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4)

1. 本草(五)

各二卷。

〔滕氏(弘)神農本經會通〕十卷,存

六世孫萬里序略曰。世系邵陽縣公。諱弘別號可齋。不肖孫萬里六世祖也。公幼而習儀部公過庭之訓。不獨忠孝大旨。摩頂授記。岐嶷聆略。即流覽中所稱仁愛一眶。足展天地萬物同體之念者。匪靡瑩精注目。惟是邵陽錫壤間。父老士紳。及窮檐僻谷。罔弗加額祝天曰。鄭之慈母。

今之滕公。既政成以畏壘多暇。每計人生斯世。無百年不盡之身。而有千古不磨之澤。澤一邑澤九有。遇使然也。其惟著書立言者乎。則無若神農氏本經一書。自胥庭太昊。以迄於茲。在在而行。人人所需。非直六籍三墳。偏為經生學士家所眤也。唐文皇渙集大觀。益廣世澤。

至我聖祖。創為惠民一局。設為官董其事。欲俾海寓悉解呻吟之苦。而卒業扁跗氏。喙喙爭鳴矣。仲景東垣。世鮮儔匹。而朱氏丹溪多所折衷。彼其遊於七十二毒之日者。不啻神授故足術。遂於公餘。稍輯其略。及賦歸來。止嬴兩袖清風。而是書獨不離坐臥。瀟然環堵。凡五七易稿。

始成文行忠信之冊。為四部。析為十卷。年垂白。猶屈首讎校。握毛錐子日不倦。凡寒暑遍一支幹。乃克投筆。蓋十歲又二云。

〔亡名氏本草藥性賦〕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劉氏(全備)註解藥性賦〕一卷,存

〔王氏(綸)本草集要〕國史經籍志八卷,存

自序略曰。弘治壬子。備員儀制王事。公暇取本草及東垣丹溪諸書。參互考訂。削其繁蕪。節其要略。刪成五卷。定為中部。又取本草卷首總論。及採內經東垣諸說。有關於本草者。凡一卷。附於前。以為本草之源。為上部。又取藥性所治。分類為十二門。凡二卷。以為臨病用藥制方之便。

為下部。凡三易稿。歷四寒暑而書成。共八卷。名曰本草集要。蓋止取其要。以便初學。及吾儒之欲旁通是術者耳。若專門之士。聰敏之資。固當盡閱全書。不可厭繁多。而樂簡便也。

明史稿吳傑傳曰。王綸。字汝言。慈溪人。舉進士。遷禮部郎中。歷廣參政湖廣廣西布政使。正德中。以副都御史。巡撫湖廣。綸精於醫。所在為人治病。無不立效。有本草集要。明醫雜著。行於世。

李時珍曰。本草集要。弘治中禮部郎中慈溪王綸取本草常用藥品。及潔古東垣丹溪所論序例。略節為八卷。別無增益。斤斤泥古者也。

〔袁氏(仁)本草正訛〕未見

按上見於王畿袁參坡小傳。

〔亡名氏本草源流〕一卷,未見

按上見於菉竹堂書目。

〔蔣氏(儀)藥鏡〕四卷,存

四庫全書提要曰。藥鏡四卷。明蔣儀撰。儀嘉興人。正德甲戌進士。其歷官未詳。是編前後無序跋。惟凡例謂醫鏡之鐫。駢車海內。今梓藥性。仍以鏡名。其載藥性。分溫熱平寒為四部。各以儷語。括其主治。後附拾遺疏原滋生三賦。以補所未備。詞句鄙淺。徒便記誦而已。

白話文:

滕氏(弘)神農本經會通

這本書共十卷,現在只剩下來六卷。

滕萬里在序言中提到,他是邵陽縣公滕弘的六世孫,滕弘字可齋。滕弘從小就學習他父親的教誨,不僅忠孝兩全,還深受佛法影響,具有仁愛之心。他認為,天底下萬物都是一體的,因此非常注重關愛百姓。邵陽地區的父老鄉親,甚至偏遠山區的居民都讚揚滕弘,稱他為鄭國的慈母。

滕弘在政務之餘,感嘆人生短暫,應該留下能夠流傳後世的功績。他認為,要能澤被後代,沒有比著書立說更好的方式了。而《神農本草經》這本書,從上古時期到現在,都是人人需要的,不只是讀書人需要。唐文皇對此書進行了整理,使之更加廣泛地造福於世人。

到了明朝,朝廷設立了惠民藥局,並且委派官員來管理,希望能夠解除百姓的病痛。雖然有張仲景、李東垣等醫學大家,但朱丹溪對他們的醫理多有折衷,他遍嘗百草,如神助一般。滕弘利用公務之餘,開始整理《本草經》。當他告老還鄉時,身邊沒有什麼財產,只有這本書伴隨他。他反覆修改了五、六次,終於完成了這本分為四部、共十卷的書籍。即使年紀大了,他仍然不斷校對,直到書稿定稿才停筆。這本書耗費了他十二年的時間。

亡名氏本草藥性賦

這本書共一卷,在《國史經籍志》中有記載,但現在已經失傳。

劉氏(全備)註解藥性賦

這本書共一卷,現在仍然存在。

王氏(綸)本草集要

這本書在《國史經籍志》中記載有八卷,現在仍然存在。

王綸在序言中說,他在弘治年間任職禮部,利用公務閒暇,參考《本草》以及李東垣、朱丹溪等人的著作,刪繁就簡,將其精華整理成五卷,作為本書的中部。他又將《本草》的總論,以及《內經》、李東垣的學說中關於本草的部分,整理成一卷,放在前面,作為本書的上部。最後,他又將藥性及其主治功效,分成十二門,整理成兩卷,放在後面,方便臨床用藥和開方。

這本書經過了三次修改,歷時四年才完成,共八卷,名為《本草集要》。取名為「集要」,是為了方便初學者和想涉獵醫學的讀書人學習。至於專門研究醫學的人,則應該仔細閱讀所有相關書籍,不要只求簡便。

《明史稿》中記載,王綸字汝言,是浙江慈溪人,中進士後,歷任禮部郎中、廣西參政、湖廣廣西布政使等職。正德年間,以副都御史巡撫湖廣。王綸精通醫術,所到之處都為百姓治病,而且效果顯著。他著有《本草集要》和《明醫雜著》,流傳於世。

李時珍認為,王綸的《本草集要》是在弘治年間,禮部郎中王綸取《本草》中常用的藥品,以及潔古、東垣、丹溪等人的論述,簡要地整理成八卷,沒有加入新的內容,只不過是拘泥於古法而已。

袁氏(仁)本草正訛

這本書已經失傳。 關於這本書的資訊,可以在王畿的《袁參坡小傳》中看到。

亡名氏本草源流

這本書共一卷,已經失傳。 關於這本書的資訊,可以在《菉竹堂書目》中看到。

蔣氏(儀)藥鏡

這本書共四卷,現在仍然存在。

《四庫全書提要》中說,《藥鏡》共四卷,是明朝人蔣儀所著。蔣儀是嘉興人,正德年間中進士,他曾擔任過什麼官職已經無從考證。這本書沒有序跋,只有凡例提到,當時醫學書籍非常普及,因此他將藥性書籍命名為「藥鏡」,內容分為溫、熱、平、寒四部,用對偶的句式概括藥物的功效。書後還附有《拾遺》、《疏原》、《滋生》三篇賦,作為補充。但是文字淺白,只是為了方便記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