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十一 (3)
卷十一 (3)
1. 本草(三)
樵又別擴諸家。以應成歲而三之。自纂成書外。其隱微之物。留之不足取。去之猶可惜也。纂三百八十八種。曰外類。(夾漈遺稿寄方禮部書)
又曰。本草成書。五策。計二十四卷。外類一策。五卷。
宋史本傳略曰。鄭樵字漁仲。興化軍莆田人。好著書。不為文章。自負不下劉向揚雄。居夾漈山。謝絕人事。久之乃遊名山大川。搜奇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趙鼎張浚而下皆器之。初為經旨。禮樂。文字。天文。地理。蟲魚草木。方書之學。皆有論辨。紹興十九年上之。
詔藏秘府。樵歸益勵所學。從者二百餘人。以侍講王綸賀允中薦。得召對。因言班固以來歷代為史之非。帝曰。聞卿名久矣。敷陳古學。自成一家。何相見之晚耶。授右廸功郎。禮兵部架閣。以御史葉義問劾之。改監潭州南嶽廟。給札歸抄所著通志書成,入為樞密院編修官。
尋兼攝檢諸房文字。請脩金正隆官制。比附中國秩序。因求入秘書省。翻閱書籍。未幾。又坐言者寢其事。金人之犯邊也。樵言歲星分在宋。金主將自斃。後果然。高宗幸建康。命以通志進。會病卒。年五十九。學者稱夾漈先生。樵好為考證倫類之學。成書雖多。大抵博學而寡要。
平生甘枯淡。樂施與。獨切切於仕進。識者以是少之。
〔本草外類〕五卷,佚
〔劉氏(信甫)新編類要圖注本草〕四十二卷,存
題詞曰。本草之書。最為備急。世不可闕。舊有神農圖經證類。板皆漫滅。大則浩博而難閡,小則疏略而不備。圖相雕刻而不真,舛誤者多,今將是書。鼎新刊行。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附入衍義。草木蟲魚。圖相真楷。藥性畏惡。炮炙制度。標列綱領。瞭然在目。易於檢閱。色色詳具。三複參校。並無毫髮之差。庶使用者無疑。豈曰小補哉。伏幸詳鑑。
按劉信甫著有活人事證方。蓋嘉定中人也。信甫編是書後。就證類本草中。附以寇氏衍義者。有金平水張存惠魏卿所刊政和本草。每卷題標下。有己酉新增衍義六字。己酉為宋理宗淳祐九年。金亡已十有六年。然存惠之書。於政和原文。無所節略。信甫之書,則頗加芟汰。二書體裁自異。
又有元山醫普明真濟大師賜紫僧惠昌校正類編圖經集註衍義本草。其卷數板式。一與信甫之書相同。故張本序跋。則既錄出於前卷中。慧昌之本。僅附記其目於此。朱錫鬯曝書亭集。有大觀證類本草跋。稱以寇氏衍義。附於各條之下。雖於義無損。然非唐氏之舊。毋亦類於睹皋禽而續鳧之頸者歟。
〔寶慶本草〕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完全。(籙竹堂書目作六卷)未見
〔陳氏(衍)寶慶本草折衷〕內閣書目五冊不全,未見
張萱等曰。宋紹定間陳衍著。
〔許氏(國禎)至元增修本草〕未見
白話文:
鄭樵又廣泛參考各家著作,以符合一年四季的變化,對其進行分類。除了自己編纂完成的書籍外,那些隱晦難懂的事物,留下覺得沒什麼用處,去除又覺得可惜。他共編纂了三百八十八種藥物,稱之為「外類」。(出自《夾漈遺稿寄方禮部書》)
另外,鄭樵說,他的《本草》一書分為五個部分,共二十四卷;其中「外類」單獨一部分,有五卷。
《宋史》本傳中簡略地說,鄭樵字漁仲,是興化軍莆田人,喜好著書,但不擅長寫文章。他自認為學識不輸給劉向和揚雄。他住在夾漈山,謝絕一切人事往來。後來,他遊歷名山大川,蒐集奇珍異物,探訪古代遺蹟。遇到藏書人家,必定借來閱讀,讀完才離開。像趙鼎、張浚這樣的人物都很器重他。他最初研究經學、禮樂、文字、天文、地理、蟲魚草木、醫藥等各方面的學問,都有獨到的見解。宋紹興十九年,他將研究成果呈獻給朝廷。
皇帝下詔將他的著作收藏在秘府。鄭樵回家後更加勤奮學習,跟隨他學習的人有二百多人。因侍講王綸、賀允中的推薦,他得到皇帝召見。他藉此機會闡述了自班固以來歷代史書的錯誤。皇帝說:「我聽聞你的大名很久了,你闡述古代學問,自成一家之言,為何相見如此之晚?」於是授予他右迪功郎,兼任禮部、兵部架閣。後來,因御史葉義問彈劾他,被改調為監潭州南嶽廟。朝廷下令讓他抄錄已完成的著作《通志》。書成後,被調入樞密院擔任編修官。
不久,他又兼任檢校各房文字。他請求修訂金朝正隆年間的官制,使之符合中國的制度。因此,他請求進入秘書省,翻閱書籍。沒過多久,又因有人議論,此事被擱置。當金人入侵邊境時,鄭樵預言歲星的位置對宋朝有利,金國君主將會自取滅亡。後來果然如此。高宗前往建康,命人將《通志》進獻給朝廷。但鄭樵卻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九歲。學者尊稱他為夾漈先生。鄭樵喜歡研究考證和分類學,著作雖然很多,但大抵是博學而缺乏要領。
他平生甘於清貧,樂於施捨,卻獨獨熱衷於仕途,有見識的人因此看輕他。
《本草外類》五卷,已失傳。
《劉氏(信甫)新編類要圖注本草》四十二卷,現存。
書中題詞說:「本草的書籍,是應急之用,世間不可或缺。舊有的《神農圖經》、《證類本草》等書,刻版都已磨損毀壞。內容大的過於廣博難以查閱,小的又過於簡略不夠完備。圖畫雕刻得不真實,錯誤很多。現在將這本書重新刊印,按類別歸納,按物種分類,附入《衍義》的內容。草木蟲魚的圖畫都以真楷標註,藥物的性質、毒性、配伍禁忌、炮製方法等都標明綱領,使人一目了然,方便查閱。內容詳盡,經過多次校對,沒有絲毫差錯,希望能對使用的人有所幫助。這本書豈能說是微不足道的呢?希望仔細審閱。」
據考證,劉信甫著有《活人事證方》,大約是南宋嘉定年間的人。劉信甫編寫這本書後,在《證類本草》中,附上了寇氏的《衍義》。金平水的張存惠、魏卿刊刻了《政和本草》,每卷的標題下方有「己酉新增衍義」六個字。己酉年為宋理宗淳祐九年,金國滅亡已十六年。然而,張存惠的書對《政和本草》的原文沒有任何刪減。劉信甫的書則刪減較多。兩書的體例各不相同。
另外,還有元山醫普明真濟大師賜紫僧惠昌校正的《類編圖經集註衍義本草》。這本書的卷數、版式與劉信甫的書完全相同。因此,張本的序跋都已經記錄在前面的卷帙中。惠昌的書只在此附記其目錄。朱錫鬯的《曝書亭集》有《大觀證類本草跋》,說寇氏的《衍義》雖然附在每條藥物之下,在義理上沒有損失,但並非唐朝時的舊貌,這不就好像看到鸛鳥的腳而給野鴨續上脖子嗎?
《寶慶本草》,文淵閣書目記載,一套一本,完整。(《籙竹堂書目》記載為六卷)未曾見過。
《陳氏(衍)寶慶本草折衷》,內閣書目記載,五冊,不完整,未曾見過。
張萱等人說,此書是宋紹定年間陳衍所著。
《許氏(國禎)至元增修本草》,未曾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