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十一 (2)
卷十一 (2)
1. 本草(三)
參之實事。有未盡厥理者。衍之以臻其理。(如東壁土。倒流水。冬灰之類。)隱避不斷者。伸之以見其情。(如水自菊下。過而水香。鼴鼠溺精。墜地而生子。)文簡脫誤者。證之以明其義。(如玉泉石蜜之類。)避諱而易名者。原之以存其名。(如山藥。避本朝諱。及唐避代宗諱。
)使是非歸一。治療有源。檢用之際。曉然無惑。是以搜求訪緝者。十有餘年。採拾眾善。診療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盡。矧疾為聖人所謹。無常不可以為醫。豈容易言哉。宗奭常謂。疾病所可憑者醫也。醫可據者方也。方可恃者藥也。苟知病之虛實。方之可否。若不能達藥性之良毒。
辨方宜之早晚。真偽相亂。新陳相錯。則曷由去道人陳宿之蠱。生張果駢潔之齒。此書之意。於是乎作。今則編次成書。謹依二經類例。分門條析。仍衍序例為三卷。內有名未用。及意義已盡者。更不編入。其神農本經。名醫別錄。唐本先附今附。新補新定之目。緣本經已著。
目錄內更不聲說。依舊作二十卷。及目錄一卷。目之曰本草衍義。若博愛衛生之士。志意或同。則更為詮修。以稱聖朝好生之德。時政和六年丙申歲記。
趙希弁曰。本草廣義二十卷。上皇朝寇宗奭編。以本草二部。著撰之人。或執用己私。失於商榷。並考諸家之說。參之事實。核其情理。證其脫誤。以成其書。
陳振孫曰。本草衍義十卷。通直郎寇宗奭撰。援引辨證。頗可觀採。
李時珍曰。本草衍義。宋政和中。醫官通直郎寇宗奭撰。以補註及圖經二書。參考事實。核其情理。援引辨證。發明良多。東垣丹溪諸公。亦尊信之。但以蘭花為蘭草。卷丹為百合。是其誤也。書凡三卷。平陽張魏卿以其說。分附各條之下。合為一書。
〔朱氏(震亨)本草衍義補遺〕一卷,存
方廣曰。丹溪本草衍義補遺。雖另成一書。然陝板蜀板閩板丹溪心法咸載之。程用光重訂丹溪心法。而徽板乃削去之。反不為美。今仍取載書首。使人獲見丹溪用藥之旨也。(心法附余)
李時珍曰。此書蓋因寇氏衍義之義。而推衍之。近二百種。多所發明。但蘭草之為蘭花。胡粉之為錫粉。未免泥於舊說。而以諸藥分配五行。失之牽強耳。
〔鄭氏(樵)本草成書〕二十四卷,佚
鄭樵曰。仲尼之道。傳之者不得其傳。而最能惑人者。莫甚於春秋詩耳。故欲傳詩。以詩之難。可以意度明者。在於鳥獸草木之名也。故先撰本草成書。其曰成書者。為自舊注外陶弘景名醫別錄。而附成之。乃為之註釋。最為明白。自景祐以來。諸家補註。紛然無紀。樵於是集二十家本草。
及諸方書所補治之功。及諸物名之所言。異名同狀,同名異狀之實。乃一一纂附。其經文為之註釋。凡草經諸儒異錄。備於一家書。故曰成書。曰經有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以法天三百六十五度。日星經緯。以成一歲也。弘景以為未備。乃取名醫別錄。以應歲之數而兩之。
白話文:
關於藥材的真實情況,有些道理還沒完全搞清楚,我會加以延伸,使其道理更加完善。(例如像東牆的土、倒流的水、冬天燒的灰燼之類。)有些道理隱晦不明確的,我會加以闡釋,使其真實情況顯現。(例如像水從菊花下流過會帶有香氣、鼴鼠的尿液精華滴到地上會長出小鼴鼠。)有些文字簡略、有遺漏錯誤的,我會加以考證,使其含義更加明確。(例如像玉泉、石蜜之類。)有些藥材因為避諱而改名的,我會追溯其原本的名稱,保留下來。(例如像山藥,為了避開本朝的皇帝名諱,以及唐朝避開代宗的名諱而改名。)
這樣可以使是非歸於一致,治療疾病時才能有根據。在檢驗使用藥物的時候,才能清楚明白,不會產生疑惑。因此我搜集資料、訪求藥材,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廣泛採納各家的優點,用來診治疾病,調和各種藥材的功效,使它們的藥效都能發揮到極致。何況疾病是聖人所謹慎對待的,不了解疾病的變化規律就不能當醫生,哪裡能輕易談論醫學呢?我寇宗奭常說,疾病所能依靠的是醫生,醫生所能根據的是藥方,藥方所能仰賴的是藥物。如果知道疾病的虛實狀況,以及藥方是否合適,但如果不能了解藥物的藥性是良性還是毒性,不能辨別用藥時機的早晚,真藥假藥混雜,新藥舊藥錯亂,那麼又如何能去除人們積久的病根,讓牙齒像張果老一樣潔白堅固呢?我寫這本書的用意就在於此。現在將內容編排整理成書,謹遵《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別錄》的分類方式,分門別類地詳細說明,另外增加了序例三卷。書中對於那些沒有實際用途、或者意義已經很清楚的藥材,就不再編入了。至於《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以及唐朝版本的內容,都在原本基礎上附上現在的內容。新增的、重新訂正的藥材,由於《本草經》已經有了,所以不再目錄中贅述,仍然維持二十卷的篇幅,另外加目錄一卷。書名定為《本草衍義》。如果有博愛、重視衛生的志同道合之士,可以對這本書再作修改完善,以彰顯當今朝廷重視生命的美德。時在政和六年丙申年。
趙希弁說,《本草廣義》共二十卷,是上皇朝寇宗奭編著的。由於《本草》這兩部書的作者,有些固執己見,沒有經過商討考證,所以他參考了各家的說法,結合實際情況,考證其道理,辨別其中的錯誤,才完成了這部書。
陳振孫說,《本草衍義》共十卷,是通直郎寇宗奭撰寫的。書中引用許多辨證的內容,值得參考。
李時珍說,《本草衍義》是宋朝政和年間,醫官通直郎寇宗奭撰寫的。他以補充註解和圖經這兩本書為基礎,參考實際情況,考證藥理,引用辨證的內容,有很多發明。東垣、丹溪等許多名醫,也都非常推崇這本書。但是把蘭花當作蘭草,把卷丹當作百合,是他的錯誤。這本書總共三卷,平陽的張魏卿將他的觀點分別附在各條藥材之下,合編成為一本書。
〔朱震亨《本草衍義補遺》〕一卷,現存。
方廣說,丹溪的《本草衍義補遺》雖然是另外成書,但是陝西、四川、福建等地的刻本,以及丹溪的《心法》都有收錄。程用光重新校訂丹溪的《心法》時,徽州刻本反而刪除了這部分,這樣反而不好。現在我仍然把它放在書的首頁,讓大家能了解丹溪用藥的宗旨。(《心法》附在書後)
李時珍說,這本書主要是根據寇氏《衍義》的內容加以推演的,新增了將近兩百種藥材,有很多發明。但是把蘭草當作蘭花,把胡粉當作錫粉,難免拘泥於舊說,而且把藥材分配到五行中,顯得有些牽強附會。
〔鄭樵《本草成書》〕二十四卷,已遺失。
鄭樵說,孔子的學說,傳承的人沒有真正理解,而最能迷惑人的,莫過於《春秋》和《詩經》。所以要傳承《詩經》,由於《詩經》的內容很難理解,可以通過猜測來理解的,是在於鳥獸草木的名稱。因此我先撰寫《本草成書》,之所以稱之為《成書》,是因為我將陶弘景的《名醫別錄》附在舊有的註解之外,加以註釋,使其內容最為清楚明白。自景祐以來,各家對本草的補充註解紛亂無章。於是我收集了二十家本草的內容,以及各種醫方書籍中補充的療效,以及各種藥材名稱的不同說法,以及異名同物,同名異物的情況,一一加以整理附註。我對《本草經》的原文加以註釋,將各家學者對於草藥的歧異記錄,都收錄在一本書中,所以稱之為《成書》。《本草經》分為上、中、下三品,總共三百六十五種,是按照天上的三百六十五度,以及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來設定的,象徵著一年。陶弘景認為這還不夠,所以他又採用了《名醫別錄》的藥材,使其數量與一年的天數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