘溫、甘寒的藥物。

炙甘草、麥門冬、人參、黃耆、石斛、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這些藥物適用於治療傷寒失下而發的患者。

這種情況忌諱補益收斂、酸味、燥熱、滯膩的藥物,應該使用下大小承氣湯之類的藥物,讓患者的排便通暢,腹部柔軟。如果患者沒有經過汗吐治療,可以使用辛寒解表藥物,例如白虎湯。

氣逆衝上而發者。

忌升,補,諸藥錄後。

宜降氣,甘寒,鹹寒。

枇杷葉,蘆根汁,麥門冬,蘇子,橘紅,竹茹,童便

因痰水停膈而發者。

忌升,潤,苦寒,甘寒,酸寒,諸藥錄後。

宜降氣,開痰,辛散。

桑白皮,蘇子,貝母,橘紅,半夏,旋覆花,白豆蔻,生薑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

忌升提,發散,下,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復忌極苦寒傷胃,諸藥錄後。

宜降氣,清熱,涼血益陰,兼行血,鹹寒,酸寒,甘寒。

蘇子,天冬,麥冬,橘皮,枇杷葉,生地黃,降香,鬱金,沙參,牛膝,熟地黃,枸杞子,五味,阿膠,鱉甲,青蒿,牡丹皮,犀角屑,芍藥,剪草,童便,茅根,白藥子,側柏葉,稷灰,藕節,當歸蒲黃,小薊

白話文:

如果氣逆衝上而發,忌用升提、補氣的藥物,宜用降氣、甘寒、鹹寒的藥物,例如枇杷葉、蘆根汁、麥門冬、蘇子、橘紅、竹茹、童便。

如果因痰水停膈而發,忌用升提、潤燥、苦寒、甘寒、酸寒的藥物,宜用降氣、開痰、辛散的藥物,例如桑白皮、蘇子、貝母、橘紅、半夏、旋覆花、白豆蔻、生薑。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等症,忌用升提、發散、下瀉、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的藥物,更忌用極苦寒傷胃的藥物。宜用降氣、清熱、涼血益陰、兼行血的藥物,例如蘇子、天冬、麥冬、橘皮、枇杷葉、生地黃、降香、鬱金、沙參、牛膝、熟地黃、枸杞子、五味子、阿膠、鱉甲、青蒿、牡丹皮、犀角屑、芍藥、剪草、童便、茅根、白藥子、側柏葉、稷灰、藕節、當歸蒲黃、小薊。

蓄血發熱,積瘀不行。

忌破氣,復忌補氣,下,苦寒,辛燥,諸藥錄後,辛行血,辛溫,佐以鹹寒。

瘀血行後,宜補血益脾和肝。

紅藍花,桃花,鬱金,乳香,玄胡索,桂(有火勿用),當歸尾,沒藥,䗪蟲,蒲黃,蘇方木,番降香,穿山甲,紅曲,韭汁,童便,五靈脂,麒麟竭,赤芍藥,桃梟

甚者用大黃、花蕊石,瘀行則止,勿過劑。如元氣虛,脾胃素弱者,慎勿輕用大黃。如瘀血行後宜。

生地黃,川續斷,當歸身,牛膝,大黃,芍藥,酸棗仁,龍眼肉,枸杞子,石棗,炙草

白話文:

血液淤積導致發熱,積瘀無法排除。忌諱損耗元氣,也忌諱補氣,應服用寒涼、辛燥的藥物,如辛行血、辛溫的藥物,搭配鹹寒藥物。瘀血排除後,要補血益脾和肝。

藥物包括紅藍花、桃花、鬱金、乳香、玄胡索、桂枝(若有火氣忌用)、當歸尾、沒藥、䗪蟲、蒲黃、蘇方木、番降香、穿山甲、紅曲、韭汁、童便、五靈脂、麒麟竭、赤芍藥、桃梟。

情況嚴重者可用大黃、花蕊石,瘀血排除後即停止用藥,不可過量。元氣虛弱、脾胃本就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大黃。瘀血排除後,可以用生地黃、川續斷、當歸身、牛膝、大黃、芍藥、酸棗仁、龍眼肉、枸杞子、石棗、炙草等藥物。

頭痛挾風寒者

忌補斂,諸藥錄後。

宜辛溫發散。

羌活,防風,細辛,蔓荊子,荊芥,薄荷,川芎,藁本,升麻,白芷,生薑,蔥白

頭痛挾邪熱者

忌同挾風寒。

宜辛寒,苦寒,解散。

石膏,薄荷,芽茶,黑豆,甘菊花,土茯苓,烏梅,黃芩(酒炒)

熱極目昏便燥者,加酒蒸大黃。

頭痛挾痰者

忌升,補斂,酸甘,滯膩,諸藥錄後。

宜豁痰降氣,辛燥。

蘇子,橘紅,朮,貝母,半夏,前胡,竹瀝,天麻

頭痛陰虛者

忌辛熱發散,諸藥錄後。

白話文:

頭痛伴隨風寒者,忌諱滋補收斂,所有藥物都列在後面。

應該使用辛溫發散的藥物。

羌活、防風、細辛、蔓荊子、荊芥、薄荷、川芎、藁本、升麻、白芷、生薑、蔥白。

頭痛伴隨邪熱者,忌諱與風寒同治。

應該使用辛寒、苦寒的藥物,並且解散。

石膏、薄荷、芽茶、黑豆、甘菊花、土茯苓、烏梅、黃芩(酒炒)

如果熱氣極盛導致眼花目眩、口乾舌燥,則加酒蒸大黃。

頭痛伴隨痰濁者,忌諱升提、滋補收斂、酸甘、油膩,所有藥物都列在後面。

應該使用豁痰降氣、辛燥的藥物。

蘇子、橘紅、蒼朮、貝母、半夏、前胡、竹瀝、天麻。

頭痛伴隨陰虛者,忌諱辛熱發散的藥物,所有藥物都列在後面。

宜補血益陰,甘寒,酸寒。

生地黃,甘菊花,當歸,黃柏,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忍冬,烏梅,白芍,五味子

眉稜骨痛

忌宜俱同陰虛。

木賊

忌升,補斂,燥熱,辛溫,諸藥錄後。

宜清熱涼血,苦寒,甘寒,辛寒,鹹寒。

竹葉,知母,黃連,黃芩,麥門冬,生地黃,黃柏,玄參,石膏,薄荷,赤芍藥,牡丹皮,蘇子,甘草,童便

上下齦,屬胃與大腸火。

宜熟地黃,石膏,黃芩,黃連,麥門冬,赤芍藥,青黛,細辛,甘草,薄荷,生地黃,枇杷葉,蘇子,木通,西瓜皮灰

白話文:

眉稜骨痛宜補血益陰,用甘寒、酸寒藥物,如生地黃、甘菊花、當歸、黃柏、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忍冬、烏梅、白芍、五味子等。忌用與陰虛症狀相同的藥物。

木賊忌升散、補斂、燥熱、辛溫藥物,宜用清熱涼血的苦寒、甘寒、辛寒、鹹寒藥物,如竹葉、知母、黃連、黃芩、麥門冬、生地黃、黃柏、玄參、石膏、薄荷、赤芍藥、牡丹皮、蘇子、甘草、童便等。

上下齦屬胃與大腸火,宜用熟地黃、石膏、黃芩、黃連、麥門冬、赤芍藥、青黛、細辛、甘草、薄荷、生地黃、枇杷葉、蘇子、木通、西瓜皮灰等藥物。

真牙浮動及黑爛,屬腎虛有火,已見腎虛條內,忌宜俱同。

胃脘痛,因火者。

忌補斂,燥熱,諸藥錄後。

宜降,苦寒,甘寒,鹹寒,辛寒。

蘇子,橘紅,黃連,山梔,麥門冬,炙甘草,石膏,知母,玄參,童便

因寒者。

忌破氣,滯膩,苦寒,諸藥錄後。

宜辛溫發散。

草豆蔻,橘紅,益智,丁香,桂,白朮,白蔻,吳萸,厚朴,香附,乾薑,縮砂密,藿香

因宿食者。

忌升,補斂,苦寒,諸藥錄後。

宜消導,兼降氣,因脾胃虛弱食停者消導。

加人參,山楂,草果,紅曲,草豆蔻,穀麥糵,枳實,檳榔,青皮,厚朴,朮,縮砂密,橘皮

白話文:

牙齿松动且发黑腐烂,属于肾虚有火,在肾虚条内已有说明,忌讳和宜用的药物都相同。

胃脘痛,如果是火气引起的,

忌讳补益收敛、燥热类药物,具体药物列在后面。

宜用清降、苦寒、甘寒、咸寒、辛寒类药物。

例如:苏子、橘红、黄连、山栀、麦门冬、炙甘草、石膏、知母、玄参、童便。

如果是寒气引起的,

忌讳破气、滞腻、苦寒类药物,具体药物列在后面。

宜用辛温发散类药物。

例如:草豆蔻、橘红、益智、丁香、桂枝、白术、白蔻、吴茱萸、厚朴、香附、干姜、缩砂密、藿香。

如果是宿食引起的,

忌讳升发、补益收敛、苦寒类药物,具体药物列在后面。

宜用消导兼降气类药物,如果是脾胃虚弱食滞导致的,消导的同时要加入补脾胃的药物。

例如:人参、山楂、草果、红曲、草豆蔻、谷麦芽、枳实、槟榔、青皮、厚朴、白术、缩砂密、橘皮。

因瘀血者。

忌補氣,酸斂,諸藥錄後。

宜辛溫,苦溫以行血。

桃仁,紅曲,紅花,韭菜,玄胡索,山楂肉,鬱金,肉桂,三稜,童便,牡丹皮,赤芍藥,通草,牛膝,琥珀

因血虛者,按之則痛止。

忌破氣,復忌補氣,燥熱,辛溫。

宜潤,補斂,甘寒,甘溫。

石斛,麥門冬,炙甘草,酸棗仁,白芍藥,當歸,生地黃

因蟲者。

忌補,升,發散,甘,諸藥錄後。

宜殺蟲,苦,酸。

苦楝根,使君子,薏苡仁根,錫灰,檳榔,鶴蝨,雷丸,蕪荑,大黃,烏梅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瘀血,就不要补气、收敛,也不要服用其他药方中记载的药物。应该用辛温、苦温的药来活血,例如桃仁、红曲、红花、韭菜、玄胡索、山楂肉、鬱金、肉桂、三稜、童便、牡丹皮、赤芍药、通草、牛膝、琥珀。

如果是因为血虚,按压就会止痛。就不要破气,也不要补气,更不要服用燥热、辛温的药物。应该用滋润、补养、收敛的药,例如石斛、麦门冬、炙甘草、酸枣仁、白芍药、当归、生地黄。

如果是因为虫积,就不要服用补气、升提、发散、甘味的药物,也不要服用其他药方中记载的药物。应该用杀虫的苦味、酸味药物,例如苦楝根、使君子、薏苡仁根、锡灰、槟榔、鹤蝨、雷丸、芜荑、大黄、乌梅。

因惱怒者。

虛弱人忌破氣,壯實人忌補氣,總忌酸斂,升,諸藥錄後。

宜降氣,辛溫。

枇杷葉,白豆蔻,番降香,蘇子,木香,橘紅,縮砂密,玄胡索,五靈脂

因痰飲者。

忌宜俱見痰飲證下。

腹痛因於寒

忌苦寒,下利,諸藥錄後。

宜溫中,辛散。

白朮,厚朴,吳茱萸,縮砂密,乾薑,桂,木香,橘皮,炙甘草

因於熱,火在少腹則絞痛。

忌辛散,香燥,補斂,諸藥錄後。

宜甘,苦寒。

山梔仁,麥門冬,石斛,白芍藥,甘草,桔梗,黃芩,黃連,滑石,木通,戎鹽

諸痛不可按,屬實。

忌補氣,大熱,諸藥錄後。

白話文:

因為生氣的人,虛弱的人忌諱破氣,強壯的人忌諱補氣,總忌諱酸收斂,升,各種藥物後面會列出。

應該要降氣,辛溫。

枇杷葉、白豆蔻、番降香、蘇子、木香、橘紅、縮砂密、玄胡索、五靈脂。

因為痰飲的人,

忌諱和宜用的藥物都在痰飲證下面列出。

腹痛是因為寒氣引起的,

忌諱苦寒,下利,各種藥物後面會列出。

應該要溫中,辛散。

白朮、厚朴、吳茱萸、縮砂密、乾薑、桂、木香、橘皮、炙甘草。

是因為熱氣引起的,火在小腹則絞痛。

忌諱辛散、香燥、補斂,各種藥物後面會列出。

應該要甘,苦寒。

山梔仁、麥門冬、石斛、白芍藥、甘草、桔梗、黃芩、黃連、滑石、木通、戎鹽。

各種疼痛不可按壓的,屬於實證。

忌諱補氣,大熱,各種藥物後面會列出。

宜破散,疏利,苦寒。

枳實,青皮,蓬莪,檳榔,三稜,滑石,木通,大黃(有積滯宜用,無者勿用。)

諸痛可按,屬虛。

忌破氣,破血,下利,發散,諸藥錄後。

宜補氣血,甘溫,酸斂。

人參,黃耆,生地黃,二術,當歸,炙草,白芍,薯蕷,棗仁,五味

,拘攣而痛也。因風寒濕三者合而成,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忌下,收斂,酸寒,苦寒,鹹寒,諸藥錄後。

宜辛散,行氣,燥濕,甘寒,淡滲。

漆葉,續斷,黃耆,萆薢,甘菊花,車前子,甘草,防己,白朮,防風,桑寄生,蔓荊實,羌活,獨活,牛膝,秦艽,白蘚皮,原蠶沙,木瓜,天麻,澤瀉,茯苓,威靈仙,海風藤,菖蒲,狗脊,杜仲,石斛,細辛,松節,松葉

白話文:

適合用能破散、疏通、利水,且性味苦寒的藥材。

枳實、青皮、蓬莪、檳榔、三稜、滑石、木通、大黃(如果體內有積滯,可以用,沒有就不要用。)

所有疼痛都可歸類為虛證。

忌用破氣、破血、下利、發散的藥材,其他藥物請參照後面記載。

適合用補氣血,性味甘溫、酸斂的藥材。

人參、黃耆、生地黃、白朮、當歸、炙甘草、白芍、薯蕷、棗仁、五味子。

痺,指的是肢體拘攣疼痛。這是風寒濕三者合在一起造成的,風氣盛則為行痹,寒氣盛則為痛痹,濕氣盛則為著痹。

忌用下瀉、收斂、酸寒、苦寒、鹹寒的藥材,其他藥物請參照後面記載。

適合用辛散、行氣、燥濕、甘寒、淡滲的藥材。

漆葉、續斷、黃耆、萆薢、甘菊花、車前子、甘草、防己、白朮、防風、桑寄生、蔓荊實、羌活、獨活、牛膝、秦艽、白蘚皮、原蠶沙、木瓜、天麻、澤瀉、茯苓、威靈仙、海風藤、菖蒲、狗脊、杜仲、石斛、細辛、松節、松葉。

,屬濕熱,經曰:治痿獨取陽明。

忌破氣,升,辛熱,發散。

宜大補氣血,清熱除濕,甘寒,甘溫,苦寒,酸寒。

人參,黃耆,二術,麥冬,炙甘草,生地黃,木瓜,石斛,薏苡,黃柏,白芍藥,車前子,茯苓,木通,黃芩,川黃連

交腸,其病大小便易位而出,或因大怒,或因醉飽,遂至臟氣乖亂,不循常道,法當宣吐以開提其氣,使闌門清利,得司秘別職則愈矣。

忌破氣,燥熱,諸藥錄後。

宜升清降濁,兼補氣,淡滲。

升麻,柴胡,蘇子,降香,橘紅,人參,朮,茯苓,澤瀉,豬苓,木通,滑石,車前子

鬼疰屍疰飛屍客忤,此係天地陰邪殺厲之氣,乘虛中人,或遍身青黯,或忽消瘦聲啞,面色青黃不定,或忽驚厥,目直視,手握拳,或遍身骨節疼痛非常。

白話文:

痿病屬於濕熱,醫書上說治療痿病要單獨選用陽明經的藥物。

不要使用破氣、升提、辛熱、發散的藥物。

應該使用大補氣血、清熱除濕的藥物,例如甘寒、甘溫、苦寒、酸寒的藥物。

例如人參、黃耆、白朮、蒼朮、麥冬、炙甘草、生地黃、木瓜、石斛、薏苡仁、黃柏、白芍藥、車前子、茯苓、木通、黃芩、川黃連。

交腸病是指大小便失常,或因大怒或因過度飲食而導致臟腑氣機失調,不按正常運行規律,治療方法應該是宣泄吐氣,使大腸通暢,恢復其正常排泄功能,這樣就能治癒。

不要使用破氣、燥熱的藥物,這些藥物都列在藥物目錄的後面。

應該使用升清降濁、兼補氣、淡滲的藥物。

例如升麻、柴胡、蘇子、降香、橘紅、人參、白朮、茯苓、澤瀉、豬苓、木通、滑石、車前子。

鬼疰、屍疰、飛屍、客忤,都是指天地之間的陰邪殺氣趁人體虛弱時侵入身體,表現為全身青黑、突然消瘦、聲音嘶啞、面色青黃不定、突然驚厥、眼睛直視、雙手握拳、全身骨節疼痛等症狀。

忌破氣,復忌補氣,升,燥熱,酸斂,諸藥錄後。

宜辟惡氣,安神鎮心,辛香發散,金石鎮墜。

牛黃,丹砂,琥珀,乳香,蘇合香,天竺黃,檀香,木香,麝香,沉香,龍腦香,安息香,真珠,雄黃,犀角,金銀箔,代赭石,虎骨,獺肝,遠志,生地黃,龍齒,天靈蓋,菖蒲

白話文:

忌諱破氣,也要避免補氣,藥性應偏向升散,燥熱,酸斂,這些藥物都列在後面。

適合用來辟除惡氣,安神鎮心,辛香發散類藥物,金石類藥物則用來鎮墜。

藥物包括牛黃、丹砂、琥珀、乳香、蘇合香、天竺黃、檀香、木香、麝香、沉香、龍腦香、安息香、真珠、雄黃、犀角、金箔、代赭石、虎骨、獺肝、遠志、生地黃、龍齒、天靈蓋、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