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六 (3)
卷七十六 (3)
1. 方論(五十四)
蓋契經旨。而起諸家者矣。觀涼膈散之治實熱。白朮散之治虛熱。異功散之治虛寒。木香散之治虛弱。分別表裡。察色辨形。兼得之矣。但以上治法。又須見證便施。若稍延緩。反多致誤。學者不可不知。僕幸私淑先哲。亦時獲驗。敢為校注重梓。尚多得失。幸同志教正云。
嘉靖庚戌九月吉旦。前奉政大夫太醫院院使後學薛己謹序。
〔聞人氏(規)痘疹論〕國史經籍志三卷,存
劉尚義曰。夫痘疹論者。聞人氏規所著也。規素業儒。而久不得志。以故銳意於岐黃之術。而為此書。其說雖出於張從道百二十篇。然考變分論。因證分治。因治應方。而於病之緩急。輕重寒濕。補瀉攻擊保養。罔不具載。確而當。簡而備。視從道尤詳焉。往歲余偶得其抄本。
過痘疹者試之輒效。因訪之醫家。冀得刊本。而無見者。尋擢御史。遊京師。又博訪之醫與縉紳。而亦無見者。豈元季之亂。而或失耶。夫醫藥以濟其夭死。是書良術。使湮沒而不傳。則痘疹之兒。罔藉以生。而聞人氏窮矣。今歲余尹朝邑。因思古人遺愛。不可使斬。而嬰孩之瘍。
不可不恤。乃於簿委之暇。略為校正。令剞劂氏。刊之縣齋。庶布而傳之。便家得一書。而痘疹者。胥藉以生。而聞人氏其延也。但原本殘毀。而字有脫誤。幸有刊本者是正之。時嘉靖壬寅仲秋六日。前進士汾州劉尚義識。
聞人規後序曰。士生斯世。窮達兩途。孟軻氏有言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雖然。窮而未達者。能學為良醫。亦豈獨善其身而已哉。規素著書卷。今茲從事參朮。嘗謂自昔聖賢。閔生民之疾苦。著書立言。汗牛充棟。晚觀唐孫思邈千金方,其次序深有旨意。三十卷之首。
觀之以婦人嬰孺。獲善拯救之說。寧不以生育為重乎。親因念婦人之有乳兒。小兒之疾苦。惟瘡疹皆不可免。而治療之間。毫髮一差。生死隨異。仁人君子。所尤當審慮者。世傳產方之論。其利人也甚博。惟小兒痘瘡諸書。止看其大路。倉卒之際。何所憑藉焉。規輒不揆量。
廣求古人之議論。證以己所聞見。撰成問難八十一篇。凡二卷。目日小兒瘡疹論。每施以濟人。隨試輒效。所活者亦多。使家有是書。則豈曰小補之哉。此論之成久矣。欲鋟諸梓。而力未克遂。邇來幸甚獲登繡使煥章吳公門牆。一日迨暇。因有請言。公既慨然。捐金以成其事。
公之陽豈私於規者。實與眾共之。若有訛舛。改而正諸。以俟同志。紹定壬辰仲夏吉。檇李待補國學進士聞人規述。
丁永榮跋曰。余昔守原州。得痘疹論於晉汾劉侍御公處。取而讀之。見其立論制方。明白簡易。確有源委。而凡諸家方說。要不出範圍內。真有活幼之良書也。既遷覃懷。懼原本失傳。乃於簿書之暇。校而圖諸梓。歲戊申。復得海虞陸儼翁所刻全本。閱其方附錄之。願與天下保嬰兒者共焉。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是在講述關於醫書的編纂、出版以及作者、編者的心得。
方論(五十四):
這篇文字主要是說,許多醫家都根據經典醫書的宗旨來發展各自的理論。例如,涼膈散是治療實熱的,白朮散是治療虛熱的,異功散是治療虛寒的,木香散是治療虛弱的。這些治療方法都仔細區分了表裡,觀察了氣色,辨別了病症的形態,可以說是兼顧各方面了。但以上這些治療方法,必須在看到病症時就立刻使用,如果稍有延遲,反而會導致錯誤。學習醫術的人必須明白這一點。我幸運地私下學習了前輩的醫學知識,也時常得到驗證。所以,我敢於重新校對並付印,但其中一定還有許多缺失,希望同道中人能夠指正。
嘉靖庚戌年九月吉日,前奉政大夫太醫院院使後學薛己謹序。
聞人氏(規)痘疹論:
劉尚義說,《痘疹論》這本書是聞人規所著。聞人規本來是讀書人,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所以就專心研究醫學,並寫了這本書。雖然他的理論出自張從道的《百二十篇》,但是他仔細考證了各種變化,根據不同的病症來區分治療方法,並根據治療方法來選用藥方。他詳細地記錄了疾病的緩急、輕重、寒濕、以及補瀉、攻伐、保養等方面的內容。他的理論既準確又簡潔,而且內容全面,比張從道的論述更加詳盡。我以前偶然得到這本書的抄本,給得過痘疹的人試用,效果很好。於是我就去醫家打聽,希望能找到刊印的版本,但是卻沒有找到。後來我被提拔為御史,在京城遊歷,又向許多醫生和官員詢問,也沒有找到。難道是因為元朝末年的戰亂導致這本書遺失了嗎?醫藥是為了救人性命的,這本書是很好的醫術,如果就這樣埋沒而不流傳,那麼得痘疹的孩子就沒有辦法活下來,聞人規的努力也就白費了。今年我擔任朝邑的長官,想到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貴知識不能讓它斷絕,而嬰兒的疾病又不可不重視,所以我就在處理公務之餘,稍加校正,讓工匠在縣衙裡刊印。希望這本書能廣泛流傳,讓每家每戶都有一本,讓得痘疹的人都能夠藉此活下來,聞人規的醫術也能夠得以延續。但是,原本已經殘缺損壞,文字也有脫漏錯誤,幸好有其他刊印的版本可以校正。
嘉靖壬寅仲秋六日,前進士汾州劉尚義識。
聞人規後序:
人生在世,有窮困和顯達兩種際遇。孟子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雖然如此,那些窮困但沒有顯達的人,如果能學習成為一名好醫生,難道不也是在做好事嗎?我以前就寫過一些書,現在又從事醫學研究,我認為古代的聖賢因為憐憫百姓的疾苦,寫了許多書,內容豐富。我最近看了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覺得它的排序很有深意,在三十卷的開頭,就講述了如何拯救婦女和嬰兒的方法,這不正說明他們把生育看得非常重要嗎?我想到婦女有哺乳期的嬰兒,小孩子容易生病,而瘡疹又幾乎無法避免,治療時如果稍有差錯,生死就會有天壤之別。這實在是仁人君子應該特別注意的事情。世上流傳的婦產科的書籍,對人們的幫助很大,但是關於小兒痘瘡的書籍,大多只講述一些簡單的內容,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所以我才不自量力地廣泛蒐集古人的論述,並結合自己的見聞,撰寫了八十一篇問答,共兩卷,名為《小兒瘡疹論》。我常常用它來幫助別人,每次試用都能見效,救活了不少人。如果每家每戶都有一本這樣的書,那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本書完成已經很久了,一直想把它刊印出來,但能力不足。最近很幸運地受到吳煥章的賞識。有一天,我請求他刊印這本書,他慨然應允,並捐出金錢來完成此事。他刊印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我個人,而是為了普羅大眾。如果書中有錯誤,希望大家能夠修改指正,並傳給後人。
紹定壬辰仲夏吉日,檇李待補國學進士聞人規述。
丁永榮跋:
我以前在原州做官時,從晉汾劉侍御那裡得到了《痘疹論》,拿來閱讀後,發現它的理論和藥方都明白簡單,而且有可靠的來源,所有其他醫家的理論和藥方都沒有超出它的範圍。這真是一本救助嬰幼兒的好書。後來我調任到覃懷,擔心原本會遺失,所以就在處理公務之餘,校對並刊印了它。在戊申年,我又得到了海虞陸儼翁刻印的全本,我把他的版本中的藥方也附在後面,希望能夠與天下所有關心嬰兒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