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四 (8)
卷七十四 (8)
1. 方論(五十二)
而當時猶稱行在。以示恢復之意。咸淳臨安志所載甚明。)以廣其傳。案北宋錢乙始以治小兒得名。其藥證直訣一書。僅有傳本。亦不免闕略。其他如晁陳二氏所著錄者。有嬰童寶鑑小兒靈秘方。小兒玉訣。小兒醫方妙選。小兒斑疹論諸書。皆不可得見。是書詳載各證。如梗舌鱗瘡之類。
悉近時醫書所未備。其議論亦篤實明晰。無明以來諸醫家黨同伐異。自立門戶之習。誠保嬰之要書也。此本為明宏治己酉濟南朱臣刻於寧國府者。改名保幼大全。今考嘉定本原序。復題本名。臣序又稱得之。醫者鄭和。和得之古塚中。其說迂怪。蓋方伎家自神其授受。亦無取焉。
〔董氏(大英)活幼悟神集〕宋志二十卷,佚
〔安慶集〕宋志十卷,佚
〔湯氏(民望)嬰孩妙訣論〕宋志三卷,佚
陳振孫曰。湯氏嬰孩妙訣二卷。東陽湯衡撰。衡之祖民望精小兒醫。有子曰麟。登科。衡。麟之子。尤邃於祖業。為此書九十九篇。
〔湯氏(衡)博濟嬰孩寶書〕宋志二十卷(菉竹堂書目作二卷)未見
熊均曰。宋南渡時。南陽湯民望精小方脈。其子麟登進士第。麟子衡尤邃於此學。因以得官。遂述其家傳。有明驗方二十卷,刊於會稽齋。謂之曰嬰孩寶書。
〔陳氏(文中)小兒病源方論〕四卷,存
鄭全序曰。嘗聞范文正公之言曰。不為宰相。當為良醫。夫以宰相之尊。豈醫者之卑。所事同日語。反而思之。宰相以道濟天下。醫者以術濟斯人。其位望思不同。其存鄉於濟人一也。余見世之所謂醫者。以病試藥。以藥試人。比比皆是。間有一濟而愈者。出於幸也。孰能收萬全之效乎。
淳祐庚戌來遊漣水。此見醫者。惟陳公文秀一人而已。陳公明大小方脈。於小兒瘡疹。尤造其妙。漣水自守將蕭宣使以下。與夫時官富民之家。多以疾篤為憂。群醫環視。縮手無措。而公獨優悠和緩。隨證施治。皆收奇效。至於閭閻細民。以急告者。公不以其家之窘窶。匍匐往救。
此賴以全活者。不可枚舉矣。又有目之所不見力之所不及者。必罹於是。圖其形狀。別其證候。跡其方論。板而行之。其意欲使天下後世。俱受其惠。籲。陳公之心。其文正公之心乎。公姓陳。名文中。字文秀。宿之符離人也。亡歸宋。處漣水十五年。漣人無小大。識與不識。
皆稱之為宿州陳令。居維揚醫道盛行。有子業儒呼盧喝。亦之報其在是乎。余曰。其尚味之不釋乎。嘉其用心古。而擇術精。故敘此見於卷末。
〔楊氏(士瀛)嬰兒指要〕五卷,未見
〔劉氏(完素)保童秘要〕二卷,存
〔曾氏(世榮)活幼心書〕國史經籍志三卷,存
自序曰。聞之先儒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大哉心乎。其萬事之機括乎。前乎千百世而上。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者。此心也。後乎千百世而下。為往聖繼絕學。來者續師傳。亦此心也。是心也。以之活幼。則有惻隱之真。所謂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者。
白話文:
當時還被稱為「行在」,這是為了表示恢復故土的意願。(《咸淳臨安志》對此記載非常清楚。)為了廣泛傳播相關知識,考量到北宋錢乙最初因為治療小兒疾病而聞名,他的《藥證直訣》一書,雖然僅有傳本,但也難免有所闕漏。其他如晁氏、陳氏等人所著錄的《嬰童寶鑑》、《小兒靈秘方》、《小兒玉訣》、《小兒醫方妙選》、《小兒斑疹論》等書,都無法再見到。而這本書詳細記載了各種病症,像是舌頭僵硬、鱗狀瘡等,都是當時醫書所沒有的。書中的論述也相當誠懇實在,清晰明白,沒有明朝以來醫家們互相排斥、各自為政的習氣。實在是一本保養嬰兒的重要書籍。此書的版本是明朝弘治己酉年,濟南朱臣在寧國府刊刻的,改名為《保幼大全》。現在考據嘉定本的原序,恢復了原來的書名。朱臣的序文中又說此書是從醫者鄭和那裡得到的,鄭和又說是從古墓中發現的,這種說法荒誕怪異。大概是方術之士為了神化其傳承,不用理會這些說法。
〔董氏(大英)的《活幼悟神集》〕,宋朝文獻記載為二十卷,現已失傳。
〔《安慶集》〕,宋朝文獻記載為十卷,現已失傳。
〔湯氏(民望)的《嬰孩妙訣論》〕,宋朝文獻記載為三卷,現已失傳。
陳振孫說:湯氏的《嬰孩妙訣》二卷,是東陽人湯衡所著。湯衡的祖父民望精通小兒醫術,他的兒子叫做麟,考中了進士。湯衡是麟的兒子,尤其精通祖父的醫術,因此著成這部九十九篇的著作。
〔湯氏(衡)的《博濟嬰孩寶書》〕,宋朝文獻記載為二十卷(《菉竹堂書目》記載為二卷),現已失傳。
熊均說:宋朝南渡時期,南陽人湯民望精通小方脈,他的兒子麟考中了進士。麟的兒子衡尤其精通這門學問,因此當了官,於是整理了家傳的醫術,寫成《明驗方》二十卷,刊印在會稽齋,稱為《嬰孩寶書》。
〔陳氏(文中)的《小兒病源方論》〕四卷,現存。
鄭全在序文中說:我曾聽聞范文正公說過:「不當宰相,便當良醫。」以宰相的尊貴地位,難道醫生就低賤嗎?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反過來想,宰相以道義治理天下,醫生以醫術救助人民。他們的職位和聲望不同,但他們心存濟世救人的想法是一樣的。我看現在世上的醫生,用藥來試驗病情,用藥來試驗人,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偶爾有治癒的例子,也是出於僥倖。又有誰能保證有萬全的療效呢?
淳祐庚戌年我來到漣水遊玩,這裡的醫生,只有陳公文秀一人而已。陳公精通大小方脈,對於小兒的瘡疹,尤其精通。漣水的守將蕭宣使以下,以及當時官宦和富裕人家,許多人因為身患重病而憂愁,眾多醫生圍觀,卻束手無策。只有陳公從容不迫,根據病情施治,都能收到奇效。至於鄉里百姓,有緊急求助的,陳公不因為他們家境貧困,就親自前往救治。
因此依靠陳公而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數不勝數。還有眼睛看不到,力量不及的地方,必然會有人因此受害。於是陳公就畫出疾病的形狀,區分不同的症狀,並記錄相關的方論,刻印刊行,他的用意是想讓天下後世,都能受到這些醫術的恩惠。唉!陳公的心意,就是范文正公的心意吧。陳公姓陳,名文中,字文秀,是宿州符離人。北宋滅亡後歸降南宋,在漣水住了十五年。漣水人無論大小,認識或不認識的,都稱他為宿州陳令。他住在維揚時,那裡的醫術盛行。他的兒子從事儒學,卻整日飲酒作樂,也是報答了他父親的恩情吧。我說,難道他還不感到愧疚嗎?我嘉許陳公用心良苦,醫術精湛,所以將這些寫在書卷末尾。
〔楊氏(士瀛)的《嬰兒指要》〕五卷,現已失傳。
〔劉氏(完素)的《保童秘要》〕二卷,現存。
〔曾氏(世榮)的《活幼心書》〕,《國史經籍志》記載為三卷,現存。
作者在自序中說:我聽聞古代的儒者說過:「天道從中間分為陰陽,創造了萬物;人的思想可以謀劃治理天下。」心是多麼偉大啊!它是萬事運作的樞紐。在千百世以前,能夠為天地立下根基,為人民設定命運的,就是這顆心。在千百世以後,能夠繼承古代聖賢的學問,傳承師長的教誨的,也是這顆心。這顆心啊,用來救治幼小的生命,就會有真誠的惻隱之心。所謂的「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