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十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0)

1. 本草(二)

則不待七十毒而後知藥。三折臂而後知醫矣。然則是書之傳。其利於世也。顧不博哉。慎微姓唐。不知為何許人。傳其書。失其邑里族氏。故不及載云。大觀二年十月朔通仕郎行杭州仁和縣尉管勾學事艾晟序。

趙與時曰。唐慎微蜀州晉原人。世為醫。深於經方。一時知名。元祐間師李端伯招之居成都。嘗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三十二卷。盛行於世。而艾晟序其書。謂慎微不知何許人。故為表出。蜀今為崇慶府。(賓退錄)

趙希弁曰。證類本草三十二卷。古皇朝唐慎微纂。合兩本草為一書。且集書傳所記單方附之於本條之下。殊為詳博。

陳振孫曰。大觀本草三十一卷。唐慎微撰。不知何人。仁和縣尉艾晟作序曰。經史證類本草。案本草之名始見漢書。平帝紀樓護傳。舊經止一卷。藥三百六十五種。陶隱居增名醫別錄。亦三百六十五種。因註釋為七卷。唐顯慶又增一百十四種。廣為二十卷。謂之唐本草。開寶中又益一百三十三種。

蜀孟昶又嘗增益。謂之蜀本草。及嘉祐中掌禹錫林億等重加校正。更為補註。以朱墨書為之別。凡新舊藥一千八十二種。蓋亦備矣。今慎微類復有所增益。而以墨蓋其名物之上。然亦殊不多也。李時珍曰。宋徽宗大觀二年。蜀醫唐慎微取嘉祐補註本草及圖經本草合為一書。復拾唐本草陳藏器本草孟銑食療本草舊本所遺者五百餘種。

附入各部。並增五種。仍採雷公炮炙及唐本食療陳藏器諸說。收未盡者。附於各條之後。又採古今單方。並經史百家之書。上之朝廷。改名大觀本草。慎微貌寢陋。而學該博。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淪沒者。皆其功也。

按先子曰。金皇統三年。宇文虛中跋云。元祐間虛中為兒童時。先人感風毒之疾。慎微療之。乃為哲宗時人明矣。李東璧以為大觀二年所著誤也。艾晟序稱不知何許人。若是同時。其言如此乎。今證類首卷載林希序。此艾晟所附。非慎微之舊也。本事方載剪草治吐血勞瘵方曰鄉人艾孚先。嘗說此事。渠後作大觀本草。亦收入集中。孚先當是晟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存

曹孝忠序曰。成周六典。列醫師於天官。聚毒藥以共醫事。蓋雖治道緒餘。仁民愛物之意寓焉。聖人有不能後也。國朝闡神農書。康濟斯民。嘉祐中兩命儒臣圖經補註。訓義剖治。亦已詳矣。而重熙累洽。文物滋盛。士之聞見益廣。視前世書猶可緝熙而賡續者。蜀人唐慎微近以醫術稱。

因本草舊經。衍以證類。醫方之外。旁摭經史。至仙經道書。下逮百家之說。兼收並錄。其義明。其理博。覽之者可以洞達。臣因侍燕間親奉玉音。以謂此書實可垂濟。乃詔節使臣楊戩總工刊寫。繼又命臣校正而潤色之。臣仰惟睿聖當天。慈仁在宥。誕振三墳。躋民壽域。肇設學校。

白話文:

不用等到嚐過七十種毒藥才知道藥物的特性,就像經歷多次斷臂才能了解醫術一樣。然而,這本書的流傳,對於世間的益處,難道不廣大嗎?唐慎微,姓唐,不知他是哪裡人。他所傳的書,失去了他的籍貫、里巷和族氏,所以無法記載。大觀二年十月一日,通仕郎、任職杭州仁和縣尉,兼管學事的艾晟作序。

趙與時說:「唐慎微是蜀州晉原人,世代為醫,精通經典醫方,當時很有名氣。元祐年間,被李端伯招攬到成都居住。他曾著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三十二卷,在世間廣為流傳。但艾晟為他的書作序時,卻說不知道唐慎微是哪裡人,所以特別說明。蜀地現在是崇慶府。」(出自《賓退錄》)

趙希弁說:「《證類本草》三十二卷,是古代皇朝的唐慎微編纂的,他將兩部本草合為一書,並且將書傳所記載的單方附在相關條目之下,非常詳盡廣博。」

陳振孫說:「《大觀本草》三十一卷,是唐慎微撰寫的,不知道他是哪裡人。仁和縣尉艾晟作序說:《經史證類本草》。考究本草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漢書·平帝紀·樓護傳》。舊有的本草只有一卷,收錄三百六十五種藥物。陶弘景增補了《名醫別錄》,也收錄三百六十五種藥物,並加以註釋分為七卷。唐顯慶年間又增加了藥物一百一十四種,擴展為二十卷,稱為《唐本草》。開寶年間又增加了一百三十三種藥物。蜀國孟昶也曾加以增補,稱為《蜀本草》。到了嘉祐年間,掌禹錫、林億等人又重新校正,並加以補充註釋,用朱墨來區別新舊藥物,總共有藥物一千零八十二種,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了。現在唐慎微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所增益,用墨筆覆蓋在藥物名稱之上,但數量並不多。李時珍說:『宋徽宗大觀二年,蜀地醫生唐慎微取嘉祐補註本草及圖經本草合為一書,又拾取《唐本草》、《陳藏器本草》、《孟銑食療本草》舊本所遺漏的五百多種藥物,附入各部,並增加了五種藥物。他還採納了雷公炮炙及唐代食療、陳藏器等諸多說法,將未收錄的內容附於各條之後。又採集古今單方,以及經史百家書籍,上呈朝廷,改名為《大觀本草》。』唐慎微相貌醜陋,但學識淵博,使得各家本草及各類藥物單方,得以流傳千古而不致於淪沒,這都是他的功勞。」

按先父所說:「金朝皇統三年,宇文虛中在跋文中說:『元祐年間,虛中還是孩童時,父親得了風毒之症,是唐慎微醫治好的。』可見唐慎微是哲宗時代的人,這很明顯。李東璧認為大觀二年所著是錯誤的。艾晟在序中稱不知道唐慎微是哪裡人,如果是同時代的人,怎麼會這樣說呢?現在,《證類本草》首卷刊載了林希的序,這是艾晟所附加的,並非唐慎微原有的序。還有《本事方》記載用剪草治療吐血勞瘵的方子時,說鄉人艾孚先曾說過此事,他後來編寫《大觀本草》時也收入其中。艾孚先應該就是艾晟的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現存。

曹孝忠在序中說:「周朝的《周禮》中,把醫師列在天官中,儲備毒藥來供給醫療事務。這雖然是政治制度的餘事,卻體現了仁民愛物的心意,聖人也不能忽視。我朝發揚神農本草,救濟百姓。嘉祐年間,兩次命令儒臣繪製圖經、補充註釋,講述藥理,已經很詳盡了。但是,經過長期的繁榮發展,文物更加興盛,士人的見聞更加廣泛,看待前代的書籍,仍然可以繼續增補。蜀人唐慎微近年來以醫術聞名,於是根據舊有的本草,加以擴充,編纂成《證類本草》。除了醫方之外,還廣泛採集經史,甚至仙經道書,下至百家的學說,一併收錄。它的內容明確,道理廣博,讀過的人可以全面了解。我因侍奉皇帝時,親耳聽到皇上說,這本書確實可以濟世,於是下詔讓節度使楊戩主持刊印,之後又命令我校正潤色。我認為,皇上英明聖睿,具有慈愛之心,繼承三皇五帝的偉大功績,使百姓安享長壽,並創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