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九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九

1. 史傳

〔甘氏(伯宗)名醫傳〕(宋史作歷代名醫錄)新唐志七卷,佚

〔李氏(濂)醫史〕明史十卷,存

凡例曰。歷代名醫。凡史傳所載者。謹備錄之於前五卷矣。其有散見各家文集者。亦錄之以備遺。則俱列於後五卷。一古之名醫。前史已有傳者。既錄之矣。乃若張仲景王叔和啟玄子。皆醫之宗也。良不可無傳。今皆補之。其絕無事實。如巫咸巫彭矯氏俞氏盧氏崔文子公孫光之類。

則闕之。一凡各家文集中所載。序記雜文。凡為名醫而作者實繁。其篇悉弗錄。蓋不可勝錄也。一諸名醫學本素難。方術醇正者。則錄之。如晉書所載佛圖澄單道開之類。頗涉勾誕。悉黜不錄。恐滋後人之惑。一凡區區別有見聞。本傳之所未及者。或間有一得之愚。亦潛附傳後。

白話文:

[「甘氏(伯宗)名醫傳」,在宋代史書《宋史》裡被歸入《歷代名醫錄》一書中,共七卷,現已失傳。

「李氏(濂)醫史」,在明代史書中被收錄,共十卷,現仍存世。

凡例中提到,歷代的名醫,凡是史書中有記載的,都謹慎地記錄在前五卷中。對於那些在各個文集裡零星出現的名醫,也會記錄下來以防遺漏,並將這些名醫的紀錄放在後五卷中。對於古代的名醫,如果前史已有他們的傳記,已經記錄在內了。但像張仲景、王叔和、啟玄子這樣的醫學宗師,他們確實是醫學界的巨擘,因此無法沒有傳記,所以現在將他們補充進來。對於那些完全沒有實質歷史根據的名醫,如巫咸、巫彭、矯氏、俞氏、盧氏、崔文子、公孫光等,則不予錄入。

在各種文集中的紀錄中,序文、記事文等,凡是被稱為名醫的作者多不勝數,但他們的文章全部都不予錄入,因為錄入的篇幅無法勝任。對於各種名醫,他們的學問本來就難以詳細探討,醫術純正的,才會被錄入。例如在《晉書》中提到的佛圖澄、單道開等,他們的故事有點誇張,所以全部都被排除不錄,以免後人產生混淆。對於一些零星的見聞,或者只是個人的一點愚見,如果在傳記中沒有涉及,也會隱藏在傳記的後面.]

以諗觀者。一近代名醫。如劉守真張子和李明之諸子。平生著述頗多。其治療奇驗。不可勝數。而金元史載之甚略。今姑依史錄之。不敢增也。

明史稿曰。李濂。字川父。祥符人。舉正德八年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沔陽知州。稍遷寧波同知。擢山西僉事。嘉靖五年。以大計免歸。年才三十有八。濂少負俊才。時從俠少年。聯騎出城。搏獸射雉。酒酣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為人。一日作理情賦。友人左國璣持以示李夢陽。

夢陽大嗟賞。訪之吹臺。濂自此聲馳河雒間。既罷歸。益肆力於學。遂以古文名於時。初受知夢陽。後不屑附和。里居四十餘年。著述甚富。

白話文:

「以諗觀者」,指的是古代知名的醫學家,像是劉守真、張子和、李明之等,他們平生撰寫了眾多的著作,治療疾病的效果奇特且豐富,數不勝數。然而,在金元時期的歷史記載中,對於這些醫學家的描述相對簡略。現在,我們姑且根據歷史的記錄來介紹他們,不敢任意增加新的內容。

根據《明史稿》記載,李濂,字川父,來自祥符,他在正德八年鄉試中獲得了第一名,次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沔陽知州,不久晉升為寧波同知,再升遷為山西僉事。在嘉靖五年,他因為考覈被免除官職返回故里。當時他年僅三十八歲。李濂年輕時就擁有非凡的才能,時常與豪邁的年輕人一同出城狩獵,喝得大醉後唱著悲歌,慷慨激昂,他仰慕信陵君侯生的人格魅力。有一天,他寫了一篇關於理學的情懷文章,好友左國璣拿去給李夢陽看。

李夢陽對此文讚嘆不已,並邀請李濂到吹臺一聚。從此,李濂的聲名在河洛地區傳開。在離開官場後,他更加努力於學術研究,最終在當時以古文知名。起初,他得到了李夢陽的賞識,但後來他不再隨波逐流。在鄉下居住了四十多年,他撰寫了大量的作品。」

四庫全書提要曰。醫史十卷。明李濂撰。是編採錄古來名醫。自左傳醫和以下。迄元李杲。見於史傳者。五十五人。又採諸家文集所載。自宋張擴以下。迄於張養正。凡十人。其張機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原禮葛應雷六人。則濂為之補傳。每傳之後濂亦各附論斷。然如醫和診晉侯。

而知趙孟之死。據和所稱主不能御。吾是以云。蓋以人事天道斷之。而濂以為太素脈之祖。扁鵲傳中。趙簡子齊桓公虢君。各不同時。自為史記好奇之誤。而濂不訂正。葛洪自屬道家。但偶集方書。不聞浩驗。乃一概收入。則陶弘景之撰名醫別錄。有功本草。何以見遺。褚澄遺書。

白話文:

《四庫全書總目》提到,「醫史」共十卷,由明代李濂所著。這本書蒐集了從《左傳》的醫和開始,直到元代的李杲,歷史上有紀錄的五十五位著名醫生。此外,還收錄了自宋代張擴到張養正的十位醫生的資料。其中,對於張機、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原禮、葛應雷這六位醫生,李濂特別為他們撰寫了傳記。在每個傳記後面,李濂也附上了自己的評論。

然而,對於醫和診斷晉侯並預測趙孟之死,醫和認為是因為人事與天道,李濂則認為他是太素脈的創始人。在扁鵲的傳記中,對於趙簡子、齊桓公、虢君三位國君的年代描述不一,李濂認為這是史記中的錯誤,但未予更正。葛洪雖然屬於道家,只是收集了一些藥方,沒有經過嚴格的實驗驗證,但李濂卻將他與其他醫生一併收入。這讓人疑惑,為什麼陶弘景撰寫的《名醫別錄》,對於整理草藥有功,卻被遺漏在外?而褚澄的遺作,也未被納入此書。

偽託顯然。乃不能辨別。反證為真本。至於宋僧智緣。本傳但有善醫二字。別無治驗。特以太素脈知。與張擴具有醫案者迥別。載之醫家。尤為濫及。遠濟魯古。(按濟魯古原作直魯古。今改正。)亦更無一事可述。但以長亦能醫。專事針灸二語。遽為立傳。則當立傳者。又何限乎。

濂他書頗可觀。而此書乃冗雜特甚。殊不可解。惟其論倉公神醫。乃生五女。而不生男。其師公乘陽慶亦年七十餘。無子。以證醫家無種子之術。其理為千古所未發。有足取焉。

〔程氏(伊)醫林史傳〕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醫林外傳〕醫藏目錄六卷,未見

〔史傳拾遺〕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白話文:

這些文字在談論中醫和醫學歷史的記載,主要包含了以下內容:

  • 話題中提及的醫學著作或記載存在誤導,其中有些被認為是假託的,不能辨認真實性,而另一些則被認為是真正的醫學典籍。
  • 特別提到宋代僧人智緣的醫學傳記,僅有「善醫」二字描述,沒有具體的治療案例。而其醫學知識和案例與其他著名醫者的不同,例如張擴,這可能導致醫學界對其的評價存在過度泛濫。
  • 提及「遠濟魯古」,這可能是引用某個已修正的原文,強調了該醫學傳統或方法對於魯古地區人民的幫助。
  • 作者對其他醫學作品如「濂他書」、「程氏(伊)醫林史傳」、「醫林外傳」、「史傳拾遺」等進行評論,認為這些作品內容冗長、繁雜,難以理解。然而,其中關於「倉公神醫」的理論特別值得注意,因為它提出神醫倉公生育了五位女兒而非兒子,並且他的老師公乘陽慶年紀大時也無子嗣,以此來證明醫學並非無法生育的科學。這種理論在歷史上的確是獨創的,值得學習和參考。

〔王氏(宏翰)古今醫史〕未見

按上見於吳縣誌。

〔程氏(云鵬)醫人傳〕未見

程云鵬曰。醫人傳。軒岐而下。代不乏人。(採輯成編。)表其功能。闢其謬誤。學者獲所適從。生民安得無濟。

按〔殷氏(仲春)醫藏目錄〕一卷,存

殷仲春曰。平生嗜醫家書。恨不多見。僕在寧國。日暇無事。而江西朱純宇先生。處久識寧國諸醫家。並仕宦家。以饒道尊命。挾一刺借觀。然後知醫書之治瀚也。今列為十數函。標為函目。使仁人求其書。而廣濟於群生也。饒道尊為浙省提學。酷愛醫家之籍。所收甚富。寧國日出所藏考訂校正。雖不訖其卷帙。聊記名目焉。

白話文:

[ 「王氏(宏翰)古今醫史」未有記錄。

參考「吳縣誌」的記載。

「程氏(雲鵬)醫人傳」未有記錄。

程雲鵬表示,醫人傳承自黃帝以來,各時代都有傑出的醫學人才。(收集整理成冊。)用來彰顯他們的功能,糾正錯誤理論。學習者有方向可循,百姓怎能不得到幫助。

參考「殷氏(仲春)醫藏目錄」一卷,現有紀錄。

殷仲春說,他一生熱愛醫學書籍,可惜見到的不多。我當時在寧國,閒暇無事。江西朱純宇先生在寧國認識許多醫學家和官宦之家的人,因此能請他們提供醫書借閱。這讓我瞭解了醫書的豐富。現在,我將這些醫書分為多個函套,標明每套的名目,以便仁人志士尋找書籍,廣泛救助百姓。饒道尊是浙省提學,極度喜愛醫學相關的著作,收藏豐富。寧國的日出所藏,雖然未能完整記錄所有書籍,但至少記錄了書名。 ]

又曰。按醫藏錄者。取諸如來法藏。權立其名。以濟度群生也。世人珍重嚴敬者。莫如內典。廣被獲濟者。亦莫過內典。昔庾信竊佛記。以藻麗其文。罪生孽現。予借如來藏名。以救困厄。即如汲黯矯詔發粟。以濟饑民。漢武英主而不罪。又如周室不朝。桓文不得不令諸侯也。況佛藏有藥師之經。勒禮懺誦。即得清涼解厄。醫藏為世實罪過或宥。

〔王氏(宏翰)古今醫籍志〕未見

按上見於吳縣誌。

白話文:

古人曾說,編撰醫書之人,借用佛藏之名,用以救助芸芸衆生。在眾人珍視與敬畏的事物中,佛教典籍「內典」是極為重要的;而廣泛受惠的人們,也絕大多數是通過「內典」獲得幫助的。過去,庾信曾借用佛經的華麗文詞,但因此引發了後果。後來,他借用「如來藏」這個名稱,以救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這就像汲黯假借詔令分發糧食,以拯救饑餓的百姓,漢武帝作為英明的君主,並沒有責怪他。或者就像周天子沒有親自去朝拜,但桓公和文公還是不得不讓諸侯們去朝拜一樣。再者,佛教藏經中有藥師經,只要遵守儀式、懺悔、誦經,就能得到清涼與解除災難。醫書則能赦免世人所犯下的罪過。然而,王宏翰的《古今醫籍志》中並無相關記載,僅見於吳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