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十一 (6)
卷十一 (6)
1. 本草(三)
重設醫學,沛仁心仁術於九有之中。世宗肅皇帝既刻醫方撰要,又刻衛生易簡,藹仁政仁聲於率土之遠。伏願皇帝陛下,體道守成,遵祖繼志,當離明之正位,司考文之大權,留情民瘼,再修司命之書,特詔良臣,著成昭代之典。治身以治天下,書當與日月爭光;壽國以壽萬民,臣不與草木同朽。臣不勝冀望屏營之至。臣建元為此一得之愚,上於九重之覽。或准行禮部,轉發史館採擇;或行醫院重修。父子銜恩,存歿以戴。臣無任瞻天仰聖之至。萬曆二十四年十一月進呈。
明史稿本傳曰: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讀書不治經生業,獨好醫書。醫家本草,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所增,數亦如之。唐蘇敬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唐慎微輩,先後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博採,芟煩補闕。歷時三十年,閱書八百餘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綱目一書。增藥三百七十四種,釐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余各附釋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出產形色也;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書成將上之朝,而時珍遽卒。未幾神宗詔修國史,購四方文籍。其子建元,以父遺表及是書來獻。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本草之學,始稱集大成。時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縣。
四庫全書提要曰:本草綱目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時珍字東璧,蘄州人,官楚王府奉祠正。事蹟具明史方伎傳。是編取神農以下諸家本草,薈粹成書;復者芟之,闕者補之,訛者糾之。凡一十六部,六十二類,一千八百八十二種。每藥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誤;次以氣味、主治、附方。其分部之例:首水火,次土,次金石,次草穀、菜、果、木,次器服,次蟲、鱗、介、禽、獸,終之以人。前有圖三卷,又序例二卷,百病主治藥二卷。於陰陽標本、君臣佐使之論,最為詳析。考諸家本草,舊有者一千五百一十八種,時珍所補者,又三百七十四種。蒐羅群籍,貫串百氏。自謂歲歷三十,書採八百餘家,稿凡三易,然後告成者,非虛語也。其書初刻於萬曆間,王世貞為之序。其子建元又獻之於朝,有進疏一篇,冠於卷首。至國朝順治間錢塘吳毓昌重訂付梓,於是業醫者,無不家有一編。明史方技傳極稱之,蓋集本草之大成者,無過於此矣。
〔徐氏(升泰)本草正訛補遺〕未見。
會稽縣誌曰:徐升泰字世平,理卿初之四世孫也。學醇數奇,屢困棘闈。一旦興范公不能作相,願為良醫之志。由是博究金匱蘭室之秘,及百家活人諸書;而於馬蒔素問發微,尤相深契。刀圭緒澤,起人所不能起。全越方賴,視垣有年。升泰乃自謂手拯之及無幾,曷若輯書壽世。
白話文:
重新設立醫學,將仁愛之心與高超醫術廣施於天下。先皇世宗肅皇帝,不僅刊行了《醫方選要》,又刊行了《衛生易簡》,讓仁政仁聲遠播四方。我衷心期盼當今皇上,能體悟並堅守正道,繼承祖先的遺志,處於光明正大的位置,執掌考量典章制度的大權。關心百姓的疾苦,再次修訂掌管人壽命的書籍,特地詔令賢良的臣子,編纂成足以昭示當代的典籍。以治理自身的方式來治理天下,讓書籍能與日月同輝,讓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
我臣子絕不會像草木一樣腐朽,臣子我實在是既期望又惶恐。我建元為了這微薄的見解,呈獻給皇上御覽。或許可以由禮部准許施行,轉交史館採用,或者交由醫院重新修訂。父子都將永遠銘記皇恩,無論生死都將感恩戴德。臣子我無比敬仰皇上的聖明。萬曆二十四年十一月呈上。明史稿本傳記載: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讀書不專心於科舉考試,唯獨喜愛醫學書籍、醫家本草。
自神農氏傳下來的本草,只有三百六十五種。梁朝陶弘景所增加的,數量也差不多。唐朝蘇敬增加了一百一十四種,宋朝劉翰又增加了一百二十種。到了掌禹錫、唐慎微等人,先後增補,總共有一千五百五十八種,當時被認為已經完備。然而,品類繁多,名稱混雜,有的將一種藥物拆分為兩三種,有的將兩種藥物混為一種。李時珍對此深感不滿,於是廣泛搜集、深入研究,刪除繁瑣的,補充遺漏的。
歷時三十年,閱讀八百多家書籍,修改了三次才完成《本草綱目》一書。增加了三百七十四種藥物,分為十六部,總共五十二卷。首先標明正確的名稱作為綱,其餘的各種解釋附在後面作為目。這才是真正的開始。接著用集解來辨別疑點、糾正錯誤,詳細說明藥物的產地、形狀顏色。又接著用氣味、主治、附方,說明藥物的性質和用途。書寫完成後,正要獻給朝廷,李時珍卻突然去世。不久,神宗皇帝詔令修訂國史,
徵集四方書籍。他的兒子建元,把父親的遺表和這本書獻給朝廷。皇帝很讚賞,命令刊行天下。從此,士大夫家家戶戶都有這本書,本草之學,開始被稱為集大成。李時珍曾擔任楚王府的奉祠正。他的兒子建中,曾任四川蓬溪縣的知縣。
《四庫全書提要》記載:《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明朝李時珍撰寫。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曾任楚王府奉祠正。他的事蹟記載在《明史·方技傳》中。這本書彙集了神農氏以來各家本草的精華,刪除了重複的,補充了遺漏的,糾正了錯誤的。總共分為十六部,六十二類,一千八百八十二種藥物。每種藥物都標明正確的名稱作為綱,附上釋名作為目。接著用集解來辨別疑點、糾正錯誤。
再接著說明氣味、主治、附方。它分部的例子,首先是水火,其次是土,再其次是金石,然後是草、穀、菜、果、木,接著是器服,再接著是蟲、鱗、介、禽、獸,最後是人。前面有三卷插圖,還有兩卷序例、兩卷百病主治藥,對於陰陽標本、君臣佐使的理論,闡述得最為詳細。考證各家本草,原有的有一千五百一十八種,李時珍增補了三百七十四種。蒐羅眾多書籍,
貫通百家學說。他自己說歷時三十年,查閱八百多家書籍,修改了三次才完成,這絕不是虛言。這本書最初在萬曆年間刊刻,由王世貞為之作序。他的兒子建元又將此書獻給朝廷,並有一篇進呈疏,放在書卷的首篇。到了清朝順治年間,錢塘吳毓昌重新校訂刊印。於是,從事醫學的人,沒有一家沒有這本書的。《明史·方技傳》對此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這是本草學的大成之作,沒有任何一本能超越它。
〔徐氏(升泰)《本草正訛補遺》〕未見
《會稽縣誌》記載:徐升泰,字世平,是理卿的第四世孫。學識淵博,屢次在科舉考試中受挫。忽然萌發了范仲淹不當宰相,而寧願做良醫的志向。因此,廣泛鑽研金匱、蘭室的秘密,以及百家活人書籍,尤其深入研究馬蒔的《素問發微》。他的醫術能起死回生,救活別人無法救活的人。整個越地都依賴他的醫術,有很長的時間。徐升泰自認為,他用手救活的人雖然很多,但是數量有限。不如輯錄成書來造福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