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幼科釋謎》~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驚風

小兒之病。最重惟驚。驚必發搐。驚必竄睛。驚必牙緊。驚必面青。驚必魚口。驚必弓形。心經熱積。肝部風生。肝風心火。二臟交爭。血亂氣壅。痰涎與並。百脈凝滯。關竅不靈。或急或慢。隨其所攖。急由陽盛。慢屬陰凝。急緣實病。慢自虛成。急驚之症。暴疾難名。種種惡候。

一一併呈。迨其發定。了了神清。揆厥所原。調護失情。晝抱當風。夜臥厚衾。多食辛辣。偶觸鼓鉦。跌撲嚷叫。人物雷霆。凡諸驚恐。動魄亂經。一旦疾作。詎比尋恆。慢驚之症。睡臥靡寧。乍發乍靜。神思昏瞑。大抵久病。逐漸熱增。吐瀉瘧痢。消耗匪輕。脾虛胃弱。陽常不升。

白話文:

小兒之病:驚嚇之症

小兒的疾病,最為嚴重的是驚嚇。 驚嚇必會導致抽搐、眼球突出、牙關緊閉、面色蒼白、嘴巴張開呈魚嘴狀、身體呈弓形。這是因為心經積熱,肝臟風邪滋生,肝風與心火相互爭奪,導致血氣紊亂、阻塞,痰涎積聚,百脈凝滯,關竅失靈。

驚嚇的症狀表現為急症或慢症。 急症是由陽氣過盛引起的,慢症則是由陰氣凝滯引起的。急症多因實證造成,慢症則多因虛證造成。

急驚的症狀來勢洶洶,病症難以確定,出現各種惡兆。

待病症穩定後,神志清醒,需回顧病因,多半是因調護失當。 例如白天抱孩子時吹風,夜晚蓋厚被,吃太多辛辣食物,偶爾接觸到鼓聲或鐘聲,跌倒摔跤,大聲喧鬧,受到人或物驚嚇,雷聲轟鳴等等。凡是驚恐之事,都會擾亂心神,使經脈紊亂。一旦發病,病情絕非尋常。

慢驚的症狀表現為睡不安寧,時發時止,神志昏沉。 多數是因久病不愈,體內熱氣逐漸增加,出現嘔吐、腹瀉、瘧疾、痢疾等症狀,耗損元氣。脾虛胃弱,陽氣無法上升。

總而言之,小兒驚嚇之症,需要根據病因和症狀,進行不同的治療和調護。

虛邪火旺。肝木來乘。淹延困頓。遂致命傾。有慢脾風。症更堪憎。慢驚之後。虛極難勝。病全歸脾。故慢脾稱。脾家痰飲。凝聚胸膺。脾家虛熱。來往相仍。脾困氣乏。肢冷目瞪。頻嘔腥臭。微搐焦聲。無風可逐。無驚可平。十不救一。魂魄歸冥。又有天吊。狀若祟憑。頭目仰視。

身熱不停。爪青肢瘲。是真病情。邪熱毒氣。壅遏心精。頗難調治。醫藥速營。諸驚疾發。診視察聽。表裡虛實。尤貴詳明。驚風之屬。癇痙易醒。更多兼症。一一細評。毋輕心掉。毋躐等行。方治無誤。醫始稱能。

白話文:

身體虛弱,內火旺盛,肝氣乘虛而上,病情延誤,身體困頓,最終導致死亡。有些人患有慢脾風,症狀更加令人厭惡。驚恐之後,身體虛弱難以承受,疾病完全歸咎於脾臟,因此稱之為慢脾風。脾臟積聚痰飲,阻塞胸部,脾臟虛熱,反复發作。脾臟虛弱,氣息不足,四肢冰冷,眼睛直瞪,反覆嘔吐腥臭物,輕微抽搐,發出焦灼的聲音。沒有風可以驅散,沒有驚恐可以平息,十個病人中只有一人能活下來,魂魄歸於冥冥。還有一些人遭受天吊,症狀如同鬼魂附身,頭目仰視,身體發熱不止,指甲青黑,四肢抽搐。這是真正的病情,邪熱毒氣阻塞心神,非常難以治療。醫生需要迅速採取措施,各種驚恐發作的疾病,需要仔細觀察,聽診,辨別表裡虛實,尤其要詳盡明瞭。驚風一類的疾病,容易發作抽搐,又常伴隨其他症狀,要一一細心評估,不可輕視草率,不可急於求成,治療方法要準確無誤,醫生才能稱得上是精通醫術。

2. 驚搐由臟腑

錢乙曰。因潮熱發搐在寅卯辰時者。此脾用事之時也。身體壯熱。目上視。手足動搖。口內生熱涎。項頸強急。此肝旺也。當補腎治肝。補腎地黃丸。治肝瀉青丸。因潮熱發搐在巳午未時者。此心用事之時也。心惕。目上視。白睛赤色。牙關緊急。口內涎生。手足動搖。此心旺也。

當補肝治心。補肝地黃丸。治心導赤散、涼驚丸。因潮熱發搐在申酉戌時者。此肺用事之時也。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視。身熱如火。睡露睛。手足冷。大便淡黃水。此肺旺也。當補脾治肝治心。補脾益黃散。治肝瀉青丸。治心導赤散。因潮熱發搐在亥子丑時者。此腎用事之時也。

白話文:

錢乙說:

若因潮熱發搐,在寅卯辰時(凌晨三點到九點)發作,這是脾臟當令之時。若出現身體壯熱、目上視(眼珠往上看)、手足動搖、口內生熱涎(口中生出熱痰)、項頸強急(脖子僵硬),這是肝氣旺盛所致。此時應當補腎治肝,可服用補腎地黃丸,治肝則用瀉青丸。

若因潮熱發搐,在巳午未時(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發作,這是心臟當令之時。若出現心惕(心慌)、目上視、白睛赤色(眼白發紅)、牙關緊急(牙齒咬緊)、口內涎生、手足動搖,這是心氣旺盛所致。此時應當補肝治心,可服用地黃丸補肝,治心則用導赤散或涼驚丸。

若因潮熱發搐,在申酉戌時(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發作,這是肺臟當令之時。若出現不甚搐而喘(不甚抽搐卻呼吸急促)、目微斜視、身熱如火、睡露睛(睡覺時眼珠外露)、手足冷、大便淡黃水,這是肺氣旺盛所致。此時應當補脾治肝治心,可服用益黃散補脾,治肝則用瀉青丸,治心則用導赤散。

若因潮熱發搐,在亥子丑時(晚上九點到凌晨三點)發作,這是腎臟當令之時。

不甚搐而臥不穩。身體溫。目睛緊。斜視。喉中有痰。大便銀褐色。乳食不消。多睡不省。此腎旺也。當補脾治心。補脾益黃散。治心導赤散、涼驚丸。

白話文:

病症描述如下:

  1. 患者躺著不穩定,且四肢抽搐,但體溫正常。

  2. 眼睛緊閉,有偏斜視象。

  3. 喉嚨裡有痰聲。

  4. 大便呈銀色或褐色。

  5. 食慾不佳,消化不良。

  6. 易於疲倦,睡眠過多,意識不清。

診斷為腎氣過盛。治療應注重調理脾胃和心臟功能。

具體藥方建議:

  1. 補脾可用「黃散」(注:實際藥方名稱可能有誤,應以正確名稱為準)進行調理。

  2. 治理心臟問題可使用「導赤散」和「涼驚丸」。

3. 驚搐癇痙不同

婁全善曰。驚搐一也。而有晨夕之分。表裡之異。身熱力大者為急驚。身冷力小者為慢驚。仆地作聲。醒時吐沫者。為癇。頭目仰視者為天吊。角弓反張者為痙。各不同也。

白話文:

婁全善說,驚搐都是一種症狀,但有早晚之別,內外之異。身體發熱、體力強大的是急驚風;身體發冷、體力較弱的是慢驚風。如果倒地時有聲音,清醒時吐沫的,是癇症。頭部和眼睛向後仰的,是天吊。呈角弓反張狀的,是痙病。這些症狀各有不同。

4. 傷風傷食發搐

錢乙曰。傷風搐者。因傷風得之。口中熱氣出。呵欠頓悶。手足動搖。當發散。大青膏。小兒生來怯弱者。多此病也。傷食搐者。因傷食後得之。身溫。多唾多睡。或吐不思乳食而發搐。當先定搐。如羌活防風煎湯下瀉青丸。搐退。白餅子下之。後服安神丸。

白話文:

錢乙說:傷風抽搐,是因為受風寒所致。病人會有口熱氣出、打呵欠、胸口悶、手腳顫抖的症狀,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可以服用大青膏。小兒天生體弱者,多患此病。

傷食抽搐,則是因为傷食之後所致。病人會有身體溫熱、流口水、嗜睡、或嘔吐、不願意吃奶或吃飯,然後抽搐。應該先止住抽搐,可以用羌活、防風煎湯服用瀉青丸。抽搐止住後,可以用白餅子治療。最後服用安神丸。

5. 驚風先見之症

危亦林曰。驚者。虛惕怔忡。氣怯神散。痰涎來去。其瀉必青。積漸而生風也。

楊士瀛曰。驚邪入心。則面紅臉赤。惕惕夜啼。入肝則面目俱青。眼睛竄視。入腎則面黑惡叫。咬乳咬牙。入肺則面淡白。喘息氣乏。入脾則面淡黃。嘔吐不食。凡乳兒欲發驚風者。先神志不定。恍惚懼人。扎眼上視。左顧右盼。伸手握拳。悶郁努氣。情態不如尋常。皆驚風先症也。

錢乙曰。咬牙甚者發驚。目直視。面色青。身反折者生驚。呵欠面青者驚風。呵欠面黃者脾虛驚。目赤兼青者發搐。肝臟實熱。手尋衣領。亂捻物。目直視者。必發驚。肝有風。目連札。不搐。有熱則目直視。亦不搐。得心熱者則搐。肝主風。風動而上行頭目。目屬肝。風入於目。

白話文:

驚嚇的人會表現出心神不安、坐立不安、精神恍惚、氣虛無力、口水流不停,大便顏色偏青,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驚嚇導致體內積累風邪造成的。

驚嚇的邪氣入侵心臟,會導致面紅耳赤、夜裡驚醒哭泣;入侵肝臟,會導致面色發青、眼睛亂轉;入侵腎臟,會導致面色發黑、尖叫、咬乳牙;入侵肺臟,會導致面色蒼白、呼吸困難、氣短乏力;入侵脾臟,會導致面色淡黃、嘔吐、不想吃東西。

嬰兒要發驚風前,會先出現神志不清、畏懼他人、眼神呆滯、左右張望、握拳、悶氣等異常表現,這些都是驚風的先兆。

咬得很緊、眼睛直視、面色發青、身體反折,這些都是驚風的徵兆。打呵欠伴隨面色發青,是驚風的表現;打呵欠伴隨面色發黃,是脾虛引起的驚嚇;眼睛發紅又發青,會抽搐,是肝臟實熱造成的。手摸衣領、胡亂抓東西、眼睛直視,預示著即將發作驚風,這是因為肝臟有風邪。眼睛不斷眨動,沒有抽搐,說明有風邪;眼睛直視,也沒有抽搐,說明有熱邪;出現心跳加速,則會抽搐。肝臟主風,風邪會向上影響頭部和眼睛,眼睛屬於肝臟,風邪入侵眼睛,就會出現各種症狀。

上下左右。如風吹不定。兒不任。故目連札也。若熱入於目。牽其筋脈。兩眥皆系。不能轉動。故目直視也。若得心熱則搐。其子母俱有實熱。風火相搏故也。

虞摶曰。王氏云。木能勝土。熱動心忡而生驚也。

白話文:

上 下 左 右,就像風吹一樣無法固定,孩子承受不了,所以眼睛會像箭矢一樣閃動。如果熱氣進入眼裡,拉扯著眼中的筋脈,上下眼皮都受到連繫,無法移動,所以眼睛會直直地凝望。如果心中熱氣上來時,就會導致抽搐。這時候,孩子和母親都有熱氣,是風與火互相激發造成的結果。

虞摶說,王氏認為,木可以剋制土,熱氣在心臟中興起,會導致驚悸。

6. 驚搐有聲無聲

錢乙曰。驚癇發搐。男發搐。目左視無聲。右視有聲。女發搐。目右視無聲。左視有聲。相勝故也。男反右視。女反左視。亦皆有聲。

李杲曰。男為木。故左視木位無聲。右視金位。相擊則有聲。女為金。故右視金位無聲。左視木位相擊亦有聲。

白話文:

錢乙說,驚癇發作抽搐時,男人抽搐,眼睛向左看無聲,向右看有聲音;女人抽搐,眼睛向右看無聲,向左看有聲音。這是因為相生相剋的關係。男人反過來向右看,女人反過來向左看,也都會有聲音。

李杲說,男人屬木,所以向左看(木位)無聲,向右看(金位)則相擊而有聲。女人屬金,所以向右看(金位)無聲,向左看(木位)相擊亦有聲。

7. 急驚風

錢乙曰。急驚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熱氣出。二便黃赤。劇則發搐。蓋熱盛則生風屬肝。此陰盛陽虛也。利驚丸主之。以除熱痰。不可用巴豆及溫藥大下之。恐搐虛。熱不消也。小兒熱痰客於心胃。因聞大聲非常。則動而驚搐矣。若熱極雖不聞聲及驚。亦自發搐。

張元素曰。急驚者。陽症也。俱腑受病。熱痰客於心肺。是少陽相火旺。經云。熱則生風。因聞人聲而作。若謂東方震卦。得火氣而發搐。火本不動。焰得風而動。當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搐止。宜服安神丸。

白話文:

錢乙說:急驚的根本原因是心火旺盛。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口渴,嘴巴里呼出熱氣,大小便顏色黃赤,嚴重時會抽搐。這是因為熱盛生風,屬於肝火旺盛,是陰盛陽虛的表現。利驚丸可以用來治療,目的是去除熱痰。不可使用巴豆及溫熱藥物大瀉,以免抽搐加重,熱也消不掉。小兒熱痰停留在心胃,如果聽到大聲或突然的聲音,就會驚恐抽搐。如果熱氣極盛,即使沒有聽到聲音或受到驚嚇,也會自己抽搐。

張元素說:急驚是一種陽性症狀,屬於腑臟受病,熱痰停留在心肺。這是少陽相火旺盛的表現。經書上說:「熱則生風。」所以聽到人聲就會驚恐抽搐。就像東方震卦,得到火氣就會抽搐一樣。火本來不動,但火焰遇到風就會搖動。應該使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治療。抽搐停止後,應該服用安神丸。

危亦林曰。驚風形症不明。若言陰症。則渾身又溫。若作陽症。則又不大搐。乃陰陽不和。宜用防風溫膽湯下大驚丸、小驚丸。

楊士瀛曰。急驚先當定搐。搐由風也。風由熱也。搐已定。方可下熱退驚。熱若不退。驚亦不散。急驚。截風定搐為要。風搐既定。次與下熱。熱去則無風。風散則不搐。

朱震亨曰。老醫常言小兒驚搐。多是熱症。若先便用驚風藥。若白附子全蠍殭蠶川烏之類。便成壞症。後有醫幼科者。只用導赤散加地黃防風進三服。導去心經邪熱。其搐便止。次服寧神膏。神效。

白話文:

危亦林說

驚風的症狀表現不明確。如果說它是陰症,但全身又溫熱;如果說是陽症,但又沒有明顯抽搐。這說明是陰陽不和,應該使用[防風溫膽湯]後再服用[大驚丸]、[小驚丸]。

楊士瀛說

急性驚風首先要止住抽搐。抽搐是由風引起的,風是由熱引起的。抽搐止住後,才能服用藥物清熱退驚。如果熱不退,驚恐也不會散去。治療急性驚風,關鍵是截斷風邪,止住抽搐。風邪和抽搐止住後,再服用藥物清熱。熱消散了,就沒有風了;風散去了,就不會抽搐了。

朱震亨說

老醫生常說,小兒驚風抽搐多半是熱症。如果一開始就使用驚風藥,例如[白附子]、[全蠍]、僵蠶、川烏等,就會造成病情加重。後來有專治兒科的醫生,只用導[赤散]加生地黃、[防風],服用三劑。這樣就可以導去心經的邪熱,抽搐就會停止。然後再服用[寧神膏],療效顯著。

曾氏曰。急驚之論。前代書所不載。惟曰陽癇。大概失所愛護。或抱於當風。或近於熱地。晝則食多辛辣。夜則衾蓋太厚。鬱蒸邪熱。積於心。傳於肝。再受人物驚觸。或跌撲叫呼。雷聲鼓樂。雞鳴犬吠。一切所驚。未發之時。夜臥不穩。睡中或哭或笑。咬牙咬乳。鼻額有汗。

氣喘痰喘。忽爾悶絕。目直上視。牙關緊急。口噤不開。手足搐掣。此熱甚而然。況兼面紅脈數可辨。蓋心有熱而肝有風。二臟乃陽中之陽。心火也。肝風也。風火陽物也。風主乎動。火得風則煙焰起。此五行之造化。二陽相鼓。風火相搏。肝藏魂。心藏神。熱則神魂易動。

故發驚也。心主乎神。獨不受觸。遇有驚則發熱。熱極生風。故能成搐。名曰急驚。治之之法。先發表。次通心氣。疏滌肝經。安魂退熱。驚風既除。與之去痰。免成癡疾。但不可用大寒涼藥。

白話文:

曾氏曰:急驚之論

曾氏說:「急驚的論述,前代醫書中並沒有記載,只稱之為陽癇。大致是因為孩子沒有得到妥善的照護,或是被抱在風口處,或是靠近炎熱的地方。白天吃太多辛辣的食物,晚上蓋的被子太厚,導致鬱積邪熱,積聚在心臟,傳導到肝臟。再受到人物驚嚇,例如跌倒、碰撞、大聲喊叫、雷聲、鼓樂、雞鳴狗吠等等,任何驚嚇都可能導致急驚。

在發病之前,孩子夜間睡眠不安穩,睡夢中會哭鬧或大笑,咬牙咬乳,額頭和鼻子有汗,呼吸困難,伴有痰喘,突然昏迷,眼睛直視前方,牙關緊閉,嘴巴無法張開,手腳抽搐。這是由於熱邪嚴重導致的。更何況,伴隨著臉紅、脈搏數快的症狀,就可以確診了。

這是因為心臟有熱邪,肝臟有風邪。心臟和肝臟都是陽中之陽,心臟是火,肝臟是風。風和火都是陽氣,風主宰著運動,火遇到風就會產生煙焰,這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兩個陽氣互相激盪,風火互相搏鬥。肝臟藏魂,心臟藏神,熱邪過盛,就會導致神魂容易躁動,因此發作驚癇。

心臟主宰著神志,不會直接受到外界的影響。遇到驚嚇就會發熱,熱極生風,最終導致抽搐,這就是急驚。治療急驚的方法,首先要發散表邪,其次要通暢心氣,疏通肝經,安撫魂魄,退除熱邪。驚風去除後,再幫孩子去除痰濕,以免變成痴呆。但是,不可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

李仲南曰。大要急驚用藥。有次第。有輕重。開關以後。且與截風定搐。風搐既定。卻下痰熱。理為至當。若患在痰熱。未有驚風。只可退熱化痰。不可妄投驚風藥。蓋藥中多用寒涼。恐引痰熱入經絡。凡病在熱不可妄治痰。止當解表。病在驚不可妄治風。蓋驚由痰熱。只可退熱化痰。

而驚自止。病在痰不可便治驚。急須退熱化痰。病在風不可便治搐。蓋風由驚作。只可利驚化痰。其風自散。若驚亦有搐。須用截風散。至妙之道。若治驚而痰不化。熱亦不退。驚安得自止。化其痰。熱若不退。風亦不散。痰安得去。是知不治之治。所以治之也。急驚初傳。

白話文:

李仲南說:治療急驚症用藥需要依序進行,並且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來用藥。開關(指藥物開通氣血)之後,應先用藥物截斷風邪,止住抽搐。風邪和抽搐止住後,再用藥物清除痰熱。這種順序是最恰當的。

如果病患只是痰熱,還沒有出現驚風,就只能用退熱化痰的藥物,不能隨便使用治療驚風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大多寒涼,可能導致痰熱進入經絡。總之,患熱症不能隨便治療痰症,只能解表;患驚症不能隨便治療風症,因為驚恐是因痰熱引起的,只能退熱化痰。

當驚恐自行停止後,患痰症不能馬上治療驚恐,要先急著退熱化痰。患風症不能馬上治療抽搐,因為風是因驚恐而起,只能利通驚氣化痰,風邪自然就會散去。

如果驚恐伴有抽搐,則需要使用截風散。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治療驚恐而痰不化,熱也不退,驚恐怎麼可能自行停止?化去痰熱,如果熱不退,風也無法散去,痰怎麼可能消失呢?這就是「不治之治」,也是治療的關鍵所在。急驚症剛發作時。

風搐得定。而痰熱一泄。又須急與和胃定心之劑。若搐定而痰熱無多。則但用輕藥消痰除熱可也。然急驚雖當下。切不可過用寒涼。致成慢驚。且如只下痰熱。不必太驟。但斟酌處。只用大黃一味足矣。且急驚症。原在於去肝風。降心火。幼幼書以為至要之說也。

薛己曰。急驚之候。牙關緊急。壯熱涎湧。竄視反張。搐搦顫動。口中氣熱。頰赤唇紅。脈浮洪數者。此肝經血虛。火動生風。蓋風生則陰血愈散。陰火愈熾。火動則肺金愈虧。肝木愈旺。宜滋肝血養脾氣。

王肯堂曰。急驚由內挾實熱。外感風邪。心家受熱積驚。肝家生風發搐。肝風心火。二臟交爭。風氣壅盛。無可發泄。故暴烈也。又有搐搦反張斜視。而牙關不緊。口無痰涎而氣熱。未可直指為驚風。恐是傷風傷寒夾食夾驚疹痘等症。此即錢氏假搐之說。又各依本症施治。又急驚搐搦。

白話文:

風抽搐停止後,如果痰熱還未完全消退,就必須立即服用和胃定心的藥物。如果抽搐停止,痰熱不多,就可以用輕藥消痰除熱。但是,急驚雖然需要立即治療,但絕對不能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導致慢驚。而且,即使要治療痰熱,也不必太過急躁,只需斟酌使用大黃一味藥就足夠了。此外,急驚症的根源在於去除肝風、降心火,這點在《幼幼書》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

薛己說,急驚的症狀包括牙關緊閉、壯熱、流口水、眼神失常、抽搐顫抖、口中氣熱、臉頰發紅、嘴唇發紅、脈搏浮大快速。這些症狀表明肝經血虛,火氣上升而生風。風氣升起後,陰血就會散失,陰火就會更加熾盛;火氣上升後,肺金就會更加虛弱,肝木就會更加旺盛。因此,應該滋養肝血、養護脾氣。

王肯堂說,急驚是由於內有實熱,外感風邪,心臟受熱驚嚇,肝臟生風而導致抽搐。肝風和心火這兩個臟器互相爭鬥,風氣鬱結無法發泄,所以症狀非常猛烈。還有一些抽搐反張斜視,但牙關不緊、口無痰涎而氣熱的患者,不能直接診斷為驚風,可能是傷風傷寒、夾食夾驚、疹痘等疾病。這就是錢氏所說的假搐。這些情況需要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此外,急驚抽搐還……。

不可把捉。但扶持之。否則風痰逆入經絡。遂使手足拘攣。或成廢疾。小兒急慢驚風。古謂陰陽癇。急者屬陽。陽盛而陰虧。慢者屬陰。陰盛而陽虧。陽動而躁疾。陰靜而遲緩。皆因臟腑虛而得之。虛能發熱。熱則生風。是以風生於肝。痰生於脾。驚出於心。熱發於肝。而心亦熱。

以驚風痰熱。合為四症。搐搦掣顫。反引竄視。為八候。凡眨眼搖頭。張口出舌。唇紅瞼赤。面眼唇青。及瀉皆青。髮際印堂青筋。三關虎口紋紅紫或青者。皆驚風候也。大抵肝風心火。二者交爭。必挾心熱而後發始於搐。故熱必論虛實。症先分順逆。治則有後先。蓋實熱為急驚。

白話文:

不可把捉。但扶持之。否則風痰逆入經絡。遂使手足拘攣。或成廢疾。

不可強行抓握,但要扶持。否則風痰逆行進入經絡,導致手腳攣縮,甚至變成廢疾。

小兒急慢驚風。古謂陰陽癇。急者屬陽。陽盛而陰虧。慢者屬陰。陰盛而陽虧。陽動而躁疾。陰靜而遲緩。皆因臟腑虛而得之。虛能發熱。熱則生風。是以風生於肝。痰生於脾。驚出於心。熱發於肝。而心亦熱。

小兒驚風,古稱陰陽癇。急性的驚風屬於陽,陽氣盛而陰氣虛;慢性的驚風屬於陰,陰氣盛而陽氣虛。陽氣動則躁狂,陰氣靜則遲緩。所有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臟腑虛弱引起的。虛則易發熱,熱則生風。因此,風生於肝,痰生於脾,驚出於心,熱發於肝,而心也跟著發熱。

以驚風痰熱。合為四症。搐搦掣顫。反引竄視。為八候。凡眨眼搖頭。張口出舌。唇紅瞼赤。面眼唇青。及瀉皆青。髮際印堂青筋。三關虎口紋紅紫或青者。皆驚風候也。

以驚風、痰熱合稱為四症,抽搐、顫抖、反向抽搐、眼神飄忽,稱為八候。凡是眨眼、搖頭、張口吐舌、嘴唇紅腫、臉眼嘴唇發青、排泄物發青、髮際印堂出現青筋、手腕關節、虎口紋路呈現紅紫或青色者,都是驚風的徵兆。

大抵肝風心火。二者交爭。必挾心熱而後發始於搐。故熱必論虛實。症先分順逆。治則有後先。蓋實熱為急驚。

總之,肝風心火交戰,必先伴隨心熱,然後發作抽搐。因此,治療時必須先判斷是虛熱還是實熱,再根據症狀是順氣還是逆氣,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實熱則為急性的驚風。

虛熱為慢驚。慢驚當無熱。其發熱者虛也。急驚屬陽。用藥以寒。慢驚屬陰。用藥以溫。然又必明淺深輕重進退疾徐之機。故曰熱必論虛實。男搐左視左。女搐右視右。男眼上竄。女眼下竄。男握拇指出外。女握拇指入里。男引手挽左直右曲。女引手挽右直左曲。凡此皆順。

反之則逆。亦有先搐左而後雙搐者。但搐則無聲。搐逆則有聲。其指紋彎弓入里者順。反外者逆。出入相半者難痊。故曰症必分順逆。陽病陰脈。陰病陽脈。亦為反。熱甚生痰。痰甚生驚。驚甚生風。風甚發搐。治搐先於截風。治風先於利驚。治驚先於豁痰。治痰先於解熱。

其若四症俱有。又當兼施並理。一或有遺。必生他症。故曰治有先後。綱領如此。若分三者言之。暴烈者為急驚。沉重者為慢驚。至重者肝風木之克脾土。為慢脾風。丹溪云。忽驚用降火下痰丸。養血藥作湯下之。慢驚當補脾。兼用硃砂安神丸。清米湯下。更於血藥中求之。

白話文:

虛熱容易導致慢驚,而慢驚本身通常沒有發熱症狀,如果發熱則屬於虛熱。急驚屬於陽症,用寒涼藥物治療;慢驚屬於陰症,用溫熱藥物治療。但必須根據症狀的輕重緩急、深淺程度來調整用藥方法。因此,治療發熱症狀必須先判斷是虛熱還是實熱。男性抽搐時左邊身體抽動,眼睛向左看;女性則相反,右邊身體抽動,眼睛向右看。男性向上看時,眼球往上竄;女性則相反,眼球往下竄。男性握拳時,拇指朝外;女性則相反,拇指朝內。男性舉手時,左手伸直,右手彎曲;女性則相反,右手伸直,左手彎曲。這些都是順應自然規律的現象。

反之則為逆。有些患者一開始左邊抽搐,後來兩邊都抽搐。但一般抽搐時無聲,若抽搐逆行則會有聲音。指紋彎曲向內,則為順;反之則為逆。指紋既往內又往外,則難以痊癒。因此,判斷症狀時必須分清順逆。陽症出現陰脈,陰症出現陽脈,也屬於逆行。發熱嚴重會產生痰液,痰液過多會導致驚恐,驚恐過度會引起風邪,風邪厲害會導致抽搐。治療抽搐要先止風,止風要先安神,安神要先化痰,化痰要先解熱。

如果四種症狀都存在,則需要同時治療。如果遺漏任何一種症狀,都可能導致其他症狀的出現。所以治療有先後順序,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按照症狀的嚴重程度來分,暴烈者為急驚,沉重者為慢驚,最嚴重者為肝風克脾土,屬於慢脾風。丹溪先生說,對於突然發生的驚恐,可以用降火化痰丸治療,並用養血藥物配成湯劑服用。慢驚要補脾,並配合硃砂安神丸,用清米湯送服。更要在補血藥物中尋找治療方法。

如四物四君東垣黃耆益黃散之類。世以一藥通治。甚妄。薛氏於急慢驚癇之外。又出驚風一症。其候虛惕。怔忡。氣怯。神散。痰涎來去。泄瀉色青。蓋驚之輕而虛者也。若驚入心。則面赤夜啼。用梔子清肝湯加黃連。若入肝則面青眼竄。用柴胡清肝湯。若入脾。則面黃嘔吐。

虛汗嗜臥。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山梔。若入肺。則面白喘急。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若入腎。則面黑齧乳咬牙。用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就像四物湯、四君子湯、東垣的黃耆益黃散之類的藥方,世俗之人往往以一種藥物來治療各種病症,這是非常荒謬的。薛氏除了急慢驚癇之外,又提出了驚風這一症狀。其症狀表現為心神不寧、驚恐不安、氣力不足、神散無主、痰涎來來去去、泄瀉且糞便呈青色,這是驚風較輕微且虛弱的表現。

如果驚風入心,則會出現面部發紅、夜間哭啼的症狀,可以用梔子清肝湯加黃連治療。

如果驚風入肝,則會出現面部發青、眼球亂轉的症狀,可以用柴胡清肝湯治療。

如果驚風入脾,則會出現面部發黃、嘔吐的症狀,伴隨虛汗、嗜睡,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山梔治療。

如果驚風入肺,則會出現面部蒼白、呼吸急促的症狀,可以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治療。

如果驚風入腎,則會出現面部發黑、咬乳頭、磨牙的症狀,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治療。

葉桂曰。小兒倉猝驟然驚搐。古曰陽癇。從熱症治。古人用涼膈散為主方。按急驚屬陽熱病。用涼膈以清膈間無形之熱。膈上邪熱。逼近膻中。絡閉則危殆矣。此宣通乃一定之法。然必詢病因察時候治之。幼科以痰熱風驚四治。猶可說也。吾鄉有專科。立方鉤藤、連翹、木通、薄荷、前胡、枳殼、桔梗加入表散消食。

多不效驗。驚為七情。內應乎肝。肝病發驚駭。木強火熾。其病動不能靜。且火內寄肝膽。火病來必迅速。後世龍薈芩連。必加冰麝硝黃。取其苦寒直降。鹹苦走下。辛香通里竅之閉也。如牛黃丸、至寶丹、紫雪皆可選用。凡熱邪塞竅。神迷昏憒者仿此。鉤藤、丹皮之屬。僅泄少陽膽熱。

白話文:

葉桂說:小兒突然發作,驚厥抽搐,古人稱之為陽癇,應從熱症角度治療。古人常以涼膈散為主方。

按理說,急驚屬於陽熱病症,用涼膈散可以清熱,去除膈間無形的熱氣。膈上邪熱逼近膻中,經絡閉塞,情況便十分危急。因此,宣通經絡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但一定要根據病因、時間等因素來治療。兒科以痰熱風驚四種病症為主,治療起來也相對容易。然而,我這裡有一些專家,所用的方子是鉤藤、連翹、木通、薄荷、前胡、枳殼、桔梗,加入表散消食的藥物。

但效果並不理想。驚厥是由七情所致,內應於肝。肝病發作,就會驚駭。肝木過於旺盛,則火性熾盛,因此病人躁動不安,無法平靜。而且火熱內寄於肝膽,火病發作迅速。後世醫家在龍薈芩連方中,必加冰片、麝香、硝黃,取其苦寒直降,鹹苦走下,辛香通利竅閉的作用。像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藥物都可以選用。

凡是熱邪閉塞竅竅,神志昏迷者,皆可仿此治療。鉤藤、丹皮之類的藥物,僅能泄去少陽膽熱。

與急驚暴熱內閉之症。無益。若火熱劫爍血液。苦寒鹹寒。不中與也。宜犀角地黃湯之屬。方書有鎮墜金石之藥。有攻風劫痰之藥。雖非常用。要不可不考。驚與厥。皆逆亂之象。仲景云。蛔厥都從驚恐得之。凡吐蛔腹痛嘔惡。明是肝木犯胃。幼醫亂治。束手告斃。余宗仲景法。

每效。

白話文:

治療急驚暴熱、內閉的症狀,這些藥物無效。如果火熱燒灼血液,苦寒鹹寒的藥物也不適合使用。應該使用犀角地黃湯之類的藥物。醫書上有鎮墜金石的藥物,也有攻風劫痰的藥物,雖然不常使用,但不可不了解。驚厥都是逆亂的表現,張仲景說:「蛔厥都從驚恐得之。」凡是吐蛔腹痛嘔惡,都是肝木犯胃。一些小兒科醫生亂治,束手無策,病人就會死亡。我遵循張仲景的醫法,每次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