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2. 總論
運合陰陽。胚胎在腹。五行相參。乃成孕育。逐月成形。男女攸屬。九竅既分。肢體隨蓄。臟區以五。腑部以六。內生筋骨。外弸肌肉。至於經脈。無不聯屬。至於毛髮。無不攢簇。氣通於母。呼吸盈縮。母息是同。如璞孕玉。母熱熱侵。母寒寒促。母怒脈興。母驚陰觸。母思氣拘。
母憂神局。凡此諸因。皆能停毒。而毒之停。更甚淫欲。毒停先天。後天斯酷。古人胎教。所由諄勖。十月涵濡。胎元具足。一旦臨盆。蒂脫瓜熟。此後哺乳。更須周篤。易虛易實。疢病惟速。疾痛莫知。疴癢誰告。如啞不言。如謎難卜。保赤維艱。常憂手束。遍考方書。廣搜秘錄。
識取其精。論採其卓。爰輯斯編。釋謎標牘。既分門類。更詳款目。欲幼幼者。當為三複。
白話文:
陰陽調和,胚胎在母親腹中孕育。五行相互影響,才能形成孕育的過程。隨著時間逐月成長,逐漸形成胎兒的性別。九個孔竅開始分化,四肢也隨之發育。內臟分為五個,腑則有六個。體內生長筋骨,體外則充實肌肉。至於經脈,無不彼此連結。至於毛髮,也都聚集生長。胎兒的氣息與母親相通,呼吸也跟著母親盈縮。母親的呼吸與胎兒一致,如同玉石被包裹在璞玉之中。母親若感到熱,熱也會影響胎兒;母親若感到寒冷,寒冷也會影響胎兒。母親若發怒,胎兒的脈搏也會受到影響;母親若受驚嚇,胎兒的陰氣也會受到影響。母親若過度思慮,氣就會停滯;母親若憂愁,神氣就會受限。以上種種因素,都可能導致毒素積聚,而毒素積聚的影響,甚至比過度縱慾更嚴重。毒素停留在先天,會導致後天的發育不良。這就是古人重視胎教的原因。懷胎十個月,胎兒發育成熟。一旦臨盆,就像瓜熟蒂落一樣。此後需要哺乳,更要細心照料。嬰兒容易虛弱也容易變得強壯,生病也來得快。生病疼痛卻無法表達,搔癢難耐也不知道如何告知。就像啞巴一樣無法言語,像謎團一樣難以推測。保護嬰兒非常困難,讓人常常感到束手無策。我廣泛查閱醫書,搜集各種秘方,取其精華,擇其卓越的論點,編撰成這本書,希望能解開這些疑難。本書既有分類,又詳列各項細節,希望想要養育好孩子的人,能夠仔細研讀。
3. 察色
錢乙曰。兒醫號為啞科。脈來駛疾難憑。故以察色為要。形色若不相應。然後聽聲切脈。如面上症。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赤者熱也。黃者積也。白者寒也。青黑者痛也。隨症治之。又如目內症。赤者心熱。導赤散。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青者肝熱。
瀉青丸。淺淡者補之。黃者脾熱。瀉黃散。無精光者腎虛。地黃丸。若見面目浮腫。主久咳嗽。乃脾受疳積也。又如唇上症。白主吐涎。嘔逆。吐白。便血。紅主渴飲煩躁。若久咳瀉唇紅者。是虛症也。勿用涼藥。黃主脾受積。後發腫紫色及吐涎。主蟲痛。不吐涎。是積痛。
唇口四畔黃如橘。主口臭。乃脾之積熱也。青主血虛脾寒。為冷所乘。蓋唇主脾土。木來剋土。知脾弱不能食也。又如舌上症。凡小兒舌乾、舌白、舌燥、舌苔、舌黃、舌赤腫。皆主大便不通。或通利必赤色焦黃。如舌裂。舌上芒刺。舌上出血。皆熱極。陽毒也。舌上生瘡。
心脾有熱。舌卷主驚。久患瀉利。舌黑而潤。不可認為熱。蓋久病上焦虛熱故也。久瀉利舌黑者。必死。
李仲南曰。面上青色。為驚積不散。欲發風候。紅赤色。為熱。為痰積壅盛。驚悸煩躁。增進黃色。亦為熱。為食積症傷。欲作疳候。或作痞癖。若神思昏沉。其候潮熱氣粗困倦。或嘔噦。或瀉痢。白色為寒。為肺氣不利。大腸滑泄。欲作吐利。黑色為痛所傳。不煩。症變即為逆候。
榮衛失序。為疾危惡。虞摶面上形症歌曰。痢疾眉頭皺。驚風面頰紅。渴來唇帶赤。毒熱眼朦朧。山根若見脈痕青。此病明知兩度驚。赤黑困疲時吐瀉。色紅啼夜不曾停。青脈生於左太陽。須驚一度見推詳。赤是傷寒微燥熱。黑青知是乳多傷。右邊青脈不須多。有則頻驚待奈何。
紅赤為風抽眼目。黑青三日見閻羅。
李梴曰。小兒諸病。但見兩眼無精光。黑睛無運轉。目睫無芒鋒。如魚貓眼狀。或兩眼閉而黑睛朦朧者死。或外若昏困。而神藏於內不脫者生。黑珠滿輪。睛明者少病。眼白多。睛珠或黃或小者。稟弱多病。
白話文:
錢乙說:「小兒科被稱為啞科,因為難以依靠脈象的快慢來判斷病情,所以觀察氣色非常重要。如果臉上的氣色和表現出來的症狀不符合,那麼再聽聲音和把脈。例如,臉上的氣色,左邊的腮幫子代表肝,右邊的腮幫子代表肺,額頭代表心,鼻子代表脾,下巴代表腎。臉色發紅表示有熱,發黃表示有積食,發白表示有寒,發青或發黑表示疼痛。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再例如,眼睛內的氣色,發紅表示心有熱,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淡紅色表示心有虛熱,可以用生犀散來治療;發青表示肝有熱,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顏色淺淡表示虛弱,需要補養;發黃表示脾有熱,可以用瀉黃散來治療;眼睛無精光表示腎虛,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如果臉部或眼睛浮腫,多半是長期咳嗽,是脾臟受到疳積的影響。再例如,嘴唇上的氣色,發白表示會吐口水、嘔吐、吐出白色液體或便血;發紅表示口渴、煩躁;如果長期咳嗽且嘴唇發紅,表示是虛症,不要用寒涼的藥物;發黃表示脾臟有積食,之後可能會腫脹發紫或吐口水;如果吐口水,表示有蟲痛;如果不吐口水,表示是積食引起的疼痛。嘴唇四周發黃像橘子皮,表示有口臭,是脾臟有積熱。發青表示血虛、脾寒,是受到寒冷的侵襲,因為嘴唇代表脾土,而木剋土,表示脾虛弱不能消化食物。再例如,舌頭上的氣色,小兒舌頭乾燥、發白、發燥、有舌苔、發黃、發紅腫,都表示大便不通,或者雖然通便但大便一定是赤色焦黃。如果舌頭有裂紋、有芒刺、出血,都表示熱極,是陽毒。舌頭上長瘡,表示心脾有熱。舌頭捲曲表示驚嚇。如果長期腹瀉,舌頭發黑卻很濕潤,不要以為是熱症,是因為久病導致上焦虛熱。如果長期腹瀉且舌頭發黑,一定會死亡。
李仲南說:「臉色發青,表示有驚嚇導致的積食還沒散開,可能要發風;發紅或發赤色,表示有熱、有痰積聚阻塞,或者有驚悸煩躁;如果顏色加深發黃,也是表示有熱、有食積,可能要發展成疳症,或者出現痞塊;如果神智昏沉,出現潮熱、呼吸急促、困倦、嘔吐或腹瀉,臉色發白,表示有寒,肺氣不利,大腸滑泄,可能要嘔吐或腹瀉;臉色發黑,表示是由於疼痛引起的,如果沒有煩躁,症狀出現變化,就表示病情惡化。這是因為榮衛失調,表示病情危險。虞摶的臉色症狀歌說,痢疾會導致眉頭皺起,驚風會導致臉頰發紅,口渴時嘴唇會發紅,毒熱會導致眼睛模糊。如果鼻樑根部出現青色脈絡,表示曾受過兩次驚嚇。如果臉色赤黑且疲憊,時而吐瀉,臉色發紅,晚上啼哭不停。左邊太陽穴出現青色脈絡,表示曾受過一次驚嚇。發紅是傷寒引起的輕微燥熱,發黑或發青表示是吃太多奶水導致的。右邊出現青色脈絡,表示經常受到驚嚇。如果發紅,則表示是風引起的抽搐,如果發黑或發青,三天內就會死亡。
李梴說:「小兒的各種疾病,只要看到兩眼無神,黑眼珠不轉動,眼睫毛沒有光澤,像魚或貓的眼睛一樣,或者兩眼緊閉,黑眼珠模糊不清的,都會死亡。如果外表看起來昏沉,但是神志還在,表示還能活。黑眼珠滿輪且明亮,表示病情輕微。如果眼白較多,眼珠發黃或很小,表示身體虛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