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八 (5)

1. 方論(五十六)

克任斯道乎。論痘自放點以至落痂。賴氣制化其毒。而終始其功。以故前執此。而按期定法。據證立方。雖有不齊。大都以扶元為重。治毒為輕。防危慮患。咸以虛脫為虞。常道其宜爾也。抑知痘犯元梟烈毒。猶夫火宅。不第制化有所不受。連氣亦為毒氣。血亦為毒血矣。視變為常。

而反倒置。有不速其斃耳。況時有變遷。痘多變局。試閱今之敗於虛者。几上殘花。斃於毒者。大林秋葉也。虛與毒之辨。似是者居多。此非成見所能別。亦非聰明所能定也。能以四大機關。一一深求而參合之。痘之不等於前。今之斃類於毒。可坐而照矣。令痘悉斃於虛。其於充實之體。

當不登於幽錄。乃有痘未及漿。而便有是慘者。何也。其於薄弱之軀。自不留於塵世。乃有漿不煩助。而得有以稱慶者。又何也。衡其毒迫於虛。何得以虛。而忽其毒。毒之所在。命懸頃刻。亦奚暇論小而襁褓。大而早婚。與值病後哉。挈其當勝之急。得靖殺身之毒。斯見大智。

余蓋歷來治驗。筆難廣記。信不誣也。妙在參其毒耳。如篇中所載。種種惡形惡色。與夫症狀之猖狂。神情之擾亂。其與氣虛者。固已遠隔參商。更異夫內蘊不拔之毒。見症若虛。深潛燎原之火。見症若寒。較之暴厲而發揚者。險惡尤為莫測。恆多並形也。而色獨異。並色也。

而形不侔。並見症也。而所致不同。並日期也。而規則難施。細合端詳。無非烈毒肆虛。尚在首尾一轍。法非不勁。末路尚有餘氛。舍順與逆之外。凡費推敲者。往昔容有。今殆罔不其然。是痘雖與逆鄰。未得遽與逆視。而卒流於逆者。非初昧於不知。即擯於不治。有計挽回。

且前且卻。而存畏縮。比比皆然。以此惡局偏峰。俾不終害於偏。非得偏以偏救。何能以救其偏。妄作所以是名也。譬之冬衣裘。夏袗葛。寒燠使然也。濟大旱必需霖雨。治洪水自宜排決。事理當然也,行其無事而已。由來治病易。明理難。理明一任。證之縱橫變態。不為似是所眩。

不為規則所畫。不致誤於曲謹。亦不受衍於已甚。隨在皆宜。頭頭是道矣。余少業儒。不獲一售。既思以庸才。縱得幸進。於世何補。撿家藏醫籍。及諸家痘疹。潛心三載。草草應事。留心於茲。前人不我欺也。殆自甲子更始。於古法所以然者。漸覺不當。所必禁者。漸覺相宜。

然猶不敢自信。竊見泥古而執成規者。不第崇補助陽。致輕變重。重變逆。即知其痘屬血熱。急來緩急。同歸於盡。可勝道哉。盡有本宜涼解。亦不善於參耆者。幸其內無隱伏。外不甚暴。偶合於從治法。非正治當然也。卻舍易而求難矣。余雖不敢貿焉從事。究所以然之故而不得。

則當然者終難自信。謂其先天耶。何以今昔乃爾。謂其歲氣耶。何以歷年無改。苦心參究。於枕畔間。以思民病固因六氣而轉。六氣之運。本陰陽太乙而分。時行物生。寒暑代謝。陰陽在歲位也。總持歲紀。充積其數。陰陽有大運也。必甲子一周。而一氣之大成始伏。將來乃進。

白話文:

關於痘瘡的論述,從痘子剛開始出現到結痂脫落的整個過程,都仰賴體內的正氣來制衡和轉化毒素,才能完成整個病程。因此,過去的人都遵循這個觀點,按照一定的時間和方法來治療,並且根據病情來開藥方。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大致上都是以扶助正氣為重點,而將清除毒素放在次要地位,並以預防虛脫為主要考量。這是過去常見的治療原則。

然而,要知道痘瘡的毒性猛烈,如同火災一樣,不僅無法有效制衡和轉化毒素,連氣血也會被毒素污染。如果將這種變異視為常態,反而會加速死亡。況且,隨著時代的變遷,痘瘡的病情也變得更加複雜。看看現在那些死於虛弱的人,就像是秋天的殘花;而那些死於毒素的人,則像是秋天的落葉。要辨別虛證和毒證,兩者相似的情況居多,這不是固有的成見所能判斷的,也不是光靠聰明就能確定的。必須透過詳細考察人體的四大機能,才能綜合判斷。如今的痘瘡已不同於以往,現在死於毒證的人明顯增多,這是可以清楚看見的。

如果痘瘡患者都死於虛證,那麼那些體質強壯的人,應該不會這麼容易就死亡。然而,有些人痘子還沒長出膿皰就已經病危,這是為什麼呢?另一方面,那些體質虛弱的人,照理說應該難以存活,但卻有些人不需要特別的幫助就能痊癒,這又是為什麼呢?關鍵在於毒素比虛弱更為迫切,所以不能因為虛弱而忽略毒素。毒素的存在會使生命危在旦夕,因此不能再去考慮病患是嬰兒還是成年人,以及是否剛經歷過其他疾病。最重要的是要快速地控制毒素,解除其威脅生命的危害,這才是明智之舉。

我過去的治療經驗豐富,難以一一記錄下來,但我所說的絕非虛言。治療的關鍵在於辨別毒素的性質。例如,病患出現各種可怕的症狀,精神紊亂,這些都與氣虛的症狀明顯不同。更要注意那些潛藏在體內、難以去除的毒素,雖然症狀看似虛弱,實際上卻像潛伏的火苗,或是看似寒冷,卻比暴烈發作的毒更為危險。這種情況常常同時出現,但表現的顏色可能不同,或者顏色相同但形態不同,又或者症狀相同但導致的結果不同,甚至連發病的時間也不一樣,難以用固定的規則來判斷。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都是毒素肆虐導致虛弱的表現,但治療方法仍然要從頭到尾保持一致。治療方法並非不強勁,只是到了末期仍有殘留的毒素。如果除了順從病理和逆轉病理之外,還需要額外考慮其他因素,過去或許可以,但現在幾乎不行了。痘瘡雖然與病危只差一步,但不能馬上將其視為病危,最終導致病情惡化,不是因為一開始就不知道,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如果有機會可以挽回,卻因為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要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避免病情過於偏頗,就必須採用偏方來治療。就像冬天要穿裘皮大衣,夏天要穿粗布衣服一樣,要順應季節的變化。久旱需要甘霖,洪水需要疏導,這是理所當然的。治療疾病也是如此,要根據病情變化來調整。自古以來,治療疾病容易,但明白其中的道理很難。一旦明白了道理,就可以根據病情千變萬化來靈活應對,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固定的規則所限制,不致於過於拘謹,也不會過於放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夠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法,這才是真正的醫道。

我年輕時讀書,但沒有考取功名。後來我想,即使憑藉自己的平庸之才,僥倖得到晉升,對於社會也沒有什麼幫助。於是我便翻閱家中所藏的醫書,以及各家的痘疹著作,潛心研究了三年,開始從事醫療工作,並持續關注這方面的知識。前人的經驗沒有欺騙我,但自從我開始重新研究醫理後,我逐漸覺得古代的方法不盡合理,而原本禁止的事情,現在看來卻是合適的。

但我仍然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判斷。我看到那些泥古不化、堅持成規的人,不僅過於強調扶助陽氣,導致病情由輕轉重,由重轉危,甚至明明知道痘瘡是因為血熱引起的,卻仍然緩不濟急,最終導致患者死亡。這種情況真是讓人嘆息。有些人本來應該用清涼解毒的方法來治療,但卻因為不善於使用人參、黃耆等補氣藥,結果病情加重。如果患者體內沒有潛伏的疾病,外在症狀也不嚴重,也許還能碰巧符合順應病理的治療方法,但這並非正確的治療原則。捨棄容易的方法而追求困難的方法,實在是本末倒置。雖然我不敢貿然行事,但如果不能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就無法相信自己所做的決定。

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體質的差異造成的,但為什麼古今差異如此之大呢?我認為可能是因為氣候的變化,但為什麼每年的情況都一樣呢?我苦心研究,即使在睡夢中也在思考這些問題。我認為人們生病是因為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而氣候的變化則是因為陰陽太乙的運行所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萬物生長,寒暑交替,陰陽在每年的位置上不斷變化。總結每年的變化,累積計算,陰陽也有大的運轉規律。必須要經歷一個甲子(六十年)的循環,一個氣的盛衰才算完成。未來氣的變化會如何,還有待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