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

1. 本草(一)

〔神農本草經〕隋志三卷,佚

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嘗味草木。宜藥療疾。救夭傷之命。五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漢書平帝紀曰。元始五年。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鐘律小學史。編方術本草。及目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

又樓護傳曰。護少隨父為醫長安。出入貴戚家。護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長者咸愛重之。

賈公彥曰。張仲景金匱云。神農能嘗百藥。則炎帝者也。(周禮正義。)

嵇康曰。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訪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大平御覽。引養生論。)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原為三卷,如今已失傳。

史料記載,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教導天下人耕種五穀,減少殺生,並嚐遍草木,尋找藥物治療疾病,救治眾人,而人們卻不知其功勞。他著有《本草》四卷。漢平帝元始五年,朝廷徵集天下通曉古籍、天文、歷算、鐘律、小學、史學、方術、本草等學問的人,並將相關典籍和學者們的著作彙編成冊。

傳說樓護年輕時隨父親學習醫術,常出入於官宦人家,他熟讀醫經、本草和方術,內容多達數十萬字,深受長輩們的敬佩。

賈公彥在《周禮正義》中引用張仲景的《金匱》一書,指出神農能嚐百藥,說明神農就是炎帝。

嵇康在《大平御覽》中引用《養生論》說,神農認為上藥能養命,中藥能養性,了解生命的道理,並根據此道理進行輔助調理。

葛洪曰。神農經曰。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羽毛。行廚立至。又曰丘芝及餌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雲母太乙禹餘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又曰。中藥養性。下藥除病。能令毒蟲不加。猛獸不犯惡氣不行。眾妖並闢。(抱朴子)

又曰。按本草藥之與他草同名者甚多。唯精博者能分別之。不可不詳也。(抱朴子。)

陶弘景曰。舊說稱神農本經。余以為信然。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八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殺生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眾聖而滋彰。但軒轅以前。文字未傳。如六爻指垂。畫象稼穡。即事成跡。至於藥性所主當以識。識相因。不爾何由得聞。至於桐雷。

白話文:

葛洪說,《神農本草經》記載,上藥能使人身心安泰,延年益壽,升天成神,自由遨遊天地,役使萬靈,甚至長出羽毛,飛行千里。文中也提到,像丘芝、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太乙等藥材,都能單獨服用,皆能讓人飛升成仙,長生不老。而中藥則可以養護身體,下藥則能去除疾病,更能讓人不被毒蟲侵害,猛獸不犯,惡氣不侵,百邪辟易。

此外,葛洪還指出,《本草經》中有很多藥物與其他草本植物同名,只有精通藥理的人才能分辨,不可不慎。

陶弘景則說,古人所說的《神農本草經》可信。相傳神農氏統治天下時,創造了八卦,溝通天地鬼神,發明耕種,減少殺生之苦,並用藥物醫治疾病,救治傷患。這三項偉大的功績,歷經眾多聖人而更加發揚光大。然而,在黃帝之前,文字尚未傳播,當時的人們只能用六爻指垂,畫像稼穡,用實物來記錄事物。因此,關於藥性,只能靠識別和經驗來判斷,否則就無法得知。至於桐雷,...

乃著在於編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但後人多更修飾之爾。秦皇所焚醫方卜術不預。故猶得全錄。而遭漢獻遷徙。晉懷奔迸。文籍焚靡。千不遺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經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記。(本草經集註序)

又曰。凡採藥時月。皆建寅歲首。則從漢太初後所記也。(本草總序例)

顏之推曰。秦人滅學。董卓焚書。典籍錯亂。非止於此。譬猶本草。神農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趙國常山奉高真定臨淄馮翊等郡縣名。出諸藥物。由後人所羼。非本文也。(家訓。)

蘇敬曰。漢書藝文志有黃帝內外經。班固論曰。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原疾病之深淺。乃班固論經方之語。而無本草之名。惟梁七錄有神農本草三卷。陶據此以別錄加之為七卷。韓保升曰。按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直云本草者。為諸藥中草類最多也。

白話文:

這本書應該與《素問》屬於同類書籍。只是後人為了美觀,大多修改潤色過。秦始皇焚書時,醫方卜術並沒有被列入焚燒範圍,因此這本書得以完整保存。然而,它經歷了漢獻帝遷徙、晉懷帝逃亡時戰亂的摧殘,書籍散落焚毀,千分之一都留存不下來。現在我們所保存的四卷,是書中記載的藥材產地,為後漢時期的制度。懷疑是張仲景、華佗等人記載的。

另外,關於採藥的月份,都以建寅年為起始,這是按照漢太初曆記載的。

顏之推說,秦朝滅亡後,學術也跟著衰敗,董卓焚書後典籍錯亂,不只這一種情況。就拿本草書來說,神農所著的本草書中,卻出現了豫章、朱崖、趙國、常山、奉高、真定、臨淄、馮翊等郡縣的名稱,這些郡縣產出的藥物,是後人添加上去的,並不是原本的內容。

蘇敬說,漢書藝文志中有記載黃帝內外經。班固評論說,經方之術,主要探討草藥石頭的寒熱性質,以及疾病深淺的程度。這是班固對經方之術的論述,並沒有提到本草。只有梁代的七錄中有記載神農本草三卷。陶弘景以此為基礎,再加上別錄,擴充為七卷。韓保升說,藥物包括玉石、草木、蟲獸,但直接稱呼為本草,是因為草類的藥物佔大多數。

掌禹錫等曰。舊說本草經神農所作。而不經見。漢書藝文志亦無錄焉。平帝紀云。元始五年。舉天下通知方術本草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樓護傳稱護少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本草之名。蓋見於此。而英公李世勣等注引班固敘黃帝內外經云。本草石之寒溫。原疾病之深淺。

此乃論經方之語。而無本草之名。惟梁七錄載神農本草三卷。推以為始。斯為失矣。或疑其間所錄生出郡縣有後漢地名者。以為似張仲景華佗輩所為。是又不然也。淮南子曰。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矣。蓋上世未著文字。師學相傳,謂之本草。兩漢以來。

白話文:

掌禹錫等人說:舊說《本草經》是神農所作,但沒有見過此書。漢書《藝文志》也沒有記載。平帝紀載,元始五年,舉天下通曉方術本草者,在所在地駕一輛快馬郵車,派遣他們前往京師。樓護傳稱,護少時就背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字。本草之名,大概就是從此出現的。而英公李世勣等在注釋中引用班固敘述《黃帝內外經》說:本草記載石之寒溫,探究疾病之深淺。

這只是論述經方之語,並沒有提到本草之名。只有梁代的《七錄》記載神農《本草》三卷,推斷為本草之始,這就失誤了。有人懷疑其中所記載的生出郡縣有後漢地名,以為是張仲景、華佗等人所作,這也不正確。淮南子說: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中毒七十次,由此醫方興起。蓋上世未曾著文字,師徒相傳,稱之為本草。兩漢以來,……

名醫益眾。張機華佗輩始因古學附以新說。通為編述。本草由是見於經錄。(嘉祐補註本草序)

又曰。陶弘景序云。今之所存。有此四卷。唐本亦作四卷。韓保升又云。神農本草上中下並序錄合四卷。今按四字當作三。傳寫之誤也。何則。按梁七錄云。神農本草三卷。又據今本經陶序後朱書云。本草經卷上卷中卷下。卷上注云序藥性之源本。論病名之形診。卷中云玉石草木三品。

卷下云蟲獸果菜米食三品。即不云三卷外別有序錄。明如韓保升所云。又據誤本妄生曲說。今當從三卷為正。(序例注)

趙德鄰曰。滕元發云。一善醫者。唯取本草白字藥用之多驗。蘇子容云。黑字者是後漢人益之。(侯鯖錄)

白話文:

古代名醫為百姓貢獻良多,像張仲景、華佗這些醫學大家,都是以古醫學為基礎,加入新的觀點,並編寫成書。因此,本草學才得以流傳下來。

有些人認為《神農本草經》有四卷,其實是錯誤的。唐朝的版本也是四卷,韓保升也說神農本草上中下三卷加上序言共有四卷。但是根據《梁七錄》記載,神農本草只有三卷。另外,現在的版本中,陶弘景的序言後面的朱墨注記也表明,本草經分為上、中、下三卷,分別記載了藥性的起源、疾病的診斷、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等内容。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神農本草經》只有三卷,而不是四卷。那些錯誤的說法都是因為抄寫錯誤或誤解而產生的。

趙德鄰引用滕元發的話說,一個好的醫生只要熟悉本草中常用的藥物,就能治好很多病。蘇頌則補充說,本草中黑色的字是後漢人所加的。

王應麟曰。今詳神農作本草。非也。三五之世。樸略之風。史氏不繁。紀錄無見。斯實後醫工知草木之性。託名炎帝耳。(困學紀聞)

楊慎曰。白字本草。相傳以為神農之舊。未必皆出於神農。後人增之爾。然其中如腸鳴幽幽。又云勞極洒洒。又發髲療小兒癇大人痓。仍自還神化。又云。立冬之日。菊卷柏先生為陽起石桑螵蛸。凡十物。使主二百草為之長。立春之日。木蘭射干先生為柴胡半夏。使主頭痛。

白話文:

王應麟認為,現今所見的《神農本草經》並非神農所作,那是三五年間,人們樸素簡約,史官不喜繁瑣記載,所以才沒有關於神農本草的記載。實際上,是後世醫工了解了草木的特性,才假借炎帝的名義寫成。

楊慎也認為,現今流傳的《白字本草》被認為是神農的舊作,但未必都是神農所寫,其中有不少是後人添加的。比如書中提到「腸鳴幽幽」,「勞極洒洒」,「發髲療小兒癇大人痓」,這些都是神化之說。還有提到立冬之日,菊卷柏先生為陽起石桑螵蛸等十種草藥,使兩百種草藥生長;立春之日,木蘭射干先生為柴胡半夏,使人頭疼。這些內容都是後人杜撰的。

四十五節。立夏之日。蜚廉先生為人參茯苓。使主腹中七節。保神守中。夏至之日。豕首茱萸先生為牡蠣烏喙。使主四肢二十三節。立秋之日。白芷防風先生為細辛蜀漆。使主胸背二十四節。此文近素問。恐非後世醫能為也。又據此文以立冬為首。別考緯書。謂三皇三世。伏羲建寅。

神農建醜。黃帝建子。至禹建寅。宗伏羲。商建醜。宗神農。周建子。宗黃帝。所謂正朔三而改也。立夏之後。復例夏至而後言立秋。與素問長夏之說同。所謂五氣順布行四時也。(升庵文集)

白話文:

四十五節,立夏這天,蜚廉先生以人參茯苓為藥,主治腹中七節,保神守中;夏至這天,豕首茱萸先生以牡蠣烏喙為藥,主治四肢二十三節;立秋這天,白芷防風先生以細辛蜀漆為藥,主治胸背二十四節。這篇文章與《素問》相似,恐怕後世醫者難以理解。另外,這篇文章以立冬為首,根據緯書記載,三皇三世,伏羲建寅,神農建醜,黃帝建子,到禹建寅,尊奉伏羲。商建醜,尊奉神農;周建子,尊奉黃帝,所謂正朔三而改也。立夏之後,接著講夏至,再講立秋,與《素問》中長夏的說法相同,所謂五氣順布行四時也。

寇宗奭曰。本草之名。自黃帝岐伯始。其補註總敘言舊說本草經者。神農之所作而不經。平帝紀元始五年。舉天下通知方術本草者所在。軺傳遣詣京師。此但見本草之名。終不能斷自何代而作。又樓護傳稱護少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本草之名蓋見於此。是尤不然也。世本曰。

神農嘗百草以和藥濟人。然不著本草之名。此未臻厥理。嘗讀帝王世紀曰。黃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定本草經。造醫方以療眾疾。則知本草之名。自黃帝岐伯始。其淮南子之言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七十毒。亦無本草之說。是知此書乃上古聖賢具生知之智。故能辨天下品物之性味。

合世人疾病之所宜也。(本草衍義)

白話文:

寇宗奭說:本草的命名,從黃帝岐伯開始。那些補註總敘言舊說本草經的人,說神農所作而不經,平帝紀元始五年,舉天下通曉方術本草的人,不論身在何處,都派遣使者前往京師。這只不過是見到了本草的名字,卻無法斷定它究竟是出自哪個朝代。還有樓護傳稱護少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本草的名字大概就見於其中,這也是錯誤的。世本說:

神農嘗遍百草以調和藥物救濟百姓。然而並沒有記載本草的名稱。這還未臻於本草的精髓。我曾讀過《帝王世紀》,書中記載:黃帝派遣岐伯嘗遍草木的味道,制定本草經,並創造醫方來治療各種疾病。由此可知,本草的命名,是從黃帝岐伯開始的。而淮南子所言神農嘗遍百草的滋味,一日中就中毒七十次,也沒有提到本草的說法。這說明這些書都是上古聖賢憑藉天生智慧,才能辨別天下萬物的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