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徹》~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太陽論
經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為諸陽主氣也。又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腰脊強。以其經從頭項下肩膊挾脊抵腰中。其所統者大。其所循者遠。故易以犯。犯之則惡寒發熱。獨甚於他經。仲景以麻黃發之。此有是太陽症。用是太陽藥也。若在陽明。
則熱多而寒少。無是症矣。在少陽。則寒往而熱來。亦無是症矣。傳入三陰。則有熱而無寒。更無是症矣。故惟太陽一經。寒獨甚。脈獨緊。汗獨無。未傳陽明。則口不渴。未傳少陽。則耳不聾。仲景用麻黃湯為太陽之正治。固非易老九味羌活湯之所能代也。若苟非太陽而陽明。
白話文:
經書上說:「巨陽,是所有陽經之首。其脈絡連接到風府穴,因此是所有陽經的主氣。」又說:「傷寒發病第一天,巨陽經受病邪侵襲,會出現頭項疼痛、腰脊僵硬等症狀。這是因為巨陽經從頭項往下,經過肩膊,沿著脊柱到達腰部,其所統轄的範圍廣泛,所循行的路線長遠,所以容易受病邪侵犯。一旦犯病,就會出現惡寒發熱,而且比其他經脈的寒熱症状更加明顯。」
張仲景用麻黃來治療這種太陽經受寒邪侵犯的症状。這是因為這是太陽經的症狀,所以要用太陽經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病邪已經傳入陽明經,則熱證明顯,寒證較輕,不會出現這種症状。如果病邪已經傳入少陽經,則寒邪退去,熱邪來襲,也不會出現這種症状。如果病邪已經傳入三陰經,則只有熱證,而無寒證,更不會出現這種症状。
所以只有太陽經受寒邪侵犯,才會寒證特別明顯,脈象特別緊,汗液特別少。如果病邪還沒傳入陽明經,則口不渴;如果病邪還沒傳入少陽經,則耳不聾。張仲景用麻黃湯來治療太陽經的正病,這可不是九味羌活湯可以代替的。如果病邪不在太陽經,而在陽明經,就不能使用麻黃湯。
則用葛根湯。非太陽而少陽。則用柴胡湯。均非麻黃湯之可假借也。雖然太陽一經。非獨冬時嚴寒。能觸犯之。而四時寒邪。皆能犯之。如犯之而身果寒。脈果緊。其症具在。即四時皆用麻黃可也。如犯之而寒不甚。緊不盛。其症雖具。即冬時不用麻黃可也。況作勞辛苦之人。
及本元虧損之後。而偶冒寒邪。脈緊少力者。又當從權以治。不必執用麻黃可也。蓋以麻黃驍悍之性。攻邪固易。損正不難。一誤投之。為變不測。可不慎乎。
按麻黃湯。為太陽經正藥。余所以諄諄慎之者。蓋非其時。非其經。非其人之質足以當之。鮮不為害。請勿輕試。為天下幸甚。
白話文:
若患者屬於太陽病,則可以使用葛根湯治療。若患者不屬於太陽病,而是少陽病,則可以使用柴胡湯治療。這兩種情況都不能用麻黃湯來替代。
雖然太陽經病症,不只在冬天嚴寒時會被觸犯,而是任何季節的寒邪都能觸犯它。如果患者被寒邪觸犯後,身體確實發寒,脈搏確實緊,症狀都符合,那麼即使在任何季節,都可以使用麻黃湯。但如果患者被寒邪觸犯後,寒氣不重,脈搏不緊,即使症狀符合,在冬天也不需要使用麻黃湯。
更何況是經常勞作辛苦的人,或者本元虧損之後偶然受寒,脈搏緊而無力的患者,就更要根據病情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不一定要执着于使用麻黄汤。因为麻黄性烈,虽然容易攻伐邪氣,但也容易损伤正气。一旦用錯,后果难以预料,不可不慎。
麻黄汤是治疗太阳经病症的正藥。我之所以反复叮嘱要谨慎使用麻黄汤,是因为如果时机不对,经络不对,患者体质也不适合,极有可能造成伤害。请不要轻易尝试,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希望大家谨记。
治驗
一友積勞後。感寒發熱。醫者不審。以麻黃湯進。目赤鼻衄。痰中帶血。繼以小柴胡湯。舌乾乏津。余診之。脈來虛數無力。乃勞倦而兼陰虛候也。誤投熱藥。能不動血而竭其液耶。連進地黃湯三劑。血止而神尚未清。用生脈散及歸脾湯去耆朮投之。神雖安而舌仍不生津。予曰。
腎主五液。而肺為生化之源。滋陰益氣。兩不見效。何也。余熟思之。乃悟麻黃性不內守。服之而竟無汗。徒傷其陰。口鼻見血。而藥性終未發泄。故津液不行。予仍以生脈散固其本。用葛根陳皮引之。遂得微汗。舌果津生。後以歸脾湯六味丸而痊。
白話文:
治驗
一位朋友因勞累過度後,感染風寒而發燒。醫生沒有仔細診斷,就用麻黃湯治療,結果病人出現眼睛紅腫、流鼻血、痰中帶血的情況。醫生接著又使用小柴胡湯,但病人仍然舌頭乾燥,口渴乏津。
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虛數无力,這是勞累過度導致陰虛的表現。之前的醫生誤用了溫熱的藥物,不但沒有止血,反而耗損了體內的津液。
我連續給他服用地黃湯三劑,終於止住了血,但精神仍然不清醒。於是,我使用生脈散和去掉了羌活、朮的歸脾湯來治療。雖然精神有所好轉,但舌頭仍然乾燥,沒有生津。
我心想,腎臟主導五液,肺臟是生化之源。滋養陰氣,補充元氣,這兩種方法都沒有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我仔細思考後,明白了問題所在。麻黃性溫散,不善於留在體內,服用後並無汗出,反而損傷了陰氣,導致口鼻出血,藥性也未完全發揮,因此津液無法正常運行。
我仍然使用生脈散固本,再用葛根、陳皮引導藥力,終於使病人微微出汗,舌頭也恢復了生津。之後我用歸脾湯合六味丸治療,病人最终痊癒。
一醫者素自矜負。秋月感寒。自以麻黃湯二劑飲之。目赤唇焦。裸體不顧。遂成壞症。
一藥客感冒風寒。自謂知藥。竟以麻黃五錢服之。吐血不止而斃。此二症雖進黃連解毒犀角地黃湯。終不挽回。大可駭也。
麻黃湯
麻黃(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五分),杏仁(八粒)
加薑棗水煎
九味羌活湯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甘草,白芷,川芎,生地黃,黃芩(各一錢五分),細辛(七分)
加薑棗水煎
白話文:
一位醫生自恃醫術高明,秋季受寒,自行服用麻黃湯兩劑,結果眼睛紅腫嘴唇乾裂,赤裸身體也不顧,最終病情惡化。一位病人感冒受寒,自稱懂得藥物,竟服用五錢麻黃,結果吐血不止而死。這兩位病人,雖然後來服用黃連解毒和犀角地黃湯,但最終都無法挽回。實在令人驚恐!麻黃湯的藥方是:麻黃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五分、杏仁八粒,加薑棗水煎。九味羌活湯的藥方是: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甘草、白芷、川芎、生地黃、黃芩各一錢五分,細辛七分,加薑棗水煎。
2. 陽明少陽論
經曰。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夫同是受寒。不日一日。獨日二日三日者。蓋傳經之邪居多。而自感者少。自感則寒。傳經則熱。仲景用葛根湯小柴胡湯主二經之病。
節庵一曰解肌。一曰和解。又謂不從標本從乎中治。固知非若太陽汗之而愈也。學者其可執乎。然二經亦有自感者。如陽明為邪。首面大腫。少陽為邪。耳前後腫。此不從太陽傳入。而發熱與傷寒無異。東垣用普濟消毒飲子。及鼠黏子湯。治之。蓋陽明主燥。少陽主火。非比太陽屬寒水之司。
白話文:
經書上說,第二日陽明經受寒邪。陽明經主宰肉,它的經脈沿著鼻樑通向眼睛,所以會出現身體發熱、眼睛疼痛、鼻乾難以平躺的症狀。第三日少陽經受寒邪。少陽經主宰膽,它的經脈沿著肋骨通向耳朵,所以會出現胸肋疼痛、耳聾的症狀。
同樣是受寒,為什麼不是當天就發病,而是隔了兩天或三天呢?這是因為傳經的邪氣居多,而自己感受的寒氣很少。自己感受寒氣會感到寒冷,而傳經的邪氣則會發熱。張仲景用葛根湯和小柴胡湯治療這兩經的疾病。
節庵先生說,治療這兩經的疾病,一是解肌,二是和解。還說,不從表面和根本治療,而是從中間治療。所以,這不像太陽經發汗就能治好那樣簡單。學習者應該謹記這些。
不過,這兩經也會出現自己感受寒氣的情況,例如陽明經受到邪氣侵犯,就會出現頭面部腫大;少陽經受到邪氣侵犯,就會出現耳前後腫脹。這些症狀不是從太陽經傳入的,而是直接發熱,和傷寒病無異。李東垣用普濟消毒飲子以及鼠黏子湯治療這些病症。這是因為陽明經主燥,少陽經主火,不像太陽經屬寒水的特性。
故治各不同也。
按寒邪入里。未有不傳陽明。乃陽明腑病。非陽明之經也。陽明者胃也。胃為水穀之海。一受寒邪。則水穀不行。為熱。為渴。為脹滿。甚則譫語狂言。皆其邪也。治之者。不可過汗以竭其液。一也不可早下以傷其陰。二也。不可寒涼以阻其化。三也。宜以葛根平胃加減調之。
若少陽一經。屬木有火。為嘔。為聲。為寒熱往來。則以小柴胡湯為主。女子臨經即謂熱入血室。甚則譫語。加生地丹皮。乃至正之法也。尤不可汗下。
一陽明傳變至多。治之貴乎得宜。寒則凝而食不化。熱則燥而液愈亡。故止渴用葛粉以鼓舞胃氣。勝於花粉知母。平胃用厚朴以溫中州。非比木香豆蔻。如在上用桔梗枳殼。在下用枳實青皮。而甘草調中。陳皮理氣。山楂萊菔消滯之類。雖極平和。實至當不易之常理也。然有飲食伏於中。
白話文:
因此,治療各種病症的方法也不同。
當寒邪入侵內部時,必然會傳導到陽明經。這是陽明腑的病症,而非陽明經的病變。陽明經指的是胃,胃是水穀的匯聚之處。一旦受到寒邪,水穀就會停滯,導致發熱、口渴、腹脹,嚴重時甚至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這些都是寒邪造成的。治療時,不可過度出汗以消耗體液,也不可過早服用瀉藥損傷陰氣,更不可使用寒涼之物阻礙其轉化。應該以葛根平胃,加減調治。
如果少陽經出現問題,屬於木中有火,就會出現嘔吐、聲音嘶啞、寒熱往來交替的症狀,則以小柴胡湯為主。女性在經期時,如果熱邪入侵血室,嚴重時也會神志不清,需要加入生地、丹皮等藥物來治療。尤其要避免發汗和瀉下。
一陽明經的變化多端,治療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寒邪會凝滯水穀,導致消化不良;熱邪會燥熱,使體液流失。因此,止渴時使用葛粉來振奮胃氣,比花粉、知母更有效。平胃時使用厚朴溫暖中焦,比木香、豆蔻更適合。在上焦使用桔梗、枳殼,在下焦使用枳實、青皮,而甘草調和中焦,陳皮理氣,山楂、萊菔消解積滯等藥物,雖然看似平和,但實則蘊含著不易改變的道理。然而,如果飲食停留在體內,…
而不顯於脈症者。有脈症似乎飲食。而實非飲食為患。乃中氣虛所致。則又當細問其病因。察其脈色舌苔。按其胸腹有無痛處。大便曾解不解。或補或瀉。出一定之見以療之。方為得耳。
葛根湯
葛根(一錢半),麻黃(一錢),桂枝,芍藥,甘草(各六分)
加薑棗水煎。此方治太陽無汗惡風。太陽陽明合病。如陽明腑病。不可概用。
小柴胡湯
柴胡(二錢),黃芩,人參,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有些病症並不在脈象上顯現出來,雖然脈象看起來像是飲食不當造成的,但實際上並非飲食問題,而是中氣虛弱所導致。遇到這種情況,就要仔細詢問病人的病因,觀察其脈象顏色、舌苔,按壓胸腹是否有疼痛,大便是否通暢。根據這些觀察結果,判斷是需要補還是瀉,然後提出明確的治療方案,才能治好病。
葛根湯
葛根(1.5錢),麻黃(1錢),桂枝,芍藥,甘草(各0.6錢)
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服。此方主要治療太陽經症,表現為無汗、惡風,或者太陽經與陽明經合病。如果屬於陽明經腑病,則不適合使用此方。
小柴胡湯
柴胡(2錢),黃芩,人參,半夏(各1錢),甘草(0.5錢)
加薑棗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即前方加生地丹皮各一錢)
普濟消毒飲子
黃芩(酒炒),黃連(各八分焙),人參,橘紅,玄參,甘草(生用),連翹,牛蒡子(炒研),桔梗,柴胡,殭蠶(炒),薄荷(各五分),板藍根,馬屁勃,升麻(各二分)
白話文:
用薑和紅棗煎水服用,藥方為加味小柴胡湯(即在原方基礎上再加生地黃和丹皮各一錢),另可服用普濟消毒飲,裡面包含黃芩(酒炒)、黃連(各八分焙)、人參、橘紅、玄參、甘草(生用)、連翹、牛蒡子(炒研)、桔梗、柴胡、殭蠶(炒)、薄荷(各五分)、板藍根、馬勃、升麻(各二分)。
水煎服。(便秘酒煨大黃一錢)
鼠黏子湯
牛蒡子(焙研),枳殼,甘草(炙),柴胡,連翹,黃芩,桔梗(各一錢),薄荷葉(二錢)
水煎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鼠黏子湯,由牛蒡子、枳殼、甘草、柴胡、連翹、黃芩、桔梗和薄荷葉組成。其中,牛蒡子需要烘烤研磨,甘草需要用火烤一下。將所有藥材用清水煎煮,然後服用。如果便秘,可以將大黃用酒煨過再煎煮,每次服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