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八 (1)
卷七十八 (1)
1. 方論(五十六)
〔王氏(大綸)痘痧心法〕二卷,存
〔秦氏(昌邁)痘疹折衷〕二卷,存
〔殷氏(仲春)痧疹心法〕一卷,存
秀水縣誌曰。殷仲春。字方叔。自號東皋子。工岐黃。隱居教授。茆屋葭牆。不蔽風雨。生平落落寡合。惟與禾中高士高松聲姚士舜王淑民釋智舷相過從。載酒問奇。刻燭分韻。所著有醫藏目錄。棲老堂集。
〔李氏(中梓)痘科點〕未見
按〔朱氏(巽)痘科鍵〕二卷,存
朱鳳台序曰。治人之病。莫難於嬰兒。嬰兒之病。莫險於痘證。余少時出痘。幾為醫者所誤。長而聞父母言。每竦然自危。而併為眾嬰兒危。以故留心斯證。苟有良方。無不採輯。忽獲秘傳上下卷。如得拱璧照乘。用是搜討詮次。窮歲月之力。而後授之梓。客曰。其名鍵。何也。
白話文:
「[王氏(大綸)痘痧心法]二卷,存」 這是指存在兩卷的《王大綸痘痧心法》。
「[秦氏(昌邁)痘疹折衷]二卷,存」 這是指存在兩卷的《秦昌邁痘疹折衷》。
「[殷氏(仲春)痧疹心法]一卷,存」 這是指存在一卷的《殷仲春痧疹心法》。
「秀水縣誌曰。殷仲春。字方叔。自號東皋子。工岐黃。隱居教授。茆屋葭牆。不蔽風雨。生平落落寡合。惟與禾中高士高松聲姚士舜王淑民釋智舷相過從。載酒問奇。刻燭分韻。所著有醫藏目錄。棲老堂集。」 這段描述了醫學家殷仲春的事跡,包括他的名字、別號、學術成就以及與其他學者的交往。
「[李氏(中梓)痘科點]未見」 這表示《李中梓痘科點》這本書尚未被發現或找到。
「按[朱氏(巽)痘科鍵]二卷,存」 這提到存在兩卷的《朱巽痘科鍵》。
「朱鳳臺序曰。治人之病。莫難於嬰兒。嬰兒之病。莫險於痘證。餘少時出痘。幾為醫者所誤。長而聞父母言。每竦然自危。而併為眾嬰兒危。以故留心斯證。苟有良方。無不採輯。忽獲祕傳上下卷。如得拱璧照乘。用是搜討詮次。窮歲月之力。而後授之梓。客曰。其名鍵。何也。」 這段是朱鳳臺對這本書的序言,談論了治療嬰兒疾病之難度,特別是天花的危險性。他因自身經驗而專注於研究天花的治療方法,最終編撰了一本包含上下卷的祕傳書籍。他提到這本書的名稱為「鍵」的原因。
曰。鍵者。戶鑰也。戶非鑰無以開。是書之於痘。猶鑰之於戶耳。客曰。出子之言。使嬰兒得免於庸醫之手。子之功孰大焉。曰。醫者得是書。而究心焉。以保嬰兒於無事。醫者之功。與嬰兒之命也。於余何者。猶之今天下乂安。海晏河清。如人一元寧泰。四肢和暢。此天子之社也。
醫國者敢屍其勞哉。靖江朱鳳台慎人父漫題於退思堂。
按桐溪池田柔行曰。是書宛陵朱巽述家秘之口訣。與古人之要論。而所輯錄。原無題名。靖江朱鳳台者。撰次刊行。名曰痘科鍵。若因期施治篇。金鏡賦。節制賦。指南賦。自始熱至落痂餘六篇。自虛變實。至治虛弱二法論十則。並見於金鏡錄。麻疹篇。概見於保赤全書。其他間有古人之論。
白話文:
說道:「鍵」就像門上的鑰匙,沒有鑰匙,門就打不開。這本書對於天花,就像是鑰匙對門一樣重要。客人說:「您的話讓人明白,讓嬰兒能從庸醫手中解救出來,您的貢獻有多大啊。」回答說:「醫生如果能掌握這本書,並深入研究,就能確保嬰兒在無病痛的狀態下成長,這是醫生的功績,也是嬰兒的性命,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就好像當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就像一個人身心安寧、四肢舒暢,這是帝王的國家。治國的人怎麼能不為此付出努力呢?靖江的朱鳳臺慎人父親在退思堂隨筆寫下了這段話。
根據桐溪的池田柔行說:這本書是宛陵的朱巽述說家傳祕訣,並結合了古人的核心論點,但原本沒有標題。靖江的朱鳳臺撰寫整理並出版,稱為《痘科鍵》。其中包含了「因期施治篇」、「金鏡賦」、「節制賦」、「指南賦」等篇章,從發熱到落痂,總計六篇,從虛轉實,再到治療虛弱的兩種方法論,共十則,這些內容都出現在「金鏡錄」中。關於麻疹的部分,則見於《保赤全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古人的論點穿插其中。」
若自發熱。至落痂餘毒口六則。滿天秋。救苦丹。熱見愁。千里馬。賽春雷。一丸春等方論。俱見於丹臺玉案。考玉案。系崇禎中孫文胤所著。雖不知與是書先後奈何。據朱巽言而查之。是書所引。春沂師桂農子吳東園之說。玉案亦載之。不記出典。是書有家大人曰之語。玉案亦載其說。
無家大人曰字。要之是書立論。多有古賢未發之論。明辨詳委。宋元以來痘科之書。無慮數十家。未見出於是書之右者。則是豈剽襲舊說。以為己所著者耶。於是斷為成於朱巽之手者。唯原本頗多錯文。是鳳台從其稿本。未經校勘者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自行發燒的情況,可以參考「至落痂餘毒口六則」、「滿天秋」、「救苦丹」、「熱見愁」、「千里馬」、「賽春雷」、「一丸春」等藥方論述。這些內容都收錄在「丹臺玉案」這本書中。「丹臺玉案」是由崇禎年間的孫文胤所撰寫的。雖然我們不清楚這本書和「丹臺玉案」是誰先誰後,但根據朱巽的說法,這本書引用了春沂師桂農子吳東園的觀點,而「丹臺玉案」也有同樣的記載,但未詳細說明出處。
「丹臺玉案」中有些地方使用了「家大人曰」這樣的詞句,「丹臺玉案」也有同樣的表述。如果去掉「家大人曰」這幾個字,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書的理論多出自古代賢哲未曾提及的新見解,論述詳盡且明確。自宋代和元代以來,關於天花的書籍不下數十種,但很少有能超越這本書的。因此,這本書是否只是採用了前人的觀點,然後作為自己的著作呢?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這本書是由朱巽所作,但原始版本中有很多錯誤的文字,這是鳳臺從原稿本編輯的,並未進行校對。
〔汪氏(繼昌)痘科秘訣〕未見
婺源縣誌曰。汪繼昌。字伯期。大畈人。先世多業岐黃。昌始奮學能文。試不遇。尋復專醫術。掛瓢黃山白岳。精陰陽司天之說。調五行生剋。黜奇霸不用。活人無算。時稱國手。尤於治痘有異傳。常語人曰。痘科無死證。其不治者醫之咎也。所著有痘科秘袂行世。性謙讓。喜施予。濟人緩急無德色。有長厚風。
〔李氏(延昰)痘疹全書〕未見
按上見於曝書亭高士李君塔銘。
〔蔡氏(繼周)保嗣痘疹靈應仙書〕二卷,存
自序曰。醫藥二字。古有金匱玉板。岐黃問答。靈樞難經脈訣。何其詳備明正焉。周切思痘疹一門。名曰小兒科。口不能道寒熱之情。心不能辨甘苦之味。席天幕地。忽遭成人虎變之時。生死攸關之日。令父母手足無措。延一醫家。或有矢口亂談。曰補則補。曰瀉則瀉。惟命是從。
白話文:
【汪氏(繼昌)痘科祕訣】未見
婺源縣誌記載,汪繼昌,字伯期,大畈人。他的家族世代從事醫學,繼昌開始勤奮學習寫作,但考試未能如願。不久後,他專注於醫術,掛出醫師招牌在黃山與白嶽山間巡診。他精通陰陽運轉與天象理論,調整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摒棄奇特和霸氣的療法,救活了無數生命。當時被稱為國手。特別是在治療天花上有獨特的傳承。他經常對人說,天花科並無絕症,無法治療的狀況是醫生的過錯。他所撰寫的《痘科祕訣》已廣泛流傳。
【李氏(延昰)痘疹全書】未見
根據上文,在曝書亭高士李君的墓碑上可以找到相關記載。
【蔡氏(繼周)保嗣痘疹靈應仙書】兩卷,現存
自序提到,「醫藥」兩個字,在古代就有金匱玉板、岐黃的問答、靈樞難經脈訣等詳細且正確的記載。周切深思天花疹這一領域,被稱為小兒科,兒童無法描述寒熱的感受,也無法分辨甜酸苦辣的味道。他們生活在天覆地載的環境下,忽然面臨成人的變化,生死攸關的日子,使得父母束手無策。找來一位醫者,可能只是口頭胡言亂語,說要補充就補充,說要排泄就排泄,一切唯醫者的命令是從。
孰知補瀉之間。命若懸絲。賓主昏黑。不知醫之理。妙契穹蒼。若人也有蹈白刃之勇。辭爵祿之廉。能中庸之德者。然後可行。其用法與諸科不同。但知參耆能補。早則閉毒於內。邪正兩爭。頃刻殺人。又知巴豆大黃能瀉。元氣已弱。伶仃之際。再授摧殘。即能殺人。周不擅補不擅瀉。
執中正之理。以告天下。欲求天下不信者。吾不信也。周自庚戌援例。家難頻仍。橫逆疊至。致誤領虎觀。橫經之教誨也。久期射策金門。午馬歲月。苟得浮生三日之暇。竟寫塵蕪數萬之言。任從取捨。周始祖諱楷字子式。嘉定二年。以椒房懿親如海康。七世祖諱道泰。至順二年。
白話文:
誰能瞭解補益和消腫之間的微妙差別,就像繩索一般繾綣,主人和客人之間的關係混亂不明。如果不懂得醫學原理,就像天空中的雲霧一樣難以掌握。有如勇士面對白刃,堅決無畏,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能秉持中庸之道的人,才能行醫。他的用藥方法與其他科別不同。只知道使用黃芪能補氣,過早地在體內閉塞毒素,邪氣和正氣相互爭奪,片刻間就能致人於死地。又知道巴豆、大黃能消腫,當元氣已經衰弱,生命瀕臨終結時,再次施以摧殘,同樣能致人於死地。因此,周氏不擅長補氣也不擅長消腫。
他遵循中正的原則,向天下宣告。想要讓天下人都不相信他的醫術,他自己都不相信。周氏從庚戌年開始,經歷家族困難,不斷受到意外的衝擊,導致誤解了虎觀的指導,長期在金門試圖射策,到了午馬年。雖然獲得了一些時間的休息,卻寫下了數萬字的醫學論述,任由他人評斷。周氏的始祖名為楷,字子式,嘉定二年因椒房的尊貴親屬關係而到海康。七世祖名為道泰,至順二年。
舉賢良方正。宗五世祖諱胃字用岩。知余千。宗祖奉祀萬安橋。從兄時宜號玄谷。計擒徐海。逐汪五峰毛海峰。侄文龍年十八。用三折利刀。趕退胡平。沖犁圍擊。忘食者三書夜。急在成功。陣亡米碎。周父諱山。號童川。母李氏。俱可事神明。周五歲時。命置義莊田記。然組宗遣下山場。
約止八萬。余將訟雷電公明之下。恢復故物。警戒山鄰魚肉之過。節年蒙一二名卿面命著書。忽起此念。謹勒痘疹仙書上下二卷。咸成一部。躬具四方。博濟將來。孟子云。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此刻願人就利避害耳。又思文不及斑馬。才不及韓範。敢乞人序跋。以累名公之心目乎。
白話文:
選拔賢良公正的人。祖先名為胃,字用巖,瞭解我的事情。祖輩們在萬安橋奉祀祖先。堂兄名叫時宜,號玄谷,曾計策擒拿徐海,驅逐汪五峯、毛海峯。侄子文龍年僅十八歲,使用三折利刀,驅散了胡平,攻破敵軍。他奮戰到深夜,三天未進食。最終因功敗垂成,陣亡。父親名為山,號童川,母親為李氏,他們都虔誠敬神。五歲時,父親命令設立義莊田產記錄。然而,家族派遣下山場。約有八萬戶。我將向雷電公明請願,恢復原有的財產。提醒鄰居不要欺凌他人。近年來,我有幸得到一兩位名臣的指導和指示,突然產生寫作的想法。謹慎地編撰了一部痘疹仙書上下兩卷,合為一部,遍行天下,造福未來。孟子曾說,瞭解天命的人不會站在危牆之下,現在我願人們能選擇有利而避免有害。又想自己才能不及斑馬與韓範,但還是冒昧請各位名流為我作序跋,以增光彩。
俟二三年內。將經義書旨。大小方脈。傷寒金鏡錄。次第完就。聊答天地父母之心也。或蹈山林。或桴湖海。或爻翠竹蒼松。栽花灌園。惕然長悟。盡然長笑。不知所云。甬東季愚子蔡繼周。
〔亡名氏痘疹秘要〕一卷,存
陳楚瑜序曰。治痘方書。古今傳授。毋慮百家。求其剴切中程者。恆不易得。先君子歷宦於虔。得遇泰和蕭子。與之為莫逆。此君久以治痘。馳名海內。知光君子留心此道。暇日乃出其師所輯痘證一編相授。先君子得之。大加嘆異。自後凡遇遘斯證者。以之療治。多獲奇驗。
顧以未經剞劂。是致人皆罕見。迨遷宜陽司理。常擬刻於署中。未幾以善病罷歸。逾年遂爾見背。此書幾至湮沒。甲子闈後。予既落魄。閒居無事。偶檢遺笥幸編帙尚存。痛念先人素懷所鍾。不忍聽其散逸。爰收蠹魚之餘。訂其訛舛。更題曰痘疹秘要。付之梓人。俾廣其傳。
白話文:
待二三年後,完成經義書的精要、大小藥方、傷寒金鏡錄等著作,以此回應天地及父母的期望。或在山林間行走,或在湖泊海上遊蕩,或與翠竹蒼松為伴,種植花卉、管理園林。在這期間,突然有了深邃的感悟,不禁長聲大笑,不知所言。這是東莞季愚子蔡繼周的自我描述。
「亡名氏痘疹祕要」是一本只有一卷的書,現存於世。
陳楚瑜在序言中提到,治療天花的書籍從古至今眾多,但能精準適用的難以尋找。他父親曾在虔州做官時,遇到泰和的蕭子,兩人交情深厚。蕭子長期專精於治療天花,名聲遠播。他知道父親對此道有興趣,便在閒暇時將老師整理的一編天花證狀教給父親。父親得到這些知識後,大為驚奇。之後,每次遇到這種情況,使用這些方法治療,都能獲得奇效。
然而,這些書籍未曾經過正式出版,因此很少有人能見到。當他遷往宜陽任理官時,曾打算在衙門中刊印,不久因身體原因回家休養,過了一年便去世了。這本書幾乎被遺忘。甲子年科舉後,他在落魄之際,閒居無事,偶然翻查遺物,發現這本書還保存著,深深思念已故的父親,不忍讓他的遺志散失,於是校正其中的錯誤和誤解,重新命名為「痘疹祕要」,交由刻書之人出版,以便廣泛傳播。
以承先志。故於工竣之日。而述其概如此。天啟乙卯孟秋。南海陳楚瑜謹識。
〔吳氏(國翰)痘疹保嬰匯粹鑑衡集〕二卷,存
序因曰。餘生多艱。而子息為尤。歷十有數胎。止得三男一女。其他驚搐死者有之。而死於痘者。最為酷烈。因忿極。竊思古來諸雜證。皆有方藥可治。豈痘遂無真傳耶。乃遍求諸家。參互考訂。其發端指歸。縷縷焉。凶險疑難死證。若皆可目稽手授。誠可藉為活人方寸資矣。
然學者往往悉舉成書。口誦心維。歷歲月而淹熟者。無慮數輩。及用藥而先後倒施。溫涼誤用。虛實舛觀。致有庸醫殺人之咎。讀書之效。茫如捕風。何也。豈書之誤人哉。要以繁冗者不芟截。當參駁者未能簡汰故爾。翰甚苦之。因出臆見。廣搜名公所說。刊其繁蕪。匯而成編。
白話文:
為了繼承前人的智慧,所以在工程完成之際,將其概要寫下。天啟年間,乙卯孟秋,南海陳楚瑜謹記。
吳氏(國翰)所著《痘疹保嬰匯粹鑑衡集》二卷,現存。
在序言中提到,他經歷了許多困難,尤其是對子孫的關懷,經過十幾次懷孕,只生下了三個男孩和一個女兒。其中有些孩子因為驚厥死亡,而死於天花的,尤其痛苦。因此,他感到憤怒,並思考自古以來各種複雜的病症,都有可以治療的方藥,難道天花沒有真正的傳承嗎?於是,他遍尋各家醫學典籍,互相比對和校訂,發現許多關於天花的開端、診斷和治療的詳細說明,如果都能被我們看到和學習,確實能成為救人的寶貴資源。
然而,學習者往往只是全面地背誦已有的書籍,並在心中牢記這些知識,經過多年學習後,他們對於這些知識已經非常熟悉。但在實際使用藥物時,他們可能會出現錯誤的順序或方法,使用溫涼藥物時會出錯,對於病情的虛實也會產生混淆。結果導致了庸醫誤人性命的情況,讀書的效果就像追逐風一樣茫無頭緒。這究竟是書本誤導了人呢,還是因為書中內容過於繁雜,或者應該被簡化的部分卻未能得到簡化呢?國翰深感困擾,因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廣泛蒐集名醫的理論,剔除繁複的部分,並將其整合成一本書。
其議之精詳者因雖盡。而大意則無不該。方之確當者未必備。而投劑或可無誤。雖掛一漏萬。理所必有。但其條陳者。約而明。簡而該。觀採甚便。情知蠡測之識。必見笑於方家。而愚性鄙固。自為千慮一得。或可為學者津梁云。因述俚識以識。
〔江氏(旭奇)痘經〕(或作痘疹大全)三卷,存
〔亡名氏痘疹直指方〕一卷,存
〔痘疹心書〕一卷,存
〔程氏(嘉祥)家傳經驗痧麻痘疹秘集〕五卷,存
自序略曰。余先大人號心宇亦號岐濱。幼肄儒。蹶而習醫。先大父東谷公曰。嗟嗟。學何必為儒。誠有裨於世。何非儒行乎。乃出其所秘授於諸明公者。以示先大人。大人學而思之。夜以繼日。覺于于然若有所得。每施於世。無不應手。嗣而訪天下之明醫。如方龍山方嗣塘何肖充姚少瓊汪爐峰黃萬山夏少江諸君。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於中醫學的一個自我介紹和推薦,主要內容如下:
"我父親,他被稱為心宇,也有人稱為岐濱,他原本是學習儒家學問,後來轉向學習醫術。我父親的祖父東谷公曾說:「嘆嘆,學習何必侷限在儒家呢?只要對社會有益,什麼都不是非儒家的行為不可。」他拿出一些祕傳的醫術知識給眾多知名醫生看,以此啟發我父親。我父親在學習和思考這些知識後,日以繼夜地研究,好像有了一些新的發現。每次應用在實際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接著,他尋找天下知名的醫生,如方龍山、方嗣塘、何肖充、姚少瓊、汪爐峯、黃萬山、夏少江等多人,進行交流和學習。
這段文字提到的醫學著作有:江旭奇的《痘經》、無名氏的《痘疹直指方》、《痘疹心書》以及程嘉祥的《家傳經驗痧麻痘疹祕集》等。這幾本書都被保存著。"
與上下其議論。博極群書。學問益准。先大人勤於筆。每治則載一方。著一案。其間有得之書者。有得之心。而發書之覆者。有得之友者。有得之己。而濟友之所不及者。一列於策。余幼篤於儒。惜父之功無繼。未表於世。遂棄而攻醫。先大人因授秘旨。余益潛心醫學。存則與之共視。
究其證之顛末。故則憑其抉治之精微。隨所施效如桴鼓。益信射於百步之外。至者力也。中者巧也。善乎孟夫子之言夫。然有而秘之與無同。於濟世之心。毋乃大謬不然乎。況濟在一方者德小。濟在天下者德大。濟在一時者功有限。濟在世世者功無窮。若是非付之剞劂氏。曷足以遂。
白話文:
古人對於醫學理論與實務的探討,涉獵廣泛,學問日趨精確。我的父親熱衷於筆記,每次治療都記錄一種病症,一個案例。他會在這些紀錄中加入從書籍、自己的思考、朋友的建議或是幫助他人無法達到的地方,所有這些都詳細地列出。
我自小對儒家學說抱有深厚的感情,可惜父親的成就沒有得到接續,未能在世上得到彰顯,於是轉而學習醫術。父親因此傳授我祕密的醫學要旨,我更深入地研究醫學,與人共同診治病患。
我研究病狀的始末,根據症狀的特徵進行精確的診斷和治療,治療效果如同擊鼓一般迅速。這讓我更加相信,射箭能達百步之外是因為力量,射中目標是因為技巧,這正印證了孟子的話。然而,即使有祕方存在,如果不公開,對於濟世的心意來說,恐怕會有很大的誤解。況且,救死扶傷在個別情況下只是小德,在整個社會普及纔是大德。救活一個人的治療有限,而長期惠及整個社會的影響卻無窮。因此,如果不將這些知識付諸出版,又如何能實現呢?
故盡其秘旨。凡研之簡編。而驗之臨症者。悉記之於書。以公於世。俾人人一展卷。而昭如日星。即按方而治危險之證。無錯亂舛誤。蘇億萬人於一人。謂非仁者贈人以言乎。而先大人洎予濟人利物之心。庶幾發抒其萬一云。
〔呂氏(獻策)痘疹幼幼心書〕十七卷,存
自序曰。余自束髮時。從事舉子業。未曉醫也。頃先嚴抱足疾。不離床榻者數年。日隨諸醫侍藥。因究心於岐黃諸書。遂與醫習。先是有婦人調經一書。蓋愴心於無嗣者而刊也。言簡意該。人用之效若谷響。至嬰兒一科。存之黃帝時。未有言著。故醫家皆以啞科為最難事。夫固謂雜證難。
白話文:
因此,完全掌握了這份祕訣。凡是研讀古籍,並在臨牀實踐中驗證的經驗,都記錄下來,公開於世。讓每個人都能展開閱讀,如同明確的星辰指引,即使按照這些方劑來治療危急病狀,也不會有錯誤和混淆。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可以說是仁者用言語來幫助他人。我的父親和我,一直有著濟人利物的心願,希望能通過這份工作,盡到我們的一點心意。
《呂氏獻策痘疹幼幼心書》共十七卷,現存。
自我記事起,我就開始學習科舉考試的學問,對醫學還不甚瞭解。然而,當我父親患有腳病,長時間臥牀不起時,我每天跟隨醫生服侍他吃藥,因此深入研究了岐黃之學的典籍,逐漸熟悉了醫術。此前有一本關於調節女性月經的書,是為了關懷那些無法生育的人而撰寫的。書中的內容精簡而全面,人們使用後都見到了效果,如同山谷中響起的迴音。至於兒童科的醫學知識,早在黃帝時期就存在,但當時並沒有專門的著作。因此,醫學家們普遍認為兒童科是最困難的領域。確實,雜症的治療更為困難。
而不知痘疹尤難也。夫痘疹結局。在一十四日之內。自發熱以至收靨。一日一小變化。三日一大變化。生死懸於呼吸。情勢迫於危急。為兒父母者。見其倏忽間。置兒於烈火寒水之中。倉卒靡藉。聽信庸醫。顛倒錯亂。夭人性命。可畏也哉。余常聚麻痘書數種。參考研尋。歷十餘年。
纂匯始成。大約按證治方。挨日順序。始終本末。條理不亂。論皆常語。不為鉤深。方多依古。不敢立異。猶恐開卷之餘。昧者莫解。又將藥性炮製分疏首編。使人一卷。瞭然心目。可不問醫而自為焉。然尤致詳於形色動靜。寒熱虛實之辨。總以升發解毒為主。溫補之中。必兼升解。
白話文:
"但痘疹尤其難以處理。痘疹的發展過程,在十四天之內,從發熱到疹子消失,每日都有一小的變化,每三天則有大的變化,生死之間的區別只在呼吸之間,情況緊迫,危機四伏。作爲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在短時間內被置於烈火與冷水之中,倉促之間無處求援,聽信庸醫的建議,導致錯誤的治療,最終奪去了孩子的生命,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我常常收集了幾種關於麻疹和痘疹的書籍,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歷時十多年。
經過彙總整理,大致按照病症和治療方法,按照日期順序,從頭到尾,條理清晰。論點都是常用的常識,並非深入探討。處方大多依據古法,不敢另立新說。但我擔心在閱讀之後,有些不明白的人可能無法理解,因此又將藥物性質、炮製方法等進行了詳細解釋,使人能從一本書中清楚地瞭解,無需詢問醫生也能自行治療。然而,我尤其詳細地討論了形色動靜、寒熱虛實的區別,總的原則是提升和解毒爲主。在溫補的同時,必須包含提升和解毒的成分。"
升解之後。急須溫補。要在於燕越歧路處著力耳。嗣後餘子若女。遇時行痘疹。照證對治。咸繇此脫厄。余沾沾喜曰。吾得以幼吾幼矣。然猶以不及人為恨也。值里中親友。僉命廣其傳。余以艱於梓為辭。會苞之席之兩弟慨然助成。因得啟其笥藏。而付諸梨人曰。人有飢者飼之食。
人有寒者纊之衣。人有勞者。休息而安逸之。嬰兒有欲無言。倘有抱痘而吟呻。染疹而困厄者。醫誰藥之。而誰療之。是編成。人得於是取筏焉。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故名曰幼幼心書。崇禎八年夏杪。古平原呂獻策匡時題於靜篤軒。
〔吳氏(元溟)痘科切要〕一卷,存
白話文:
在升舉和調解病狀之後,必須迅速進行溫暖補益的治療。重點應放在燕越歧路這種轉折點上,加大治療力度。對於後代的孩子們,遇到流行性的痘疹時,根據症狀對症下藥,都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我非常高興地說,我現在可以照顧好我的孩子們了。但仍然對無法幫助到其他人感到遺憾。當遇到鄰裏親友需要傳授這種知識時,我以製作成本高為理由推辭。後來,倉庫的兩個弟弟慷慨相助,讓我們能夠公開這份藏書。因此,我們能夠將這些知識傳遞出去,就像餵飽饑餓的人、給寒冷的人穿上衣服、讓勞累的人得到休息一樣。對於那些還不能說話的嬰兒,如果有人帶著痘疹呻吟、受困,該如何尋找醫生、接受治療呢?這本書就是為了這樣的用途而編寫的,讓人們能夠從中找到解決方法。希望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並能幫助別人的孩子。所以,這本書被命名為《幼幼心書》。崇禎八年夏天末,古平原的呂獻策在靜篤軒題寫。
吳氏(元溟)的《痘科切要》一卷,現存。
自序曰。余父道川公精岐黃。凡男婦大小抱疾者。投劑輒效。余則勤懇呫譁間。弗克治也。年弱冠而母病。病且劇。余倉皇侍湯藥。母因語父曰。煢煢孤子。既令業儒。不若兼令業醫。以廣其學。父慨然為之耳提口授。余亦因之詳求博考。究脈探原。遂為理路稍通焉。至於痘疹一科。
尤兢兢三致其意。然未知切要也。萬曆丁亥冬。時行出痘。幾遍鄉邑。父日閱二三十人。且命余偕往。曰。痘書雖多。未得要領。惟臨機應變為無窮。切要在能認證。非親視莫可指傳也。蓋痘分順逆險三種。其間順險各半。逆者十亦二三。有順證誤成險證。誤成逆證者居多。
白話文:
自序寫道。我的父親道川公精通岐黃之術,對男女老少各種病狀都能迅速對症下藥,效果顯著。然而我卻在學習和實踐之間勉強應付,無法達到父親的水平。在我二十歲那年,母親突然生病,病情嚴重,我急忙服侍她飲藥。母親因此對父親說:「孤獨的女兒已經讓她去讀書,不如同時讓她學習醫術,擴充她的知識範圍。」父親深感感慨,開始對我耳提面命、口授心傳。我也因此詳細研究、廣泛考察,深入探討脈象和病因,終於對醫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尤其對於天花這一科,我更是小心翼翼地思考再三,但還未掌握關鍵要點。
萬曆丁亥年的冬天,流行性天花在鄉村城鎮中廣泛傳播。父親每天看診二三十人,並讓我陪同前往。他說:「天花的相關書籍雖然很多,但還未掌握其核心要領。只有在實際情況下靈活應對纔是無限的。關鍵是要能正確辨認症狀,除非親眼所見,否則無法進行指導。」因為天花可以分成順行、逆轉和危險三種類型,其中順行和危險的比例各佔一半,而逆轉的則佔約二成三。有時候,順行的症狀會誤判為危險的症狀,或者誤判為逆轉的症狀,這是一大問題。
因而據證。剖示其表裡虛實。按歲氣。分部位。察形觀色。酌以寒熱溫涼。而治之之理。猶如舟人把舵。不可亂推。亂則覆。又以庖人籠之法譬之。酵未發。而起火早。則面燒死。酵已發。而起火遲。則面塌坍。故要在討酵發火之際。不可違誤時刻也。蓋痘於五六日前。宜疏散解毒。
藥用清涼。五六日後。宜抱里助漿。藥用溫補。其切要在涼補轉換之間。勿違時刻。良於是矣。夫順證誤人。或不致大害。若險證一誤。則變態多端。莫可解救。慎之慎之。余故於茲編。名之曰痘科切要。昔余父得傳於燕湖丁氏。再傳於余。余復加以日曆已驗之見。匯成一集。
白話文:
因此,根據症狀進行診斷,明確體內和體外的虛實情況。按照年份的氣候特點,區分不同的身體部位,觀察形狀和麪色,並選擇適當的寒、熱、溫、涼藥物來進行治療。這就像船伕掌握著舵的方向,不能隨意操作,否則會導致船覆。再以廚師控制火候的比喻來說,如果在發酵未完成時就過早點火,面團會燒焦;而在發酵已經完成後才點火,則面團會塌陷。所以,在掌握發酵和點火的關鍵時刻,不能錯失任何一刻。痘疹在出現前五至六天,應當使用疏散解毒的藥物。
藥方應該清涼。在五至六天後,應當使用溫補的藥物來幫助養生。關鍵在於涼補之間的轉換,不能錯過時機。順從症狀而誤判,可能不會帶來太大的危害。但如果對危險的症狀處理錯誤,則變化多端,難以輓救。一定要謹慎,謹慎。因此,我在這本書中命名為《痘科切要》。昔日我父親從燕湖丁氏那裡學得,再由我繼承,我又加上自己經過實踐驗證的見解,匯集成冊。
不敢私秘。讀發之梓。就正高明云。祟禎丁丑歲孟冬月。光祿寺署丞古歙吳元溟澄甫氏書。
〔費氏(啟泰)救偏瑣言〕十卷,存
自序曰。嘗思道無名象。虛寂無為。威而即應。妙用無窮。不可得而思議。不獨大道為然。醫之為道。上關運氣。下切痌癏。而寄生命。雖曰小道。能不靈變乎哉。至痘之一證。有常有變。吉凶反覆。生死尤限於日期。一不洞徹。而失圓轉。可生之痘。陷於不起。詎以泥文執象。
克任斯道乎。論痘自放點以至落痂。賴氣制化其毒。而終始其功。以故前執此。而按期定法。據證立方。雖有不齊。大都以扶元為重。治毒為輕。防危慮患。咸以虛脫為虞。常道其宜爾也。抑知痘犯元梟烈毒。猶夫火宅。不第制化有所不受。連氣亦為毒氣。血亦為毒血矣。視變為常。
白話文:
不敢私下藏匿,公開閱讀並將內容提供給您。在崇禎丁醜年十一月,光祿寺署丞古歙吳元溟澄甫氏寫下了這段文字。
費氏(啟泰)所著的《救偏瑣言》十卷,現存。
自序中提到,曾經思考大道無名無形,虛靜無為,但卻能夠應對萬物,其妙用無窮,無法用言語表達。不僅大道如此,醫學之道也是如此,它關乎天地運行的氣候變化,關乎人的健康和疾病,雖然被認為是「小道」,但其靈活性和變通性絕不容忽視。
尤其對於天花這種病症,既有固定的發展模式,也有變異的可能性,吉凶轉換迅速,生死之際更是受到時間限制。如果不能透徹理解其變化,就有可能錯過治療的關鍵時刻。原本可治癒的天花,若處理不當,就會陷入無法復發的境地,豈能僅憑死板的文字和圖像來理解其本質?
討論天花從起點到結痂的整個過程,依賴於氣候和環境的調節來抑制病毒,並且貫穿整個療程。因此,在過去,人們會根據天花的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療法,並根據症狀來調整藥方,雖然效果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以強化體質為首要目標,輕視對症治療,並對可能的危險和問題保持警惕,因為這是醫學的基本原則。然而,要知道,天花對人體的影響如同火災般嚴重,不只病毒本身需要控制,連帶的氣候和血液也會成為病毒的載體。必須將常態與變異區分開來。
而反倒置。有不速其斃耳。況時有變遷。痘多變局。試閱今之敗於虛者。几上殘花。斃於毒者。大林秋葉也。虛與毒之辨。似是者居多。此非成見所能別。亦非聰明所能定也。能以四大機關。一一深求而參合之。痘之不等於前。今之斃類於毒。可坐而照矣。令痘悉斃於虛。其於充實之體。
當不登於幽錄。乃有痘未及漿。而便有是慘者。何也。其於薄弱之軀。自不留於塵世。乃有漿不煩助。而得有以稱慶者。又何也。衡其毒迫於虛。何得以虛。而忽其毒。毒之所在。命懸頃刻。亦奚暇論小而襁褓。大而早婚。與值病後哉。挈其當勝之急。得靖殺身之毒。斯見大智。
白話文:
古人對於痘疹的治療,常會遇到症狀的變化莫測,有時候病情會急速惡化,也有時會因虛弱或毒害導致死亡。在現在的醫學觀念下,我們可以理解為,痘疹的症狀和結果,往往受到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影響。例如,有些病人在虛弱的情況下死亡,就像樹上的殘花一樣,而有些則因為毒素的侵襲,就像秋天森林裡的枯葉一樣。在判斷是虛弱還是毒素所導致的死亡時,我們不能僅僅憑經驗或智慧來決定,必須詳細地觀察並綜合分析四個主要的治療原則(通常指的是「風、火、土、金」四行),才能更準確地診斷病情。
如果所有治療原則都指向了虛弱的原因,那麼這種情況下的死亡,通常不會被記錄為由毒素引起。然而,有些病人還未發出痘疹就已經死亡,這是為什麼呢?這可能是因爲他們的身體太虛弱,無法承受疾病的侵襲,因此在塵世中難以存活。另一些病人,即使在發痘之前沒有得到足夠的幫助,卻也能夠康復,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強,可以自我痊癒。
在面對毒素的威脅時,我們不能只看到虛弱的問題,而忽略毒素的存在。因為毒素對生命威脅極大,隨時都可能奪走生命,無暇顧及年幼或早婚的病人,或者剛好在疾病後面遇到的病人。面對這樣的危機,我們必須迅速處理,制止毒素對生命的威脅,這顯示了高明的智慧。
余蓋歷來治驗。筆難廣記。信不誣也。妙在參其毒耳。如篇中所載。種種惡形惡色。與夫症狀之猖狂。神情之擾亂。其與氣虛者。固已遠隔參商。更異夫內蘊不拔之毒。見症若虛。深潛燎原之火。見症若寒。較之暴厲而發揚者。險惡尤為莫測。恆多並形也。而色獨異。並色也。
而形不侔。並見症也。而所致不同。並日期也。而規則難施。細合端詳。無非烈毒肆虛。尚在首尾一轍。法非不勁。末路尚有餘氛。舍順與逆之外。凡費推敲者。往昔容有。今殆罔不其然。是痘雖與逆鄰。未得遽與逆視。而卒流於逆者。非初昧於不知。即擯於不治。有計挽回。
且前且卻。而存畏縮。比比皆然。以此惡局偏峰。俾不終害於偏。非得偏以偏救。何能以救其偏。妄作所以是名也。譬之冬衣裘。夏袗葛。寒燠使然也。濟大旱必需霖雨。治洪水自宜排決。事理當然也,行其無事而已。由來治病易。明理難。理明一任。證之縱橫變態。不為似是所眩。
白話文:
我曾經歷過許多治療實例,筆下無法一一詳細記錄,但所言皆實無誤。其中關鍵在於分辨藥物的毒性。就像文中所述,各種病狀的惡形惡色,以及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精神狀態的混亂,與氣虛者相去甚遠,更別說是那些藏在體內、不易被發現的毒素。這些症狀看似虛弱,其實隱藏著可能引發災難的烈火;看似寒冷,比那些突然發作的病症更加詭異難測。這些症狀往往同時出現,但表現方式不同,出現時間也不同,治療規則難以確定。仔細觀察和分析,可以發現這些都是強烈毒素在虛弱身體中的表現,無論從頭到尾都是一致的。即使方法已經很強力,但仍然會留下殘留的影響。除了順應或抵抗之外,其他需要深思熟慮的方法,在過去可能有用,但在現在基本上都是如此。因此,即使天花與逆境相鄰,也不能立即視為逆境。最終結果可能走向逆境的原因,可能是起初對病情不瞭解,或者拒絕治療。需要尋找方法來輓回局面,進退維谷。這種情況下,就像是冬天穿裘皮,夏天穿葛衣,是因為季節的變化。在極度乾旱時,必須依靠大雨解決;治理洪水時,自然需要排洪。這是事情發展的必然結果。治癒疾病容易,理解道理困難。一旦道理明確,面對任何變化的症狀,都不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不為規則所畫。不致誤於曲謹。亦不受衍於已甚。隨在皆宜。頭頭是道矣。余少業儒。不獲一售。既思以庸才。縱得幸進。於世何補。撿家藏醫籍。及諸家痘疹。潛心三載。草草應事。留心於茲。前人不我欺也。殆自甲子更始。於古法所以然者。漸覺不當。所必禁者。漸覺相宜。
然猶不敢自信。竊見泥古而執成規者。不第崇補助陽。致輕變重。重變逆。即知其痘屬血熱。急來緩急。同歸於盡。可勝道哉。盡有本宜涼解。亦不善於參耆者。幸其內無隱伏。外不甚暴。偶合於從治法。非正治當然也。卻舍易而求難矣。余雖不敢貿焉從事。究所以然之故而不得。
白話文:
古人醫學之道,不拘泥於死板的規則,避免了錯誤的謹慎,也不過度依循已有的經驗。隨時隨地都適用,每一處都遵循著醫道原則。
我年輕時從事儒學,未能有所成就。後來思考以平庸之才入世,即使能有幸得到進步,對社會又能有何貢獻?於是翻閱家中收藏的醫學典籍,以及各家對於天花的研究,花了三年時間深入學習,草草地處理一些事情,但對此保持關注。前人的教誨並未騙我,我開始明白在甲子年後重新研究古法,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理解逐漸加深。我發現有些必須禁止的做法,實際上是相宜的。
然而,我還是不敢自我確認,我看到那些固守舊規、執著於現成規則的人們,不僅過度補充和幫助陽氣,導致病情由輕轉重,重到逆轉。即使他們知道天花是因為血熱引起,急症和緩症看似不同,最終結果都是災難性的。這能用語言表達嗎?
還有本應以清涼的方式治療的病,但他們不擅長使用寒涼藥物,幸運的是,病情內部沒有隱藏的問題,外部也不太嚴重,偶然符合了反治法,這並不是按照正確的治療方式來的。他們卻捨棄容易的方法而去追求困難的途徑。我不敢輕率地這樣做,只是努力找出原因,卻無法完全理解。
則當然者終難自信。謂其先天耶。何以今昔乃爾。謂其歲氣耶。何以歷年無改。苦心參究。於枕畔間。以思民病固因六氣而轉。六氣之運。本陰陽太乙而分。時行物生。寒暑代謝。陰陽在歲位也。總持歲紀。充積其數。陰陽有大運也。必甲子一周。而一氣之大成始伏。將來乃進。
自不規規於歲位。而得滿充積之數者。是則民病之改易。其應大運可知。蓋大可以覆小。小難以該大。萬化皆然。運於陰。陰中亦自有陽。是陰為大。而陽為小矣。大運於陽。陽中亦自有陰。是陽為大。而陰為小矣。逐年歲氣。大運之散殊也。計歲位而紛更者。不明運氣之大局也。
白話文:
「當然,對於事物的變化難以完全自信,認為這是天生的嗎?為什麼今日與過去有如此大的不同呢?認為是歲氣的影響嗎?為什麼年復一年,情況沒有改變?經過深思熟慮,我在牀頭思考,發現人民的疾病確實因為六氣的變化而轉變,六氣的運行,源自於陰陽的基礎。四季更替,生物生長,冷暖交替,這就是陰陽在歲位中的表現。總結一年的節氣,累積數據,陰陽有著大運的變化。一定是在甲子週期結束後,一個氣候的主導力開始消逝,未來將會進行下一輪的循環。
從不拘泥於歲位的限制,而能掌握累積的數據,這樣的觀察,我們可以預測人民疾病的轉變,這就是大運的影響。大運可以覆蓋小運,小運難以涵蓋大運,所有的變化都遵循著這樣的原則。在陰性中,也有陽性的存在,所以陰性可以被視為主要因素,而陽性則是次要的。在陽性中,同樣有陰性的元素,因此陽性是主要的,陰性是次要的。每年的氣候變化,反映了大運的多樣性;計算歲位的變化,則反映出對大運全局的不明瞭。」
執一局而不移者。更令造物無陰陽。化工無運氣矣。是大造不分而分。不定而定。調無定準也。而卻有恆。恆則負於久。而有以見其運之大。謂有定準也。而代巡。巡則無定局。而有以見其大而運。以證往昔痘多虛寒。大運在寒水也。今多烈毒。大運在相火也。相火之為令最厲。
民病多暴邪。陽烈火亢。極似水。惟此運為然。甚則客忤中惡。人強力勇者。藥緝有不及待。往往迭見。痘值其運。無惑乎血。熱更多惡暴矣。間有氣虛陽中之陰。終非昔之虛寒並例。往昔寧無血熱陰中之陽。終非今之烈毒等象。乃知痘之不同。出自陰陽。而陽在相火。更見獨異。
白話文:
執一局而不移者,指的是遵循一個固定且不變的原則。這句話暗指若造物者(宇宙自然)不區分陰陽,或化育(自然演化)不遵循運氣,那麼宇宙秩序將會崩潰。雖然表面上看來這是一種不分與確定的狀態,實際上這種平衡是動態的,看似不變但實際上不斷調整以維持平衡,這就是所謂的「無定準」,但同時又有一種恆定性。恆定的特性意味著時間長久,能夠見證到這種平衡的規模和運作方式。這裡認為這種恆定性就是一種確定的規律。
然而,這種恆定性也帶來了長期的負擔,因為它必須不斷地運轉以保持整體的平衡。這就像看到運行的巨大規模,表明存在一種固定的規律。但實際上,這種運行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通過觀察其規模和運作方式來理解其巨大性。古人認為過去的天花多由虛寒引起,這是由寒水的運行所致;現在則多由烈毒引起,這是由相火的運行所致。相火的權力尤其強烈,導致人民多患突然出現的邪氣,陽性的烈火過度亢進,極度類似寒水的特性。這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然的中毒或反胃,對於強壯勇猛的人來說,他們的病情可能難以通過藥物控制,常常會反覆出現。天花在這樣的運行下,血熱的情況更加嚴重,而且更加突然。間中,也會有氣虛陽中的陰氣,但這並非過去虛寒並存的常態。過去也有可能存在氣虛陽中的陰氣,但這並非現在烈毒等現象。從此可知,天花的差異源自陰陽的影響,而陽性主要來自相火,進一步展示了其獨特的特性。
無論與濕土寒水。陰陽殊絕。即如風木。木為父母。風且動焉。非純陽之自乎。雖火令有待。而陽局基之。是將乘未乘之象也。如燥金。金屬秋,陽燥因火。至非純陽之後乎。雖盛余必謝。而火局猶存。是將除未除之象也。二氣不得與亢陽比擬。猶謂其陰陽之界耳。乃若君火。
旺於夏而象離。敷榮暢茂。物皆賴焉。火故名君。純陽得令之象。若過而及熾。不幾與亢陽無別。然君火雖熾。水一制而正令即可復也。相火獨異焉者。太虛之邪。陽不藉木生。不受水制。五行常道。不能閒其局者。應痘烈毒如斯。令不御之於格外。垂斃何挽。歷考方書。惟仲陽清解獨勝。
白話文:
無論是與濕土和寒水,陰陽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就如風木,木是父母,風動則是,這並不是單純的陽性自行運作。雖然有火令(指火的季節)在等待,但陽性的基礎仍然存在,這就是將要乘未乘的象徵。如同乾燥的金屬,金屬屬於秋季,陽性的燥熱因為火的影響,並非單純的陽性之後。雖然它強大,但當火勢過盛時,仍然會有所消減,而火局仍然存在,這是將要清除未清除的象徵。兩種氣候都無法與過度的陽性相比擬,只是說它們的陰陽界限而已。然而,君火。
在夏季旺盛,象徵離卦。發芽繁榮,使事物得以依賴。因此,火被稱為君王。這是純陽性得令的象徵。如果過度並變得熾熱,這不就與過度的陽性沒有區別了。然而,即使君火雖然熾熱,一旦水制(指水的季節或水的元素)便可以恢復正常的秩序。相反地,相火獨特的地方在於,太虛中的邪氣,陽性不借由木來生長,也不受水的限制。五行的正常規律不能讓它脫離範圍。應對痘疹的劇烈毒害,如果火令不能在外在的規範之外控制它,那麼死亡怎麼能輓回。歷經方書的考究,只有仲陽的清解方法獨樹一格。
究其功用。適宜君火之時局。僅治毒火之常。全書暨金鏡錄。補瀉兼施。其所調劑。偶中陰陽之合令。尤為蹈常之法。諸方得肯綮者。亦間有之。皆備一時之急至。法能御變。不忽於始。不懈於終。而斡旋速化。良法未之見也。惟玉髓篇。開示奇形怪痘。責人不識。夫亦當年時值其運。
而有是痘。則是痘以前。寧無是運。是運常轉。法不及見。據能開者。法亦似乎能備。惜知及而力未充。尚非勁敵。若夫陳魏兩家。魏主溫補保元。陳主燥實固本。一切視以為末意。曩時運必寒水濕土。痘合當然。法故得以如是。令遇君火。險必變逆。一攖相火。誠利刃矣。
白話文:
探究其功效,適用於君火之時勢,僅能治療常態下的毒火。整本書以及《金鏡錄》,在補與瀉的運用上兼備,所調和的藥劑偶爾符合陰陽的和諧,尤其遵循常規的法則。各種方劑中有抓住關鍵之處的,也時有出現,都是爲了應對一時之急。方法能夠應對變化,在開始時不忽視,在結束時不鬆懈,並迅速調整,但有效的法子還未見。唯有《玉髓篇》揭示了奇異形狀的痘痘,指責人們未能識別。這表明當年時勢正值其運,而有這種痘痘,則在痘痘之前,難道沒有這樣的運勢?運勢總是循環往復,法則難以預見。據說是能夠開啓者,法則似乎也能準備充分。可惜知識雖有但力量不足,尚非強敵。至於陳、魏兩家,魏主主張溫補保養元氣,陳主強調幹燥堅實穩固根本,一切視爲次要意圖。以往的運勢必定寒水溼土,痘痘符合自然規律,法則因此得以如此。如果遇到君火,風險必然變爲逆境。一旦觸動相火,確實如同銳利的刀。
諸家治法。得列於前。凡有可宗。便有當戒。惟在取裁者何如茸。何有一薛氏。尤取燥實。更善述其所著。將為世則。徒知痘之一局。不知局以時換。知道之一端。不知道有全體。若此迷途類推。古來元梟烈毒。見有可畏。便虞正不敵邪。不衡勢之孰綏孰急。惟務養生之說矣。
能知道無定體。而想圓轉之法。其識自寡。安望識力併到者乎。致令可生之痘。反促其斃。不責於虛。使咎於逆。冤慘及今而無已也。是道不在求合運。總以四大機關。一一深求而參合之。迪知病真之所在。便覺運氣之所致。不求合而有冥合。得其時措之宜。操縱惟我。人見為異。
白話文:
各家的治療方法,都被列舉在前面。凡是有值得效法的,就有應該警戒的。關鍵在於選擇和應用這些方法的人如何斟酌。比如薛氏,特別注重乾燥和實質,並且能詳盡地述說他的觀點,將成為世人的楷模。人們只知道痘疹這一範疇,卻不知隨著季節更替,只知道一部分的知識,卻不懂得全面性的知識。像這樣的誤導,類似的錯誤如果繼續下去,從古至今,一些本可以存活的痘疹反而加速了死亡,不是責怪於虛弱,而是歸咎於逆轉,這種悲劇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條道路不在於追求合適的運行,總是在於深入研究和理解四大的機制,一一地尋找並結合這些原理,明確疾病的真正位置,就能感受到運行的影響。不強求合適,但自然會有冥冥中的契合,找到合適的行動時機,就能隨心所欲地操控。旁人見到這種能力,會認為不同尋常。
我得其常。亦何偏之足云。神理不逾常。道惟在會心者得之。余之妄作。恐在暗中摸索。第與東行而西向者。即如石如杯。並不得而名狀矣。故不以狂瞽自分。而冒妄作。不以瑣言為贅。而蹈數窮。良以學至化境。並無可言。魚兔若未入手。筌蹄在所必藉。昔節庵陶君著傷寒瑣言。
諄諄而不憚煩。其殆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乎。妄作粗成。諸親友謬為鑑賞。遽為叟授梓。余殊惄然。後適因兵火中阻。得少加參考。今殘年紀七。料難精進。勉力竣事。祈大方誨我。時順治己亥菊月。吳興七十老人費啟泰建中氏自序。
〔翟氏(良)痘科類編釋意〕三卷,存
白話文:
我掌握了常態,又怎會有偏離的說法呢?神妙的道理並不出於常規,只有懂得其中精髓的人才能領會。我如果有所妄作,恐怕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就好比東行卻向西走,連石頭和杯子都無法正確命名和描述。因此,我不認為自己是狂妄盲目的人,去胡亂創作,也不認為瑣碎的話語是累贅,而去追求無窮盡的規則。實際上,當學問達到化境,就已經無話可說了。就像尚未捕到魚和兔子,筌和蹄是一定需要的。昔日節庵陶君撰寫的《傷寒瑣言》,他那細膩而無畏繁複的風格,大概正是我心中的共鳴吧。我的創作草率完成,親友誤以為是佳作,立刻為我刊印。我當時心情非常沈重。後來因戰火阻隔,我纔有機會稍加參考。現在我已年屆古稀,料想難以再有進步。勉強完成這件事,希望大賢能教導我。此作完成於順治己亥年菊花月,吳興七十歲的費啓泰建中氏自序。
翟氏(良)痘科類編釋意,三卷,現存。
自序曰。醫之分科不一。若嬰兒謂之啞科。疾痛疴癢。不能一告於人。甚矣幼症之難療也。至於痘瘡。則尤難療者也。見形出透。有時起脹。成功有期。變化多端。數日之間。軀命攸關。要在預識其機。而圖之早。一或有誤。生死立判。醬者不可不慎。無奈醫說浩繁。遺書傳世。
或偏於熱。或偏於寒。言攻者不言補。言補者不言攻。業醫之人。見聞不廣。膠執一得。宗用熱者。憚於寒涼。宗用寒者。憚於溫熱。間有廣博群書。自謂得其要領者。輒曰。七日以前。當以清解為主。必用涼劑。七日以後。當以溫補為主。必用熱劑。不思七日以前。倘痘未盡出。
白話文:
自序指出,醫學領域分科眾多,其中兒科被稱為「啞科」,因為孩子無法清楚地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疾病痛楚。兒童疾病的治療尤其困難,因為他們的症狀多變且嚴重性難以預測,病情可能在幾天內對生命造成直接威脅。而天花更是難治之病,它會在皮膚上出現、擴散,並伴隨發腫,其變化莫測,生死轉折往往在數日之間。因此,關鍵在於提前預知這些變化,及早制定治療策略。一旦處理失當,結果可能會立即決定患者的生死。對於天花的治療,醫生們必須非常謹慎。然而,醫學知識浩瀚,歷代遺留的醫書亦眾多,其中有些醫生專精於熱性病,有些則專精於寒性病。熱療派不願使用寒涼藥物,寒療派則避開溫熱藥物。即使有醫生涉獵眾多醫書,自認為掌握了核心知識,他們也會根據經驗提出:在天花初期的七日內,應以清熱解毒為主,必須使用寒涼藥物;而在後期的七日,則應以溫補為主,使用熱性藥物。但他們未考慮到,在天花初期的七日內,如果痘疹尚未完全出齊,就開始進行清熱解毒的治療,可能會產生問題。
而純清涼。則氣血以寒涼而凝滯。何由出透而起發。七日以後。倘毒未盡解。而隨溫補。則熱毒蘊蓄而不化。何能成漿而結痂。每至痘家。同儕環集。交口相爭。諸書在案。更翻迭閱。俾痘家既亂於耳。又雜於目。搖搖莫定。令痘有可生之機者。竟至不救。心甚憫焉。遂舉二十年來所得於眾書。
行而有驗者。統會其說。參以己意。使寒熱補瀉。隨證變通。因時制宜。了無異同。筆成一書。名曰類編。家藏數載。未敢出示於人。因申酉間。時氣流行。痘證大作。小兒患痘。比戶皆然。時與同道傳舍調理。適一痘證。天庭稠密。則曰毒參陽位。聞之不勝駭異。雖方書有云。
白話文:
"若只是使用純凈清涼的療法,那麼氣血會因寒涼而凝滯,怎麼能夠流通和發散呢?在七天後,如果毒氣還未完全消除,卻接著使用溫補的方法,那麼熱毒就會積聚而無法分解,又怎樣能形成漿液結痂呢?每次遇到患痘的家庭,同行的醫生們都會聚集一起,交相爭論,書籍在旁邊翻來覆去地閱讀,使得患痘的家庭在聽聞之後頭腦混亂,眼睛也看得眼花繚亂,無法確定正確的做法,使得本有可能康復的患痘者最終無法被拯救。我對此感到非常同情,於是整理了過去二十年來從眾多書籍中獲得的經驗,將可行的療法統合起來,並加入自己的理解,讓治療方法無論是寒性或熱性、補益或排泄,都能根據症狀進行調整,並符合當時的情況。我寫了一本書,名叫《類編》,收藏了數年,不敢公開示人。然而,在申酉年間,氣候流行,患痘的情況大量出現,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可能患痘。我便與同行的醫生們在家中調理患痘的兒童,恰巧遇到一個患痘案例,痘疹密佈於額頭,我認為這是毒氣進入陽位,聽到這個診斷後不禁感到驚奇。雖然有書籍中提到過這種情況。"
氣尊血分者生。毒參陽位者死。蓋別有其意。原非以天庭為陽位。以天庭稠密。為毒參陽位之謂也。可見書之誤人多矣。人未必不誤痘也。因取所集。復益數條。有錄古人之論。稍加刪潤。而條暢其說者。有遵古人之意。代為闡發。而宣明其旨者。大約活潑其法。求其因標識本。
即始見終。令補瀉溫涼。通塞汗下。隨證投劑。以證運方。而不以方泥。以我古。而不為古膠。詞淺不文。意明不晦。炳若日星。覽者易識。更名之曰類編釋意云。
又曰。此一書也。原為幼學小兒輩。開門導路。非敢使高明長者見也。其詞多鄙俚冗俗。其論多重出疊見。無非欲曲暢其說。解釋其意。令學者之易曉耳。如上卷。言治痘節要之總括。中卷。言因病用方之合宜。下卷言藥性立方之旨規。一一為之階梯也。見者幸勿哂焉。益都翟良識。
白話文:
氣脈主宰血分,則生命得以維持。毒素進入陽位者,則生命將走向終結。這裏的「陽位」並非特指天庭,而是指身體中屬陽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通常較為密集,容易受到毒素的影響。由此可見,錯誤的知識可能會誤導人,讓人對病情產生誤解。但人並不一定會誤判天花的病情。
為了糾正這些錯誤,我收集了相關的古代理論,並加以整理和修正,使得理論更加通順易懂。我遵循古代的意圖,為這些理論進行了新的解釋,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其主旨。我的目標是使療法更加靈活多變,從症狀到根本原因都能夠進行診斷和治療。
在理解和應用這些療法時,我們應該從頭到尾地進行思考,靈活地使用補、瀉、溫、涼、通、塞、汗、下的方法,根據症狀來選擇適合的藥物。我們不能被固定的療法束縛,也不能一味地遵循古人的做法。理論的表述雖然簡單,但意思清晰,就像日月星辰一樣明亮。讀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
我將這本書稱為「類編釋意」。
此外,這本書原本是為兒童學者開創學習之路,並非為了高層次的專家。書中的語言多為通俗易懂,理論重複出現,目的在於深入淺出地解釋,讓學習者更容易理解。上卷概述了治療天花的關鍵點,中卷討論了根據疾病選擇療法的合理性,下卷則詳細介紹了藥物性質和配方的原則。每部分都有其連貫性和邏輯性,希望讀者不要因此嘲笑。這是益都翟良的識別。
〔痘疹全書〕未見
按上見於山東通志。
〔馬氏(之騏)疹科纂要〕一卷,存
〔吳氏(學損)痘疹四合全書〕三卷,存
凡例曰。痘疹諸書。金鏡錄為最著。而余家先世所藏痘疹百問。及余所得痘疹心法。雖未刊布著名。實堪與金鏡錄相為伯仲。茲特合成一書。兼採圖像。以補其未備。共為四種。故曰四合全書。一痘疹百問。辨證辨方。共一百五十有七條。曰百問者。概舉之也。一百問證。由舊抄錄失其名。
今無從考。作者救世苦心。竟湮沒不彰。誠憾事也。茲寧闕其名以覈實。不敢託名以亂真。一痘疹心法。予得之友人戴氏。戴氏吾鄉望族。亦精通醫理者。問其書所自出。亦不知何姓氏。予喜其立論立方之精。常試之證。亦屢驗。因不敢自秘。並公之以為慈幼之一助。一痧證金鏡錄中。
白話文:
「[痘疹全書]未見」表示找不到「痘疹全書」這本書。「按上見於山東通志」則指出該書在《山東通志》中有相關記載。
「〔馬氏(之騏)疹科纂要〕一卷,存」提到「馬氏疹科纂要」這本書,只有一卷,目前還存在。
「〔吳氏(學損)痘疹四合全書〕三卷,存」說明「吳氏學損痘疹四合全書」共有三卷,現在仍然保存著。
「凡例曰」後面的文字像是書籍的序言或總則,提到「痘疹諸書」中,《金鏡錄》是其中最著名的。而家裡祖先收藏的《痘疹百問》以及自己獲得的《痘疹心法》,雖然沒有公開出版,但在學術價值上可以與《金鏡錄》匹敵。因此,將這些資料合併成一本書,並加入圖像補充不足,總共有四種類型的內容,所以稱為「四合全書」。其中,《痘疹百問》包含157條辨證和配方,稱為「百問」是因為概括了所有問題。「一百問證」的部分是從舊版抄錄,但失去了原名,現在已無法確認作者的苦心是否被後世所認識。
「一痘疹心法」部分提到,這是由朋友戴氏傳授的。戴氏是當地有名望的醫學世家,也是精通醫學理論的人。關於這本書的來源,戴氏也不清楚作者的姓名。但作者對戴氏的理論和方劑感到欣賞,經常在臨牀實踐中嘗試,結果多次得到驗證。因此,作者不敢將這些知識保密,而是公之於眾,希望能夠幫助照顧幼兒。
最後一段提到「一痧證金鏡錄中」,這裡可能是在討論與痧症相關的內容,但具體內容未詳細列出。
只言其概。心法中。亦有發明。要未為全書。茲採王宇泰繆仲醇二先生之書。以補心法之後。名曰增補麻疹心法。一痘疹論。雖精詳。尤得圖像而愈顯。是書特採圖像。以為之佐。
按池田柔行曰。是書以金鏡錄為主。然失載之。所謂心法者。即玉髓圖像。而集圖者。秦氏形色老嫩善惡。及順逆險之說。及五運六氣之二圖耳。唯痘疹百問。題白岳吳學損損齋校訂。實不合序及凡例所言。未審何謂。
〔馮氏(兆張)痘疹全集〕十五卷,存
〔黃氏(序)痘科約囊〕五卷,存
辨語曰。嘗思保幼莫要於痘科。根於臟腑。顯諸皮膚。順逆稍殊。死生立判。真童稚之大關也。每怪內經不載。意上古氣淳稟厚。時無此證。故黃岐不言。後世莫宗歟。說者謂此證起於漢兵南征。人眾鬱蒸而成。傳染中國。歷今為患。前此無方。任其夭折。先哲陳氏錢氏特憫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對麻疹和痘疹的治療法。主要內容如下:
-
作者選擇了王宇泰和繆仲醇兩位先生的書籍,來補充對心法的理解,並將這套書叫做「增補麻疹心法」。
-
在痘疹理論上,雖然有些細節精確詳細,但當附上圖像時,則更能清楚地理解。因此,這本書特別採用了圖像作為輔助。
-
按照池田柔行的說法,這本書主要以《金鏡錄》為基礎,但其中遺漏了一些重要內容。這些缺失的內容包括玉髓圖像的心法,以及秦氏關於形色、老嫩、善惡和順逆險的說法,以及五運六氣的兩個圖表。
-
「馮氏(兆張)痘疹全集」有十五卷,現存。
-
「黃氏(序)痘科約囊」有五卷,現存。
-
評論家認為,對於兒童的保養,沒有比痘疹科更重要的了。痘疹的出現和發展與內臟和皮膚都有密切關係,其順逆之差,往往決定了生死。這是兒童生命中的關鍵問題。他們對為什麼內經不包含這種病徵感到疑惑,認為可能是因為上古時代的氣質純粹,當時並沒有這種病症,所以黃岐沒有提到。他們還提到,後世對這種病徵的認識不足。
-
有說法認為,這種病症是因為漢代軍隊南徵,人羣密集,產生了瘟疫,然後傳入中國,至今仍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在那之前,並沒有對這種病的治療方法,任由它導致死亡。因此,過去的哲人如陳氏和錢氏等特別關注這種病。
殫心極慮。各陳治法。實痘家之鼻祖。然陳氏主補。錢氏主瀉。意旨既殊。方術亦異。自丹溪著陳錢優劣論。大率進錢卻陳。若東垣。若海藏。若節齋。若潔古。若聞人氏劉氏王氏諸君子。立論不一。而符丹溪之意者居多。苟善用之。均有濟也。今之喜於溫補者。動稱文秀。
不問其人壯實。概行丁桂姜附之屬。以致皮漬肉爛。咽瘡目昧。傳諸惡毒。不可治者多矣。喜於涼瀉者。輒祖仲陽。不問其人虛弱。概行芩連梔櫱之屬。以致脾胃損傷。嘔吐泄瀉。不食癢塌。而死者有矣。嗚呼。此皆泥方以用藥。不審證以裁方。誤人者非方也。乃己見不明。
不善用之過也。近有魏氏桂岩吳氏東園萬氏密齋三家者出。以痘方甚繁。率無純效。各著數千言。足為痘家正脈。魏氏掃眾軌而更轍。出獨見而立言。排變異歸腎之非。以剖人不決之疑。揭毛甲骨牙之毒。以示人勿罹其害。特製保元湯。以固根本。又制水楊湯。以宣和氣。其曰始出之前。
白話文:
古人用心極力,各自陳述治療方法,是痘疹科的開山鼻祖。然而陳氏主張補益,錢氏則主張瀉法,兩者的意圖不同,所用的方法也有所區別。自丹溪寫下《陳錢優劣論》,大多認為應該推重錢氏的觀點。比如東垣、海藏、節齋、潔古、聞人氏劉氏王氏等眾多賢士,他們的理論各不相同,但大多符合丹溪的意圖。如果能恰當使用這些方法,都能收到好的效果。現在喜愛溫補的人,動常提到文秀。
不顧及一個人是否壯實,普遍使用丁桂姜附等藥物,結果導致皮膚滲出,肌肉腐爛,咽喉潰瘍,眼睛失明,傳播各種惡性病毒的案例非常多。喜愛涼瀉的人,隨便效仿仲陽,不考慮一個人是否虛弱,普遍使用芩連梔櫱等藥物,結果導致脾胃受損,嘔吐腹瀉,無法進食,甚至有因此死亡的案例。唉,這都是因為只遵循藥方使用藥物,而不仔細觀察症狀來調整藥方,誤導他人的不是藥方本身,而是自己的認識不清,使用方式不得當。最近有魏氏桂巖、吳氏東園、萬氏密齋三位出現,他們認為痘疹的方子太多且效果參差不齊,各自撰寫了數千字的文章,足夠成為痘疹科的準則。魏氏摒棄了眾多的傳統路線,提出獨特的見解並加以說明,批評了將變異歸結於腎的錯誤,解決了人們心中的疑惑,揭露了毛甲骨牙的毒素,告訴人們如何避免受到其傷害。特別製造了「保元湯」來固本,又製造了「水楊湯」來調和氣血。他們提到在痘疹初期。
宜開和解之門。既出之後。當塞走泄之路。結痂之時。清涼漸進。毒去未盡。補益宜疏。有哉數言。啟蒙解惑。發前未發。良可師也。所惜者。不分寒熱。不量虛實。自始至末。一以保元湯主之。痘之虛寒者得之矣。若實熱者。必罹壅毒之害。斯不能無遺議耳。吳氏例以眾家之言。
參以心得之秘。辨虛實寒熱之異。明汗下補瀉之宜。備裁諸家名方。開陳諸品藥性。條分縷析。示人活法。甚可尚矣。但博而寡要。使觀者靡所適。又謂六日以後。製藥用鹽酢。夫六日以後痘方起。採鹽能發癢。酢能破血。豈其所宜。萬氏視二家尤詳。既多辨論。且制歌括。
白話文:
宜於調和與緩解的情況開放門戶。在事情發生後,應該封鎖導致洩漏的道路。在結痂的時期,清涼的治療應漸漸地進行。如果毒素還沒有完全清除,補益的方法應該是間歇性的。這些幾句話,可以啟發人們的理解,解答疑惑,揭露前人未曾揭示的知識,非常值得學習。可惜的是,對於寒熱不分、虛實不明的情況,從頭到尾都只使用保元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這樣對於虛寒的痘症患者來說是適當的,但如果面對實熱的痘症,必定會遭受堵塞毒素的災害,這就難免會有被批評的地方了。吳氏將眾家之言加以參考,並融入個人的經驗,分辨虛實寒熱的不同,明確地說明出汗、下藥、補益、通洩的適宜情況,準備各種名家的名方,詳細陳述各種藥物的性質,條理分明地為人們展示活用方法,非常值得推崇。然而,這樣的內容過於廣泛卻缺乏重點,使得讀者難以選擇。又有人認為在第六天以後製藥使用鹽醋。然而,到了第六天痘才開始出現,使用鹽會刺激皮膚,醋則會破壞血液,這不是適當的做法。萬氏對此兩家的觀點更加詳細,不僅有多個辯論,並且編製了歌詞來總結。
其立論多強合附會。前定一百四十七方。有迂雜不切者。襲人之舊有。而易其名者。似亦未盡美焉。大抵諸家所著。或狗已見。或蹈前說。或詳於議論。而不備乎方藥。或繁於方藥。而不精乎選擇。俾後人懷猶豫之疑。而抱多歧之嘆。毋乃非濟世之心乎。靈樞曰。夫約方者。
猶約囊也。蠹滿而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則神弗與俱。又曰。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余故博採諸名家之說。而返於約。名曰約囊。先之以談論。人覽而易明。次之以歌賦。文順而易讀。詳其圖說。可按而決死生。列其成方。可考而極險證。鑑乎古而不泥乎古。
師其意而不滯其跡。使表裡寒熱。氣血虛實之辨。燦若列星。煥如觀火。非敢謂功倍古人,或於刪述之意。竊有得焉耳。抑更有進焉。夫醫者意也。隨時變易。而無不宣也,若能順天時。度地宜。察人事。於以審病勢之順違。詳藥理之宜異。庶萬舉萬全。而童稚無夭折之患矣。
白話文:
其理論多強調牽強附會,之前共列出一百四十七個方子,其中有些方法迂迴複雜,不合實際。有的是承襲了傳統的做法,只是更改了名字,這樣的療法並非完美。各大家的著作,有的已經過時,有的重複前人的說法,有的專注於理論討論,卻忽略了藥物的應用;有的雖然詳細列出藥物,卻忽略了藥物選擇的重要性。這使得後人對於療法感到猶豫和困惑,抱著多種疑慮和不解。這種做法難道不是為了幫助社會嗎?
《靈樞》中提到,簡化療法就像簡化錢包,如果錢包裡的東西太多而不簡化,容易造成財務的流失。療法若不簡化,則難以獲得神的幫助。又進一步指出,如果在錢包還不夠時就想要簡化,這並不能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因此,我廣泛收集各家學說,再回到簡化的原則,名為「簡囊」。首先通過討論使人們容易理解,接著用詩歌形式,讓文章順暢易讀。詳細闡述圖說,可以根據它判斷生死;列出現成的療法,可以參考其危險性。在古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但不被古法束縛,學習古法的思維,但不拘泥於古法的步驟。這樣就能明確分辨表裡、寒熱、氣血、虛實的差別,如同星星般清晰,如同觀火般明瞭。我並不敢自誇比古人更優秀,但對整理和編寫的初衷,我確實有了一些收穫。
此外,醫學是一門藝術,需要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不斷進行調整,纔能有效應對各種疾病。如果能夠順應天時,考慮地利,觀察人情,審視疾病的順序和違背,詳細研究藥物的適應性,那麼就能做到萬無一失,避免兒童和幼兒的夭折之憂。
〔李氏(菩)痘疹要略〕四卷,存
自序曰。夫醫學所垂。列有四科。而四科之中。惟兒科為最難。以其問無所施。而切難於用也。至兒科之中。惟痘科為尤難。以其變端在頃刻。而虛實不易辨也。見夫世之業痘科者。初則發表松肌。繼則清火解毒。其後則行漿托裡。此外無餘法矣。動則曰發欲其透。出欲其盡。
不問表氣之虛實。而任意表發。雞肝人牙。無所不進。至皮肉虛腫。而痘仍不起者有之。元氣盡發於外。而痘不能內回者有之。動則曰火欲其清。毒欲其解。不顧裡氣之虛實。而肆用寒涼。芩連大黃。無所不投。至血凝氣餒。而痘反冰伏者有之。胃寒脾泄。而痘久內陷者有之。
白話文:
《李氏(菩)痘疹要略》共四卷,現存。
自序說道:醫學所傳授的有四個類別,而在這四個類別之中,唯有兒科是最困難的。因為它無法應用,且診斷難度高。在兒科之中,唯有痘科是最難的,因為病情變化快速,且虛實難辨。世人從事痘科的,最初會發汗鬆肌肉,接著清熱解毒。之後則是導引漿液托出內裡。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一動就說發汗要使毒素透出,出痘要盡量清除。
不論表層的氣候是虛或是實,都隨意發汗。例如使用雞肝、人牙等物,什麼都用。直到皮膚肌肉虛腫,但痘疹仍然不起來的情形是有之。元氣全部發散在外,但痘疹卻不能內回的情形也有之。動則說火要清,毒要解,不顧裡部的氣候是虛還是實,肆意使用寒涼藥物。如黃芩、連翹、大黃等,什麼都用。直到血液凝滯,氣息衰竭,但痘疹反而像冰一樣隱藏起來的情形有之。還有胃寒、脾瀉,導致痘疹長期內陷的情形有之。
噫。可慨矣。不知痘瘡一證。虛實由於稟賦之厚薄。故密而重者。竟獲安全。疏而輕者。反致危殆。輕重隨乎運氣之變遷。故重則俱重。輕則俱輕。然稟賦所偏者少。而運氣所關者眾。所以不明三元甲子。與五運六氣者。不可以業痘科。如上元一白。中元四綠。下元七赤。各管六十年。
謂之大運。其中一白管上元之上為水運。二黑管上元之中為土運。三碧管上元之下為木運。四綠管中元之上為木運。五黃管中元之中為土運。六白管中元之下為金運。七赤管下元之上為金運。八白管下元之中為土運。九紫管下元之下為火運。循序遞遷。各管二十年。謂之小運。
白話文:
嘆息。令人感慨。不知天花這一症狀,虛實取決於體質的厚薄。因此,密而重的病例竟然能獲得安全,疏而輕的反而導致危險。輕重隨著運氣的變化。因此,重的都重,輕的都輕。然而,體質的偏差較少,而運氣的影響則較多。所以,不理解三元甲子(指太陰、少陰、太陽三元)和五運六氣(五行運行與六種氣候變化)的人,不能從事專門研究天花的醫學工作。例如,上元一白、中元四綠、下元七赤,各主六十年。
稱之為大運。其中一白主上元之上為水運,二黑主上元之中為土運,三碧主上元之下為木運,四綠主中元之上為木運,五黃主中元之中為土運,六白主中元之下為金運,七赤主下元之上為金運,八白主下元之中為土運,九紫主下元之下為火運。依次循環,各主二十年,稱為小運。
大運統其權。小運司其令。此洛書之定理也。古人以河圖之先天五行論體。以洛書之五行論用。良有以也。至於各年歲氣。又有五運六氣之不同。如甲己為土運。喜暖而惡寒。乙庚為金運。喜清而惡燥。丙辛為水運。欲暖而怕冷。丁壬為木運。愛達而惡郁。戊癸為火運。宜涼而厭熱。
此五運之遞遷也。六氣者。如子午一年。少陰君火司天。卯酉燥金在泉。而卯酉二年則反之。丑未二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而辰戌二年則反之。寅申二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而巳亥二年則反之。此六氣之流轉也。一歲之中。又有王氣之值月令。客氣之重加臨。
白話文:
大運統領全局,小運執行命令。這是洛書中的確定原則。古人根據河圖的先天五行理論體系,利用洛書的五行理論進行實際運用,確實有其道理。此外,每年的氣候特徵還會有所不同,例如:甲己年屬土運,喜歡溫暖而不喜歡寒冷;乙庚年屬金運,喜歡清涼而不喜歡乾燥;丙辛年屬水運,需要溫暖但害怕寒冷;丁壬年屬木運,喜好開放而不喜歡沈鬱;戊癸年屬火運,適合涼爽而不喜歡熱烈。
這是五行運行的順序。六氣則是每年的變化,例如子午年的開始,由少陰君火主管天氣,卯酉年的開始則由燥金主管地氣。相反,醜未年的開始,太陰濕土主管天氣,太陽寒水主管地氣;而辰戌年的開始則反之。寅申年的開始,由少陽相火主管天氣,厥陰風木主管地氣;而巳亥年的開始則反之。這是六氣的循環。在一整年中,還有主氣值月令和客氣加重影響的變化。
俱當分別而為治者也。岐伯曰。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少陰司天。其化以火。陽明司天。其化以躁。太陽司天。其化以寒。經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蓋司天行天之令。上之位也。故主上半年。在泉主地之化。行平地中。下之位也。故主下半年。
歲運主天地之間。人物化生之氣。中之位也。故主一歲之中。運氣之理者。此其詳且悉也。可不察乎。夫痘內發於臟腑。外應乎氣運。天動人隨。毫髮不爽。是故治痘者。以明氣運為急也。然則錢氏之用清涼。陳氏之用溫補。皆非二子之偏見。乃運氣之所值宜爾也。即如救偏瑣言一書。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五運六氣」理論,主要內容如下:
-
每個氣候季節都有其特定的氣候特性(司天),對人的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影響。例如,厥陰司天的風、少陰司天的火、陽明司天的燥、太陽司天的寒等。
-
中醫認為,要瞭解氣候變化對身體的影響,必須知道每年氣候特性的變化,以及它們對身體虛實的影響。否則,就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
-
司天指的是天的命令,位於天的高位,主上半年;在泉指的是地面的變化,位於地的低位,主下半年。
-
歲運主指著天地之間,人物化生之氣,位於中間,主一年之內的氣候變化。
-
痘病的產生與發展,既受體內臟腑的影響,又受到外部氣候運行的影響。氣候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因此,治療痘病時,首先要明確氣候運行的狀態。
-
魯氏使用清涼藥物,陳氏使用溫補藥物,並不是他們個人的偏見,而是根據當前氣候運行的需要來選擇藥物。
-
救偏瑣言一書,也強調了根據氣候運行來治療疾病的重要性。
闡發皆有至理。論證備極詳明。雖以清火解毒為主。而其中不無補法。但以大黃為首重者。因其時值下元甲子。九紫火運二十年。所以宜瀉者。十之七八。宜補者。十止二三。後人讀其書。而不知其故。欲執一法以通治。遞遷之運氣。有是理乎。乃今時值上元甲子。運氣屬水。
若肆用苦寒。而不知反保赤者能無隱憂乎。余遍觀痘科諸書。無過乎王宇泰先生所輯幼科。第合刻於群集之中。部籍甚多。而且彙纂諸家方論。博而太繁。恐學者難於檢閱。故特抽其尤而撮其要。咀其微而啜其華。為之因時上下。酌古宜今。不泥乎法。而遵其法。不執於方。
而准其方。凡閱是編者。必會通乎補瀉溫涼之旨。而神明變化於間也。彼守一隅之見。而執一定之法者。未可與適道而言權矣。至若痘疹之首重氣運,古人言之詳矣。非創見也。因悉之簡端。藉以問世。不知然乎否乎。故為之敘若此。康熙辛巳歲孟冬之月。古越李菩東白梅山氏書。
白話文:
這篇論述全面地展現了中醫理論的深奧道理,並且詳細地闡述了治療過程。雖然以清熱解毒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但其中也不乏補益的方法。作者認為,大黃作為主要藥物的原因,在於當前處於下元甲子,九紫火運期長達二十年,因此需要瀉下的比例高達十分之七八,需要補益的比例則僅有十分之二三。然而,後人閱讀這本書時,往往忽略了這些背景,想要使用一種固定的治療方法來應對所有情況,這種做法合理嗎?現在正值上元甲子,運氣屬於水。
如果無視苦寒藥物的使用,而不知道適當保護嬰兒,難道不會產生隱憂嗎?我遍覽痘疹相關的各種書籍,發現最優秀的可能是王宇泰先生編輯的《幼科》,但這本書在眾多作品中被廣泛收集,內容豐富但又繁雜,可能讓學習者感到困難。因此,我特別選取了其中最精華的部分,並簡化了它們,使之既符合時代需求,又能適應當下的實際情況,既不拘泥於傳統的治療法,又遵循這些法則,但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通。凡是閱讀這本書的人,必定能夠理解補益、瀉下、溫和、涼快等治療原則,並在這些原則之間靈活運用。那些固守一隅之見,執著於固定治療方法的人,可能無法真正理解道的靈活應用。至於痘疹的治療,古人早已詳細地論述過,這不是新發現,而是為了讓世人瞭解,是否正確理解了這些原理。
因此,我寫下了這篇序言。康熙辛巳年十一月,古越李菩東白梅山氏撰寫。
〔談氏(金章)誠書痘疹〕三卷,存
〔張氏(琰)種痘新書〕十二卷,存
自序曰。今夫創千古未有之奇。裁一心獨得之蘊。以新岐黃之耳目者。乃得謂之新。若治痘之家。名賢濟濟。即治痘之法。汗束盈盈。但墨守一室者。拘管見而不能通。循行故轍者。泥常法而不知變。率由舊章。陳陳相因已耳。即以舊章而論。宇內方書。總無種痘之說。豈治痘之方。
則宜傳之於世。而種痘之術。不可向人言乎。蓋秘其訣而不肯筆之於書。私其技而不欲公之於世也。余今乃泄人之所未泄。傳人之所不傳。書不云新。亦何云乎。或云。痘為最險之證。當天行癘疫。人皆惶恐。方思遠避之不暇。況集嬰孩小子。無影無端。取而種之。是舉無疾之人。
白話文:
《談氏(金章)誠書痘疹》三卷,現存。
《張氏(琰)種痘新書》十二卷,現存。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現今創造了千古未有的奇跡,運用了一個人獨得的智慧,改變了岐黃學派的觀點,這可以被稱為新方法。然而對於治療天花的人來說,有名望的醫生非常多,治療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但那些固守一室的醫生,受到狹隘視野的限制,無法理解更廣闊的知識。那些遵循老法的老醫生,固守舊法,不願意改變。他們只是遵循舊的規則,一成不變地進行。
即使按照舊的規則來討論,全球的醫學著作中,總沒有提到種植天花疫苗的方法。難道治療天花的方法應該傳揚出去,而種植天花疫苗的技術就不能讓人知道嗎?這是因為這些技術是祕密的,醫生們不願寫進書裡,也不願意公開分享。但我現在要公開這些從未公開過的信息,傳授這些難以找到的方法。如果書中不提及新方法,那又如何能稱為新呢?
有人可能會認為,天花是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在流行病期間,人們都非常害怕,甚至遠離。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收集嬰兒和小孩來種植天花疫苗,等於讓健康的人冒險。
憑空而授之以病也。仁者將安忍乎。余曰。不然。痘乃先天之毒。方陰陽交感之際。早已植根於胎元。一遇五運變遷。時行疫氣之感。從未有不發者。若俟其既發。而始圖之。則疫氣流行。症多不順。又或付之庸手。表裡虛實之莫辨。溫涼和解之不明。既不能起死以回生。反歸咎於天災之作孽。
此余所以痛心疾首。不能不致嘆於消患未萌。保安未危者。其功為甚巨也。惟於無事之日。以佳苗而引胎毒。斯毒不橫。而證自順。敢曰人謀能奪造化之柄哉。亦趨古免凶。保安無危。仁人慈幼之善術耳。余祖承聶久菩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余讀父書。遍臨痘症。
白話文:
古人曾隨意傳授疾病,仁者怎會坐視不理?我說,並非如此。天花乃是先天的毒素,在陰陽交感時機,早已在胎元中植根。一旦遭遇五行運轉、流行疫氣的影響,必定會發病。如果等到發病後纔想辦法,那麼疫氣會廣泛流傳,病症往往不順利,又或者交由庸醫,分辨不清表裡虛實,調理寒熱不明,既無法救活垂危之人,反而歸咎於天災的罪責。
這便是我深感痛心,無法不感慨於防患於未然、保安全於危機前的偉大功勞。只有在平時,用良好的方法引發胎毒,這樣毒素不會橫行,病症自然順利。豈敢說人的謀略能夠奪取造化的權力嗎?這是追求古代的避兇之道,保持平安無虞,是仁慈之人照顧幼小的好方法。我的祖上承襲了聶久菩先生的教誨,種痘的技術已經傳承了數代,我閱讀父親的書籍,全面瞭解天花的症狀。
幾及萬人。用數十年艱苦之思。日憂勤於治痘之法。師古而不泥於古。讀書不盡信其書。辨症發藥。因病制方。重可使輕。逆可使順。危可使安。雖遇不治之症。亦或為之治矣。但年暮力疲。無復四方之志。爰將生平學力。悉筆於書。非敢曰創千古未有之奇也。特以獨得而心裁者。
公之於世。以補慈幼之術。而新岐黃之耳目云爾。故題之曰種痘新書。乾隆六年。辛酉歲次。仲春穀旦。三山汀郡。寧陽張琰遜玉題。
〔朱氏(錫嘏)痘疹定論〕未見
〔亡名氏痘科正宗〕未見
李鬥曰。小兒之生。以種痘為要。不然則治法有二。其一用升提托補。以催其膿。聶久吾活幼心法發其端。朱錫嘏痘疹定論詳之。其一為通下以瀉其毒。始於救偏瑣言。而揚其流於痘科正宗。蓋痘毒原於先天。勢宜外發。不容內解。以常法治之。則聶氏之說為勝。或因天行感染。
白話文:
古人曾投入數十年的辛勤研究,致力於痘疹的治療方法,他們學習古人的智慧,但不拘泥於古人的方式,不完全相信書本上的理論,而是根據症狀和藥物特性,靈活地制定治療方案。他們能將重病轉化為輕病,逆轉病情,使危急狀態得到緩解。即使面對難治之症,他們仍會試著進行治療。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精力漸減,不再有遠方的壯志。於是將一生的學問和經驗都匯集成書,並非自誇創造千古未有的奇跡,只是希望分享自己的獨到見解,補充和更新兒童護理的方法,以開闊岐黃學派的眼界。因此,這本書被命名為《種痘新書》。
在乾隆六年,即辛酉年二月,由三山汀郡的寧陽張琰遜玉撰寫完成。
《朱氏(錫嘏)痘疹定論》尚未找到。
《亡名氏痘科正宗》也未找到。
李鬥指出,兒童出生後,種痘是最關鍵的一步。如果沒有種痘,治療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使用提升、託補等方法促進膿液形成,這種方法由聶久吾在《活幼心法》中首次提出,朱錫嘏在《痘疹定論》中有詳細描述;另一種是通過通下洩毒,這種方法最早由《救偏瑣言》提出,後在《痘科正宗》中得到擴展。痘疹的原因來自於先天,應當外發,不能內部解毒。通常來說,遵循常規療法更有利,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天災流行引起的感染。
則其病與瘟疫相表裡。則正宗攻下之法為宜。此仲景傷寒治法。與吳又可瘟疫論。所以並行不悖也。近世時醫。偏用瀉下。一二好古之士。執聶以呵斥之。不知皆偏論也。(揚州畫舫錄)
〔吳氏(建鈕)異傳稀痘經驗良方〕一卷,存
〔亡名氏痘疹傳心錄〕十九卷附慈幼傳心採痂種痘法,未見
按上見於匯刻書目。程永培六醴齋醫書。
〔舒氏(詔)痘疹真詮〕一卷,存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的病症與瘟疫有相應的關係,那麼正規的治療方法,即通過通便的方法進行治療,就應該被採用。這符合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的治療原則,以及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提出的理論,兩者理論基礎不同,但卻能相互配合,不會產生衝突。現代的醫生們往往偏重使用通便藥物,而一些傳統的學者可能會對此表示批評,認為這種做法有失偏頗,實際上他們都是從各自的觀點出發,都有其道理。」
此外,文中還提到了幾本關於天花治療的醫學著作,包括由吳建鈕撰寫的《異傳稀痘經驗良方》,以及舒詔所著的《痘疹真詮》。這些著作都已經存在於收集醫學書籍的目錄之中,並且被程永培的六醴齋醫書所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