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六 (9)
卷七十六 (9)
1. 方論(五十四)
永樂間。吳陵劉宗厚以文學之餘。著玉機微義。醫經小學。傷寒雜病治例。弘治間。慈溪王節齋以政事之暇。著本草集要。明醫雜著。醫論問答。皆本之素問。家藏人誦。膾炙人口。然則張李王朱。固張錢宗子。而劉王□發為宗孫也。至是而譜牒不紊矣。昔者三千之徒。莫不聞孔氏之說。
而曾氏之傳。獨得其宗。是正宗之難得也。故敢集其議論方法。以廣幼幼之心。嗚呼。諸呂□詵惟宋昌能迎代王為高帝之子。前此人皆以少帝恆山梁淮山為苗裔也。三國鼎峙。惟孔明能知先主為中山靖王之胄。前此人皆以系孫曹操為英主也。是正宗之難識。愧茲集之僭也。妄也。
竊謂金石絲竹。迭奏者。知其音之不同。奚俟於聰。驊騮跛鱉。並馳不瞽者。識其步之遲速。奚俟於明。信茲集又宜也分也。乃若竊附管見。誠聾瞽之言也。因有感焉。復書諸卷尾。嘉靖己未歲孟春望日。四明高武識。
〔萬氏(全)痘疹世醫心法〕十二卷(密齋全書析為三十二卷)存
自序曰。家世業醫方脈。悉有異傳。吾奉先子之訓。凡醫者流。按圖索驥。未免多歧亡羊也。吾乃本之素難。求之脈經。攻之本草。參之長沙河間東垣丹溪諸家之書。抽關啟鑰。探玄鉤隱。頗得其趣。日錄所見。積久成帙。如素問則有淺解。本草則有拾珠。脈訣則有的旨。傷寒則有蠡測。
又如醫門摘錦。保嬰家秘。皆持井蛙之識。梧鼠之能。不敢自售以笑唉也。惟痘疹一科。錢氏用涼瀉。陣氏用溫補。立法不同。執偏門之說者。無以白二先生之心。先子為吾剖析發明。仲陽之用涼瀉。因其煩躁大小便不通也。文中之用溫補。因其泄瀉手足冷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所謂無伐天和。無翼其勝也。吾謹識之。但遇斑疹。如教施治。多所全活。乃嘆古人立法之善。先子用法之精。非滯隅之能及。於是搜輯家教。匯成歌括。命曰世醫心法。用壽諸梓。與天下後世共之。庶先子之仁術。與錢陳二家同芳。不徒泯泯已焉耳。先子諱筐。字恭叔。行三。
菊軒號也。時嘉靖二十又八年歲己酉冬十二月既生魄。後學楚萬全拜書。
〔痘疹格致要論〕醫藏目錄五卷,存
〔痘疹啟微〕未見
按上見於羅田縣誌。
〔黃氏(廉)痘疹全書〕十卷,存
自序曰。治痘之要。諸書載之已詳。大抵臨病應變。因時制宜,其用歸於使人正氣不損。邪氣得解而已。後世不知古人立法。一以中和為貴。曲學偏見。滯於一隅。喜行溫補者。既昧解毒之劑。專用涼藥者。又失中和之旨。妄投藥餌。幸得成功。設遇脈證乖異。時世差殊。惟束手待斃焉耳。
其間實實虛虛。令人夭折。未必非醫之咎也。予乃搜輯先哲診視之法。又先君經驗之方。匯成歌括。序次於後。銅壁山人黃廉序。
白話文:
明朝永樂年間,吳陵的劉宗厚在研究文學之餘,寫了《玉機微義》、《醫經小學》、《傷寒雜病治例》等醫學著作。弘治年間,慈溪的王節齋在處理政務之暇,寫了《本草集要》、《明醫雜著》、《醫論問答》等書。這些著作都以《黃帝內經》為根本,家家戶戶收藏誦讀,廣為流傳。這樣看來,張仲景、李東垣、王好古、朱震亨等人,固然是張錢宗氏的繼承者,而劉宗厚和王節齋也算是發揚光大的後輩了,到了這時,醫學的傳承才算是有條理了。過去孔子的三千弟子,沒有人不知道孔子的學說,而只有曾子真正領會了孔子的精髓。可見,得到真正的傳承是非常難的。因此,我才敢於收集他們的醫學理論和方法,來啟發後來的學醫者。唉!就像當初諸呂作亂,只有宋昌能迎立代王為漢高帝的兒子;而此前人們都把少帝、恆山王、梁淮王當作漢室後裔一樣。三國鼎立時,只有諸葛亮能知道先主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後代;而此前人們都認為曹操是英雄。可見,認識真正的傳承是很難的。我編纂這本書,實在是僭越和妄為。
我認為,金石絲竹合奏時,不需要很敏銳的聽力,也能知道它們的音色不同;駿馬和跛鱉一起奔跑,不需要很銳利的眼力,也能知道它們速度的快慢。我相信,我編寫的這本書也應該能讓人分辨醫理的異同。如果說我只是根據自己片面的見解寫作,那實在是像聾子和瞎子在胡言亂語了。因為有感於此,所以又把這些話寫在書的末尾。嘉靖己未年孟春望日,四明高武題寫。
(以下為各醫書的序言和簡介)
《萬氏(全)痘疹世醫心法》十二卷(《密齋全書》將其分為三十二卷),現存。
自序說:我家世代行醫,有獨特的傳承。我遵循先父的教誨,認為那些只會照本宣科的醫生,難免會像迷路一樣,不知所措。我於是研究《黃帝內經》和《難經》,鑽研《脈經》,深入探討《本草》,參考張仲景、河間、東垣、丹溪等各家醫學著作,從中提煉精華,探究其奧秘,頗有所得。我每天記錄所見,積累成書。比如,對《黃帝內經》有淺顯的理解,對《本草》有獨到的見解,對《脈訣》有明確的要旨,對《傷寒論》有粗淺的認識。
此外,像《醫門摘錦》、《保嬰家秘》等書,都是見識短淺,就像井底之蛙,梧鼠之技,不敢拿出來賣弄。只有痘疹這一科,錢乙用寒涼瀉下的方法治療,陳文中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兩者的治療方法不同,執著於其中一方的人,無法理解兩位先生的真正用意。我的父親為我分析解釋,仲陽用寒涼瀉下,是因為痘疹患者煩躁不安、大小便不通暢;文中用溫補,是因為痘疹患者腹瀉、手腳冰冷。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才是不傷害人體自身正氣的方法,不讓邪氣過度強盛。我謹記這些教誨,遇到痘疹患者,就按這些方法施治,救活了很多病人。這讓我感嘆古人立法的精妙,我父親用法的精湛,不是那些見識短淺的人能達到的。因此,我搜集整理了家傳的醫學教誨,匯編成歌訣,命名為《世醫心法》,刻印出來,希望與天下後世的人們共同學習,也希望我父親的仁術,能與錢乙、陳文中的醫術一樣,流芳百世,而不是默默無聞。我的父親名叫筐,字恭叔,排行第三,號菊軒。時值嘉靖二十八年歲次己酉年冬十二月既生魄,後學楚萬全拜書。
《痘疹格致要論》,醫藏目錄五卷,現存。
《痘疹啟微》,未見。
以上內容見於《羅田縣誌》。
《黃氏(廉)痘疹全書》,十卷,現存。
自序說:關於治療痘疹的要點,各類醫書都記載得很詳細了。大體上,治療疾病要根據病情變化,因時制宜,最終目的是讓人體正氣不受損,邪氣得到解除。後世的人不了解古人立法的宗旨,都以中和為貴。那些曲解學說,見解偏頗的人,只會拘泥於一方。喜歡用溫補的人,不了解解毒的重要性;專用寒涼藥的人,又失去了中和的原則。隨意用藥,僥倖成功,一旦遇到脈象和病情不符,或者時勢不同,就只能束手待斃了。
病情虛虛實實,令人夭折,這未必不是醫生的過失。我搜集了前輩診病的法則,以及先父的經驗方劑,匯編成歌訣,排列在後面。銅壁山人黃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