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綱目》~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是書各循三陽三陰之六經,而又析六經所發之款症。不循經,但據款析言之,則如各經皆有頭痛之類,難於識別。不析款,但循經挨言之,則又依文順義,不能令讀者一覽易曉。故循經析款,是書所由以成。
一、仲景傷寒書,自叔和竄亂後,其六經條款,凡註釋家各以意為前後,訖無一定。獨柯氏論注,其分隸六經者,頗有理據。今綱目所定,皆依柯本。
一、論者,即仲景之傷寒論。仲景有論,繼仲景而言者亦為傷寒論也。
一、綱也者,以為主也。傷寒之論,創自仲景,故獨主仲景而取其論以為綱。目也者,以為發明也。仲景論後,說者無慮千百家,然或偏或駁,或淺或庸,無足取者甚多。故獨採叔和以下若干家,各摘其語之尤精且當者以為目。
一、各經各款,引仲景之論為綱,固已。或有遺而未備者,必其與逐款無關,不便夾入;或語意與所已錄者大同小異,故亦置之。亦有條款太繁,不必備錄者,閱者當為意會,毋以掛漏為咎。
一、各經條款,彼此相同,如各經俱備載,毋論已。其有詳於此經,不復贅於他經者,或因候治相同,或因所列之款相互,須彼此連及,故他經不必再詳。閱者當以意會,前後參看,毋得拘泥。
一、採輯前人諸說,或由理勢所及,或因仲景論之前後相附,不以世代之遠近為拘。
一、諸家方論,俱系專集,擇其至精至當者錄之,固已駢珠刻玉,各咀其英,各擷其髓矣。癸巳春,從邑中嵇氏假得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中藝術部,按次而詳讀之,不啻深入龍宮海藏,遍賞奇寶,非復人間耳目近玩矣。私心竊喜,故特表而志之。
白話文: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是依照中醫理論中的三陽經和三陰經來分類,並且在每一經之下,再進一步分析其所出現的各種症狀。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只按照經絡的順序來描述,而是先分析症狀,例如,各個經絡都可能出現頭痛的症狀,如果只依照經絡來分類,將難以區分這些頭痛的差異。反之,如果只按照症狀來描述,不區分經絡,又會顯得過於繁雜,讓讀者難以理解。所以,本書採用了循經絡分症狀的方式來編寫,這就是本書的編寫原則。
關於《傷寒論》這本書,自從王叔和竄改後,後世的註釋家對於經絡條文的排序,都依照自己的想法而有所不同,沒有統一的定論。只有柯氏的註釋,對於經絡的歸屬,比較有道理。所以,本書所訂定的綱目,都依循柯氏的觀點。
所謂的「論」,指的是張仲景的《傷寒論》。張仲景的論述是《傷寒論》,後人繼承仲景的觀點所做的論述,也屬於《傷寒論》的範疇。
所謂的「綱」,指的是主要依據。因為《傷寒論》是張仲景所創立的,所以本書以仲景的論述為主,作為綱領。「目」指的是闡發說明。張仲景之後,註解《傷寒論》的學者成千上百,但是他們的觀點,有的偏頗,有的駁雜,有的淺薄,有的庸俗,沒有什麼值得採用的。因此,本書只採用王叔和之後,一些學者的觀點,擷取其中最精華、最恰當的言論,作為「目」。
在每一經、每一症狀的條文之下,都引用張仲景的論述作為綱領。如果仲景的論述有所遺漏,而且跟該條文無關,不方便夾帶在其中,或是內容跟已經收錄的內容大致相同,則會省略不錄。如果條文過於繁瑣,沒有必要全部收錄,讀者應自行領會其意,不要因為有所遺漏而責怪。
各經各症狀的條文,彼此之間可能會有相同之處。如果各經都有詳細記載,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有些內容在某一經寫得比較詳細,在其他經就不再重複贅述;或是因為症狀相同,或是因為所列的症狀相互關聯,需要互相參照,所以其他經就不再詳細說明。讀者應該自行領會,前後參看,不要過於拘泥。
本書在採集前人的觀點時,有的因為道理相通,有的因為仲景論述的前後呼應,不論這些觀點來自於哪個年代,都予以收錄。
本書所收錄的各家醫方和論述,都是從他們的專著中,選擇最精華、最恰當的部分。這些內容,就像珍珠美玉一樣珍貴,都擷取了其中的精髓。在癸巳年的春天,我從同鄉嵇先生那裡借來《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中的藝術部,仔細閱讀。感覺就像深入龍宮寶藏一樣,遍覽奇珍異寶,這些見聞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間的所見所聞。我私下感到十分高興,所以特別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