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十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6)

1. 本草(五)

又略載其單方。庶幾為成書焉。既成。釐為四卷。而粗評之名不易。自以一得之愚。或有裨於初學也。不惜寡昧。出與四方共之。我朝以醫術名者。曰丹溪先生。彼學者由藥性以習脈候。觀會通以達病機。期周官之十全。等孫武子之百勝。不待得之三折肱也。又豈但丹溪之徒而已哉。

〔趙氏(星南)上醫本草〕四卷,未見

〔賀氏(岳)藥性準繩〕未見

海鹽縣誌曰。賀岳字汝瞻。初因母病。盡購岐黃書誦之。且從四方國手講究。遂精其術。病者圭勺沾口即奏功。群邑藩臬。皆延致之。加以賓禮。所著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診脈家寶。藥性準繩諸書。業醫者宗之。

〔俞氏(汝言)本草摘要〕未見

按上見於浙江通志經籍部。

〔薛氏(己)本草約言〕四卷,存

自序曰。夫人憑車而歷垣道。登舟而泛安瀾。情與境俱適。逮至臨大行孟門。瞿塘灩澦。則靡不惕然驚。而又輻脫焉。轡委焉。櫓折而帆破焉。則其呼號必倍。而垂援也必力。何也。安危異也。故古先聖人。惟稷教稼。惟契明倫。而神農氏獨於洪荒以前。舉凡若草若木。若蟲魚玉石之類。

無不備嘗而昭示之。寧舍教養。而為此不急之務哉。誠曠觀天下。業已茹毛飲血。老死不相往來。一切經綸。徐聽之異日。而獨是風者寒者。暑者濕者。與夫喜怒憂思悲驚恐者。氓之蚩蚩。何所不有。須臾之間。生死判焉。而得不力為垂援。其如此呼號望救者何哉。故醫之道。

倍急於教導。而功亦與稷契等。昔人稱山中相業。良不誣也。自是陶弘景而後。增補非一。有所謂唐本蜀本。計一十六家。而言亦彌廣。餘生也晚。幸秘笈無不發之藏。故余得遊息其間。積有年所。時就本草中。輯其日用不可缺者。分為二種。且別以類志約也。韋編幾絕。丹黃斑駁不復識。

因思神農生人之澤。昭垂萬祀。而全本浩汗難竟。則斯帙也。其徑捷。其功逸。其神不勞。寓目之餘。條分縷指。無不備具。所謂開卷一讀。生氣滿堂者。其在斯乎。因命曰約言。公之海內。庶幾案頭篋際。可披可攜。一切苦卷帙之繁者。不至塵封簡蠹矣乎。嗣是求之素問靈樞諸書。

不可謂非登高行遠之助云。不然。嶮巘在前。風波在後。而棄爾輔舍爾楫。將車覆康莊。舟橫野渡矣。冀其終逾絕險。轉危為安也。有是理哉。今天下司農司鐸。蓋不乏人。而神農一任。所繫尤急。則翼斯人於不死。而因以仰贊稷契之功。端在是矣。毋曰非博觀也忽之。古吳薛己立齋甫題。

蘇州府志曰。薛己字新甫。號立齋。性穎異。過目輒成誦。尤殫精方書。於醫術無所不通。正德時。選為御醫。擢南京院判。嘉靖間進院使。所著有家居醫錄十六種。醫家多遵守之。

〔程氏(伊)釋藥〕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白話文:

又稍微記載了一些單方,希望可以完成一本醫藥書籍。書寫完成後,分為四卷,並取名為「粗評」,雖然這個名字並不出色,但這是我個人的淺見,或許能對初學者有所幫助。我不怕自己學識淺薄,將它公諸於世,讓大家共同參考。我們朝代以醫術聞名的人,是丹溪先生(朱震亨)。他的學生從藥性入手學習脈象,觀察各種變化,從而了解疾病的機理,期望達到像周朝官員那樣的醫術精湛,像孫武子那樣百戰百勝,不用經過多次失敗才能成功。難道只有丹溪先生的學生才能這樣嗎?

〔趙氏(星南)上醫本草〕四卷,未見(表示沒有見過這本書)

〔賀氏(岳)藥性準繩〕未見(表示沒有見過這本書)

海鹽縣誌記載說,賀岳,字汝瞻。他最初因為母親生病,買遍了各種醫書來閱讀,並且向各地名醫請教,因此精通醫術。病人口服他的藥,往往很快就能見效,各地的官員和顯貴都請他去診治,對他非常禮遇。他所著作的《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診脈家寶》、《藥性準繩》等書籍,被行醫的人奉為圭臬。

〔俞氏(汝言)本草摘要〕未見(表示沒有見過這本書)

以上這些書見於浙江通志的經籍部。

〔薛氏(己)本草約言〕四卷,現存。

他在自序中說,人乘坐車輛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乘船航行在平靜的水面上,心情和環境都非常舒適。但是,當來到險峻的孟門山,或是波濤洶湧的瞿塘灩澦時,就會感到驚恐不安,甚至會發生車輪脫落,韁繩鬆脫,船槳折斷,船帆破裂等危險。這時的呼喊求救聲必然會加倍,而救援力量也必須更加強大。為什麼呢?因為處境不同,一個是安逸,一個是危險。所以,古代的聖賢,有的教導百姓耕種,有的教導百姓倫理道德,而神農氏卻在遠古洪荒時期,親自嘗遍了各種草木、蟲魚、玉石等,並將它們的藥性昭示給世人。難道神農氏捨棄了教導百姓的任務,而去做這些不急迫的事情嗎?其實,放眼天下,當時的人們還處於茹毛飲血,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一切社會制度,可以等以後再說,但唯獨那些受風寒、暑熱、濕邪侵擾,以及有喜怒憂思悲驚恐等情緒的人們,到處都有,而且在轉眼之間,就可能面臨生死。這種情況下,難道不應該竭盡全力去救助那些呼喊求救的人們嗎?所以,醫學之道,比教導耕種和倫理道德更加迫切,而它的功勞也與教導耕種和倫理道德同等重要。古人稱醫生為「山中宰相」,實在是沒有虛言。自從陶弘景之後,對本草的增補就沒有停止過,有所謂的唐本、蜀本,總共有十六家,內容也越來越廣泛。我出生較晚,幸好能接觸到這些沒有被藏起來的秘籍,所以能夠潛心研究這些醫藥書籍。經過多年積累,我從本草中整理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將它們分為兩類,並按照類別做簡要的記錄。古籍的編繩都快斷了,書籍也因為年代久遠而字跡模糊難以辨認。

因此,我想到神農氏給人類帶來的恩澤,照耀萬世。但是完整的本草典籍浩瀚無邊,難以全部看完,所以編寫了這本《本草約言》。它簡捷易懂,功效顯著,而且不會讓人感到勞累。在閱讀的過程中,各種藥物的特性都分門別類,條理清晰,一應俱全。所謂「打開書卷一讀,便能感到精神振奮」,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我將它命名為「約言」,公開給天下人,希望能讓它放在大家的案頭或書箱裡,可以隨時翻閱攜帶。這樣,那些苦於書籍繁雜的人們,就不會讓書籍蒙塵受蛀了。如果能進一步研讀《素問》、《靈樞》等醫學經典,那麼可以說這本書能幫助我們登高望遠。不然的話,如果前方是險峻的山峰,後方是洶湧的波濤,而我們卻放棄輔助的工具,那麼就會導致車輛在平坦的道路上翻覆,船隻在荒野的渡口橫翻。還能指望最終能夠越過危險,轉危為安嗎?這是不可能的。如今,天下掌管農業和教育的人很多,但是神農氏所承擔的責任卻更加重要,關乎百姓的生死。所以,我們應該幫助人們擺脫疾病的困擾,從而協助他們像輔佐稷契那樣成就功業,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因為這本書不是廣博的著作就輕視它。古吳(今江蘇蘇州)薛己立齋題寫。

蘇州府志記載說,薛己,字新甫,號立齋。他天資聰穎,看過的文字就能背誦。他尤其專注於醫書的研究,對醫術無所不通。明朝正德年間,他被選為御醫,後升為南京太醫院判,嘉靖年間又升為太醫院使。他著有《家居醫錄》等十六種醫學著作,被醫學界廣泛遵從。

〔程氏(伊)釋藥〕醫藏目錄四卷,未見(表示沒有見過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