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七 (1)

1. 方論(五十五)

〔徐氏(春甫)痘疹泄秘〕一卷,存

〔匡氏(鐸)痘疹方〕一卷,存

王敬民序曰。昔人謂不為賢相。當作名醫。醫之道難言哉。乃幼科則尤難。而痘疹。則幼科之大關節也。余承乏大名之明年。適匡公來守是郡。政暇出所輯痘疹書視余。余莊閱已。喟然嘆曰。仁哉公之為心乎。今天下父母之心。孰不欲仁壽其子。顧天於痘夭於疹。以傷天下父母之心,豈皆造物者之默運歟。

實明醫之希覯也。公刊定是書。流布天下。俾荒村僻疃。鹹得以對證選方用藥。收奇效於萬全。即在在皆明醫矣。昔漢以父母召杜公。亦今天下之召杜乎。賢相名醫。公當終兼之矣。公名鐸。登乙丑進士。由左掖出守是郡云。萬曆甲戌歲孟春上浣之吉。賜進士直隸大名府推官西華王敬民書。

白話文:

【徐氏(春甫)痘疹洩祕】一卷,留存

【匡氏(鐸)痘疹方】一卷,留存

王敬民序言道。古人常說,不求成爲賢能的宰相,應該成爲有名望的醫生。醫學之道難以言喻,尤其在兒科領域更爲困難。而痘疹,則是兒科最重要的關鍵問題之一。我接任大名府官員的第二年,恰逢匡公來此擔任郡守。政務之餘,他拿出自己編纂的痘疹書籍給我看。我仔細閱讀後,感嘆道。公公的心意多麼仁慈啊。如今天下的父母之心,誰不想爲子女帶來長壽。然而,天公對於痘疹的安排,使得天下父母的心願受損,這難道都是命運的安排嗎?

實際上,這是由於高明的醫生太少。公公修訂並出版這本書,讓它流傳於天下。這樣,即使是偏遠的村莊,也能根據書中內容對症選擇藥物,獲得萬無一失的奇效,讓每個地方都徬彿有了明醫。從前漢朝時,父母召喚杜公,現在就是天下呼喚杜公啊。作爲賢能的宰相與名望的醫生,公公應當最終都兼備這些身份。公公名爲鐸,於乙醜年中進士,從左掖出仕,擔任此郡守。萬曆甲戌年的正月上旬,賜進士、直隸大名府推官西華王敬民書寫。

〔支氏(秉中)痘疹玄機〕四卷,存

小引曰。醫家以小兒科為難。至於痘疹。號為尤難。蓋其稟受之毒有淺深。則其所發之痘有順逆。如順者可必治。逆者不可治。惟介乎可否之間。兼之以他證者。則必藉藥力以維持之。然昔之立法者。不偏於寒熱。則偏於攻補。以致今之膠柱調瑟。不知合變者。惟執前人一定之方。

以變化不測之證。往往陷人於虛虛實實之禍。非人不之知。雖彼亦不自知。余竊悲之。乃即痘之始終本末類次。為論隨症。附以方藥。蓋惟因人之氣血虛實寒熱。痘之多寡輕重。相機施治。並錄其所治者於後。以備參考。初未敢削規裂矩。別之樞軸。妄為臆說。以欺世誤人也。

白話文:

《支氏(秉中)痘疹玄機》共四卷,現存。

序言說,醫學界認為兒科診療難度高。而對於天花和麻疹,更被認為是極度困難的疾病。這是因為病童所受到的毒害程度不同,所發出的疹子也有順序和逆序之分。順序的疹子可以確定治療,逆序的疹子則無法治療。只在可以或不能之間,加上其他病症的情況下,必須依靠藥物的力量來維持病情。然而,過去的法則制定者,不是偏重寒涼和熱性藥物,就是偏重攻伐和補益藥物,導致現在的人們拘泥於古法,不懂得靈活應對變化莫測的症狀,常常讓人陷入虛虛實實的災難。這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即使他們自己也不自知。我對此感到悲憫,於是將天花從起始到終結的過程分類整理,按照症狀進行論述,附帶治療方法和藥物。這都是因為根據人們的氣血虛實、寒熱以及疹子的多少和輕重,進行適當的治療。並將我治療過的案例記錄下來,作為參考。我起初不敢輕易更改既定的法則,也不妄下臆測,來欺騙世人和誤導他人。

錄成。名之曰痘疹玄機。期與同志共之。因付諸梓。若曰良醫不立方書。此則吹齏之談。非仁者之用心也。覽者幸相諒焉。是為引。萬曆甲戌孟冬日。改齋主人支秉中書於仁壽堂。

〔汪氏(若源)痘疹大成〕一卷,存

〔郭氏(子章)博集稀痘方論〕醫藏目錄二卷,存

自序曰。昔秦越人入咸陽。聞咸陽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咸陽人無不稱善。顧其自言曰。聖人豫知微。得早從事。則疾可已。又其對文侯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越人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於諸侯。

白話文:

錄下這部作品,命名為《痘疹玄機》,希望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因此,將它付梓出版。有人說:「良醫不會寫書籍,這只是一種吹噓的談話,並不符合仁慈之心。」請讀者們能體會這份心意。這是引言,萬曆甲戌年十一月,改齋主人支秉中在仁壽堂撰寫。

汪氏(若源)所著的《痘疹大成》一卷,現存。

郭氏(子章)所編的《博集稀痘方論》醫藏目錄二卷,現存。

自序中寫道:「過去秦越人在鹹陽,因為鹹陽人關心小孩的健康,他就成為了一位專門的小兒科醫生。鹹陽人對他都贊不絕口。但他自己曾經說過,聖人能夠預見疾病的微小徵兆,及早處理疾病,這樣疾病就能被治好。他又對文侯說過,大哥哥在診斷疾病時,可以在疾病的萌芽階段就發現問題,因此疾病不會在家中傳播。中哥哥在治療疾病時,能夠處理到細微如毫毛的問題,所以疾病不會在鄰裏間擴散。像我秦越人這樣的醫生,通過切脈、開藥方、施用針灸等方法,解決了問題,讓名聲傳遍了諸侯之間。」

夫醫者理也。理者意也。意者發也。藥者瀹也。瀹者養也。聖人無死地。非能長視區宇。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泉。如佺籛然。獨其防之者。豫莫得而死也。不待其發。而後意以藥之。瀹而養之也。故曰。發乎不意。則全勝而無害。醫如越人。猶不得於其長兄並者。越人治形。

長兄治其未形。病未形而治之。即聖人之所謂豫也。若嬰孩之病。惟痘最屬郵不可不早豫者。脈者不得定。口莫能抒。一七少盩。生死旋踵。防之不豫。待其發而後為之所。則雖起越人飲以池水。吾未必其萬全。而矧其付之諸矯氏矣。予往往悲嘅焉。泛讀方書。博咨國工。得一稀痘方論。

白話文:

醫學是原理,原理是意念,意念是啟發,藥物是調養,調養就是滋養,聖人之所以不會陷入絕境,不是因為他們可以長時間遠眺世界,展開無窮的道路,飲用永不枯竭的泉源,而是因為他們能夠自我預防,從來沒有讓自己處在必死的境地。他們並非等到疾病發作後才用藥,也不是等到需要調養之後才開始調養,而是當疾病尚未發作時就已用意念和藥物進行預防和調養。這樣做可以確保疾病在發作之前就被完全克服,並且不會造成傷害。

像越人這樣的醫生,雖然高明,但仍然無法像治療外在形狀的疾病那樣,及早治療內在未形成問題的疾病。在疾病尚未形成時就進行治療,這正是聖人所稱的預防措施。例如嬰兒生病,特別是麻疹,是最難以預防且必須盡早進行預防的疾病。對於麻疹的診斷,醫生常常無法確定,嘴巴裡也無法清楚地說明病情,一旦到了七歲左右,麻疹就可能會突然出現,生死可能就在轉瞬之間。如果未能及早進行預防,只能等待疾病發作後再進行治療,那麼即使請越人這樣的醫生用池水治療,我也不敢保證萬無一失,更不用說交給其他人來處理了。我經常對這種情況感到悲痛和懊悔。我廣泛閱讀醫書,向國家的醫學專家尋求意見,得到了一些關於麻疹的稀有理論。

遂為手錄。久之成帙。間以飲未痘見。輒飲輒效。即未能置方書。蠲藥裹。委諸空虛。顧用之未夭未喬之先。遏之始然始達之頃。亦庶幾所謂豫且早者。夫痘者胎中之毒陽火也。諸家方論。言人人殊。總之解蘊毒。瀉鬱火。毒解則利。火瀉則涼。臟亡停穢。痘惡從發。理有固然。

亡足異者。予來泗上。苦淮水混混不可食。庖徒多方。告曰。投之桃之仁。曰。雜以綠小豆。又曰。沉之礬。如其言。頃焉清冽可鑑鬚眉。痘之可稀。大都類此。或謂治痘家無慮十數書。既晰且詳。何棄其全。而僅錄其半。噫乎欲火熾矣。貪水溢矣。其登彼岸。而脫火宅者。

幾何人矣。吾執其半。而早從事猶全也。非然。即全書具。亡足以為也。故曰。至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無病。病而曰吾有古方書。挽矣。時萬曆丁丑孟秋既望。默逸拙者青螺郭子章書。

白話文:

於是手寫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編輯成冊。在觀察未出痘的患者後,發現治療方式皆能立即生效。即便不能完全依照古方書、藥包進行,但也能在患者病情初起、症狀剛顯現時進行治療,這與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相符。痘疹是胎兒期的毒素與熱氣所引起,各家對於其療法的理論各不相同,總體而言,主要目的是消解毒素、排泄熱氣。毒素消除後,體內的狀況會變得平順;熱氣排泄後,體溫自然下降。若未能及時清除體內的污穢,痘疹便會產生。這是治療的基本原理。

在這段過程中,並無特別的方法。當我到泗上時,因當地淮水混濁無法飲用,廚師們試過多種方法,有人建議加入桃仁,有人建議混入綠小豆,還有建議加礬石,按照他們的建議,水很快就變得清澈透明,可以見到眉毛胡須。治療痘疹的方式,大多類似如此。有人認為治痘的書籍有十幾種,內容清晰詳細,為什麼只錄取其中一半呢?唉!火勢已經燃燒,水位已經溢出,能夠達到彼岸,擺脫火宅的人又有幾個呢?我持有其中一半的知識,提早進行治療,就像擁有完整知識一樣有效。如果沒有這樣做,即使整本書都在手邊,也無法應用。所以說,真正的醫者不會生病,因為他不會生病,所以也沒有生病的問題。生病卻自稱擁有古方書,這只會讓情況更糟。這是在萬曆丁醜年孟秋之既望日,默逸拙者郭子章書寫。

朱彝尊曰。郭子章。字相奎。泰和人。隆慶辛未進士。歷官都御史。巡撫貴州。進兵部尚書。(明詩綜)

〔吳氏(子揚)痘疹二證全書〕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朱一麟曰。吳東園。字子揚。涇上人。

〔小兒痘疹要訣〕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李氏(實)痘疹淵源〕未見

〔張氏(晴川)痘疹便覽〕未見

〔李氏(言聞)痘疹證治〕未見

按上三書。見於本草綱目採用書目。

〔龔氏(廷賢)痘疹辨疑全幼錄〕三卷,未見

〔胡氏(廷訓)補遺痘疹辨疑全幼錄〕四卷,存

按是書。與陸道元補遣痘疹金鏡錄。全然不同。考陸序其書。在萬曆戊午。而朱仁齋鍥行是書。在萬曆戊申。相溯十年。乃知胡書先陸而成焉。且所載諸論。多與龔廷賢諸書相符。自發熱三朝生死。至結靨三朝生死五則。及麻疹附余章。見於古今醫鑑。濟世全書。顏色輕重篇。

白話文:

朱彝尊說,郭子章,字相奎,泰和人,隆慶辛未年進士,歷任官職都御史,巡撫貴州,晉升為兵部尚書。這是出自《明詩綜》的文字。

關於「吳氏(子揚)痘疹二證全書」,其醫學目錄有四卷,但未見有相關記載。

朱一麟說,吳東園,字子揚,涇上人。他的著作《小兒痘疹要訣》的醫學目錄有四卷,但未見有相關記載。

「李氏(實)痘疹淵源」和「張氏(晴川)痘疹便覽」以及「李氏(言聞)痘疹證治」這三本書,都沒有詳細的記錄。

以上三本書,被收入《本草綱目》的採用書目中。

「龔氏(廷賢)痘疹辨疑全幼錄」有三卷,但未見有相關記載。

「胡氏(廷訓)補遺痘疹辨疑全幼錄」有四卷,現存。

根據這本書,它與陸道元補遺痘疹金鏡錄完全不同。考證陸道元的補遺痘疹金鏡錄是在萬曆戊午年,而朱仁齋刻印此書是在萬曆戊申年,相距十年,可知胡氏的書在陸氏之前完成。而且,該書中所載的各項理論,大多與龔廷賢等人的書籍相符。從發熱三朝生死到結靨三朝生死五則,以及麻疹附餘章,這些內容在古今醫鑑、濟世全書、顏色輕重篇中都有出現。

痘疹辨疑賦。見於壽世保元。論痘始終總要篇。見於普渡慈航。原書之出於廷賢者。亦可知焉。蓋翁仲仁取龔說。而為己所撰。道元更襲胡補遺。以託名。後人不察。特奉全鏡錄。為痘科之章程。而是書殆廢不行。江旭奇痘經大全。二書互引。孫一奎痘疹心印。特稱翁說。其在當時。

真假不辨若此。夫廷賢亦一代之名醫。所著諸書。盛行於世。更豈為此狡儈之伎倆耶。仲仁麻疹心法。又與萬氏世醫心法相類。偶足以證其襲用之跡矣。是說聞之於醫官他田柔行(晉)。精確可喜。蓋其祖嵩山翁(正直)受治痘法于歸化人。戴曼公(笠)。而戴在明。嘗從雲林龔氏而講醫術云。

白話文:

痘疹辨疑賦,收錄於《壽世保元》的論痘始終總要篇,以及《普渡慈航》中。原書出自廷賢,也可以從這些資料中得知。據說翁仲仁參考了龔氏的說法,並加以整理撰寫,道元又沿襲胡氏的補充,以假托名義。後人不明真相,便將這本書列為痘科的章程,然而實際上卻幾乎無人問津。江旭奇的《痘經大全》與這本書互相引用,孫一奎的《痘疹心印》也特別提及翁氏的說法。當時,真假難辨的情況正是如此。廷賢也是一代名醫,他所著的書籍在世人中廣為流傳,又怎麼會用這種狡詐的手段呢?仲仁的《麻疹心法》與萬氏的《世醫心法》非常相似,這也足以證明他沿襲了前人的做法。這個說法聽聞於醫官他田柔行,可信度很高,因為他的祖先嵩山翁曾經從歸化人戴曼公那裡學習治療痘疹的方法,而戴曼公在明朝時曾經向雲林龔氏學習醫術。

其學有所淵源。宜乎柔行之表章是書。以諗後世矣。

〔孟氏(繼孔)治痘詳說〕一卷,存

自序曰。古人云。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小兒。黃帝曰。吾不能察其幼小。是以小兒醫為難也。而不知其所最難者。猶莫甚於嬰兒之痘疹。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吉凶在反掌之間。生死在旦夕之內。可不慎歟。治痘者若不能表裡虛實。氣血寒溫。毒勢深淺。

而施治焉。未有不為害者。於深慨夫治痘之醫。或有拘於日數者。或有拘於方書者。當用升麻藥保元湯。而強執不用。不當用者。則又妄用之。血不足矣。反補其氣。里本實矣。反補其虛,熱毒盛矣。反助其火。陽氣脫矣。反解其毒。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如此死者。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對治療天花的學問和重要性。內容提到:

"學問都有來源,應該推崇並公開這些書籍,以便啟發後世。

孟氏(繼承孔子思想)詳細撰寫了關於治療天花的一卷書,現存。

自序中寫道:古人說,寧願治療十個成年男性,也不願治療一個婦女;寧願治療十個婦女,也不願治療一個兒童。黃帝表示,他無法洞察兒童的微小和幼小,因此兒童的醫學難度很大。但實際上,最困難的可能是在嬰兒時期的天花疹。誤判一絲一毫,就可能導致千里之差。吉凶轉折在手心和手背之間,生死之別在一天一夜之內。豈能不謹慎?

治療天花的人,如果不能分辨病情的虛實、氣血的冷熱、毒性的深淺,並根據情況進行治療,那麼他們的行為無疑會造成傷害。對於那些拘泥於特定天數或藥方的醫生,他們可能堅持使用升麻藥物保元湯,即使情況不適合,也強行使用;或者不該使用的藥物卻隨意使用。血液不足時,反而補充氣血;內部原本已實質化,卻補充虛弱之處;熱毒過盛時,反而增加火氣;陽氣散失時,卻試圖解毒,結果使得病情更加複雜,使虛弱的變得更虛,使充足的變得更足。這樣的醫生,往往會因此失去生命。"

非醫殺之乎。病死不之知也。為人父兄者。亦不之知也。至於方書所載。又有偏於溫補者。有偏於涼瀉者。有先人之妙用則可。無先人妙用則誤矣。豈應以當今粗率孟浪之見。滑詐嗜利之人為之哉。予素研窮於此。尚未得其奧旨。因被逮淹禁比部二載。遂將聞人氏錢氏陳氏蔡氏。

及痘疹全書。玄機博愛心鑑等書。細加參詳。將其已出未出,長髮灌漿收靨。形色治法。膚淺易曉之說。採集及予素所經驗者。編成一帙。名為治痘詳說。不特宜於東南。雖西北之人。亦不越是矣。惟高明同志者校之。時萬曆癸巳夏後學孟繼孔識。

〔柳氏(樊邱)痘疹神應心書〕二卷,存

白話文:

"醫學之道,不是以殺害為目的。對於病人的生死,作為他們的親屬,都不應該輕易預測。到了藥方書記載的療法,有些偏重溫補,有些偏重涼瀉。如果能運用祖先的精妙療法固然好,否則會產生誤誤。怎能讓那些粗心大意、狡猾嗜利的人來操作呢?我長期研究這方面知識,還未完全掌握其深奧要旨。因此,我在被監禁期間,仔細研讀了錢氏、陳氏、蔡氏等人和痘疹全書、玄機博愛心鑑等書籍,並詳細分析其中的理論和實踐。將其已有的和未有的、長髮灌漿、治療方法等容易理解的理論和我過去的經驗收集起來,編寫成《治痘詳說》一書。這本書不僅適合東南地區的人使用,即使在西北地區的人也會受益。希望有見識的同道能夠校正它。這是萬曆癸巳年夏天,後學孟繼孔的認識。"

"柳氏(樊邱)的痘疹神應心書"兩卷,現存。

譚起岩序曰。余家世南云。去和夷七千里而遙。戊戌夏。捧檄來遊。維時母大人春秋高矣。兒才五齡。意猶豫不欲發。母大人吒曰。而夙志謂何。何以吾為念。吾尚能與而俱西也。如慮此五齡兒。獨難得一岐黃家乎。遂促裝行。今年春之正月。兒偶發熱。醫不意痘也。藥之。

已而見點矣。又藥之。轉見昏悶。舌黑。頭腰痛。諸惡證並生。醫無所復之。察形診脈。第謂必死。余母大人與余婦。攜持號哭。聲徹外庭間。而余亦勉強從延陵季子事。乃闔境人士。猶皇皇為余走望於神。有如衛父兄而捍頭目者。頃之。部民劉文光扣璧請見。余因闢內而見之。

渠以捻子照兒面三部。便跪而前曰。民得請於神矣。請聽民。民傳有九味神功散。當令必生。余造次恍惚。計莫知所出。一惟是聽其便宜。而專制之。日晡散就。煮以飲兒。稍得睡。再煮以飲兒。稍得睡。再煮以飲兒。稍知尋母。又再煮以飲。東方白矣。兒遂大悟。索粥飲。

白話文:

譚起巖在序言中說道:「我家世代居住在南雲,距離和夷有七千餘裏,戊戌年夏天,承蒙使者召請來訪。當時母親大人年紀已經很大了,我僅五歲,心中猶豫,不想前往。母親大人斥責道:『你過去的志願是什麼?你擔心什麼?我還能和你一起向西去,難道還怕這個五歲的孩子找不到醫術高明的醫生嗎?』於是我們匆忙整理行裝出發。今年春季正月,我偶爾發燒,醫生沒有料到是天花,開藥治療。

不久,病情出現紅點,再次開藥,卻變得更加昏迷,舌頭變黑,頭部和腰部疼痛,各種惡化的症狀開始出現。醫生無法再治療。經過觀察形態和脈搏,他們只認為我必定會死去。我的母親和妻子帶著哭聲,聲音傳到了外面的大廳。而我勉強效仿延陵季子的行為,於是整個地區的人都焦急地去找神靈祈禱,就像保護雙親一樣守護著我。

不久,當地居民劉文光敲門求見。我讓他在室內等待,他用捻子在我臉上檢查了三個部位後,跪下說:「我請求神靈的允許,請聽我說。我傳授有九味的神功散(一種藥方),一定能讓我存活。」我慌亂之中不知如何應對,只能聽從他的安排。每天傍晚分散煎藥,再煮一次給我喝,我逐漸得以休息,再次煮藥給我喝,我開始尋找母親,當東方天際泛白時,我醒來,要求喝粥。」

更窮日夜。進一服。副痘漸出。佐以紫草茸。毒盡解。而紅活可愛。余始大神其術。至問所從來。即以是書進。余受而卒業。則正統壬戌間上饒樊邱公教授凌江時所著。而其弟子裴生庶為之論治者也。嗟乎。方神方也。公神人也。余見再生。又神視於民而應之者也。獨恨公以南人宦南方。

而其著述編刻。更自南方始。南人治痘疹家。往往不聞珍錄。即錄之亦第引其發渴癢塌一二款。以備參互。如類聚保赤諸書止爾。無甚賞識也。豈不謂參著難常試。遂於神劑妙論。一切資覆瓿乎。抑其所編次者。浮漫不雅訓。剞劂氏又魯魚任意。或令觀者厭薄之。致未嘗致目乎。

白話文: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喝下一剂药,痘疹逐渐冒出,医生又用紫草茸辅助治疗,毒素尽除,孩子红润活泼,可爱极了。我开始佩服医生的高超医术,便询问他的医术来源,他便将这本医书递给我。我接过书,才知道这本书是正统壬戌年间上饶樊邱公教授凌江时所著,而他的弟子裴生庶为这本医书撰写了治疗方案。唉,这真是神奇的医术啊!樊邱公真是神医!我亲眼看到孩子起死回生,又感受到他妙手回春,救治百姓的神奇。只是遗憾的是,樊邱公是南方人,在南方为官,他的著作在南方开始编刻,南方医治痘疹的医家往往没有听说过这本珍贵的医书,就算听说过,也只是引用其中发热、瘙痒、塌陷等少数几种症状,用来作为参考和互相印证,就像《类聚》、《保赤》等书一样,并没有真正重视它。难道他们认为这本医书难以常试,便对这神效的药方和精妙的论述,全部置之不顾吗?还是因为这本书的编排和文风不够雅致,抄写者又随意改动,导致读者厌恶,从未认真翻阅过呢?

不然。何此土此書。既廑廑有之。而用其萬一。而在吾南土。則尤泯泯也。余特為之正其訛。汰其冗。補其闕。敘而一再鋟之。題其額為痘疹神應心書。一以慶吾兒之遇。一以拜神人之嘉。一以廣邱公神明之德於無窮也。至其立論主方。圓神斷制。具方論中。中所稱紫草茸者。

出烏思藏。自是一種。用之化毒活疔。活血排膿大有神。又邱公所未常見。未常用矣。並綴數語。具入心書。隻眼者當自得之。

按是書收在於王象晉簡易驗方第六卷。題曰貴溪柳樊邱可封裁定。余別藏鈔本痘疹心書二卷。不題撰人名氏。蓋亦是書。考書中載逆順險三候圖。及保元等湯。則其說原魏氏心鑑而演之者。非正統中人所著。起岩之語。殆不可信焉。孫一奎痘疹心印。朱一麟治痘大成集。採錄其論。似出於嘉萬間者矣。

白話文:

不然,這本書裡的知識,雖然已經存在很久了,但實際運用時,尤其在我們南方地區,卻很少有人知道和應用。我特別修正了書中的錯誤,去除冗長的描述,補齊缺失的部分,並且重新整理編輯了兩次,將書名標題為《痘疹神應心書》。一方面慶祝我的孩子能遇到這樣一本好書,另一方面感謝神靈的恩賜,最後也是為了弘揚邱公的神聖智慧和德行,讓它能被無數人所知曉。

這本書的理論和方劑,都十分精確和有效。例如提到的紫草茸,出自烏思藏地區,它對於化毒、活療、活血、排膿等方面有著非常神奇的功效。這一點也是邱公未曾見過或常使用的。我將這些詳細描述都加入到了《痘疹神應心書》之中。讀者們可以自行理解這些知識。

根據這本書,它被收錄在王象晉的《簡易驗方》第六卷中,標題為《貴溪柳樊邱可封裁定》。此外,我還收藏了一本《痘疹心書》,沒有標明撰寫人的姓名,但看內容應該也是出自同一本書。書中包含了逆順險三候圖以及保元等湯方,這表明其理論源自魏氏的心鑑,後有所發展和擴展,而不是出自傳統醫學領域的作者。關於起巖的話,可能並不可信。孫一奎的《痘疹心印》和朱一麟的《治痘大成集》都有採納這本書的理論,這顯示這些知識可能在嘉萬年間就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了。

〔亡名氏毓麟芝室秘傳痘疹玉髓〕二卷,存

〔治痘三法〕一卷,未見

〔小兒痘科〕一卷,未見

按上二種。見於淡生堂書目。

〔盧氏(銑)痘疹證治要訣〕五卷,存

〔丁氏(鳳)痘科玉函集〕八卷,存

蔡曰蘭跋曰。竹溪丁先生幼習舉子業。卓有致君澤民大志。歷數科而名不流。慨然托醫道以利物。且曰。諸證惟痘科殺人較多。由藥誤之也。獨留神在此三十餘年。聞善理痘者。無遠近師之。又上交黃龍二先生醫譜。每看方書。雖夜分不寢。是於痘科真有得者。至壬午春。大試其所得。

以活都中殘喘。諸藥響應。蘭異其有秘書。乃懇之授。及授間乃校閱黃龍舊著。又百懇之。又出黑舌等六心方藥。蘭檢諸書無為。乃拊蘭背笑曰。老友此腹稿也。蘭歎服久之。始信先生之心法在是。余可推矣。蓋先生與蘭。猶晦翁季通也。出是托梓人。刊附玉函集。而先生莫可。

白話文:

《亡名氏毓麟芝室祕傳痘疹玉髓》二卷,現存。

《治痘三法》一卷,未見。

《小兒痘科》一卷,未見。

以上兩種,見於淡生堂書目。

《盧氏(銑)痘疹證治要訣》五卷,現存。

《丁氏(鳳)痘科玉函集》八卷,現存。

蔡曰蘭跋曰:竹溪丁先生自幼學習科舉學業,抱有輔助君王、惠澤百姓的大志。經歷多次科舉但名聲未能顯揚,於是毅然轉向醫術,以造福世人。他說:各種病症中,痘科殺人最多,原因多由於藥物使用錯誤。因此,他專注於痘科三十餘年,對於擅長治療痘疹的人,無論遠近都樂意學習。他又與黃龍二位先生交好,每次翻閱醫書,即使夜深不眠,可以看出他在痘科確實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到了壬午年春天,他運用自己所學,救活了許多瀕臨死亡的病人。蘭先生對他有獨特的祕籍感到驚奇,於是請求授課。在授課過程中,他翻閱黃龍的舊著作,並百般請求,又拿出黑舌等六個心方藥方。蘭先生查遍各書,發現沒有類似方藥,於是拍著蘭先生的背笑道:這些是他的腹稿。蘭先生深感佩服,始終相信先生的心法就在這些著作之中。其他部分亦可推知。先生與蘭先生,猶如晦翁與季通一般。先生將這些著作交由梓人出版,附錄於《玉函集》之後,但先生已不在人世。

蘭又以昔之活人心諷之。先生遂自道曰。子之言然。壬午夏江西門生豐城縣虛所山人蔡曰蘭懇刻。

按江寧府志。為丁毅所著。是書全襲黃廉痘疹全書。而第八卷。附古西蜀龍公說心法六條。無復所發明矣。

〔管氏(橓)保赤全書〕二卷,存

沈堯中序曰。書云。若保赤子。此言何謂也。蓋赤子之心。真心也。而未必能施之民。苟以保子之心保民。然後可以為民父母。雖然。九垓一家。萬物一體。而若之云者。猶兩之也。豈以理一而分殊耶。若乃方書所貽。則保子保民一而已矣。余閱素問。知醫之道淵深微奧。未易窺測。

世所傳丹溪東垣諸書。其術頗備。獨痘證書。多所缺略。吏治之暇。訪之管孝廉。得所遺書若干卷。因命醫工。互相校正。梓之以傳。可以保子。可以保民。可以保陵民。亦可以保四方之民。故直命曰保赤全書云。時萬曆乙酉仲夏之吉。賜進士第文林郎嘉禾沈堯中執甫書於陽春堂。

白話文:

蘭先生引用過去輓救人心的智慧。先生於是自我述說道:「您說得對。壬午年的夏天,江西門生、豐城縣的虛所山人蔡曰蘭,誠摯地請求。」

依照江寧府志記載,這本書是由丁毅所撰寫。這部書全盤採用了黃廉的《痘疹全書》,而在第八卷中,附上了古西蜀龍公的心法六條,但並沒有再提出新的見解。

管氏(橓)的《保赤全書》有兩卷,現存。

沈堯中在序言中提到:書中有提到「保赤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赤子之心」指的是純真無邪的心,但不一定能用來惠及眾人。如果能以保護孩子的原則來保護人民,那麼就能成為人民的父母。然而,即使是全世界都是一個家庭,萬物都是一體的,但這種區別,卻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難道是因為道理統一,但實際應用卻有所差異嗎?至於醫學書籍中所傳授的,則是保護孩子與保護人民的原則是一致的。我讀過《素問》,知道醫學之道深奧莫測,不易理解。

世人傳播的丹溪、東垣等醫學著作,其醫術已相當全面,唯獨在痘疹的治療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在處理公務的空檔,我尋訪了管孝廉,找到了被遺漏的書籍若干卷。於是,我命令醫學工作者們相互校對,並將其出版傳播。這本書可以保護孩子,也可以保護人民,甚至可以保護廣大的民眾,也可以保護四方的人民。因此,我直接命名它為《保赤全書》。當時是萬曆年乙酉年的夏天,我在陽春堂寫下這篇序文,得到了恩賜進士第的文林郎嘉禾沈堯中的執筆。

聶尚恆曰。近年有庠生管橓。編集保赤全書。載痘疹方論。頗為詳備。然其人博而不精。未諳妙理。所論氣血虛實寒熱等。理多混雜。未能融通。所論其證該用其方多鹵莽。又多乖舛。而不得其宜。在明者得之。猶可備參考。若昧者執而用之。鮮不誤事。予恐其無益於世。而反惑世也。

〔朱氏(惠明)痘疹傳心錄〕十九卷,存

朱鳳翔序曰。吾家濟川有深心。少學儒成。畢業輒棄去。以為老逢掖無補世用。其不如他道也多。我其為秦越人哉。於是遍搜岐黃家書。讀之至啞科。心動曰。隸是科者。其有深意乎。科以啞稱。志無言也。無言之疾。不由已致。無言之醫。不由形治。疾不由己者。小子所不免。

白話文:

聶尚恆說,近年有一位名叫管橓的庠生,編輯了一本《保赤全書》,其中包含了關於痘疹的方論,內容相當詳盡。然而,這個人知識廣博卻不精深,對於微妙的道理並不清楚。他在論述氣血虛實、寒熱等理論時,許多理論混雜不清,未能融會貫通。對於所討論的症狀應使用何種方法或藥方,他往往粗率武斷,且經常違反規則,無法恰當應對。對於明確的人來說,這樣的觀點或許可用作參考;但對於不明瞭的人執著地使用,很少不會造成錯誤的結果。我擔心這樣的觀點對於社會沒有益處,反而可能迷惑世人。

朱氏(惠明)的《痘疹傳心錄》共十九卷,現存。

朱鳳翔在序言中說,我家世代從事醫術,我年少時學習儒家學問,畢業後就離開了,認為穿長袍的老先生對於改善社會並無貢獻,他們不如其他道路的人多。我就像秦越人一樣,於是遍尋岐黃的醫書,閱讀到口乾舌燥。心中有所感動,認為屬於這個科目的醫書,其中必定有深遠的意義。科名之所以稱為「啞」,是因為人們想要表達的東西無法言語清楚。無法言語的疾病,不是由自身引發的;無法言語的醫生,也不是通過外在形式來治理的。疾病不是由自身引發的,作為年輕的醫生,我無法避免這種情況。

治不以形者。庸醫所不能。心解者垣外遇之矣。然則吾所讀糟粕已夫。於是廢書兀坐覓心。了不可得。而會王先生從云間來。言下似有醒悟。曰。心在矣。由此試其術。謋然已解。自予族黨。達乎闤闠。以及乎鄉。遂之子弟獲壽者良多。以故濟川聲藉甚吳中矣。而間又取其所已試。

作為日錄。凡如干篇。諸縉紳好為之序。而付殺青以廣之。弁曰傳心。蓋濟川得心於起云氏。起云云。得心於虛明氏。虛明吾不得而知。吾以題吾詞。

臧懋中小傳曰。濟川先生姓朱氏。緯惠明。考亭一十四世孫也。其先生父鈕宦長興。遂徙家居焉。世世以儒術箕裘。而縉紳青衿。肩摩轂擊。先生少習畢業。數不偶於有司。輒掀髯唸曰。儒者究明心學。其在仁天下哉。世有晦其身。以行其道。使此心生意。周流活潑。以傳之乎無窮。

白話文:

治療那些無法以具體形狀或物質來診斷和治療的病症,這是庸醫無法做到的。只有真正理解醫理的人才能夠遇到這樣的病人。然而,我讀過的醫書知識已經不足以應對這些複雜的情況了。因此,我停止閱讀醫書,靜坐思考,卻找不到答案。這時,王先生從雲間來訪,他的言語中似乎有了一絲醒悟。他說,「心已經找到了。」接著,他試用他的療法,結果病症很快就得到了緩解。從我的家族到市鎮,再到鄉村,許多人都因此獲得了健康。因此,濟川先生的名聲在吳中地區非常響亮。他還編寫了一本日記,記錄了幾百篇的療法經驗,得到了眾多士大夫的贊揚並為之撰寫序言,以擴大影響力。這本書被命名為《傳心》,表示濟川先生從起雲氏那裡學習到了醫理,起雲氏又從虛明氏那裡學習到了醫理。虛明氏的具體信息我無法得知,但我以此作為我的作品的標題。

關於濟川先生,本小傳記載了他的姓名、籍貫和家族背景。濟川先生姓朱,名緯惠明,是考亭一十四世孫。他的父親朱鈕曾官任長興縣令,因此他們家遷居長興。他們世代以儒家學術為業,家中充滿了士大夫和學生。濟川先生年輕時就接受了教育,多次在官府的考試中失敗。他常自問:「作為一個儒家學者,應該深入研究心學,這是否就是關心天下的表現呢?」他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人隱匿自己的身份,實踐自己的理念,讓這顆心充滿活力,周圍環繞著無盡的生命力。

吾願足矣。於是遍搜岐黃盧扁倉公之書。以啞科為揣摩。揣摩成。候陰陽。調虛實。刀圭之所投。十不失一。先生曰。此猶以方書治也。赤子疾不由己。而口不能言。成方安可憑也。退而深維。察表裡。測順逆。耳目之所望。百不失一。先生曰。此猶以意見治也。呱呱稚櫱。

生存亡絕。動關一劑。苟乏真傳。總亦佹而中耳。於是凝神索玄。務得其所以不能言之心。官知止神欲行。揮霍之乃療。千不失一。僉曰。神哉。技至此乎。先生曰。此猶以治治。非以不治治也。吾所以驗立斷案。參畫成法。留為左券。俾一覽而人盡知醫。吾足跡之所不到。

心息到焉。儻所謂周流活潑。以傳無窮者。其在茲乎。先生為人。沖夷恬雅。德質履素。動止自渠。有先輩風。醫聲甲於郡邑。絕不作時醫矜飭態。無分貴賤與早莫。叩無不應。應無不中。間逢不治。亦以宜陳。而毋或延緩其期。狐疑其見。當夫破群議。排俗說。持論侃侃然。

白話文:

我願足矣。於是遍搜岐黃盧扁倉公之書。以啞科為揣摩。揣摩成。候陰陽。調虛實。刀圭之所投。十不失一。先生曰。此猶以方書治也。赤子疾不由己。而口不能言。成方安可憑也。退而深維。察表裡。測順逆。耳目之所望。百不失一。先生曰。此猶以意見治也。呱呱稚櫱。

生存亡絕。動關一劑。苟乏真傳。總亦佹而中耳。於是凝神索玄。務得其所以不能言之心。官知止神欲行。揮霍之乃療。千不失一。僉曰。神哉。技至此乎。先生曰。此猶以治治。非以不治治也。吾所以驗立斷案。參畫成法。留為左券。俾一覽而人盡知醫。吾足跡之所不到。心息到焉。儻所謂周流活潑。以傳無窮者。其在茲乎。

先生為人。沖夷恬雅。德質履素。動止自渠。有先輩風。醫聲甲於郡邑。絕不作時醫矜飭態。無分貴賤與早莫。叩無不應。應無不中。間逢不治。亦以宜陳。而毋或延緩其期。狐疑其見。當夫破羣議。排俗說。持論侃侃然。

我已滿足,於是廣泛蒐集岐黃、盧扁、倉公等人的醫書,以語塞的疾病作為研究對象。經過深入研究,我學會了調理陰陽、補虛瀝實的技術。每下藥都十分準確,不會失手。先生說,這就像是用現成的方子來治療一樣。對於無法說話的小兒,現成的方子又如何能適用呢?我進一步思考,觀察內外症狀,預測病情的發展,每一步都做到準確無誤。先生說,這就像是用自己的判斷來治療一樣。孩子們的啼哭聲響徹屋簷。

生死存亡,關係著每一味藥的選擇。如果沒有真正掌握治療技巧,即使使用藥物,也可能只是偶爾奏效。因此我專注於尋找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疾病原因,讓身體自然恢復平衡。我通過這種方式治療疾病,每一次都能達到極高的成功率。眾人都驚嘆道:真是神妙的醫術啊!先生回答,這並不是用治療的方法來治療疾病,而是用更深入的知識和理解來指導治療。我通過這些方法,驗證並形成自己的治療原則,並將它們留下來,讓人們都能瞭解醫學知識。我的足跡所到之處,心靈也都能觸及。也許正是這種周到活潑的態度,使得我的醫術得以無限傳播。

我是一個平和淡泊、德行高尚的人,行為舉止皆有先輩之風。在郡縣的醫術中,我的聲譽首屈一指。我從不以醫術自傲,不分貴賤,不分早晚,有求必應,應答如流。即使有些疾病無法立即治療,也會適當地進行陳述,而不是拖延時間或懷疑病人的症狀。面對眾多不同的觀點和世俗的說法,我總是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從不畏懼。

及其成功奏效。吶吶耳。恂恂耳。是以縉紳大夫。不獨神其技。而貴其人。至於鄉里之孤寡。村落之煢孑。亦狎於先生親暱。而毋至卻走也者。蓋先生之仁風。實有以來之也。以故濟益博。試益多。法益變。用益神。奚獨仁被一世。後有作者。恐亦不能易已。然則如先生者。

且嘗不愧考亭。奚負縉紳青衿哉。賜進士出身兵部觀政臧懋中撰。

〔朱氏(棟隆)痘疹不求人〕一卷,存

徐維楫序曰。余親家春海朱君乃江西憲副朱平野公之長子。自幼穎異。攻舉子業。補京庠弟子員籍。有文名。屢屈場屋。後因母氏遘疾。侍湯藥者十年。遂刻意醫學。自軒岐素難諸書而下。迄守真子和仲景東垣諸家著述。悉考究精詳。至於痘疹一科。尤注意焉。凡錢仲陽之藥證直訣。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於朱氏棟隆的《痘疹不求人》一書,以及這本書的序言作者徐維楫的故事。

徐維楫提到,他的親家朱君是江西憲副朱平野公的長子,從小就顯示出異常的聰明才智,專心於科舉考試的學業,並成為京城學堂的學生。他有文學聲譽,多次在考試中表現優秀。然而,當他的母親生病時,他陪伴母親服侍了十年,因此開始專注於醫學研究。他深入研究了從黃帝、岐伯、素問到張仲景、東垣等古籍的醫學著作,並對痘疹這個領域特別關注。他詳細研究了錢仲陽的藥方理論。

總的來說,這段文字強調了朱氏棟隆在痘疹醫學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母親病後所進行的醫學研究,並通過徐維楫的序言來表達對他的敬佩和讚揚。

陳文中之痘疹方。聞入規之痘疹論。魏直氏之博愛心鑑等書。更與名醫參考研究。殆二十餘年。撮此易簡切要者。直指以示人。俾一展卷。而方證瞭然於心目。取效易如反掌。又訪制蠟丸三種。以備危急。治痘初出者。名稀痘丸。五六日用者。為快斑丸。十日後者。為解毒丸。

俱應效如神。真治痘疹始終之聖藥也。倘遠方下邑。醫藥所不及者。預蓄此丸。臨時服之。即可保全嬰幼。免求醫藥矣。故名其書曰。不求人。嗚呼。公之用心仁矣哉。使此書行之一方。則一方之嬰幼全矣。行之天下。則天下之嬰幼全矣。其與良相博施濟眾之功用。豈有二乎哉。

白話文:

陳文中所撰寫的麻疹治療法,參考了《痘疹論》、《博愛心鑑》等古籍,並與多位名醫討論研究,經過約二十年的時間,總結出簡明扼要且實用的治療法,直接提供給人們使用。只要一翻開這本書,就能清楚明白每一個藥方對應的症狀,治療起來輕鬆如同反掌。同時,他還調查製作了一種「蠟丸」,用來應對緊急情況。其中一種名為「稀痘丸」,適合初期出現麻疹的人使用;在五至六天後使用的,則是「快斑丸」;十天以後使用的,則是「解毒丸」。這些藥方都能夠迅速奏效,被認為是從開始到結束都極為有效的治療麻疹的聖藥。如果在遠方或偏僻地區,找不到醫療資源,可以事先儲存這些丸藥,遇到情況時服用,就能確保兒童安全,無需尋求醫療幫助。因此,這本書被命名為「不求人」。公之用心十分仁慈啊,如果這本書在一個地方廣泛傳播,那麼那裡的兒童就能得到全面的保護。如果它能普及到整個國家,那麼全國的兒童都能得到保護。這種廣泛惠及眾人的效果,與良相廣泛施救眾人的作用,其實是相同的。

君文刻廷壽易簡周天訣。即能健脾祛病。其謂延年可知。且明農於天津靜海。已舍藥幾三十年。無非欲人並躋壽域意也。故余樂為序云。春海諱棟隆。字子吉。號瓶城子。錦衣籍。鎮江府丹陽縣人。時萬曆二十三年。歲在乙未。夏六月望日。渤海徐維楫並書。

〔翁氏(仲仁)痘疹金鏡錄〕三卷,存

〔陸氏(道元)痘疹金鏡錄補遺〕三卷,存

自序曰。金鏡錄者。乃翁氏所輯諸書精要。與其平生鞅掌歷試。匯而成集。真兒科妙訣也。醫稱寄人生死。故與儒家共名為活人術。俗以兒科。不列於大成。不知天地生人。初無二理。況痘疹所關非細。豈淺淺膚見所能盡哉。元自幼業儒。不獲窺宮牆咫尺。乃謀諸家君。命習弓裘。

白話文:

"君文刻廷壽易簡周天訣" 意思是「君王的文獻,刻在廷壽易簡周天訣上」,這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強調健康和長壽的古文經典。

"即能健脾祛病" 指的是這部經典能幫助人們強健脾胃,去除疾病。

"其謂延年可知" 表示這部經典對於延年益壽有著明確的指導作用。

"且明農於天津靜海" 是指某位名叫明農的人在天津靜海進行了學習或工作。

"已捨藥幾三十年" 意思是這個明農已經有近三十年沒有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無非欲人並躋壽域意也" 意味著他只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夠獲得更長壽的生命。

"故餘樂為序雲" 指的是作者樂於寫下這篇序言。

"春海諱棟隆,字子吉,號瓶城子" 描述了一個叫春海,本名棟隆,字子吉,號瓶城子的人。

"錦衣籍,鎮江府丹陽縣人" 指出他是錦衣籍出身,來自江蘇省鎮江市丹陽縣。

"時萬曆二十三年,歲在乙未。夏六月望日" 提供了時間信息,指的是明朝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夏季的六月初一。

"渤海徐維楫並書" 表示這段文字是由來自渤海上徐維楫一起撰寫的。

"〔翁氏(仲仁)痘疹金鏡錄〕三卷,存" 指出存在著翁仲仁所著的《痘疹金鏡錄》三卷。

"〔陸氏(道元)痘疹金鏡錄補遺〕三卷,存" 指出存在著陸道元所補遺的《痘疹金鏡錄》三卷。

"自序曰" 指的是這個人自己寫的序言。

"金鏡錄者。乃翁氏所輯諸書精要" 指出《金鏡錄》是翁氏選編的多本書的重要部分。

"與其平生鞅掌歷試。匯而成集" 意味著它包含了他一生的經驗和試驗,最終整合成一集。

"真兒科妙訣也" 指出它是兒科醫學的精髓。

"醫稱寄人生死" 指出醫生的工作是關乎人的生死。

"故與儒家共名為活人術" 意味著醫生的工作和儒家學說一樣,都被認為是為了拯救生命。

"俗以兒科。不列於大成" 表示民間通常認為兒科醫學不屬於學問的最高層次。

"不知天地生人。初無二理" 指出天地創造人類的原則是一樣的,沒有不同。

"況痘疹所關非細" 意味著麻疹的問題並不是小事。

"豈淺淺膚見所能盡哉" 指出這種問題並不能單純通過表面的知識來解決。

"元自幼業儒" 指出他從小就學習儒家學說。

"不獲窺宮牆咫尺" 意味著他無法親近宮殿。

"乃謀諸家君。命習弓裘" 指出他尋求其他家君的指導,學習射箭和穿著軍服等軍事技能。

苟得一展活人藝術。亦於此生無忝。遂以家傳翁氏舊本。講究初終。潛玩融液。按而行之。參酌時宜。元父子藉以少效微勞。雖不敢自謂活人幾許。然皆翁氏力也。補遺者。補錄中諸論。誠金鏡隙光余照。未附雜證。亦以補痘科所未及。殆望聞問切具備。而保傳之力。尤不可闕也。

孰非所以拂金鏡之塵者乎。痘科方書浩博。然旨趣要歸。曲中膏肓者。殆不越此。愚是以多贅。幸同志者鑑云。明萬曆戊午陽月。云間南陽陸道元識。

平湖縣誌曰。陸金二子。道光號明暘。道充號賓暘。道光精幼科。道充諸生。亦精醫。人稱二難。有陸氏金鏡錄。

〔亡名氏金鏡錄鈔〕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白話文:

如果能展現救活人的醫術,這生也就沒有辱沒了。於是,我便根據家族傳承的老版本,深入研究生命的始終,靜心理解並實踐其中的智慧,同時考慮當下的適宜性。這些都是元父子藉以略盡微薄之力的基礎。我不敢說自己救活了多少人,但這是翁氏的功績。補遺部分,則是為了補充原本的論述,使之成為金鏡餘輝,對於未能涵蓋的雜症,也能作為痘科的補充。這都因為希望在望、聞、問、切的診斷上全面,並且能夠確保醫術的傳承,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誰能不是清除金鏡塵埃的人呢?痘科的方書浩瀚,但其核心要義,大多集中在這兩點,我因此撰寫了多篇文章。希望與我志同道合的人們能審慎評價。明萬曆戊午年陽月,雲間南陽陸道元識。

平湖縣志記載:陸金兩子,道光字明暘,道充字賓暘。道光專注於兒科,道充為秀才,也精通醫學,被人稱為兩難。有陸氏的《金鏡錄》。

(無名氏《金鏡錄鈔》)醫藏目錄有缺失,未見全文。

〔唐氏(守元)後金鏡錄〕未見

〔顧氏(行)痘疹金鏡重磨〕未見

按上二種。見於浙江通志。

〔汪氏(琥)廣金鏡錄〕未見

按上見於李逢春傷寒論並證廣注跋。

〔翁氏(仲仁)麻疹心法〕一卷,未見

〔陸氏(道元)增補麻疹心法〕一卷,存

〔孫氏(一奎)痘疹心印〕醫藏目錄二卷,存

小引曰。余考痘之為證。上古軒轅秦越人淳于公輩。未之論列也。自東漢建武中。南陽徵虜。染流中國。時謂之虜瘡。醫者以蜜煎升麻。數數拭之。然則痘蓋肇於東漢也。已顯。奈何張仲景華元化王叔和皇甫謐褚澄孫真人王冰許學士諸名公。亦未之置喙。至宋錢仲陽而下。陳文中李東垣王好古朱彥修乃始言之。

白話文:

在以下的中醫古代文獻中,並未找到「唐氏(守元)後金鏡錄」和「顧氏(行)痘疹金鏡重磨」。這兩種文獻在浙江通志中有被提及。

接著是「汪氏(琥)廣金鏡錄」,在李逢春的傷寒論及相關註解中可以看到此書的出現。

「翁氏(仲仁)麻疹心法」是一本一卷的書,但目前未能找到相關資訊。

「陸氏(道元)增補麻疹心法」也只有一卷,但現在有保存。

「孫氏(一奎)痘疹心印」在醫藏目錄中有二卷的記載,現在也有保存。

引言提到,對於天花這種病症,在古代的醫學典籍如黃帝、扁鵲、秦越人等人的著作中並未詳細討論。直到東漢時期,南陽徵虜開始在中國傳播天花,當時稱之為「虜瘡」,醫學家使用升麻蜜煎來治療,顯示天花起源自東漢時期。然而,張仲景、華元化、王叔和、皇甫謐、褚澄、孫真人、王冰、許學士等知名醫學家,對天花的討論並不多。直到宋朝錢仲陽之後,陳文中、李東垣、王好古、朱彥修才開始對天花進行討論。

迨劉昉之幼幼新書。王賓湖之幼科類萃。徐用之袖珍。寇衡之全幼心鑑。湯衡之嬰童寶鑑。高武痘疹正宗。汪石山痘疹理辨。魏直博愛心鑑。李言聞痘疹證治。痘疹要訣。聞人規胡大卿八十一論。李實痘疹淵源。翁仲仁金鏡錄。萬菊軒痘疹心要。俞東皋痘疹卮言。皆特以痘疹為言者。

不下數十家。各相發明。以無遺漏。宜乎今之嬰童。可無虞矣。何為年來痘疹一臨。殤輕相踵。十不保五。曷故哉。屈數前書。不為不多。吐心露膽。不為不悉。豈多歧而亡羊耶。抑其術猶有未臻者耶。嗟嗟。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明者當心得之已。古謂用藥如用兵。岳武穆云。

白話文:

從劉昉的《幼幼新書》、王賓湖的《幼科類萃》、徐用之的《袖珍》,到寇衡的《全幼心鑑》、湯衡的《嬰童寶鑑》、高武的《痘疹正宗》、汪石山的《痘疹理辨》、魏直的《博愛心鑑》、李言聞的《痘疹證治》、《痘疹要訣》、聞人規胡大卿的《八十一論》、李實的《痘疹淵源》、翁仲仁的《金鏡錄》、萬菊軒的《痘疹心要》、俞東皋的《痘疹卮言》等,這些著作都專門談論天花和麻疹的治療。

數十種不同的著作,各自深入探討,力求不留遺漏,讓現在的兒童能夠避免天花和麻疹的威脅。然而,近年來,一旦天花和麻疹出現,就有很多兒童因此喪命,甚至十中有五無法存活,這是為什麼呢?以前的書籍雖然豐富,內容也詳細,但難道是因為途徑過多而導致失誤嗎?還是治療方法還有一些未臻完善的地步?

唉,書中所說的並不能完全表達出全部的意思,語言也不能完全表達出真實的想法。聰明的人應該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古人曾說,「用藥如用兵」,嶽飛曾經這樣說過。

車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書安能使人人必克勝哉。矧今之業專門者。以痘為秘術。為禁方。固不道其道。心其心。各師其見。各顓其法。而不思融洽眾理。以契所歸。故乃宗張喙李。是甲非乙。殆派紛而不會其源。曷能齊其治哉。余燭斯弊。每為痛心。故節錄各家成法。

參以鄙意。會而同之。名曰痘疹心印。庶好生君子。得以窺其竅妙云爾。

〔鄭氏(大忠)痘經會成〕九卷,存

自序曰。仕宦而至將相。幼學而遂壯行。此人情之所欲。而今昔之所同者。倘不幸而逸。則雖困守窮經。總之博一所志之為愉耳。先儒曰。生無益於世。死無聞於後。是虛生也。余不佞。生逢盛世。唯惴惴抱虛生慚。遙瞻高曾大父。咸以齒德膺大賓。大人諱天憲。以尚書掇科目。

白話文:

古人戰陣之道,兵法常規,其精妙之處,在於統領者的智慧與決策。書籍並不能保證人人都能勝出。更不用說現在專門領域的人們,對於天花這種疾病,都各自擁有祕術和禁忌方,他們只遵循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卻不思維融合眾多道理,以達成共同目標。因此,他們往往各執一詞,認為自己正確而他人錯,導致意見分歧,找不到根源,如何能夠一致治理呢?我注意到這些弊端,深感痛心,因此摘錄各家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想法,力求綜合一致,命名為「痘疹心印」,希望有善心之人,能夠洞察其中的玄妙。

「鄭氏(大忠)痘經會成」九卷,現存

自序中提到:在職場中達到將軍或丞相的地位,從幼年學習開始展開行動,這是人們普遍的期望,不分古今。如果不幸未能實現,即使苦讀經典,總而言之,只是為了追求一種樂趣。先賢曾言,活著對社會沒有貢獻,去世後也沒有留下聲名,這便是虛度一生。我不幸生於盛世,卻時刻懷著虛度一生的愧疚。遠望我的高祖父、曾祖父、大父親,他們皆因年齡和德行受到重視,被邀請成為高級賓客,父親的名字為天憲,通過科舉考試,獲得了尚書的職位。

仕大中大夫。致政。只以陰騭二字。砥礪課曹。故余向也聞之。不能一日妄耳。時偕二季弟進膠庠。負大志。求克夙抱。奈碌碌為名教羞。則所志謂何。一日大人患喉疾。因檢丹溪朱先生醫傳。先生曰。吾既窮而在下澤。不能以遠至。其可遠至者。非醫耶。夫丹溪古名儒也。

方其始棄儒術。而業醫以終母養。可以言孝也。醫學之傳。可以言仁也。倘所云青囊皆仁術非耶。不佞喟然曰。丹溪我師也。我其掇習一二什科。為大人扶弱疾。效丹溪以終養可乎。乃大人不喜藥。余因分心痘疹。藉慈幼以終先君積德之訓焉。曰。咨長者非症於酒。則疴於色。

斧伐自傷。未足惜也。惟嬰兒衝然無知。受胎孕之毒。遭縻爛之慘。則痘疹又醫家急務也。矧吾湖南方多瘴。痘疹盛行。悲聲道路。耳及而心傷之。於是傳神丹溪。手不釋卷。然未聞其所謂宗旨者。學尚模稜。親友召問。執守靡應。曰。余焉敢以操孤疑。為嬰孩誤。無何二幼兒連罹此患。

白話文:

成為大中大夫,退休後,他只以「陰騭」二字作為對部屬的教育。因此,我以前聽過這些話,無法一天不在心中反覆思考。當時,我和兩個弟弟一起進學,懷著大志,尋求實現早年的願望。然而,我們在名利上碌碌無為,感到羞愧,那麼我們的志向在哪裡?有一天,父親得了喉嚨病,我因此檢閱了丹溪朱先生的醫學傳記。朱先生說,既然我在貧困中處於下流,無法遠行,那我可以遠行的,不就是醫生嗎?丹溪是古代的名儒。

當他最初放棄儒家學術,轉而從事醫學來奉養母親,這可以稱為孝順。醫學的傳承,可以稱為仁愛。如果他所說的「青囊」都是仁愛的醫術,不就是真的嗎?我不禁感慨道,丹溪是我的老師,我該學習一兩點他的醫術,為父親治病,效法丹溪盡到奉養的責任可以嗎?然而,父親不喜歡吃藥,我因此專注於研究天花和麻疹的醫學知識,並以慈幼的方式,實現先父積累的德行教訓。我說,對於年長者來說,不是因酒病,就是因色病,自我傷害,這不算可惜。但對於無知的嬰兒,他們承受著胎毒和磨難的痛苦,天花和麻疹又是醫生必須迅速處理的疾病。況且,我所在的湖南地區經常有瘴氣,天花和麻疹盛行,道路傳來的悲聲令人心痛。於是,我傳習丹溪的醫術,手不離書。然而,我沒有聽過他所謂的宗旨,學問還不夠清晰明確。親朋好友詢問時,我保持沈默。我說,我怎敢用自己不確定的醫術,誤導嬰兒。不久,兩個小孩連續遭受這種疾病的折磨。

亦索手聽命於醫。皆為所促。不佞悼我兒之受誤。而因悼天下之誤群兒者不少也。遂益置尋百家。以求所謂宗旨者。將得之。偶歲首夢一神王飛鷁。道經弊地。余披葛衣而謁之。王曰。痘疹書。子可用心救世無輟爾醫業也。時夢寐逼真。醒覺驚汗。口占曰。蒼天豈忍嬰兒蠹。

特遣神明惕我心。自此心之憂危。不啻虎尾之蹈也。遂益置心於百家之書。始豁然得其所謂宗旨者。遂著宗旨論。俟孟夏果有報者曰。潮城痘至。未竟。又報者曰。痘及榕城矣。始知葛衣之衣。示夏至之義也。奮然應夢而出。以不肖之身。竊好生之仁。人有痘必報。報必至。

至而幸效者十九。二十年間。攄胸臆若神扶。此豈余之功也。神之力也。至是縱不敢謂痘醫司南。意不復為掇拾盧扁者愚弄已。屢負謝金至。余每謝之曰。僕不能以道為濟。胡寧以藥為市。若然。則大丈夫所謂博一所志者何。豈以嬰孩性命。為囊橐計也。嗚呼。慈幼一點。願垂夭年。

白話文:

古人曾向醫學尋求救助,他們的不幸遭遇讓作者感到悲傷,並對天下所有誤導兒童的人表示同情。因此,他開始收集各種醫學典籍,尋找治癒之道。某年年初,他夢見一位神王飛鷁,神王告訴他,痘疹的治療方法能拯救世界,讓他不要停止行醫。夢境如此真實,他驚醒後寫下了「蒼天豈忍嬰兒蠹」這句詩。

從那時起,他更加深入研讀各類醫學典籍,終於找到了他所謂的治癒之道,並撰寫了《宗旨論》。不久,他得知潮城和榕城出現了痘疹疫情,這讓他意識到自己穿的葛衣,正是在提醒夏天的來臨。於是,他鼓起勇氣出門,以自己的力量救助有痘疹的人。他發現,有痘疹的人報名參加的比例達到了十分之九。在這二十年裡,他的努力如同神靈的扶持,他無法說這是自己的功勞,而是神的力量。

現在,他不再被誤導的醫術所愚弄,經常感謝那些捐助他的人,但每次都婉拒他們的金錢。如果為了金錢而行醫,那麼大丈夫的追求又是什麼呢?只是為了兒童的生命嗎?他深感自己應該像慈幼一樣,願為天年垂青。

再拯群嬰。奈衰朽逼眸。氣不輔志。乃彙輯百家之書。焦思勞神。廢寢忘食。擇其精穩治驗者。輟簡成文。兼以特見參詳。以補未盡之旨。意者遺後人再步我躅。於以延我業於無窮。流我心於永世。胡敢自居章程。更為高明者厭棄哉。不虞諸君按舍懇請莫何。蓋咸欲擴賈父之恩。

為群嬰保命也。余駭然辭曰。予非不知衰朽之軀。無以濟若事。故以言代身者。我之願也。第始懼穢眼。終懼誤人。矧此生既不能振先君遺緒。更以刀圭末技。貽方家恥。諸君將欲何為。乃諸君強之曰。大丈夫何若奔塵事業。但志得遠酬罷耳。君以末技為辭。將以醫之無用乎。

白話文:

重救幼兒,然而衰老迫近,氣力不夠意志,於是匯集百家之書,苦思冥想,不顧睡眠與飲食。選取其中精確可靠、治療有效的部分,整理成文,並結合獨到之見進行詳盡分析,以補足未能盡及的意義。希望後人能繼承我的腳步,讓我的事業永遠傳揚,我的心願永遠存在。怎敢自以為是固定規則,讓更高明的人感到厭棄呢?不料各位君子請求我,他們都希望擴展賈父的仁愛,為幼兒保命。我驚訝地回答說,我知道自己老態龍鍾,無法完成這件事,因此我願意以言語代替身體,這是我的願望。只是開始時害怕誤導他人,最終又怕誤人。況且這一生既不能振興先輩留下的遺產,更用藥物技巧造成醫學界的恥辱,你們究竟想要做什麼?然而各位君子強迫我,認為大丈夫應當致力於偉大的事業,只要實現遠大的目標即可。你用「醫術」作為藉口,難道認為醫學沒有用途嗎?

無用之用。其用乃弘。而濟人利物。即造化且讓功也。果欲為青囊秘。則二十年之履歷勞悴幾何。而几上之紙筆。更不能為盛世之珍。何益哉。君毋慮焉。余曰。俞。逐出所撰。付剞氏之梓。得授名曰痘經會成保嬰慈幼錄。得我之心哉。得我之心哉。倘此書而可用。則非予一人之德意。

實縉紳諸君作成之力也。雖然。人心難符。趨向不一。知我者其惟此書乎。罪我者其惟此書乎。余不自揣。而遂為敘。萬曆歲己亥陽月之吉。東粵榕邑英翰鄭大忠志。

〔張氏(宇傑)清源活水保嬰痘證百問歌〕九卷,存

〔陰氏(有瀾)痘疹一覽〕醫藏目錄五卷,存

白話文:

"無用之物,其價值卻非常大,能幫助他人,有益於社會,甚至堪比大自然的恩惠。如果要成為醫學祕籍,那這二十年的經驗和努力有多少呢?然而,桌上的紙和筆,又怎能成為時代的珍寶?有何助益呢?你不必擔心。我說,是的。他將自己撰寫的作品交給了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做《痘經會成保嬰慈幼錄》的書,這正是我的心意啊!這是我的心意啊!如果這本書有用,那就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德和心意,而是所有士大夫們共同的努力。然而,人心難測,人們的追求各異。理解我,或是責備我,或許只有這本書知道吧。我不自量力,卻為此書撰寫序言。萬曆年己亥年陽月的吉祥之日,東粵榕邑英翰鄭大忠記。

「張氏(字傑)清源活水保嬰痘證百問歌」,九卷,現存。

「陰氏(有瀾)痘疹一覽」,醫藏目錄五卷,現存。"

劉曰梧序曰。余按痘疹流布。世號為嬰童人鬼關。無幾免者。修天固原於天命。在人事之乖舛者亦多矣。不佞蓋譚虎而色變焉。承乏江左。偶從宛陵。得博愛心鑑一帙。乃治痘方論也。余喜其簡而有體要。而字版蠹蝕不可讀。間以示蕪醫陰氏。欲令校而重梓之。陰起而對曰。

唯唯否否。是書大旨在扶元氣。執樞者保元湯一方。此探本之論。王道之宗也。然人生稟賦厚薄不齊。氣血虧勝互異。受毒淺深亦殊。標本機宜。觀變消息。譚何容易。若執一方。以徇眾病。不幾於膠柱而鼓瑟乎。余曰。然則子固精詣其技乎。則又起而對曰。唯唯否否。瀾早歲受醫。

白話文:

劉曰梧序言:我查閱過天花疹的傳播,世人稱之為兒童生死之關,很少有人能倖免。修養天性堅固的基礎源自天命,但人事上的失誤也相當多。我不幸談及此事就感到驚懼不已。我在江南地區任職時,偶然訪問宛陵,得到了一本《博愛心鑑》的書籍,這是一本關於治療天花的理論著作。我喜歡這本書簡潔且要點明確,但字跡因蠹蟲侵蝕而無法辨識。我將它拿來給蕪醫陰氏看,希望他能校正並重新刻印。陰氏接過後回答:

「嗯嗯,不是的。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調補元氣,掌握關鍵的是保元湯這一個方子。這是探求本源的理論,也是王者之道的根本。然而,人的天賦厚薄不一,氣血的損失和盈餘各異,所受的毒害程度也不同。對於標本的處理,觀察變化,譚先生難免會感到困難。如果死守一個方子去應對各種疾病,不就像把琴絃固定瞭然後去彈奏嗎?」

我說:「那麼你確實精通這個技術嗎?」他再次回答:

「嗯嗯,不是的。我年輕時學習醫術。」

即兼治痘。所經閱不知幾千百。豈謂能盡死而生之。然以數十年之所嘗試。人天善敗。稍稍窺一斑焉。間有所得。則筆而存之。通且成帙矣。余亟令取而卒覽焉。則見其源委有致。攻治有窾。緩急先後有序。而又經分證別。窮指極歸。而衛本抉元之意。實不背心鑑崇重之義。

因擊節而嘆曰。痘疹證治。以彼所重若此。然素難略而不載。仲景語而不詳,此後陳錢二氏。或主攻。或主補。各守其說。意不無偏觭。鮮有括囊而得其要領者。子是之集。折衷融貫。成一家言。可稱完書矣。是不可以不傳。其以付之剞劂氏令子之苦心。不至湮沒。而且以嘉惠將來。

白話文:

這些文字主要談論了治療天花和麻疹的古代中醫經驗。作者表示,他閱讀了成千上萬的相關資料,並通過數十年的實踐,開始理解一些關鍵點,並將這些知識記錄下來,形成了系統性的治療方法。他強調了治療天花和麻疹時應考慮的順序、緩急、以及不同證狀的分類,認為這些都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指導原則。

作者進一步評價說,過去對於這種疾病,醫學界往往未能充分地加以研究和記錄。例如,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對此有提到,但描述得不是很詳細。之後的醫學家陳言和錢乙,分別提出了攻擊性治療和補益性治療的方法,各自堅持自己的理論,導致意見分歧,缺乏綜合統一的觀點。

作者高度讚賞這本書的編輯,認為它能夠綜合各家之長,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是一本完整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價值,應該廣為傳播。他希望這本書能夠交由專業的刻印人員出版,讓更多人能讀到,並從中受益。

俾有所持循。毋委命庸醫。而嬰童得全其天年也。則不佞校刻博愛之初心哉。君姓陰。名有瀾。九峰其別號也。嗜學好修。常從吾鄉胡郭鄒諸君子問業。而有得者。不獨以醫振江之南北已也。時萬曆壬寅中元日。巡按直隸監察御史豫章生父劉曰梧書於姑孰之大微堂。

〔稀痘方〕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吳氏(洪)痘疹會編〕明志十卷,未見

〔何氏(洛英)痘疹發微〕一卷,存

自敘曰。管公明有言。善易者不論易。蓋變易乃所以為易。執而不變。即宏羲先天。猶屬贅畫。而況區區論說乎。醫亦宜然。余夙多病。雅志岐黃。獨於幼科懵焉。適子女患痘。委之族醫。不問寒熱。率投方劑。余時心知其非。而未有以難。遂兩傷於虎。痛憤悒鬱。日取諸家小兒方書。

白話文:

讓我們遵循這些指導原則。不要把生命交給庸醫,讓孩子們能夠保全他們的自然壽命。這是我不遺餘力地校訂和編輯這本書的初衷。君姓陰,名有瀾,他的別號是九峯。他喜愛學習,喜歡提升自己,經常向我鄉的胡、郭、鄒等賢士學習,並且有所收穫。不僅在醫術上振興了江南南北,還在其他領域有所成就。這是在萬曆壬寅年的中元節,巡按直隸監察御史豫章生父劉曰梧在姑孰的大微堂寫下的。

「稀痘方」醫藏目錄一卷,尚未找到。

「吳氏(洪)痘疹會編」明志十卷,尚未找到。

「何氏(洛英)痘疹發微」一卷,現存。

他自述道:管公明曾言,真正懂得易經的人不會只討論易經,因為變化纔是易經的核心。如果固守不變,即使是先秦的易學理論,也會顯得多餘,更不用說那些淺薄的理論了。醫學也應該如此。我從小就多病,對岐黃之術有著濃厚的興趣,獨獨在兒科方面瞭解不多。正好我的孩子們得了天花,我將他們交付給家族中的醫生治療,他們不分寒熱,隨意開藥。當時我心中明白這樣的治療方式不對,卻沒有找到反駁的理由。結果兩個孩子都受到了影響,我感到非常痛苦和懊悔。每天我都在閱讀各家的小兒醫學著作。」

究其肯窾。久之恍若有得。乃識古人治痘。氣血表裡虛實。酌量變化。本自昭然。而醫固未諳也。晚歲得子頗艱。復值痘疹流行。家人聳於疇昔。五色無主。余獨閉門謝諸醫。自以所諳。消息藥餌。雖數濱危險。次第應手皆起。里人往往轉相詫告。攜幼稚就余。余為隨證裁方。

若多奇中。一時謬共推與。謂善醫痘。而實非敢以醫痘名也。不過曉其變通云爾。會令留滯都門。司寇大夫陳公命余。著為一編。以備啞科採擇。而國手貞一吳君復以公命從臾之。余辭不獲。乃稍疏其大指。題曰痘疹發微。嗟乎。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古大醫王。

白話文:

古人對於天花的治療,深究其理論和實踐,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恍然有所得,認識到古人對於天花的治療,是根據身體的氣血、表裏的虛實來進行調整,這道理顯而易見,但當時的醫學界並未能深入理解。

在晚年,我生育兒女時遇到困難,又恰逢天花流行,家人都感到非常擔憂,對此束手無策。然而,我獨自閉門謝絕眾醫,依賴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經驗,調節藥物和飲食,即使幾次接近危險,但每次都能順利應付,讓鄰居們驚訝不已,紛紛傳開,甚至帶著小孩來找我診治。

我的診療往往能命中要害,成為一時的傳聞,人們認為我擅長治療天花,但其實我並不以此自稱,只是懂得應對天花的變化而已。當時,陳公,一位執掌司法的大臣,請我整理成書,用來作為參考。國手貞一吳君也因為陳公的命令,催促我完成這本書。我推辭不了,於是略加整理,命名為《痘疹發微》。

唉,世人擔心的疾病很多,而醫生擔心的卻是醫術的不足。古人偉大的醫學家王,正是因為他們對醫道的深刻理解,纔能夠治療各種疾病。

尚因病施藥。以度眾生。矧痘症顛末。變幻匪一。徒執一以應無窮。烏能有濟。宜往者令余之傷於虎也。然余既著此編。而更以綺語。曲為辯論。得無悖於公明旨乎哉。余又養之贅矣。甲辰夏五月望日。汝南何洛英書於長安邸中。

〔龔氏(居中)小兒痘疹醫鏡〕二卷,存

〔聶氏(尚恆)活幼心法〕醫藏目錄二卷,存

小引曰。醫之道。肇自神農。而源於黃帝。其來尚矣。而黃帝曰。幼小者。吾不能知也。以是知治幼之難。雖聖人之神明。有不遍也。夫人之生也。無論賢愚貴賤。孰不由幼小而長成。當其幼之時。不能保其無疾。則治之不可無法也。至於痘疹自襁褓而上。人人皆不能免。則治之法。

白話文:

[醫學之道,起於神農,源自黃帝,源遠流長。然而黃帝曾說,對兒童的疾病,他不能完全理解。由此可知,治療兒童疾病是極為困難的,即使是聖人的智慧也可能有所不及。人類從出生開始,無論賢愚貴賤,都必須經歷從幼小到長大的過程。在他們還小的時候,不可能完全避免生病,因此,治療的方法是必要的。對於天花和疹子,從嬰兒時期開始,人人都無法避免,因此,治療的方法變得更加重要。]

醫道源自神農,黃帝時代奠定基礎,歷史悠久。但黃帝認為,對於年幼的生命,他的知識有限。這揭示了治療兒童疾病的困難性,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可能感到力有未逮。人類從生下來開始,無論是賢者、愚者、貴族或平民,都無法避免從幼小成長至成熟。在他們年幼時,不可能完全避免生病,因此,治療疾病的方法是必需的。尤其對於嬰兒期的天花和疹子,因為每個人都無法避免,所以找到適當的治療方法變得更加迫切。

尤不可不精也。然而白今以歷溯之於古。治幼之法甚疏。而治痘之法尤疏。雖自古明哲之士。著論立方。猶未得其竅妙。而況其下焉者乎。世之庸醫。任其陋識以用藥。世人不知。而過聽之。其夭害生靈也。不可勝計。世之腐儒。率其淺見以著書。世人不察。而誤用之。其夭害生靈也。

又不可勝計。夫使兒童夭折。弗遂長年。登非舉世之大患。而仁者之深憂乎。先大人專心理學。而旁通於醫。予少時嘗聞其訓。曰。事親者不可不知醫。慈幼者不可不知醫。於是每乘暇日。博覽方書。精察病情。而於活幼治痘。尤精心焉。蓋因其術之獨難也。是以用心獨苦也。

白話文:

中醫古籍中提到,特別強調醫學知識的精深。然而,從古代追溯到現代,對於兒童的治療方法過於簡略,尤其是對於天花的治療方法更爲粗疏。即使是自古以來的智者,撰寫了理論和方劑,也沒有完全掌握其中的精髓,更不用說那些水平更低的人了。世間的庸醫,依據他們狹隘的認識使用藥物,人們往往聽信其言,導致無數生靈的早逝。而那些淺薄的儒家學者,依據他們膚淺的見解撰寫書籍,人們不加辨別地使用,同樣導致無數生靈的早逝。使兒童夭折,未能達到長壽,這並非全世界的大患,但仁者對此深感憂慮。我的父親專注於心理學研究,同時也對醫學有廣泛的瞭解。我在年輕時曾聽他教導,說侍奉父母的人不能不懂醫術,愛護幼兒的人也不能不懂醫術。因此,我常常利用閒暇時間廣泛閱讀藥方書籍,仔細觀察病情,並特別專注於如何活絡兒童成長與治療天花。因爲這些技術特別困難,所以我投入了極大的心思。

閱歷之多。精思之久。天啟其衷。豁然深悟其妙理。每用之家族。用之姻友。隨試輒效。有可自信者。不惟庸醫腐儒之淺陋。得以洞察其弊而救正之。凡前哲之方論。皆得參酌裁決。無有能出吾範圍者。於是寫吾心之所獨悟。而發前人之所未發。取其長。棄其短。矯其偏。救其失。

其辨證也簡而明。其立方也精而切。著為一編。命之曰活幼心法。謂以吾之心悟為後法。而可以回生起死也。又附問辨醫案於其後。以志吾言之非無懲。吾法之果可用也。嗟乎。一書成名。君子所恥。而況於技乎。予豈以此自表見乎。然而始之苦心於此。聊以自為。不虞其技之精妙。

白話文:

多年經驗的累積,長期深入思考,上天啟發了內心的祕密,深入理解了其中的奧妙原理。每次在家族或親戚朋友間使用這些知識,都能立即獲得成效,我對自己的信心更加堅定。不僅是庸醫和迂腐的學究,連他們的淺薄和錯誤都能被發現並糾正。所有先賢的理論和方法,都可以在我這裡得到參考和判斷,沒有任何可以超出我範疇的東西。因此,將我獨特的領悟寫下,發掘前人未曾探討的領域,保留其長處,摒棄其短處,修正其偏誤,拯救其過失。

診斷簡單明確,配方精準切合。將這些知識整理成一冊,命名為《活幼心法》,意思是將我的領悟作為指導,能夠讓生命從死亡中重生。同時附上了問診案例,用以證明我的言論不是空話,我的方法確實有效。唉,一本書就成就了名聲,這是君子所恥的事,更何況是技術呢?我怎麼會以這個來彰顯自己呢。然而,最初在這上面的苦心,只是為了自我提升,沒想到技術竟能如此精妙。

一至於此。可以救生靈之夭折也。是以不忍自私。而必以公之天下後世也。江右清江聶尚恆識。

朱純嘏曰。清江久吾聶氏名尚恆。生於隆慶末年。萬曆年間以鄉進士。出知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事。卓有政聲。惜當時以儒臣顯。不列名於醫林。故其姓字。不傳於今世岐黃之口。即著有活幼心法一書。亦不傳於今世岐黃之家。要知天地氣化生聶氏於豫章之清江。非為此一隅之幼兒女起見。

將令普天之下。後世之人。提撕警覺。救斯世之赤子。而令安全於襁褓中也。今獨知久吾聶氏集痘疹之大成。開幼科之法眼。議論精辯證確。用藥當不偏於寒涼。亦不偏於溫補。深得中和之理。合宜之用。無過不及之差。嘏生也晚。不獲親炙門牆。恭承面諭。幸得活幼心法而熟讀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於一位名為聶尚恆的中醫學者,他在隆慶末年出生,並在萬曆時期作為鄉進士出任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的官職,他的政治聲譽顯著。可惜當時他作為儒臣的身份而未在醫學界留下名聲。他所撰寫的《活幼心法》一書,也沒有在醫學界廣為流傳。然而,這本書裡所包含的知識對於當今的醫學界仍具有極高的價值。

作者認為,聶尚恆之所以誕生在江西清江,並不是為了救治某一特定地區的兒童,而是為了普天之下,後世的人們能夠對兒童進行警覺與保護,確保他們的安全成長。聶尚恆對於痘疹的研究以及在幼科領域的見解,被認為是極為深入且全面的。他的理論與實踐都符合中庸之道,既不偏向寒涼也不偏重溫補,這表明他深刻理解了調和與適度的重要性。

由於作者生於較晚的時代,未能親自向聶尚恆學習,但他有幸讀到了《活幼心法》,並將其熟讀。這段文字強調了聶尚恆在中醫學領域的貢獻,以及其著作對於現代醫學研究的價值。

沈潛玩味。裘葛三更。一旦恍然。若有心領神會。頓將前此之舊聞。洗滌淨盡。心胸之茅塞。剪鋤豁開。又恐天下之大。萬方之眾。不能周知。歲久年深。終成湮沒。今特表而出之。凡業幼科者。必當熟讀活幼心法。反覆究竟。自然得心應手乎。(瘍醫大全引痘疹定論)

〔亡名氏痘疹慈幼津筏〕二卷,存

〔朱氏(一麟)治痘大成集〕四卷,存

小引曰。余閔家少多未度此關。故讀書外。偶習此業。以為救度。浪得其名。不能謝郡邑之車騎。昔年已寫蘧廬遊戲二編。識淺見俚。有論無方。宜高明吐之耳。二十餘年。何長安射覆。不遇而歸。乃坐巖洞內。覘涉黃岐靈素。及華扁張成以下。昭代名公蠹簡殘篇。忽栩栩覺。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對於天花和麻疹的治療法。主要內容是:

  1. 深入研讀並細細品味古籍中的醫學知識,特別是裘葛三更時期的醫術,一旦有所領悟,便能清空過去的陳腐知識,打開心靈的障礙。

  2. 擔憂這些知識可能因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因此決定公開分享。對於從事兒科工作的醫生來說,應該熟讀並深入理解《活幼心法》等醫學典籍,以便應對臨牀情況。

  3. 作者自述曾學習過兒科醫術,並撰寫過《蘧廬遊戲》兩部書籍,但因學識淺薄、觀點粗陋,未能提供具體的治療方法,希望有更高層次的醫學專家能夠指正。

  4. 作者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研究,閱讀了包括黃岐、靈素、華佗、扁鵲、張仲景等古代醫學名家的著作,以及當代名醫的遺留篇章,突然有了靈感,似乎找到了新的醫學洞見。

這段文字強調了中醫學的傳統知識傳承、自我學習與不斷進步的重要性。

而於痘事。十千百中一二。聊寓言為大成集。顧瞻舊業。又若爽然失矣。然而都非余心也。漆園則任呼牛呼馬。余則任呼儒呼書。朱一麟應我識。

〔徐氏(君盛)鰲頭活幼小兒痘疹全書〕五卷,存

〔胡氏(闕名)痘疹〕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泃章懶文子痘疹玉髓〕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晹谷痘疹〕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汪氏(闕名)痘疹〕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汪氏(秋鶴)痘疹)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亡名氏餘毒治法條例〕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痘疹正覺草〕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倪氏(有美)痘疹解疑〕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白話文:

關於天花的治療,有十至一百種方法。我暫時用寓言的形式撰寫了《大成集》。回顧過去的經驗,好像遺失了一樣。然而,這些都不符合我的想法。莊子能隨便稱呼牛或馬,我則可以隨便稱呼為儒或書。朱一麟應當認識我。

徐氏(君盛)所著的《鰲頭活幼小兒痘疹全書》,共五卷,現存。

胡氏(無名氏)所著的《痘疹》,在醫藏目錄中有一卷,但未見其本。

泃章懶文子所著的《痘疹玉髓》,在醫藏目錄中也有一卷,但未見其本。

晹谷所著的《痘疹》,在醫藏目錄中有一卷,但未見其本。

汪氏(無名氏)所著的《痘疹》,在醫藏目錄中缺頁,未見其本。

汪氏(秋鶴)所著的《痘疹》,在醫藏目錄中缺頁,未見其本。

無名氏所著的《餘毒治法條例》,在醫藏目錄中有一卷,但未見其本。

《痘疹正覺草》,在醫藏目錄中有一卷,但未見其本。

倪氏(有美)所著的《痘疹解疑》,在醫藏目錄中缺頁,未見其本。

〔九江宋氏(闕名)痘科異治〕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趙氏(承易)痧痘集〕未見

按上見於嘉定縣誌。

〔高氏(士)痘疹論〕未見

〔沈氏(好問)痘疹啟微〕未見

按上二種。見於浙江通志。

錢塘縣誌曰。沈好問。字裕生。少孤力學。世業小兒醫。至好問益精。視小兒病。必洞見臟腑。尤善治痘證。沈勤云義女年十歲。幼子痘。女抱兒出診。好問曰。兒無傷。女出惡痘矣。若呼頭及骨痛。宜服糞清。如其言而愈。閔家女阿觀年八歲。出痘甚惡。好問曰。諸醫云何。

對曰。死證不必藥矣。好問曰。兒一身死痘。然有一生痘尚可生。令取五年抱雛母雞。用藥入雞腹。外以糯蒸雞。令食盡。視之右手寸關脈痘二粒。明豔如珠。女果生。江魯陶子一歲。痘止三顆。見額上耳後唇傍。好問曰。兒痘部心腎脾三經。逆傳土剋水。水剋火。宜攻不宜補。

白話文:

「九江宋氏(無名氏)的痘科不同治療法」,醫藏目錄中的一卷,尚未出現。

「趙氏(承易)的痧痘集」,尚未出現。

參考資料在嘉定縣誌中可以看到。

「高氏(士)的痘疹理論」,尚未出現。

「沈氏(好問)的痘疹啟微」,尚未出現。

在上述兩種資料中,可以在浙江通志中找到。

錢塘縣誌說,沈好問,字裕生,自幼孤苦,致力學習,家族世代從事兒童醫學。到沈好問時,醫術更為精湛,能透視兒童的五臟六腑,尤其擅長治療天花病症。沈勤雲的女兒,年僅十歲,兒子得天花,她抱著兒子出診,沈好問說,兒子沒有問題,女兒卻出了惡天花。如果頭痛或骨頭痛,應該服用糞清。照他說的做後,病情得以痊癒。閔家女兒阿觀,年僅八歲,出天花時情況很嚴重。沈好問問其他醫生怎麼說,回答是,這是一種死亡症狀,不用藥也行了。沈好問說,小孩全身都是天花,但也有可能只出了一部分,還可以存活。於是請來五年抱雛的母雞,將藥物放入雞腹內,外用糯米蒸雞,讓她吃掉。結果,她的右手寸關脈處,出現了兩粒明亮如珠的痘疹。果然,女兒平安無事。江魯陶子,一歲大,只有三顆天花,位於額頭、耳後及脣旁。沈好問說,小孩的天花部位涉及心、腎、脾三條經絡,逆向傳播,導致土克水、水克火的情況,應當攻伐,而非補益。」

攻則毒散。補則臟腑相戕。治至十四日。痘明潤將成矣。好問曰。以石膏治之。恐胃土傷腎水。俗醫憐兒小。謬投以參。好問見之驚曰。服參耶。不能過二十一日矣。兒卒死。許季明幼子痘。好問曰。順證也。不必補。小兒純陽。陽盛必克陰。許不從。痘愈。譏好問為妄。好問曰。

兒且死。許益不悅。至十二日。兒熟睡。視之絕矣。好問為杭小兒醫。所全活甚眾。

〔萬氏(邦孚)痘疹方論〕五卷,未見

〔黃氏(一麟)痘疹遺書〕未見

〔趙氏(貞觀)痘疹論〕未見

〔顧氏(行)治瘄全書〕二卷,未見

按上四種。見於浙江通志。

白話文:

在古代的中醫學文獻中,有一個案例如下:

當疾病需要治療時,如果使用強烈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毒素擴散;相反地,如果只做補充,則可能導致身體各器官互相攻擊。如果按照這個方法治療十四天後,痘疹會變得明亮而油潤,即將形成。

有一次,好問被問到如何用石膏來治療,但擔心這樣會傷害到胃部,並使腎水不足。一般的醫生因為心疼小孩,錯誤地使用了人參。好問見狀驚訝地說,如果使用人參,可能只能維持二十一天。結果小孩還是死了。

許季明的小孩有痘疹,好問認為這是正常的症狀,不需要補充。小孩是純陽之體,陽氣旺盛必會影響陰氣。許季明不接受此意見,後來小孩的痘疹痊癒,但人們卻批評好問是胡亂診斷。好問說,

小孩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許季明因此更不滿意。到了第十二天,小孩熟睡,他發現小孩已經離世。好問是杭州的一名兒童醫生,他救活了很多孩子。

這四種醫術,見於浙江通志。

萬氏的《痘疹方論》五卷,未見。

黃氏的《痘疹遺書》,未見。

趙氏的《痘疹論》,未見。

顧氏的《治瘄全書》二卷,未見。

這四種醫術,見於浙江通志。

〔馮氏(國鎮)痘疹規要〕未見

按上見於河南府志。

〔黃氏(良佑)麻痘秘法〕未見

〔吳氏(邦寧)痘疹心法〕未見

按上見於休寧縣誌。

〔許氏(學文)痘疹約言〕未見

按上見於合肥縣志。

白話文:

  • 「馮氏(國鎮)痘疹規要」:這部書籍未能找到。
  • 「黃氏(良佑)麻痘祕法」:這部書籍未能找到。
  • 「吳氏(邦寧)痘疹心法」:這部書籍未能找到。
  • 「按上見於休寧縣誌」:這些內容在休寧縣志中有提及。
  • 「許氏(學文)痘疹約言」:這部書籍未能找到。
  • 「按上見於合肥縣志」:這些內容在合肥縣志中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