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卷一 (3)
卷一 (3)
1. 脈應雜病
王肯堂曰。諸脈數為熱屬腑。諸遲脈為冷屬臟。陽數脈。主吐逆。不吐必發熱。陰微脈。主泄瀉。不瀉必盜汗。沉數脈。寒熱。寒多熱少。亦主骨蒸熱。緊數脈。寒熱。熱多寒少。又主骨蒸。急則驚癇。沉緊脈。心腹痛。短數同。亦主咳嗽。沉細脈。乳食不化。亦主腹痛下痢。
沉伏脈。為積聚。亦主霍亂。微緩脈。乳不化泄瀉。沉緩亦同。微澀脈。瘛瘲筋攣。微急脈。寒熱唾血。浮滑脈。宿食不消。亦主咳嗽。浮緊脈。疳氣耳聾。浮洪脈。頭痛身熱。緊滑脈。吐血噁心。心脈急數。驚癇。否則疳淋。肝脈急。癲癇風癇。痰涎流液。肺脈浮實。鼻塞。
並大小便不通。關脈緊滑。主蛔蟲。尺脈沉同。尺脈微細。溏泄冷利。乳食不化。尺脈微澀。便血。否必盜汗。脈入魚際。主遺尿。
白話文:
王肯堂說:各種脈象呈現快速的,屬於熱證,多與六腑相關;各種脈象呈現遲緩的,屬於寒證,多與五臟相關。陽脈呈現快速的,會導致嘔吐,不嘔吐就會發燒。陰脈呈現微弱的,會導致腹瀉,不腹瀉就會盜汗。沉脈呈現快速的,表示有寒熱,但寒多於熱,也主骨蒸發熱。緊脈呈現快速的,表示有寒熱,但熱多於寒,也主骨蒸,病情急迫就會引發驚厥抽搐。沉脈呈現緊的,表示心腹疼痛,短促又快的脈象也是如此,也主咳嗽。沉脈呈現細小的,表示消化不良,也主腹痛和腹瀉。
沉脈呈現伏的,表示有積聚,也主霍亂。微脈呈現緩慢的,表示消化不良和腹瀉,沉脈呈現緩慢的也是一樣。微脈呈現澀的,表示抽搐和筋脈攣縮。微脈呈現急的,表示有寒熱且會吐血。浮脈呈現滑的,表示有宿食積滯不消化,也主咳嗽。浮脈呈現緊的,表示疳積和耳聾。浮脈呈現洪大的,表示頭痛和身體發熱。緊脈呈現滑的,表示吐血和噁心。心脈呈現急促又快的,會引發驚厥抽搐,否則就是疳積和淋病。肝脈呈現急的,會引發癲癇和風癇,並有痰涎流出。肺脈呈現浮實的,表示鼻塞,大小便不通。關脈呈現緊滑的,表示有蛔蟲,尺脈呈現沉的也是一樣。尺脈呈現微細的,表示大便稀溏且寒冷,消化不良。尺脈呈現微澀的,表示便血,否則就是盜汗。脈搏跳動在魚際穴處可觸摸到,表示會遺尿。
2. 看虎口三關法
滑伯仁曰。小兒三歲以內。看男左女右虎口三節。日三關。紋色紫熱。紅傷寒。青驚風。白疳病。黃色淡紅。乃平常小恙。其筋紋宜藏。不宜暴露。若黑色。則為危險。再脈紋見下截風關為輕。中截氣關為重。上截命關為尤重。直透三關為大危。
鰲按。從前言看三關。法雖大同小異。總不如滑氏之直截明簡。
王肯堂曰。全幼心鑑十三種脈紋云。流珠只一點紅色。環珠差大。長珠圓長。以上非謂圈子。總皆紅脈貫氣如此。來蛇即是長珠散出。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亦如此。分上下向。故曰來去。角弓長張向里為順。向外為逆。槍形直上。魚骨分開。水字即三脈並形。針形即過一二粒米許。
射甲命脈向外。透指命脈向里。雖然余嘗治之。亦有不專執其形脈而投劑者。蓋但有是症。即投是藥。而亦多驗。流珠形。主飲食所傷。內熱欲吐。或腸鳴自利。煩躁啼哭。用助胃膏。環珠形。主脾虛停食。胸膈脹滿。煩渴發熱。五味異功散加山楂、枳實。長珠形。主脾傷飲食腹痛。
寒熱不食。大安丸。異功散。來蛇形。主脾胃濕熱。中脘不利。乾嘔不食。此疳邪內作。四味肥兒丸。去蛇形。主脾虛。食積吐瀉。煩渴氣短。喘急不食。困極。七味白朮散。弓反里形。主感寒驚悸。哽氣出氣。四肢梢冷。倦怠。小便赤。咳嗽吐涎。惺惺散。弓反外形。主痰熱。
心神恍惚。夾驚夾食。風癇痰盛。天麻防風丸。槍形。主風熱。生痰驚。抱龍丸。魚骨形。主驚痰發熱。抱龍丸。抑青丸。水字形。主驚風。食積。胸膈煩躁。頓悶少食。或夜啼痰盛。口噤搐搦。大安丸。針形。主心肝熱極生風。驚悸頓悶困倦。痰盛搐搦。抱龍丸。射指形。
主驚風痰食聚膈。牛黃清心丸。射甲形。主驚風。及一切木剋土之敗症。六君子湯加木香、鉤藤鉤、官桂。未應。即加附子。
白話文:
滑伯仁說,三歲以內的小孩,看男孩左手、女孩右手虎口的三個關節,也就是所謂的三關。如果紋路顏色是紫色,代表有熱象;紅色代表感冒;青色代表驚風;白色代表疳病;黃色或淡紅色,則只是平常的小毛病。而紋路應該隱藏在皮下,不宜浮現。如果出現黑色,就代表病情危險。此外,脈紋出現在下方的風關,病情較輕;出現在中間的氣關,病情較重;出現在上方的命關,病情更加嚴重。如果脈紋直穿三關,代表病情非常危險。
鰲評論說,以前關於看三關的方法雖然大同小異,但都不如滑氏說的這樣直接、簡明。
王肯堂在《全幼心鑑》中提到十三種脈紋:流珠,只是一點紅色;環珠,比流珠稍大;長珠,呈圓形長條狀。以上並非指圈狀,而是指紅色脈絡貫通氣血的狀態。來蛇,就是長珠散開,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也類似,只是方向相反,所以說來去。角弓,向內彎曲為順,向外彎曲為逆。槍形,筆直向上。魚骨,像魚骨般分開。水字,三條脈紋並列。針形,只比米粒稍長一些。
射甲,代表脈紋向外;透指,代表脈紋向內。雖然我曾經這樣診斷過,但有時也不會完全依照脈紋形狀來開藥。只要有相應的症狀,就用相對應的藥,也常常有效。流珠形,主要代表飲食傷害、內熱想吐、或是腸鳴腹瀉、煩躁哭鬧,可以用助胃膏。環珠形,主要代表脾虛停食、胸膈脹滿、煩渴發熱,可以用五味異功散加山楂、枳實。長珠形,主要代表脾胃受傷、飲食腹痛、寒熱不吃東西,可以用大安丸或異功散。來蛇形,主要代表脾胃濕熱、中脘不適、乾嘔不食,這是疳邪內作,可以用四味肥兒丸。去蛇形,主要代表脾虛、食積吐瀉、煩渴氣短、喘急不食、極度疲倦,可以用七味白朮散。弓反里形,主要代表感受風寒、驚悸、打嗝、四肢末端冰冷、倦怠、小便赤黃、咳嗽吐痰,可以用惺惺散。弓反外形,主要代表痰熱、心神恍惚、夾雜驚嚇與積食、風癇痰盛,可以用天麻防風丸。槍形,主要代表風熱、生痰驚嚇,可以用抱龍丸。魚骨形,主要代表驚嚇、痰熱發燒,可以用抱龍丸或抑青丸。水字形,主要代表驚風、食積、胸膈煩躁、胸悶少食、或夜啼痰多、口噤抽搐,可以用大安丸。針形,主要代表心肝熱極生風、驚悸胸悶疲倦、痰多抽搐,可以用抱龍丸。射指形,主要代表驚風痰食積聚在胸膈,可以用牛黃清心丸。射甲形,主要代表驚風,以及一切木剋土的敗症,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木香、鉤藤、官桂。如果沒有效果,就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