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卷一 (2)
卷一 (2)
1. 脈應雜病
王肯堂曰。諸脈數為熱屬腑。諸遲脈為冷屬臟。陽數脈。主吐逆。不吐必發熱。陰微脈。主泄瀉。不瀉必盜汗。沉數脈。寒熱。寒多熱少。亦主骨蒸熱。緊數脈。寒熱。熱多寒少。又主骨蒸。急則驚癇。沉緊脈。心腹痛。短數同。亦主咳嗽。沉細脈。乳食不化。亦主腹痛下痢。
沉伏脈。為積聚。亦主霍亂。微緩脈。乳不化泄瀉。沉緩亦同。微澀脈。瘛瘲筋攣。微急脈。寒熱唾血。浮滑脈。宿食不消。亦主咳嗽。浮緊脈。疳氣耳聾。浮洪脈。頭痛身熱。緊滑脈。吐血噁心。心脈急數。驚癇。否則疳淋。肝脈急。癲癇風癇。痰涎流液。肺脈浮實。鼻塞。
並大小便不通。關脈緊滑。主蛔蟲。尺脈沉同。尺脈微細。溏泄冷利。乳食不化。尺脈微澀。便血。否必盜汗。脈入魚際。主遺尿。
白話文:
王肯堂說:各種脈象呈現快速的,屬於熱證,多與六腑相關;各種脈象呈現遲緩的,屬於寒證,多與五臟相關。陽脈呈現快速的,會導致嘔吐,不嘔吐就會發燒。陰脈呈現微弱的,會導致腹瀉,不腹瀉就會盜汗。沉脈呈現快速的,表示有寒熱,但寒多於熱,也主骨蒸發熱。緊脈呈現快速的,表示有寒熱,但熱多於寒,也主骨蒸,病情急迫就會引發驚厥抽搐。沉脈呈現緊的,表示心腹疼痛,短促又快的脈象也是如此,也主咳嗽。沉脈呈現細小的,表示消化不良,也主腹痛和腹瀉。
沉脈呈現伏的,表示有積聚,也主霍亂。微脈呈現緩慢的,表示消化不良和腹瀉,沉脈呈現緩慢的也是一樣。微脈呈現澀的,表示抽搐和筋脈攣縮。微脈呈現急的,表示有寒熱且會吐血。浮脈呈現滑的,表示有宿食積滯不消化,也主咳嗽。浮脈呈現緊的,表示疳積和耳聾。浮脈呈現洪大的,表示頭痛和身體發熱。緊脈呈現滑的,表示吐血和噁心。心脈呈現急促又快的,會引發驚厥抽搐,否則就是疳積和淋病。肝脈呈現急的,會引發癲癇和風癇,並有痰涎流出。肺脈呈現浮實的,表示鼻塞,大小便不通。關脈呈現緊滑的,表示有蛔蟲,尺脈呈現沉的也是一樣。尺脈呈現微細的,表示大便稀溏且寒冷,消化不良。尺脈呈現微澀的,表示便血,否則就是盜汗。脈搏跳動在魚際穴處可觸摸到,表示會遺尿。
2. 看虎口三關法
滑伯仁曰。小兒三歲以內。看男左女右虎口三節。日三關。紋色紫熱。紅傷寒。青驚風。白疳病。黃色淡紅。乃平常小恙。其筋紋宜藏。不宜暴露。若黑色。則為危險。再脈紋見下截風關為輕。中截氣關為重。上截命關為尤重。直透三關為大危。
鰲按。從前言看三關。法雖大同小異。總不如滑氏之直截明簡。
王肯堂曰。全幼心鑑十三種脈紋云。流珠只一點紅色。環珠差大。長珠圓長。以上非謂圈子。總皆紅脈貫氣如此。來蛇即是長珠散出。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亦如此。分上下向。故曰來去。角弓長張向里為順。向外為逆。槍形直上。魚骨分開。水字即三脈並形。針形即過一二粒米許。
射甲命脈向外。透指命脈向里。雖然余嘗治之。亦有不專執其形脈而投劑者。蓋但有是症。即投是藥。而亦多驗。流珠形。主飲食所傷。內熱欲吐。或腸鳴自利。煩躁啼哭。用助胃膏。環珠形。主脾虛停食。胸膈脹滿。煩渴發熱。五味異功散加山楂、枳實。長珠形。主脾傷飲食腹痛。
寒熱不食。大安丸。異功散。來蛇形。主脾胃濕熱。中脘不利。乾嘔不食。此疳邪內作。四味肥兒丸。去蛇形。主脾虛。食積吐瀉。煩渴氣短。喘急不食。困極。七味白朮散。弓反里形。主感寒驚悸。哽氣出氣。四肢梢冷。倦怠。小便赤。咳嗽吐涎。惺惺散。弓反外形。主痰熱。
心神恍惚。夾驚夾食。風癇痰盛。天麻防風丸。槍形。主風熱。生痰驚。抱龍丸。魚骨形。主驚痰發熱。抱龍丸。抑青丸。水字形。主驚風。食積。胸膈煩躁。頓悶少食。或夜啼痰盛。口噤搐搦。大安丸。針形。主心肝熱極生風。驚悸頓悶困倦。痰盛搐搦。抱龍丸。射指形。
主驚風痰食聚膈。牛黃清心丸。射甲形。主驚風。及一切木剋土之敗症。六君子湯加木香、鉤藤鉤、官桂。未應。即加附子。
白話文:
滑伯仁說,三歲以內的小孩,看男孩左手、女孩右手虎口的三個關節,也就是所謂的三關。如果紋路顏色是紫色,代表有熱象;紅色代表感冒;青色代表驚風;白色代表疳病;黃色或淡紅色,則只是平常的小毛病。而紋路應該隱藏在皮下,不宜浮現。如果出現黑色,就代表病情危險。此外,脈紋出現在下方的風關,病情較輕;出現在中間的氣關,病情較重;出現在上方的命關,病情更加嚴重。如果脈紋直穿三關,代表病情非常危險。
鰲評論說,以前關於看三關的方法雖然大同小異,但都不如滑氏說的這樣直接、簡明。
王肯堂在《全幼心鑑》中提到十三種脈紋:流珠,只是一點紅色;環珠,比流珠稍大;長珠,呈圓形長條狀。以上並非指圈狀,而是指紅色脈絡貫通氣血的狀態。來蛇,就是長珠散開,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也類似,只是方向相反,所以說來去。角弓,向內彎曲為順,向外彎曲為逆。槍形,筆直向上。魚骨,像魚骨般分開。水字,三條脈紋並列。針形,只比米粒稍長一些。
射甲,代表脈紋向外;透指,代表脈紋向內。雖然我曾經這樣診斷過,但有時也不會完全依照脈紋形狀來開藥。只要有相應的症狀,就用相對應的藥,也常常有效。流珠形,主要代表飲食傷害、內熱想吐、或是腸鳴腹瀉、煩躁哭鬧,可以用助胃膏。環珠形,主要代表脾虛停食、胸膈脹滿、煩渴發熱,可以用五味異功散加山楂、枳實。長珠形,主要代表脾胃受傷、飲食腹痛、寒熱不吃東西,可以用大安丸或異功散。來蛇形,主要代表脾胃濕熱、中脘不適、乾嘔不食,這是疳邪內作,可以用四味肥兒丸。去蛇形,主要代表脾虛、食積吐瀉、煩渴氣短、喘急不食、極度疲倦,可以用七味白朮散。弓反里形,主要代表感受風寒、驚悸、打嗝、四肢末端冰冷、倦怠、小便赤黃、咳嗽吐痰,可以用惺惺散。弓反外形,主要代表痰熱、心神恍惚、夾雜驚嚇與積食、風癇痰盛,可以用天麻防風丸。槍形,主要代表風熱、生痰驚嚇,可以用抱龍丸。魚骨形,主要代表驚嚇、痰熱發燒,可以用抱龍丸或抑青丸。水字形,主要代表驚風、食積、胸膈煩躁、胸悶少食、或夜啼痰多、口噤抽搐,可以用大安丸。針形,主要代表心肝熱極生風、驚悸胸悶疲倦、痰多抽搐,可以用抱龍丸。射指形,主要代表驚風痰食積聚在胸膈,可以用牛黃清心丸。射甲形,主要代表驚風,以及一切木剋土的敗症,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木香、鉤藤、官桂。如果沒有效果,就加附子。
3. 小兒指形圖(十五幅)
4. 初生諸病
嬰兒墮地。一聲啞啞。形體雖具。猶是血茄。肌膚脆嫩。骨肉麼麼。如水中泡。如樹上葩。八風之賊。六淫之邪。豈能速害。從外而加。由在母腹。感受淫汗。或傷冷熱。或被驚譁。烹包燔炙。酒醴紛奢。亂氣狡僨。陰血周遮。釀災蘊毒。貽害嬰芽。降生之後。調護多瘥。繃𫃠恐嚇。
乳哺擎叉。致令疾作。一一堪嗟。胎黃撮口。驚癇搐拿。臍風鎖肚。逼肖飢鴉。凡茲種種。難與搔爬。坐視其斃。誰之咎耶。昔黃帝言。憫彼咿啞。吾不能察。幼小如麻。善為調理。別是一家。誠哉斯語。千古堪嘉。敢告醫士。存心勿遐。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會發出微弱的哭聲,雖然身體已經成形,但仍然像個剛從血中取出的小茄子。皮膚非常嬌嫩,骨肉都還很柔軟,像水中浸泡的,又像樹上的嫩芽。風邪等外來的侵襲,以及六種不正之氣,怎麼可能立刻傷害他呢?這些通常都是從外部加進來的。由於在母親肚子裡時,就可能感受到不好的濕氣,或是受到寒冷、熱的影響,也可能被驚嚇或喧嘩聲干擾。如果母親吃太多燒烤油炸的食物,飲酒過度,導致體內氣血紊亂,進而影響到胎兒,可能積累毒素,傷害到嬰兒。
嬰兒出生後,如果能夠好好調養護理,許多疾病都可以痊癒。但如果過度綑綁嬰兒、嚇唬他,或是餵奶時姿勢不對,都可能導致疾病產生,實在令人嘆息。常見的疾病包括胎黃、撮口、驚癇、抽搐,以及臍風導致肚子痛得像快餓死的烏鴉叫。這些種種病症,實在難以逐一仔細處理。如果眼睜睜看著孩子死去,這又該怪誰呢?
以前黃帝說過,他很憐憫那些剛出生、發出微弱哭聲的嬰兒,由於嬰兒太小了,他難以仔細分辨病情。因此,他特別強調要好好調養嬰兒,這是另一個需要專門研究的領域。這句話實在說得太好了,值得千古傳頌。我在此奉勸各位醫師,要用心對待嬰兒的疾病,不要輕忽。
5. 胎驚 胎癇 胎風 胎黃
錢乙曰。百日內發搐。真者不過兩三次必死。假者頻發不為重。真者內生驚癇。假者外傷風冷。蓋血氣未實。不能勝任。乃發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氣出熱。治之可發散。大青膏主之。
王汝言曰。小兒未滿月。驚搐似中風。欲死者。用辰砂以新汲水濃磨汁。塗五心。最效。
曾氏曰。胎癇者。因未產前。腹中被驚。或母食酸鹹過多。或為七情所汨。致傷胎氣。兒生百日內有者是也。發時。心不寧。面微黃。氣逆痰作。目上視。身反張。啼聲不出。先用參蘇飲。次用琥珀抱龍丸。輕者可愈。重者難全。
李梴曰。胎驚癇風者。乃孕婦嗜欲。忿怒驚撲。或傷風邪。兒初生下。即嘔吐搐掣。口眼喎斜。聲啼氣短。腮縮囟開。或頰赤。或面青。噤口咬牙。眼合涎潮。筋骨拘攣。身腰強直。臍腹腫起。與噤口撮口同症。視其眉間氣色。紅赤者生。青黑者死。辰砂膏最妙。
王肯堂曰。胎驚者。初生月內。壯熱吐哯。心神不寧。手足抽掣。身體強直。眼目反張。是胎驚。皆由妊婦調攝乖常。飲酒嗜欲。忿怒驚撲。母有所觸。胎必感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故子乘母氣。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內壯熱。眼翻握拳。噤口咬牙。強直涎潮。嘔吐搐掣。
驚啼。腮縮囟開。或頰赤。或面青。但胎驚眼合。不可誤作慢脾。妄用溫藥。其有搭眼噤口之類。亦此一種之所發也。虎口指紋曲入里者可治。反出外者不治。先宜解散風邪。利驚化痰開氣。及貼囟法。甚則以朱銀丸利之。若面青拳搐。保命丹、鉤藤散、全蠍散之類。大抵芽兒臟腑脆弱。
不可輒用鉛粉鎮墜之劑。如遇此候。急用豬乳細磨牛黃麝香各少許調。抹入口中。仍服導赤散以瀉肝之子。即愈矣。胎風者。小兒初生。其身有如湯潑火傷者。此皆乳母過食膏粱所致。其母宜服清胃散。及逍遙散。以清氣血。兒亦時飲數滴。有身無皮膚而不焮赤者。由產母脾氣不足也。
粳米粉敷之。焮赤發熱者。產母胃火熾也。石膏敷之。經謂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知病脾肺也。未滿月而撮口握拳。腰軟如隨者。此肝腎之中邪勝正弱也。三日內必不治。如男指向里。女指向外。尚可治。宜全蠍散、鉤藤散。眉紅者不可治。胎黃者。小兒生下。遍身面目皆黃。
狀如金色。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黃之候。皆因母受濕熱而傳於胎也。凡有此症。母子皆宜服地黃湯、地黃飲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若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犀角散。若淡黃兼白者。
胃怯也。白朮散。
白話文:
胎驚
錢乙說:嬰兒出生一百天內如果發生抽搐,如果是真的胎驚,通常發作兩三次就會死亡。如果是假性胎驚,雖然頻繁發作,但情況並不嚴重。真的胎驚是體內產生的驚癇,假性胎驚是受到外來的風寒侵襲。因為嬰兒的血氣還不夠強盛,無法承受外邪,所以才會發生抽搐。要分辨是不是假性胎驚,可以觀察嬰兒口中呼出的氣是否發熱,如果是,可以用發散的方法治療,可以使用大青膏。
王汝言說:嬰兒未滿月時,出現抽搐,類似中風,情況危急的,可以使用辰砂磨成濃汁,用新汲取的水調和,塗抹在嬰兒的四肢掌心和頭頂中心,效果很好。
曾氏說:胎癇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驚嚇,或者吃太多酸鹹的食物,或者情緒波動太大,傷到胎氣,導致嬰兒出生一百天內發生癲癇。發作時,嬰兒會心神不寧,臉色微微發黃,氣逆,產生痰,眼睛向上看,身體向後仰,哭不出聲。初期可以使用參蘇飲,之後使用琥珀抱龍丸。情況輕微的可以治好,嚴重的難以痊癒。
李梴說:胎驚、胎癇和胎風,是因為孕婦有不良的嗜好,容易憤怒、受到驚嚇或感染風邪。嬰兒剛出生就會嘔吐、抽搐、口眼歪斜、哭聲短促、腮部縮陷、囟門開啟,臉頰發紅或臉色發青,牙關緊閉,眼睛緊閉,口水不斷流出,筋骨攣縮,身體僵硬,肚臍和腹部腫脹,症狀與牙關緊閉相似。觀察嬰兒眉間的氣色,如果呈現紅色,表示還有救;如果呈現青黑色,表示無法救治。辰砂膏效果最好。
王肯堂說:胎驚是指嬰兒出生一個月內,出現高燒、吐奶、心神不寧、手腳抽搐、身體僵硬、眼睛向上翻的症狀。這些都是因為孕婦沒有好好調養身體,喝酒、有不良嗜好、容易憤怒或受到驚嚇,母親有任何狀況,胎兒都會感受到。也可能是因為外來的風邪傷到胎兒,導致嬰兒一出生就生病。症狀有:滿月內發高燒、眼睛向上翻、握緊拳頭、牙關緊閉、身體僵硬、流口水、嘔吐、抽搐、驚啼、腮部縮陷、囟門開啟、臉頰發紅或臉色發青。但胎驚的嬰兒眼睛是閉合的,不可以誤診為「慢脾」,而使用溫熱的藥物。凡是出現眼皮下垂、牙關緊閉等症狀,也都是胎驚的一種表現。觀察嬰兒虎口的指紋,如果彎曲向內,還可以治療;如果反向外,就無法救治。治療初期要先疏散風邪、鎮驚、化痰、開竅,以及貼囟門的方法,嚴重時可以使用朱銀丸。如果臉色發青、拳頭緊握、抽搐,則要使用保命丹、鉤藤散、全蠍散等藥物。嬰兒的臟腑比較脆弱,不可以隨意使用鉛粉等重鎮藥物。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要趕緊將豬乳與少量牛黃、麝香磨細調勻,塗在嬰兒口中,再服用導赤散來瀉肝火,就可以痊癒。
胎風
胎風是指嬰兒剛出生時,皮膚像被熱湯潑到或被火燒傷一樣。這是因為乳母吃太多油膩食物造成的。乳母應該服用清胃散和逍遙散來清熱、調理氣血,嬰兒也可以少量飲用幾滴。如果嬰兒皮膚沒有破損,但有發紅發熱的現象,是因為產婦的胃火太旺。可以使用石膏外敷。經書上說,脾主管肌肉,肺主管皮膚毛髮,所以知道這是脾和肺的問題。未滿月嬰兒如果出現嘴唇緊縮、握緊拳頭、腰部無力像軟綿綿的,是肝腎的邪氣過盛,正氣衰弱,三天內無法治癒。如果男嬰手指彎曲向內,女嬰手指彎曲向外,還有機會治好,可以使用全蠍散、鉤藤散。眉毛發紅則無法救治。
胎黃
胎黃是指嬰兒出生後,全身和臉部都呈現黃色,像金子一樣,並有高燒、大便不通、小便像梔子汁一樣黃、食慾不振、哭鬧不止等症狀。這是因為母親受到濕熱影響,傳給了胎兒。凡是有這種症狀,母親和嬰兒都要服用地黃湯或地黃飲子。如果出生一百天或半年後,身體微微發黃,不是因為疾病引起的,而是胃熱。如果出生就出現黃疸,就是胎疸。經書上說,各種黃疸都是熱症引起的,顏色深黃才是。可以用犀角散來治療。如果顏色是淡黃色帶白色,則是胃氣虛弱引起的,可以用白朮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