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一 (1)

1. 方論(四十九)

〔亡名氏仙傳外科秘方〕(醫藏目錄趙宜真撰)國史經籍志十一卷,未見

〔楊氏(清叟)外科集驗方〕國史經籍志一卷,存

趙宜真序曰。外科集驗方一帙。乃禾川楊清叟所編述。以授吳寧極。寧極之子有本。以授西平善觀李先生。以授於宜真者。其方簡要。惜未版行。故獨存之。昨來遊金精福地。道經雩都。吾徒蕭天倪鳳岡。本西昌望族。自幼學道於紫陽觀。二十載前嘗從予遊。亦能召風雨。濟旱澇。

蓋道緣深重。履踐端恪之所致也。其師弟劉致柔順川數年間。遍身苦瘡癤。服荊煎湯。敗毒桑諸藥俱不效。予因以外科方授之。用返魂湯。未終劑而愈。天倪乃欣然捐己資繡梓。散施流通。其惠濟之意如此。則雨晹之應禱也宜哉。雖然。予有故人。曾患鼓椎風。往來寒熱。數月伏枕。

白話文:

《亡名氏仙傳外科秘方》這本書收錄在《國史經籍志》的第十一卷,但現在已經失傳。《楊氏(清叟)外科集驗方》則收錄在《國史經籍志》的第一卷,目前還留存著。

趙宜真在序言中說,《楊氏外科集驗方》是禾川楊清叟所著,他傳給了吳寧極,寧極的兒子又傳給西平善觀李先生,最後才傳給趙宜真。這些秘方簡單實用,可惜一直沒有出版,所以只能由他保存。

趙宜真在遊金精福地時,經過雩都,遇見了同門蕭天倪,他是西昌望族的後裔,從小在紫陽觀修道,二十年前也曾跟隨趙宜真遊歷。他精通道術,能呼風喚雨、濟旱澇。

他的師弟劉致柔在四川多年,身上長滿了瘡癤,服用荊煎湯、敗毒桑等藥都沒有效。趙宜真便用《外科集驗方》中的“返魂湯”治好了他的病。蕭天倪見狀,欣然捐出錢財印製成書,廣泛流傳,希望更多人能從中受益。

趙宜真還提到,他有個朋友患了鼓椎風,反覆發燒,幾個月臥床不起。

諸藥不能療。最後一醫士診之曰。雖成痼疾。而有客邪在少陽經未解。若曾服五積散則誤矣。詢之果然。因投小柴胡湯。數服寒熱頓除。卻用本料追風丸等藥。理其風證。而全瘳矣。夫雜病有方。傷寒有法。二者兼盡其道。乃為良醫。若以大方外科。各專其一。正恐或有所誤。

而不自知。則又豈能全美乎。此外科論證處方。雖極其造理。校於諸方為獨優。在圓機之士。臨證之時。尤當加審焉。洪武戊午九月朔日。浚儀原陽子趙宜真序。

〔外科序論〕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白話文:

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疾病,最後一位醫生診斷後說,雖然已經變成慢性病,但還有外來的邪氣滯留在少陽經脈未解。如果曾服用五積散,那就是誤治了。詢問病人後果然如此,於是醫生便開了小柴胡湯。服用幾劑後,寒熱症狀立刻消失,接著再用追風丸等藥物治療風邪,病人便痊癒了。各種雜病有不同的藥方,傷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能同時掌握這兩種醫學知識才是良醫。如果只專精於某一種醫術,例如只懂大處方或外科,可能會出現錯誤而自己卻不自知,又怎麼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呢?此外,雖然其他科的論證和處方都非常有道理,也比其他藥方更優越,但在精通醫理的人眼中,臨症時還是要仔細審慎才是。洪武戊午年九月初一日,浚儀原陽子趙宜真序。

〔亡名氏秘傳外科方〕一卷,存

〔郭氏(文才)瘡科心要〕二卷,未見

劉純曰。純早年居淮南。於陳復初契家齋堂。得東原郭文才甫家傳瘡科心要二卷。特行四方。按法每擇用之。多獲奇效。(玉機微義)

〔王氏(拳)大河外科〕二卷,存

王時槐序曰。永樂中。大河王拳得異人秘授。精外科方。密傳其子孫者六世。效大顯。世莫不知有大河外科者。而其書顧益秘莫有傳。代巡山泉吉公來按閩。間出一帙。槐得而觀之。所論著。多樸而不文。往往務為蹇澀重複。雜以俚下之語。豈其故為是。欲以晦其指。而終秘其傳耶。

然公昔年嘗患肩癰。曰馬刀。治不效。久之得奇方立愈。後數年乃見此書。則向所謂奇方者在焉。槐竊謂。凡遣疾攝形之家。固稱多術。要在愛護元氣。勿令伐傷。此其大指也。大河外科。為圖三十有六。大抵皆險惡危怪之疾。在庸醫且駭悸胎愕。即往往下峻烈猛毒之劑。急攻其內。

白話文:

《亡名氏秘傳外科方》一卷現存。

《郭氏(文才)瘡科心要》二卷未見。劉純說,他年輕時住在淮南,在陳復初家裡得到東原郭文才的《瘡科心要》二卷,便開始四處行醫,按照書中方法治療,取得了許多奇效。

《王氏(拳)大河外科》二卷現存。王時槐在序言中寫道,永樂年間,大河王拳得到一位異人秘傳精妙的外科方術,並將其秘密傳給後代,歷經六代,療效顯著,世人皆知有《大河外科》,但此書卻一直被秘而不傳。後來巡山泉吉公來到福建,偶然間拿出了一本,王時槐得以閱讀。書中所論述的內容,大多樸實無華,且刻意使用晦澀重複的語言,夾雜着一些俚俗的詞語,難道是故意用這種方式隱藏其精髓,以致秘而不傳嗎?

然而,王時槐自己曾經患過肩癰,也就是所謂的「馬刀」,久治不愈,後來得到一個奇方才得以痊癒。多年後,他看到了《大河外科》這本書,才發現當初的奇方就在裡面。王時槐認為,所有治病養生之術,其根本在於保護元氣,不要過度損傷。這也是《大河外科》一書的大致旨意。書中收錄了三十六種圖示,大都關於險惡危重奇特的疾病,一般的醫生面對這些病症,往往會驚慌失措,隨即下猛烈的毒藥,急於攻治內部。

蘄速效旦夕。故一臂瘍肘癬。而輒不救者。則伐元氣之過也。而此書附載諸方。多疏解消導。達支而衛本。此其所以為得歟。嗟夫。海隅塞外。異時羽書相聞。良足畏。顧驅除在機術何如耳。而慎毋畢耗吾民力。此殆亦元氣之說。而忠誠憂世。真為社禝計者。將必於大河有取哉。

書故抄本。督屯憲黃君胐一見。謂宜廣其傳。遂相與請於公付梓云。

〔陶氏(華)癰疽神驗秘方〕國史經籍志一卷,存

〔十段關〕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周氏(文采)外科集驗方〕二卷,存

自序曰。醫一也。然有內外科之異者。蓋人之疾有內外故也。科既有內外。故古之專門者。各有方書。以傳後世。第今之專於內者。則精其內。而瘡科或有所遺。專於外者。精其外。而方脈或有未諳。二者俱不能以無偏。夫惟仁者愛人之心。深長而周密。必欲兼之而後已。弘治丙辰歲。

白話文:

蘄艾藥效快速,旦夕見效。所以手臂潰瘍、肘部癬疾,常常無法治療,是因為損耗元氣過度。這本書附載的藥方,大多以疏解、消導為原則,直達病灶,同時也保護根本。這就是它有效的原因。唉,海邊邊陲、塞外蠻荒,異族入侵的消息時常傳來,令人擔憂。然而,驅除敵患的關鍵在於兵法策略如何。因此,務必小心,不可過度消耗民力。這也與元氣之說相關。那些忠誠憂國、真正為社稷著想的人,必然會從大河中汲取智慧。

這本書是抄本,黃君胐督察見到後,認為應該廣泛傳播,於是與我一起請求官府出版。

《陶氏(華)癰疽神驗秘方》記載於《國史經籍志》,共一卷,現存。

《十段關》記載於《醫藏目錄》,共一卷,未見。

《周氏(文采)外科集驗方》共兩卷,現存。

自序中說道:醫術本為一體,但有內科和外科之分,這是因為人體的疾病有內外之分。既然科別有內外之分,古時候專精某一科的醫者,都各自有自己的醫書,流傳後世。只是現在專精內科的醫師,精通內科,但對瘡瘍科可能有所遺漏;專精外科的醫師,精通外科,但對方脈可能有所不懂。兩者都無法避免偏頗。只有仁愛之心深厚廣泛,周密細緻的人,才能兼顧兩者,達到圓滿。弘治丙辰年,……

王殿下不以臣為矇昧。命臣於凡大方脈書內。精選其方之經驗者。區分類別。且論辨其下。名曰醫方選要。總一十卷以進。內瘡科亦一帙焉。今年春。睿意又以為選要之集。固足以為內疾之療。然人於日用間。莫不有飲食也。亦莫不有喜怒也。飲食不節。喜怒不常。則未免致傷榮衛。

而瘡毒生焉,其生也種類頗多。茲瘡科一帙。烏足以盡療乎。以故命臣。重集外科方論。務在較量之也審。簡拔之也精。究其疾之源。詳其藥之用。以與選要配。庶不致有所偏廢。臣於是尤有以仰知殿下仁愛及人之盛心。所謂深長而周密矣。顧臣草茅。學不足以明理。醫不足以名世。

白話文:

王殿下請勿將臣視為愚昧之人。臣奉命從所有的大方脈書籍中,精選出經驗豐富的方劑,區分分類,並加以論述辨析,命名為《醫方選要》,共計十卷呈上。其中也包含了一卷關於內瘡的專門書籍。今年春天,陛下再次認為《醫方選要》的內容已經足夠治療內疾,但臣認為,人每天都離不開飲食,也免不了喜怒哀樂。飲食不節,喜怒無常,就會傷及人體的榮衛,導致瘡毒的產生,而瘡毒的種類繁多。現今的《瘡科》一卷,無法完全涵蓋所有治療方法。因此,陛下再次命臣編撰《外科方論》,務必仔細審慎地選擇方劑,精簡拔取精華,深入探究疾病的根源,詳細說明藥物的運用,並與《醫方選要》互相配合,以免有所偏廢。臣由衷地感受到殿下仁愛和關懷百姓的盛心,這份仁愛是如此深遠周密。然而,臣只是草根百姓,學識淺薄,不足以明白醫理,醫術也不足以聞名天下。

凡庸膚淺。務乎此而遺乎此者也。曷克以稱上意邪。雖然。睿命不敢不遵。駑鈍不可不效。是以忘其固陋。集古名醫外科諸書。謹擇其藥與證對。而隨患用巧者。依選要條例。裒成二卷。名曰外科集驗方。上塵睿覽,夫疾之愈不愈。醫之良不良。系乎方之驗不驗也。臣之所集。

雖妄以集驗名。然亦管窺蠡測。勉強以應命耳。若夫較量審而簡拔精。究其源而詳其用。則臣豈敢。弘治戊午歲秋九月吉日。良醫副臣周文採稽首謹序。

興王序曰。弘治丙辰。令良醫周文採於大方脈書中。已選其方之驗且要者。為十卷。名曰醫方選要。而外科方。略之尚未備也。迨今年春。仍令本官。於外科方書中。集其方之奇驗者。為二卷以進。吾覽之。見其考論精詳。處證不謬。深足定外科之關鍵。而開醫學之矇昧也。

白話文:

凡是平庸淺薄,專注於此而忽略了那的,怎能稱得上符合聖上的心意呢?雖然如此,聖上的命令不敢不遵從,愚鈍的我也不得不盡力而為。因此,拋開自己的淺陋,收集了古時候有名的醫術書籍,謹慎地選擇藥物和病症的對應,並根據病情靈活運用。按照選取的重要條例,整理成兩卷,名為《外科集驗方》。獻給聖上閱覽。疾病能否治癒,醫術是否精良,取決於方劑是否有效。我所收集的這些方劑,

雖然妄自以「集驗」命名,但也是管中窺豹,蠡測之見,勉強應命而已。至於比較審慎地篩選精華,追根溯源,詳細探討其用途,我可不敢妄自菲薄。弘治戊午年秋九月吉日,良醫副臣周文採叩首謹序。

興王序曰:弘治丙辰年,命令良醫周文採從《大方脈書》中,已經選取了有效且重要的方劑,編為十卷,名為《醫方選要》。而外科的方劑,則略去了一些,還沒有全部收錄。等到今年春天,再次命令本官從外科的方書中,收集那些奇效的方劑,編成兩卷獻上。我瀏覽了這兩卷,看到其中考究精闢,診斷無誤,足以確定外科治療的關鍵,並消除醫學的蒙昧無知。

因刻而廣之。俾天下之人。凡嬰外之病。而職外之科者。得是書以治之。雖未能繼古人之神妙。而篤廢聾瞽。萬一可復之於全。生生之功。庶亦博哉。

〔許氏(兆禎)外科集驗〕未見

按上見於吳秀醫鏡序。

〔韓氏(𢘅)楊梅瘡論治方〕一卷,未見

韓𢘅曰。近時黴瘡。亦以霞天膏。入防風通聖散治愈。別著楊梅瘡論治方一卷,滇壺簡易方一紙。為遠近所傳。用者輒效。(醫通)

〔薛氏(己)外科心法〕國史經籍志七卷,存

〔外科經驗方〕國史經籍志一卷,存

白話文:

為了廣泛流傳,讓天下所有患有外傷疾病、專精外科的醫生都能得到這本書,用來治療病人。雖然無法完全繼承古代醫生的神奇醫術,但能使耳聾、失明、啞巴的人,有一線恢復健康的機會,這造福眾生的功德,也可謂是廣大無邊了。

〔癘瘍機要〕國史經籍志三卷,存

〔外科發揮〕八卷,存

〔外科樞要〕四卷,存

〔汪氏(機)外科理例〕明史八卷,存

自序曰。外科者。以其癰疽瘡瘍。皆見於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於內。知乎內以求乎外。其如視諸掌乎。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由膏粱蘊毒於內而生也。又曰。榮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是癰腫由榮氣逆於肉理之內而生也。有諸中。然後形諸外。治外遺內。

所謂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殆必己誤於人。己尚不知。人誤於己。人亦不悟。嗚呼。己雖不知。天必知之。人雖不悟。神必識之。異日明受天責。陰獲神譴。不在於身。則在於子孫矣。予於是懼。因輯此書,名曰外科理例。蓋其中古人所論。治無非理也。學者能仿其例而推廣之。

白話文:

《癘瘍機要》三卷,現存。

《外科發揮》八卷,現存。

《外科樞要》四卷,現存。

《汪氏外科理例》八卷,現存。

我寫這本書的緣由是:外科醫學專門治療癰疽瘡瘍等外在病症,所以稱為外科。然而外科必須以內在為根本,了解內在才能治好外在,就好比觀察手掌一樣。經書上說:「膏粱厚味過度,就會生長大疔。」這是因為膏粱厚味導致毒素積聚在體內而引起的。又說:「營氣運行不順,逆行於肉理,就會生長癰腫。」意思是癰腫是由於營氣逆行於肉理的內在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說,內在病變才會表現在外在,治療外在必須兼顧內在。

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強行治療表面的症狀,恐怕會誤導自己也誤導他人。我自己尚且不明所以,他人被我誤導,也會不知不覺。唉,就算我自己不懂,老天爺一定知道,就算他人不明白,神明一定會識破。將來我必會受到上天的責罰,暗中遭到神明的譴責,即使不落在自己身上,也會落在子孫身上。我對此感到十分恐懼,因此編寫了這本書,命名為《外科理例》。書中記載了古代醫家關於外科疾病的論述,其治療方法都建立在理法之上。希望學習者能參照這些理法,加以推廣應用。

於焉而求古人不言之妙旨。庶幾小不誤己。大不誤人。抑□有補於將來焉。輯已成編。復得新甫薛先生心法發揮讀之。觀其論治。亦皆一本於理。而予竊喜暗與之合。於是復採其說。參於其中。庶得以為全書。而學者無復有遺憾矣。是為序。嘉靖辛卯冬十一月長至日。祁門汪機識。

四庫全書提要曰。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明汪機撰。是書成於嘉靖辛卯。凡分一百四十七類。又補遺七類。共為一百五十四門。後附方一卷。凡一百五十六通。前有自序。其曰理例者。謂古人所論。治無非理。欲學者仿其例。而推廣之也。大旨主於調理元氣。先固根柢。

白話文:

因此,我便追尋古人未曾言明的神妙旨意,希望能做到小則不誤己,大則不誤人,或許還能對未來有所裨益。書稿編纂完畢後,我又得到新甫薛先生的心法發揮,讀後發現他的論治也皆以道理為本,我暗自竊喜,因為我們的觀點不謀而合。於是,我便採納他的說法,加入其中,希望能夠使本書更加完善,讓學者們不再有任何遺憾。這就是我寫序的緣由。嘉靖辛卯冬十一月長至日,祁門汪機識。

四庫全書提要中提到,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是明朝汪機所著。此書完成於嘉靖辛卯年,共分為一百四十七類,又補遺七類,合共一百五十四門。書後附有一卷方劑,共一百五十六種。書前有作者自序,其中提到“理例”是指古人論述醫治疾病的方法,都以道理為根本。作者希望學者們能效仿古人的治病方法,並加以推廣。全書旨意在於調理元氣,先固本培元。

不輕用寒涼攻利之劑。又分為舍脈從證。舍證從脈。及治之不應。別求其故三例。用法通變。亦異於膠執之談。惟措語拙澀。驟讀之或不了了。是其所短。然方技之書。不能責以文章之事。存而不論可矣。書中多引外科精要。及朱震亨之論。又稱輯已成編。得新甫薛先生心法發揮。

復採其說。參於其中。考新甫為薛己之字。己父鎧弘治時官太醫。則為宏治正德間人。是書杖瘡門中。記療治武宗時。廷杖諫官事。則機在正德中。早以醫名。二人同時。而虛心從善如是。其持論平允。良亦有由也。

〔劉氏(倫)濟世外科經驗全方〕一卷,存

費宷序曰。嘗論國政失則急於修省。夷亂華則急於攘御。醫道內外科亦然。御醫劉宗序已輯內科全方。詳委而核要。而外科實並有關。其重者關存亡死生。其輕者關悔吝安危者也。南京太醫院判薛立齋匯古方書目。唐陸宣公編集良方。李東垣十書。及醫學正傳。救世良方。萬氏家抄等書。

白話文:

不輕易使用寒涼攻利的藥物。又根據脈象和證狀分為舍脈從證、舍證從脈、治之不應、別求其故等三種情況,運用方法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說法。虽然文字略显生硬,初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但作為醫術書籍,也不能要求它文采斐然,留存而不論即可。書中大量引用了外科精要和朱震亨的論述,并稱已經編纂成冊,得到了新甫薛先生的真傳。

作者也采納了新甫的觀點,融入其中。考證新甫是薛己的字,薛己的父亲薛铠在弘治年间官任太医,那么這本书就应该是弘治正德年间所著。书中记载了武宗时期廷杖谏官的治疗案例,因此這本書應該是在正德年間寫成的。作者早年就以醫術聞名,他和薛己同时代,却虛心求教,所以他們的論述公正合理,也就不足為奇了。

《劉氏(倫)濟世外科經驗全方》一卷,現存。

費宷序言說:我曾經論述過國政失誤就应该及时修补,國家遭遇外患就应该积极防御。醫術中的內科和外科也是如此。御醫劉宗序已經編纂了《內科全方》,内容详尽,重点突出。而外科實際上也和內科息息相關,其重要性在于关乎生死存亡,其輕重關乎安危悔恨。南京太醫院判薛立齋汇集了古方书目,包括唐代陸宣公编著的《良方》、李東垣的十本书、以及《醫學正傳》、《救世良方》、《萬氏家抄》等书籍。

茲以海上丹方為主。採前書凡繫於外科者。累而盈箱。歷年余為之分門別類成篇。醫無漏診。診無漏證。證無漏方。使纖微疑似。闡發明白。一證也。或逆境而憂憤成疾。或順而嗜欲滋毒。一證也。或寒暑鬱結於內。或風露冒觸於外。一證也。或老稚之兩境。或方域之各稟,一證也。

或強弱之異質。或勞逸之殊由。圖其像。則正人幾證。側人幾證。覆人幾證。婦證童證瘋證。歷歷條例。無微不究。無隱不洞。不啻秦越人與盧扁隔垣可見人疾病也者。行是集也。誠患家之針砭。醫林之準繩。其禔福斯民之功。良不淺也。乃知醫人治國。理同事異。國得出將入相。

白話文:

茲以海上丹方為主,採集前書中所有關於外科的內容,累積至今已滿盈箱。歷經多年,我將這些內容分門別類,編撰成篇,使醫者不再漏診,診斷不再漏證,證候不再漏方,讓那些細微疑似之症,都能得到清楚明了的闡述。

凡是因逆境而憂憤成疾,或因順境而嗜欲滋生毒素,皆屬一證。或因寒暑鬱結於內,或因風露冒觸於外,皆屬一證。或因老稚之兩極境地,或因方域之不同稟賦,皆屬一證。

又或因強弱之不同體質,或因勞逸之不同原因,圖其像,則可知正人幾種證候,側人幾種證候,覆人幾種證候,婦證、童證、瘋證等等,一一條例分明,無微不究,無隱不洞,宛如秦越人與盧扁隔著牆壁就能看見彼此的疾病一般。

此集行世,誠為患家之針砭,醫林之準繩,其造福斯民之功,良不淺也。由此可知,醫者治國,道理相同,方法不同。國君若能得賢醫入相,治國必能有所作為。

如裴郭諸公。治兼內外。而寄之生生之任。則金甌永固。外侮消萌。今(下文闕)

〔王氏(伯學)痔漏論〕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楊氏(得春)瘡科通玄論〕國史經籍志三卷,未見

〔白氏(士偉)中流一壺〕(世善堂書目一曰癰疽摘要)未見

徐中行序曰。往余在武昌。親見觀察毛公方壯疽發背。屬有澤宮之役。不早治以圽病悸久之。桃源白博士士偉。蜀仕族也。三世病疽。得禁方以起。語云。醫不三世不效。豈謂是哉。黔楚地故卑濕。往往病疽。而貴陽直指鄭公疽發於頸危甚。徵博士治輒效。至諸生編氓。全活者以百數。

而大中丞阮公履楚旬日。疽發於肩。僉憲馮公亟遣博士往。方行而問至。馮公傷之。乃藉其方布境內。庶幾不脛而走四裔。即僻壤貧民。猶然療治之耳。夫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何恙不已哉。博士以精博起諸生間。王公大人莫不折節下之。

白話文:

如果像裴、郭這些醫術高明的人,能兼顧內外科醫術,並肩負起醫治眾生的責任,那麼國家就能國泰民安,外敵入侵也將煙消雲散。如今(下文缺失)。

《王氏(伯學)痔漏論》記載於《國史經籍志》,只有一卷,未曾見過。

《楊氏(得春)瘡科通玄論》記載於《國史經籍志》,有三卷,未曾見過。

《白氏(士偉)中流一壺》(世善堂書目一曰癰疽摘要)也未曾見過。

徐中行在序言中寫道:我曾在武昌親眼目睹觀察毛公患了嚴重的背疽,正值澤宮的戰事,沒有及時治療,病情久拖不愈,十分危急。當時白博士士偉是四川人士,三代都患有背疽,後來得到秘方才得以痊癒。古人云:「醫不三世不效」,此言不虛。黔楚地區地勢低窪潮濕,人們常常患背疽。貴陽直指鄭公患了頸部的背疽,病情十分危急,徵召白博士治療後才痊癒。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治癒的人數不計其數。

後來大中丞阮公在到任楚地十天后,也患了肩部的背疽,僉憲馮公急忙派白博士前往治療。正在趕路的途中,就收到了馮公的急信,馮公十分焦急,於是就將白博士的方子散佈到全境,希望能够迅速治癒百姓的疾病。即使是偏遠貧困地區的人,也能得到治療。

世人患病者眾,而懂醫之道者少。如果聖人能夠預知疾病,讓良醫及時治療,那麼還有什麼疾病不能治癒呢?白博士憑藉高超的醫術,從民間百姓中崛起,王公大臣都對他十分尊敬。

曩過武陵客省。談十日。自兵略象緯。堪與支離覆逆之數。靡不中窾。而尤深於養生之指。其言曰。易行周流。詘信反覆。則氣無壅,而疽自不作。豈倉扁所謂。治不疾稱聖儒者等邪。若博士可謂近之矣。余先君東皋翁喜方術。急人危厄。甚於己私。設先君在。布英當不後矣。

乃更置其中流一壺。示急也。而泫然授梓。用承先志云。(天目先生集)

〔儒醫選要〕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龔氏(廷賢)復明眼方外科神驗全方〕六卷,未見

〔許氏(孫)瘡科方論〕一卷,未見

按上見於菉竹堂書目。

〔申氏(拱宸)外科啟玄〕十二卷,存

白話文:

先前去武陵拜訪一位客人,谈了十天。从兵法战略到天象变化,他都能侃侃而谈,精妙绝伦,无所不通。尤其对养生之道更是深有研究。他说:“平时要多行走,保持心情舒畅,诚信待人,不计较得失,这样体内气血就不会郁滞,疾病自然不会发生。”这岂不就是仓公扁鹊所说的“治病不求名利,才是真正的圣人”吗?这位博士真是接近圣人境界了。我的父亲东皋翁喜爱医术,救人危难,胜过自身利益。如果父亲还在世,一定会对这位博士赞不绝口。

于是,我便在河中央放了一个酒壶,表明我对这位博士的敬意,并含泪将他的著作传授给后人,以传承先父的遗志。

申五常跋曰。宗兄鬥垣公出一編。名外科啟玄。不佞弟於是編而卒業。論凡一百二十有奇。毒發類凡二百三十有奇。方凡一千有奇。析為十二卷。合為一編。不欲針藏肘後。行且壽剞劂氏。以公之九圍千祀。蓋欲登世世於壽域。公之陰行。善使學醫者曙用。仁心何深摯哉。不但術貴藥而已。

〔王氏(肯堂)瘍醫準繩〕六卷,存

自序曰。周禮。天官塚宰之屬。有疾醫瘍醫。內外科之分久矣。疾醫中士八人。瘍醫下士八人。重內輕外。自古已然。然未有不精乎內。而能治外者也。疾醫之所不能生者。於父母遺體。猶得全而歸之。而瘍醫不然。至於爛筋骨。潰肌肉。見臟腑。而後終焉。故疾病於人,唯疕瘍最慘。

白話文:

申五常在跋文中說,宗兄鬥垣公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外科啟玄》,我這個不才的弟弟就在這本書完成後,撰寫了《瘍醫準繩》。全書共分為十二卷,收錄了論述一百二十餘篇,毒發類二百三十餘條,方劑一千餘首。我將這些內容整合為一冊,不是為了私藏,而是希望能夠廣泛流傳,讓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受益。鬥垣公的醫術精湛,能使學醫者茅塞頓開,仁心實在深厚!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醫術,更是希望能救濟更多病人。

《王氏(肯堂)瘍醫準繩》六卷,現存。

王肯堂在自序中說道,周禮中記載,天官冢宰的屬官中,有疾醫和瘍醫,內外科的分別已經存在很久了。疾醫由中士八人擔任,瘍醫由下士八人擔任,自古以來就重視內科輕視外科。然而,精通內科的人未必能治療外傷,疾醫無法治療的疾病,至少能保留患者的遺體,而瘍醫則不同,遇到爛筋骨、潰肌肉、見臟腑的情況,患者就只能等死了。所以,在各種疾病中,疕瘍是最為慘重的。

而世顧輕之。何哉。乃世之瘍醫。明經絡。諳方藥。而不嗜利。唯以活人為心者。千百無一也。其見輕固宜,然不曰並自輕其命耶。余童而習岐黃之術。弱冠而治女弟之乳瘍。虞翁之附骨瘍。皆起白骨而肉之。未嘗有所師受。以為外科易易耳。欲得聰明有志者指授之。使為瘍醫。

而竟無有。故集先代名醫方論融以獨得。而成是編。與世專科書。圖人形。列方藥。詫為秘傳者。萬萬不侔。能熟而玩。神而明之。可以名世矣。余既以便瘥還故山。例得支俸。受之則不安。辭之則立異。乃以付梓人。逾期而後竣事。於是諸科分證用藥之書略備。夫孰使余竊祿於朝。

白話文:

而世人往往輕視外科。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世間精通經絡、熟悉藥方、且不貪圖利益,只以救治病人為己任的瘍醫,千百人中難得一人。他們受到輕視也是理所當然,難道不算是自輕其命嗎?我自幼學習岐黃之術,弱冠之年便為妹妹治療乳瘍,也為虞翁治療附骨瘍,都讓他們從白骨生肉,痊癒康復。我從未向任何人學習,認為外科不過是小事一樁。因此,我希望能找到聰明有志之人,傳授他們外科醫術。

然而,最終卻無一人應允。所以我便將歷代名醫的方論彙集,融會貫通,並加入自己的獨特見解,編撰成此書。這與世俗專科書籍,那些以圖畫描繪人體、列舉藥方,並聲稱是秘傳的書籍,有著天壤之別。若能熟讀此書,用心領悟,定能名揚天下。我已準備歸隱故里,例行領取的俸祿,領取則心不安,拒絕則顯得異樣。所以,我便將此書交付刻印。過了很久,才完工。如今,各種病症的用藥方法已大致齊備。誰又會讓我竊取朝廷的俸祿呢?

而又得優遊編茸。以行於世。豈非聖主之賜也歟。萬曆三十六年。歲在戊申。七夕微雨作涼。金壇王肯堂奢懶軒下書。

〔亡名氏瘍醫會要〕醫藏目錄二卷,未見

〔外科鈔錄〕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外科方論〕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陳氏(實功)外科正宗〕醫藏目錄四卷,存

自序曰。歷下李滄溟先生嘗謂。醫之別內外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此而不得其方。膚俞之疾。亦膏肓之莫救矣。乃今古治外者。豈少良法神術哉。或緣禁忌而秘於傳。或又蹈襲久而傳之訛。即無所訛而其法術未該其全。百千萬症。

白話文:

又得以輕鬆悠閒地編寫整理醫書,並用於世人,這難道不是聖明的君主賜予的嗎?萬曆三十六年,戊申年,七夕之夜微雨帶來涼意,金壇王肯堂在奢懶軒下寫下這些文字。

《亡名氏瘍醫會要》醫藏目錄兩卷,未見。

《外科鈔錄》醫藏目錄卷數缺失,未見。

《外科方論》醫藏目錄卷數缺失,未見。

《陳氏(實功)外科正宗》醫藏目錄四卷,現存。

自序中說,歷下李滄溟先生曾經說過,醫學分內外,治療外症比治療內症更難。因為內症可能不影響到外在,但外症一定有其內在根源。如果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外表的皮肉疾病也會像膏肓一樣無藥可救。 如今古今醫治外症的人,難道就沒有好的方法和神術嗎?可能因為忌諱而秘而不宣,也可能因為沿襲久遠而流傳錯誤,即使沒有錯誤,但其方法技巧也未必能涵蓋所有。各種各樣的病症,……

局於數方。以之療常症。且不免束手。設以異症當之。則病者其何冀焉。余少日。即研精此業。內生以活人心。而外悉諸刀圭之法。歷四十餘年。心習方。目習症。或常或異。輒應手而愈。雖徼及岐黃之靈。肉骨而生死。不無小補於人間。自叩之靈臺。則其思慮垂竭矣。既念余不過方技中一人耳。

此業終吾之身。施亦有限。人之好善。誰不如我。可不一廣其傳。而堇韜之肘後乎。於是賈其餘力。合外科諸症。分門逐類。統以論。系以歌。殽以法則。微至疥癬。亦所不遺。而論之下。從以注。見陰陽虛實之元委也。方之下。括以四語。見君臣佐使之調停也。圖形之後。

白話文:

我年轻时就专心研究医术,希望能用它来救治百姓。我学习了各种医术,也积累了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无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都能对症下药,治好病人。虽然我的医术不能完全比得上神医扁鹊,但总算能救治一些人的病痛,对人间有所贡献。如今我已年迈,精力衰退,但我仍然认为,医术不能只掌握在我一人手中,应该传授给更多的人。因此,我将毕生所学,包括外科的所有病症,分类整理,并用文字和歌诀记录下来,还详细说明了治疗原则,就连皮肤病也涵盖在内。在治疗方法下面,我还附有注释,解释了阴阳虚实等理论基础;在处方后面,我用四句话概括了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在图解之后,……

又綴以瘡名十律。見病不可猜。藥石之不可亂投也。它若針灸,若炮煉。若五戒十要造孽報病之說。不啻詳哉其言之也。余心其益暵矣。集既成。付之梓。名曰外科正宗。既而攬鏡自照。須鬢已白。歷下所云。治外較難於治內。庶幾識余之苦心哉,里中顧比部諸君。似亦嘉余之有裨於世。

各褒以言。而弁其端。余則惺悚遜謝曰。韓伯休名根未鏟耶。第諸君且褒余。余敢不益廣諸君意。謹唯命。而以是公之養生家。時萬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東海陳實功謹識。

範鳳翼序略曰。吾里若虛陳君。少遇異人,授以刀圭之術。既後乃遂肆力於醫。醫輒精。即奇瘍怪證。一睹輒皙。投以半匕。無不立痂而愈。雖有厚毒攻中。陷胸洞脅。萬無生理者。亦必計日以瘥。心手之間。若有神與存焉矣。又慷慨重然諾。仁愛不矜。不張言災禍以傷人之心。

白話文:

陳實功先生年輕時遇到奇人,傳授他精湛的醫術,之後便專心鑽研醫學,醫術精湛,尤其擅長治療奇難雜症,一眼就能判斷病情,只要服藥半匙,就能迅速痊癒。即使是中毒嚴重、胸腔潰爛、危在旦夕的病患,也能在短時間內康復。他醫術精湛,行醫仁心,不以疾病恐嚇病人,著有《外科正宗》一書,將醫術經驗傳承後世。

不虛高氣岸以難人之請。不多言誇嚴以鉤人之賄。不厚求拜謝以殖己之私。然久之而家顧益饒。乃以間行。斥千金構祠。以祠醫王及先代之良於醫者。己復分火粥飢。蠲槥⿰耳㐬骼。好行其德於鄉。歷數十年不倦。已復念龍宮之秘。久混於凡方。而青囊之書。竟不傳於人世。

則又裒刻其生平已效之醫案。題曰外科正宗。

〔龔氏(居中)外科百效全書〕六卷,存

〔陳氏(文治)瘍科選粹〕(彭宗孟序作瘍科秘旨)醫藏目錄八卷,存

按醫藏目錄。舊作陣鶴溪。考彭宗孟序。許僖。凡例。當作岳溪。蓋文治別號也。

〔鄭氏(汝煒)外科宗要」未見

白話文:

他從不居高臨下,拒絕難為人的請求,也不多言誇張,用甜言蜜語引誘他人賄賂。他從不厚顏討好,以求私利。然而,日子久了,家境反而越來越富裕。於是,他便暗中捐出千金,建造一座祠堂,供奉醫王和歷代醫術精湛的先賢。自己則分發粥飯給飢民,施藥給貧病,樂於在鄉里行善,數十年如一日,從未懈怠。他心中也念及龍宮秘術,卻久久隱藏在民間藥方之中,而青囊秘書也終究沒有流傳於世。

於是,他又將自己畢生行醫的醫案整理編撰,題名為《外科正宗》。

武進縣誌曰。鄭汝煒。字明甫。宛陵世胄。徙居武進。精岐黃。尤以刀圭擅長。每遇危險諸證。汝煒至立起。有華元化之風。前授太醫院官。後隱跡懸壺。垂六十年。全活甚眾。人皆德之。年八十卒。所著有外科宗要。授子文起。續纂行世。

〔亡名氏秘傳外科經驗良方〕一卷,存

按是書。附刻於徐用和加減十三方後。卷末有萬曆新歲穀旦鄭繼華梓木記。

〔盧氏(萬鍾)醫說佛乘〕一卷,存

自序曰。不佞齠年。學屠龍業。未竟其志。逮冠而先慈恙篤。思忠未若孝也。遂廢儒而事醫焉。窮素書往帙。採近名藝方。迄今四十年華。神力罄竭。諸病雖獲其奇。總之不外程式。獨癰疽梅毒咽喉急證。數種異方。卓然不伍。真不啻夜光之珠者。每每修合濟眾。隨在必施。

白話文:

武進縣志記載,鄭汝煒,字明甫,是宛陵世家後裔,遷居武進。他精通醫術,尤其擅長外科,每次遇到危急重症,他都能挺身而出,如同華佗再世。他曾擔任太醫院官,後來隱居行醫,長達六十年,救活無數病人,深得百姓愛戴。他於八十歲去世,留下了著作《外科宗要》,傳授給兒子鄭文起,後續修訂並流傳至今。

此外,還有一本名為《亡名氏秘傳外科經驗良方》的醫書,現存一卷。這本書附在徐用和的《加減十三方》之後,卷末有萬曆年間鄭繼華的題記。

另一本醫書《盧氏(萬鍾)醫說佛乘》也現存一卷,書中自序寫道:我年輕時曾學習屠龍之術,但未完成志向。後來母親生病,我便放棄儒學,改行學醫。我研讀古籍醫書,並參考當代名醫方劑,至今已有四十年。雖然治療過很多疑難雜症,但大多遵循醫學程式,唯有癰疽、梅毒、咽喉急症等數種病症,我有一些獨特藥方,效果顯著,如同夜明珠般珍貴。我一直以來都用這些藥方救治病人,從不吝嗇。

隨手奏效。昨奉委抵荊。活人之念未輟。而求濟者如市。庶務甚繁。藥難驟制。轉而籌之。藥之濟人有限。方之濟世無窮。私一己。忍不為世世作津梁也。敬將萬舉萬全之秘。屢試屢效之奇。序成短刊。以志不朽。願同志者。毋鄙其淺近忽之。幸甚。天啟丙寅孟冬日。覺遲子仁和盧萬鍾書。

劉威序曰。嘗論之。人世之所以奉佛。為其大慈悲。乃癰疽之在人身。不啻阿鼻。瘡痍之系人體。不啻桎梏。良醫一劑去之。雖大士楊枝水。能有如此顯應哉。顧乃奉泥鬼而忘活佛。則大可笑矣。盧君者。今世之活佛也。人每覿面失之。愚方欲廣布津梁。濟渡眾生。而無其術同君。

白話文:

我最近被委派到荊州,雖然工作繁忙,但我一直惦記著救治病人的事,求醫的人絡繹不絕,事務繁多,藥物難以快速製備。我轉而思考,藥物只能治病,而醫術卻能救世,我豈能只顧自己,而不為後世做個指引呢?我決定將自己多年積累的醫術秘方,以及屢試不爽的奇方,整理成一本小冊子,希望能流傳後世。希望同行之人不要因為內容淺顯而忽略它,萬分感謝。

劉威寫序說:我常想,人們敬奉佛祖,是因為他大慈大悲。但其實,人身上的癰疽,就像阿鼻地獄,瘡痍就像桎梏一樣折磨人,一位好醫生一劑藥就能解除病痛,哪有佛祖楊枝水顯靈那麼厲害?可笑的是,人們卻只敬奉泥塑的佛像,卻忘了真正的活佛。盧君就是當世活佛,人們卻往往見面而不知。我希望能廣傳醫術,救濟世人,但我醫術不如盧君,無法做到。

使盧君上乘妙法。不公於世耶。則書成而名以佛乘。於重得之矣。顧良醫作之。而庸醫習之。鮮不害事。萬一得其粗而忘其精。□反罪盧君。能殺人哉。因骨以抉髓。由皮以達神。是在善用者。勿蹈讀書之覆車可也。故梓之。而復弁其首。

〔岳氏(甫嘉)外科樞要良方〕未見

按上見於醫學正印種子編附記。

〔李氏(中梓)外科點化〕未見

按〔陳氏(司成)黴瘡秘錄〕一卷,存

自序曰。往余弱冠時。與友人某某者。同試虎林。彼狎邪青樓。而余畏不敢從。以余為迂也。北歸未幾。友臥病。心知有所中也。不敢彰其言。私倩余商榷。余發先王父遺書。及檢各家秘授。合治之乃瘥。居無何。餘食貧而家且圯。遂棄去經生。業長桑君之術。於是披素難。

白話文:

讓盧君的精妙醫術傳承下去,不應該獨佔私藏。因此將書寫完成,並以佛乘命名,如此便能流傳於世,這是重大的收穫。但若是良醫撰寫,庸醫卻只是學習皮毛,很容易造成傷害。萬一粗略學習,卻忘記精髓,反而會誤解盧君的醫術,甚至造成生命危險。醫術如同從骨頭中取出骨髓,從皮膚到達神經,關鍵在於善於運用。不要重蹈讀書人的覆轍,因此將此書刊印,並再次強調其重要性。

究針經。老人帶下嬰兒三科。靡不博涉。既而浪遊三吳間。參訪遇有剩病。則搜奇剔怪以瘳之。今二十年矣。無藥不愈。更見公子王孫。一犯其毒。終為廢疾。嗟嗟。方書不言。言亦不悉。余甚愍之。因察氣運天時。病原傳染嗜好。爰及或問治驗方法。類成一帙。名曰黴瘡秘錄。

非敢以立言自任。聊補前人所未發耳。幸高明者。不鄙而採之。崇禎壬申秋九月重九日。海寧陳司成九韶甫題。

〔王氏(大綸)外科纂要經驗良方〕三卷,存

〔祁氏(坤)外科大成〕四卷,存

祁坤跋曰。醫自軒岐而始。原無內外科之分。蓋緣本於運氣之有司天。有主客加臨之遷迭。臟腑之有虛實。則有淫勝郁復之乖變。用藥之有氣味。則有逆從反正之權衡。是醫者一也。至於唐宋之間。分立一十三科。意在學難盡述。使人各治一科。如水陸之殊途矣。瘡瘍雖曰外科。

白話文:

我深入研究針灸經書,也曾治療老人、帶下病和嬰兒疾病,無所不精通。之後,我遊歷吳地,遇到許多疑難雜症,便運用奇特的方法一一治愈。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我見過的病症,無一不能治癒。然而,我卻治不好王公貴族的毒病,導致他們最終變成廢人。我十分哀嘆,醫書上沒有記載這種病症,即使記載了,也寫得不詳細。我深感惋惜,於是觀察了病人的氣運、天時、病因、傳染途徑、喜好等等,並記錄了治療方法和經驗,編寫成一本書,取名為《黴瘡秘錄》。

我不敢自詡為醫學大家,只是想補充前人遺漏的地方。希望精通醫術的人不要輕視我的研究成果,願意採納我的見解。崇禎壬申年秋九月重陽節,海寧陳九韶甫題。

王氏(大綸)《外科纂要經驗良方》三卷,現存。

祁氏(坤)《外科大成》四卷,現存。

祁坤在跋文中說:醫學始於軒轅黃帝和岐伯,原本沒有內科和外科之分。這是因為醫學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天時運氣變化,有司天之氣和主客之氣的交替變化,以及臟腑虛實的不同,導致病症有淫勝、郁復等變化,而藥物有氣味,也有逆從、反正的運用法則。所以,醫學本質上是一體的。到了唐宋時期,醫學才被分為十三個科,目的是讓學醫者專精某一科,就像水陸有不同的道路一樣。瘡瘍雖然屬於外科,但……

而其本必根於內。且多針灸去腐完肌之技。似治外較難於治內耶。近之世。重內而輕外者。由近之醫。棄內而治外。是捨本而從末也。予暇中殫精采掇。參素問靈樞之奧旨。搜古今名賢之確論。匯為一書。名曰外科大成。直陳本宋。一目瞭然。猶星辰之有躔度。河漢之有源流。

庶不致輕人命於草菅焉。今大成梓完。尚有內科證治粗評。相繼鐫發。因書予平昔之所見者。著之云爾。愧庵生陽子祁坤跋。

祁宏源序曰。源家世山陰。習儒學。自家忠敏公殉前明難。後業醫。先王父廣生公幼敏悟。通儒書。諸子旁流。靡不詳究其義。更以外科醫。世鮮精者。尤加考求。冥搜幽索。遂盡其奧窔。膺世祖章皇帝召。以御醫侍值內庭。先王父性謹慎自重。聖祖仁皇帝尤嘉之。信賜與優渥。

白話文:

病症的根源往往來自體內,雖然針灸等方法可以治療外傷,但治外不如治內。現代醫學過於重視內科,忽略外科,等於捨本逐末。我花費許多時間研究《素問》、《靈樞》等經典,並參閱歷代名醫的精論,寫成這本《外科大成》,將外科知識系統化,如同星辰有軌跡,河川有源頭般清晰明瞭,希望藉此避免輕視生命。現在《外科大成》已經出版,接下來會陸續出版內科的論述。我將平生所學整理成書,希望能有所裨益,愧庵生陽子祁坤跋。

祁宏源在序文中寫道,我們家世代居住山陰,以儒學為業。我的父親忠敏公為前明殉難,之後我開始學習醫術。我的祖父廣生公天資聰慧,精通儒學,對於各類學問都深入研究,尤其精通外科醫術,當時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潛心鑽研,將外科奧妙探究殆盡,後來受到世祖章皇帝的召見,擔任御醫,侍奉皇室。我的祖父謹慎自重,聖祖仁皇帝非常看重他,賜予許多優渥的待遇。

累擢太醫院判官。遇休沐。兀坐一室。先大人昭遠公與諸伯叔侍。環列惟醫家書。發疑問難。校讎折衷。隆冬盛暑。常丙夜乃命就寢。在直廬。或中夜有得。必索火記之。會丁魯王母憂家居。更簡練揣摩。訂為書。顏之曰外科大成。凡四卷。部類三十有二。鋟而藏其板於家。

是時先大人亦以御醫。侍值內庭。性實介慎。歷事聖祖仁皇帝世宗憲皇帝兩朝。恩眷特殊。贈太醫院判官。憶源方垂髫。先大人即以大成。課源兄弟。而家兄弘濤早世。季弟國興成戊戌進士。乃心王事。又不果卒業。先大人嘗訓源曰。嗣我家學者。其惟女乎。源不肖。惟恐不克仰承。

白話文:

他升任太醫院判官,休沐在家時,總是獨自坐在房間裡,父親昭遠公和叔叔們陪伴在側,周圍都是醫書,他便提問解惑,互相校對、折衷意見。無論隆冬酷暑,他經常到深夜才休息,即使在值班的住所,深夜偶有心得,也要點燈記錄下來。丁魯王母親去世,他便在家專心研究,整理成書,取名為《外科大成》,共四卷,分為三十二個類目,刻板收藏在家中。

當時,父親也擔任御醫,在內廷服侍,性格正直謹慎,經歷了聖祖仁皇帝和世宗憲皇帝兩朝,深受恩寵,被贈予太醫院判官。憶源年幼時,父親就用《外科大成》教導他和弟弟們,然而兄長弘濤早逝,弟弟國興考中戊戌年的進士,一心想要做官,也沒能完成學業。父親曾告誡憶源說:「繼承我醫學事業的,只有你了。」憶源自知不肖,擔心無法承繼父親的衣缽。

用是黽勉。不敢自逸。於今五十餘年。乾隆己未冬。今上諭太醫院判官吳謙等。纂醫宗金鑑一書。以源世外科書。欽命纂修。源識譾學陋。何所與能。惟竊取先王父大成之意旨。而敷揚之耳。而謬叨優錄。感愧交併。嗟夫。醫者意也。意之所之。死生系焉。矧外科之六脈三因。

陰陽善惡,端雜緒棼。黍粟不辨。有失之尺丈而不知者。是編也。義晰辭明。字釋句解。部分類別。領挈綱提。瘡瘍之微者無不載。方法之善者無不備。集曰大成。洵可謂集外科之大成也與。源年屆七旬。兩兒邦相邦柱俱駑鈍。深懼先業失傳。緣命坊人。印行海內。非特業是科者。

白話文:

我努力盡力,不敢自享安逸。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了。乾隆己未年的冬天,皇上命令太醫院判官吳謙等人,編纂《醫宗金鑑》這本書。這是要以歷代外科書籍為基礎,欽命編修的。我知道自己醫術淺薄,沒有什麼能耐,只不過是竊取先王和前輩們的大成理念,並加以宣揚罷了。而我竟然蒙受這樣的殊榮,心裡既感激又慚愧。唉,醫生講究的是用心,心之所向,生死攸關。何況外科的六脈三因,

陰陽善惡,交織錯綜,如同黍米難辨,稍有不慎就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而自己卻浑然不知。這本書呢,文義清晰,詞語明白,字詞解釋,句子解析,內容分類,綱舉目張。瘡瘍細微之處無不記載,方法優良之處無不具備。匯集起來可以稱得上是集大成之作,可謂是集外科之大成之作啊!我今年已經七十歲了,兩個兒子邦相和邦柱都笨拙遲鈍,我深怕先前的醫術會失傳,於是命令坊間刻印,流傳到全國各地。不只是從事外科的醫生,

有所式循。庶幾先王父之精神學問。亦不至湮沒云爾。時乾隆歲次癸亥秋七月既望。孫男宏源敬識。

〔何氏(鎮)瘡瘍濟生論〕,未見

按上見於本草綱目必讀類纂。

〔釋氏(傳傑)明醫諸風癘瘍全書指掌〕六卷,存

自引曰。慧愚超墮。等級懸殊。為僧而果能練性依空。安禪闢悟。去來生死。脫然無礙者。蓋其難之。兼能識岸俱消。身田無相。一意於渡。迷拔諸苦。真實不虛。亦非易事。勿然而閉門飲食。私心獨了。茅檐隙竇。兀自沉淪。又非覺王遺旨。勿然而影現規儀。蹣跚世法。臨深加少。

妙舌縱橫。已布地獄種子。勿然而四聲五絃。丹青黑白。誇矜技絕。不異優孟衣冠。山河大地。浮浪何堪。然則人亦何苦而為僧。而有不得不為僧之時之勢。又適有可以為僧之筏之根。則三十年來。余之幻寄是已。餘本上虞蘭亭成氏。十齡而失怙恃。依兄習學。稍長而嗜經文。

白話文:

如果有什麼模式可以遵循,或許能延續先王先父的精神學問,不至於消亡。這是在乾隆癸亥年秋七月十五日寫下的,孫子宏源敬謹記錄。

《何氏(鎮)瘡瘍濟生論》未曾見過。

根據《本草綱目必讀類纂》記載。

《釋氏(傳傑)明醫諸風癘瘍全書指掌》六卷,尚存。

書中自序寫道:愚昧之人想要超脫凡塵,等級懸殊,想要做和尚卻能真正修煉身心、依循空性、禪定開悟,生死自由、來去無礙,這非常難。同時能認識到岸邊和消滅,身體無相,專心渡人,拔除眾苦,真實不虛,這也不容易。不要只閉門吃飯、自私自利,躲在茅草屋檐和牆縫裡沉淪,這不是覺悟者遺留下來的旨意。也不要只注重表面上的規矩儀節,步履蹣跚地追逐世俗法則,在危險的邊緣猶豫不決。

不要用巧舌如簧的話語,播下地獄的種子。不要只追求音韻美、色彩美,誇耀自己的技藝,像戲子一樣穿著華麗的衣服,虛榮浮華,浪費生命,沒有什麼意義。那麼人為什麼要出家做和尚?然而,有些時候不得不做和尚,又恰好有可以做和尚的筏子、根基,於是這三十年來,我便一直沉浸在這個虛幻的寄托之中。我原本是上虞蘭亭成氏家族的人,十歲喪失父母,依賴哥哥學習,稍長便熱衷於經文。

遇師歸戒。乙酉鼎沸。家口流離。漂泊江南。隻影顛沛。嗣後鄉邑親知。雖間通音問。而空門之願。失誓已決。遂投澄江智文師。為余削除。遵遺命。與師兄寅白相依為伴。尋亦謝世。險危孤阨。獨余為甚。謬生天地。未執君親。因思好生之德。無過於醫。而癘瘍一證。備諸疾苦。

早年即留心此學。蒐羅醫典。咨訪同術。竊以博而不精。不若卑而取效。既得丸散之方於智文先師。復得針刺之法於金溪子宣林先生。朝夕研思。揣今訂古。心手相隨。漸臻神境。意者如來之啟迪。俾余得展布心神。遐通慧願。以迄有成。未可知也。歲月既久。積稿成編。大抵診脈察色。

白話文:

我遇到師父後,便立下戒律,然而乙酉年天下大亂,家鄉陷入戰火,家人四散逃亡,我也漂泊到江南,獨自一人顛沛流離。後來雖與鄉親故友偶爾通訊,但早已決心出家,無法再回頭。於是,我拜澄江智文師為師,請他為我解除戒律。遵照師父的遺命,我與師兄寅白相依為伴,但他也很快離世,我陷入了更加孤苦無依的境地。身在世上,卻沒有親人依靠,我想到世間最好的德行莫過於醫術,而癘瘍疾病更是集各種痛苦之大成。

我從小就對醫術充滿興趣,遍覽醫書,向同行請教,但一直覺得博而不精,不如專精一技。後來,我從智文師那裡學到了丸散方劑,又從金溪子宣林先生那裡學到了針灸之法,日夜鑽研,不斷思考,將古今醫學融會貫通,技藝漸漸精進,似乎如來佛祖的啟迪讓我得以施展才能,實現心願,最終有所成就,這都是未可知的。時光流逝,我積累的醫案越來越多,也整理成冊。我的診療方法主要依據望聞問切,觀察脈象和面色……

以知其人之表裡虛實。審音核證。以悉其病之寒熱經絡。用針刺以去其毒血。施湯散以導其邪風。內以拔臟腑之根原。則劑有先後。外以敷瘡瘍之腫潰。則法分輕重。直至氣血和通。膚肉完好。病根書除。永不復發。無礙生育。不留斑痕。咸稱美善。庶幾癘瘍一證。不致醫者畏難而束手。

患者苟安而隕命。亦覺王救世之一快事也。今余寓錫之陡門萬壽庵。市囂不接。生趣悠然。謹將平生累用累驗諸法與方。和盤而出。公諸海內。不負先師衣缽。破除一切私吝。遐邇抄謄。愧非帳秘。而檀善助梓。冀以流通。但余性稟下根。學力又淺。句詞不文。義理未洽。災梨之誚。

白話文:

醫生要先了解病人的表面和內裡,虛實狀況,仔細觀察病情,確認病症。根據病人的寒熱、經絡狀況,用針灸去除毒血,用湯藥驅散邪風。針對臟腑病根,藥方有先後順序;針對皮膚瘡瘍腫潰,治療方法有輕重之分。最終達到氣血暢通、皮膚恢復完整、病根清除、永不復發,生育不受影響,也不留疤痕,讓病人滿意。這樣一來,各種瘡瘍病症就不會讓醫生感到畏懼而束手無策,患者也不至於苟且偷安而喪命,這也算是救世的一種喜悅。

我現在住在錫山陡門萬壽庵,這裡市井喧囂遠離,生活安逸自在。我謹將自己畢生累積的醫術和藥方公開發表,不藏私地分享給天下人,不辜負師父的教誨。歡迎遠近各地抄寫複製,不必擔心秘方泄露。感謝善心人士贊助出版,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但我天資愚鈍,學識淺薄,文章詞句不文雅,道理也未盡完善,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其能免乎。尚懇當世賢哲大方。惠垂教削。則幸甚。康熙歲在乙卯。桂月既望。曹溪釋氏子木傳傑謹識。

〔金氏(瑬珂)外科精微〕,未見

(按上見於錢塘縣誌。)

〔陳氏(士鐸)洞天奧旨〕,十六卷,存

自序曰。醫不窮理。不可談醫。藥不執方。不可用藥。以醫藥之難精也。鐸性□刀圭。然而獲效者半。每致嘆於無師也。康熙丁卯秋。遇岐伯天師於燕市者。五閱月。凡臟腑經絡。陰陽色脈。氣血順逆。邪正虛實。寒熱異同。罔不盡□無隱。且遍傳方術。試之多奇驗。鐸信師之深。

退著述若素問。若靈樞。若六氣新編。若辨證錄。俱已告竣。計八□□有奇。亦可謂書之富矣。癸亥冬。再遊燕市。所遇者。皆瘡瘍壞證。鐸執方療之。病家懷疑。棄而不用。反信任世醫。刀針割裂。變出非常。復以瑣細輕劑救緩。卒至死。已不悟。鐸痛憫久之。因再著茲編。

白話文:

能免於此嗎?懇請當世賢明有學識的大德,不吝賜教指點,就萬分感激了。康熙乙卯年八月十五日,曹溪釋氏子木傳傑謹識。

《金氏(瑬珂)外科精微》未曾見過。

(按:以上記載見於錢塘縣誌。)

《陳氏(士鐸)洞天奧旨》十六卷,現存。

自序:醫術不探究道理,就不能談醫;用藥不掌握方劑,就不能用藥。因為醫藥學十分精深難懂。我性情喜好醫術,卻只能治好一半的病患,每每感嘆於沒有師傅教導。康熙丁卯年秋季,我在燕市遇到岐伯天師,學習了五個月。從臟腑經絡、陰陽色脈、氣血順逆、邪正虛實、寒熱異同等方面,無一不深入淺出地教導我,並且傳授了許多方術,試用後發現效果奇佳。我對師傅的教誨深信不疑。

我退隱後著述了《素問》、《靈樞》、《六氣新編》、《辨證錄》等書,總計八卷有餘,可謂著作豐富。癸亥年冬天,我又去燕市,遇到許多瘡瘍潰爛的病人。我依照方劑治療他們,病人家屬卻懷疑我的醫術,不願採用,反而相信世俗醫生。那些醫生用刀針割裂病人,弄出許多亂七八糟的傷口,然後用一些微不足道的藥物緩解病情,最終導致病人死亡,他們卻始終沒有醒悟。我為此感到十分悲痛,所以再次著述此書。

名曰洞天奧旨。談醫用藥。無非本諸洞天之傳也。又慮證多方略。附祖父家傳。採古今驗方。列於後。無證不備。無方不神。總不忍夫千百世人。因瘡瘍而夭喪也。或曰。子著述甚富。靈素之書。窮理甚晰。又傳外科。毋乃太多難執乎。鐸謝之曰。靈素之談瘡瘍。僅論營氣不調耳。

末嚐遍傳方法也。且瘡瘍之論。非一二言可罄。其證實多。其變實異。而其禍實大。病已成而後藥之。必非輕小劑可藥也。亂已成而後治之。必非因循常法可治也。今世治瘡瘍者。不姑息養癰。必鹵莽嘗試。害相等也。而其咎本乎不學。然而學亦非易。天下讀外科者,比比也。

白話文:

這本書名為《洞天奧旨》,講述醫藥之道,皆源自洞天傳授。我更擔心症狀繁多,治療方法各異,因此附上家傳秘方,並搜集古今驗方,列於書中。書中無症不備,無方不神,希望藉此拯救千百世人,免於因瘡瘍而夭折。有人說我著作繁富,已經有《靈素》一書詳述醫理,再傳授外科醫術,豈不是太過繁雜難以掌握?我回應道,《靈素》談論瘡瘍,僅止於營氣失調,並未詳盡傳授治療方法。

瘡瘍論述絕非三言兩語就能說盡,其症狀繁多,變化莫測,危害極大。等到病症形成才用藥,必然非輕微藥劑所能治癒;等到亂象形成才治療,必然非循規蹈矩就能治癒。如今世間治療瘡瘍者,不是姑息養癰,就是魯莽嘗試,所造成的傷害不相上下。這皆因不學無術所致。然而學習也非易事,天下研讀外科者不計其數。

往往用之敗績。因傳書術之未可師也。鐸之書術。傳諸洞天之師。其理淵微。其方秘奧。即間採家傳世傳之方。百試百驗。可信可師。傳之千百世。而無誤者也。或又曰。古人治瘡瘍者。多用刀針成名。吾子醫精究理。藥善執方。何獨刀針略之。吾恐子有師而無師也。嗟乎。

鐸豈無師者哉。瘡瘍之尚刀針者。古人不得已而用之。蓋瘡瘍宜急治。而不可少緩。宜重治。而不可過輕。治之早且重。則毒且盡散。毒散則肌肉頓生。何必尚刀針乎。凡用刀針者。此救敗之法也。天師所最忌。故方中無傳。鐸誠□未備。探前代名醫用刀針之法。入之以佐諸方之不逮。

白話文:

常常因為不傳授手術技巧而導致失敗。鐸的醫術,是從洞天師傅那裡學來的,道理深奧,方法秘而不宣。即使偶爾採用家傳秘方,也百試百驗,值得信賴。傳承千百年,從未出錯。有些人又說,古代治瘡瘍的,大多靠刀針成名,你醫術精湛,藥物也善於運用,為何獨獨避開刀針?我擔心你雖然有師傅,卻如同沒有師傅。

哎,鐸怎麼會沒師傅呢?古代人之所以用刀針治療瘡瘍,是因為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瘡瘍需要緊急治療,不能耽誤,需要嚴格治療,不能輕忽。治療得早且嚴格,就能徹底消除毒素,毒素消散,肌肉就會迅速生長,何必拘泥於刀針呢?使用刀針,其實是救急之法,是天師最忌諱的,因此醫書中沒有記載。鐸確實還有所不足,因此探究前代名醫使用刀針的方法,用它來彌補其他方法的不足。

然尚割肉損皮。無神方以輔之。未有不顛沛故也。是刀針可以救敗。而不可以成功。何若專用驗方。轉敗尤速。而取勝更神。萬無一失之為得乎。然則鐸之窮理執方。乃善於得師也。書成因弁之首。山陰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別號朱華子。題於燕市。時康熙甲戌仲冬望後三日。

〔程氏(國彭)外科十法〕一卷,存

自序曰。外科十法者。予歸宗普陀時所作也。予自普陀生長天都。五十有三載。業醫者凡三十年。爰著醫學心悟一書。詳言內證梓行於世。而外科有未及。壬子冬還歸普陀修行。適逢聖天子廣發帑金。修茸我菩薩行宮。前後寺僧。及工作人等。不下數千人。其中病患不一。予為調治悉痊。

白話文:

然而仍然需要割肉損皮,沒有神效方劑輔助,就難免有顛沛流離的狀況。可見刀針可以救治失敗,卻不能使人成功。何不如專用驗方,扭轉失敗更加迅速,取得勝利更為神奇,萬無一失才是最好的選擇。那麼,士鐸精通理法,執著方劑,確實是善於學習師傳的典範。本書完成後,便加在卷首。山陰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別號朱華子。題於燕市,時康熙甲戌年仲冬望後三日。

〔程氏(國彭)外科十法〕一卷,保存至今

自序說道:外科十法是我歸宗普陀時所寫的。我從普陀出生,成長於天都,已有五十三載,從醫已有三十年。曾經著有《醫學心悟》一書,詳細闡述內科證候,並已刊印發行。但外科方面還未曾著述。壬子年冬天回到普陀修行,恰逢聖天子廣發國庫的資金,修繕菩薩的行宮。前後寺僧以及工作人員,不下數千人,其中病患種類繁多,我為他們調治,都已痊癒。

復有患背疽者。有患臁瘡疥癬者。投以膏散。不半月而收功。因思予在天都時,僅著內科。而未及外科。亦一時之闕略也。乃復會聚精神。參悟外科旨要。約以十法。而施治之道。以無餘蘊。言簡而該。方約而效。以之問世。庶幾其有小補乎,新安江子耀舟見是書。而深喜之。

遂捐資付之剞劂。將見十法一書。當與前醫學心悟。並行於天壤間也。時雍正癸丑孟夏月吉旦。歸宗普陀善財國彭自序。

〔王氏(維德)外科證治全生前集〕三卷,存

自序曰。明劉誠意伯言。藥不對證。枉死者多。余曾祖若谷公秘集云。癰疽無一死證。而諸書所載。患生何處。病屬何經。治乳岩。而用羚羊犀角。治橫痃。而用生地防己。治瘰癧惡核。而用夏枯連翅。概不論陰虛陽實。惟以引經藥。陪以致乳岩橫痃。成功不救。瘰癧惡核。

白話文:

以前遇到背部生瘡的病人,或是患有腳瘡、疥癬的病人,我都會用膏藥散藥治療,不到半個月就能見效。想到我在天都的時候,只專注於內科,而沒有學習外科,這也算是一時疏忽。於是我重新集中精神,深入研究外科的精髓,總結出十種方法,並將治療之道寫成書,力求精簡完善,藥方精煉有效。希望能對世人有些幫助。新安江子耀舟看到我的這本書,非常喜歡,便出資印刷,將這十種方法的書籍和之前我寫的《醫學心悟》一起刊行於世。這是雍正癸丑年孟夏月吉旦,歸宗普陀善財國彭自序。

王氏(維德)外科證治全生前集,三卷,存

自序中說,明朝劉誠意伯說:「藥物若不對症,枉死之人很多。」我曾祖若谷公的秘集說:「癰疽沒有必死的情況。」而其他醫書所記載的治療方法,只知道病患是在哪裡生瘡,屬於哪條經脈,卻不論陰虛陽實。例如治療乳岩,就用羚羊角;治療橫痃,就用生地防己;治療瘰癧惡核,就用夏枯草連翅。這些藥方只注重引經藥,卻忽略了乳岩、橫痃、瘰癧惡核的本質,結果治療失敗,無法挽救病人。

潰久成怯。全不悔引經之藥誤。反妄言白疽百人。百可致泉鄉。夫紅癰乃陽實之證。氣血熱而毒滯。白疽乃陰虛之證。氣血寒而毒凝。二者以開腠里為要。腠里開。紅癰解毒止痛即消。白疽解寒化凝立愈。若憑經而失證治者。藥之對經。而實背證也。世之患陰疽而斃命者。豈乏人乎。

如以陰虛陽實。別治癰疽。無究證之語確矣。余曾祖留心此道。以臨危救治之方。大患初起立消之藥。一一筆之於書。為傳家珍寶。余幼讀之。與世諸書。諸法迥別。歷證四十餘年。臨危者救之。初起者消之。疼痛癢極者止之。潰爛不堪者斂之。百治百靈。萬無一失。因思癰疽憑經並治。

白話文:

潰爛久拖不治就會變成畏懼,完全不悔改用引經藥物造成的錯誤,反而胡言亂語說白疽治好了百人,百人就能因此去往泉鄉(指死亡)。其實紅癰是陽氣旺盛的表現,氣血熱毒滞留,白疽則是陰虛的表現,氣血寒涼而毒素凝結。這兩種病症都需要疏通腠理,腠理通暢了,紅癰就能解毒止痛,迅速消退,白疽就能解除寒氣,化解凝結,迅速痊癒。如果只是根據書本上的理論,而沒有辨別病情就用藥,藥物雖然符合經方,實際上卻背離了病症。世上有許多因為陰疽而喪命的人,難道很少嗎?

如果用陰虛陽實的不同方法治療紅癰和白疽,沒有根據病症來治病,這句話是肯定的。我的曾祖父用心鑽研這個領域,以臨危救治的方藥,治療初期病症,迅速消退的藥方,都一一記錄在書中,作為傳家的珍寶。我從小就閱讀這本書,它的內容和世俗間的醫書,醫術都迥然不同。經過四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對危重病人能救治,對初期病症能消除,對疼痛瘙癢極度嚴重的能止痛,對潰爛不堪的能收斂,百治百靈,絕無失誤。由此思考,治療紅癰和白疽,不能單憑書本上的理論,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

久遍天下。分別陰陽爾治。惟餘一家。且余之治。止於村境。若遍通邑。分身無術。偶聞枉死。無不痛惜。特以祖遺之秘。自己臨證。並藥到病愈之方。精製藥石之法。和盤托出。盡登是集。並序而梓之。以質諸世之留心救人者。依方修合。依法修制。依證用藥。庶免枉死。

使天下後世。知癰疽果無死證云爾。時乾隆五年。歲在庚申。仲春朔日。林屋王維德洪緒氏書。

〔外科證治全生後集〕三卷,存

〔顧氏(澄)瘍醫大全〕四十卷,存

自序曰。澄生逢堯舜之世。身為太平之民。每念聖天子宵旰勤勞。惟恐四海臣民。有纖芥之苦。御極之始。即下詔徵方。彙輯御纂醫宗金鑑。頒發中外。使窮鄉僻壤。凡有疾痛。皆得檢方施治。沉疴立起。而各省上憲。又復仰體聖慈。每歲自捐清俸。開設藥局。以濟貧病。其愛民如子。

白話文:

我行醫多年,走遍天下,精通陰陽之理,以醫術救人。然而,我的醫術僅限於鄉村,無法像官府醫生那樣遍布各地。每次聽到有人枉死,我心中都十分痛惜。因此,我決定將祖傳秘方和自己多年臨床經驗,以及藥到病癒的方劑和精製藥石的方法,都完整地記錄下來,編成這本書。希望天下有心救人的医者,都能根據這些方劑、方法和症狀,對症下藥,避免枉死。讓後世知道,癰疽並非不治之症。

這本書寫於乾隆五年庚申年仲春朔日,由林屋王維德洪緒氏撰寫。

這本書是《外科證治全生後集》三卷,《顧氏(澄)瘍醫大全》四十卷的一部分。

序言中說,顧澄生於太平盛世,時時掛念聖天子為百姓辛勞,希望百姓都能免受病痛折磨。因此,皇上親自下令徵集醫方,編纂《醫宗金鑑》,頒發到各處,讓偏遠地區的百姓也能用藥治療。各省官員也效法聖意,每年捐出自己的俸祿,開設藥局,救濟貧苦病人。由此可見,皇上愛民如子。

可調至周極備矣。澄本一介布衣。賦性迂拙。聖賢之書。讀而未竟。業醫自贍。碌碌無聞。因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安居樂業。悉出皇仁。而君父之恩。無由報稱。是以診視之暇。不憚精神勞悴。蒐括古今名醫確論。首標內經義旨。宣明脈法元微。詳分經絡穴道。彙集內景證形。

上自巔頂。下至湧泉,凡涉外證者。繪圖立說。按證立方。諸如湯火刀傷。刑杖跌撲。獸傷蟲咬。誤吞藥石毒物。五絕解救之法。自今古成方之外。又益以先祖寧華公先父青岩公家藏經驗諸方。別類分門。計四十卷。名之曰瘍醫大全。俾患者咸知瘍必有名。醫必有法。按圖施治。

白話文:

瘍醫大全 序

可以調節到周身氣血達到極致,我澄本不過是個平民百姓,性情迂拙,聖賢的書籍,讀了還沒有讀完。靠行醫養活自己,默默無聞。因為想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安居樂業,都是來自皇天的仁慈。然而君父的恩情,卻無從報答。因此在診視病人之餘,我不厭其煩地勞心勞力,蒐集古今名醫的精華論述,首先標明《黃帝內經》的宗旨,闡明脈象的深奧原理,詳細分列經絡穴位,彙集內在病症與外在表現。

從頭頂到湧泉,凡是涉及外傷病症者,都繪製圖像說明,根據病症制定藥方。諸如湯火刀傷、刑杖跌撲、獸傷蟲咬、誤吞藥石毒物等等,五花八門的急救方法,除了古今成方之外,又增補了先祖寧華公與先父青岩公的家傳經驗藥方,分類分門,共計四十卷,取名為《瘍醫大全》。讓患者都能知道,瘍疾必有名,醫術必有法,可以按圖施治。

經絡分明。初起期其必消。已成必其易潰。已潰速其易斂。使人間無破漏之危。更可免釀癱之患。況所備諸方。悉俱養正驅邪。調衛和榮。雖云小道。利濟匪輕。斯書纂輯。閱三十寒暑。因囊囊空懸。未獲授梓。今緣兩淮同人。慨為捐資。始付棗梨。以成此志。爰述綴輯原委。

弁之簡端。以見成之尤非偶然云。乾隆二十五年。歲次庚辰孟夏。靜齋顧澄練江書。

〔馮氏(兆張)外科精要〕未見

按上見於錦囊秘錄。

白話文:

經絡分明,初期病症必能消退,病成則容易潰爛,潰爛後則容易癒合,可以避免人體破損的危險,更可以預防癱瘓的病患。這些藥方都具有滋養正氣、驅除邪氣、調節氣血、滋養血脈的功效,雖然只是小道,但益處卻不可小覷。這本書的編寫歷時三十年,一直未曾付梓出版,如今因為兩淮地區同仁的慷慨捐助,才得以付梓印刷,完成了我的心願。因此,我便寫下這段文字,說明這本書的編纂緣由。

簡單說明一下,這本書的完成絕非偶然。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年孟夏,靜齋顧澄練江編寫了這本書。

馮氏(兆張)外科精要未見,按此書見於錦囊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