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四 (4)
卷七十四 (4)
1. 方論(五十二)
敬以一得之愚。附續貂尾。更覬明哲者正諸。
〔亡名氏童子要訣〕藝文略三卷,佚
〔潘氏(闕名)小兒方〕藝文略一卷,佚
〔陳氏(宗望)小兒方〕藝文略一卷,佚
〔陳氏(琥)小兒方〕藝文略一卷,佚
〔王氏(闕名)小兒方〕藝文略一卷,佚
〔柄真子嬰孩寶鑑方〕(讀書後志作嬰童寶鏡)宋志十卷,佚
趙希弁曰。上題云棲真子。不著姓名。錄世行應驗方。成此書。
劉昉曰。大湖釣叟棲真子撰。
〔漢東王先生小兒形證方〕宋志三卷,未見
劉昉曰。漢東王先生。本方不載名字。
曾世榮曰。小兒方書。世傳有三。王氏東漢。作方論二十篇。今家寶是其或大同少異。往往好事作德君子。刊施濟眾。就平增損者有之。大抵其言有序。自微至著。其旨有歸。自隱至顯。話括周遍。事無繁述。參以數十名家。比較優劣。始知先生用藥淳和。方排繼續。考之而取其功。
究之而救其疾。斟酌升降。以和為用。其意在調理。盡善之最也。雖然。後學之士。治家之子。檢閱投餌。或有不當。毋至差忒致害。其書故得家寶之稱。夫良士用心。妙理活人。醫之與藥,猶若權衡。權衡者。法之一端也。參究均平。考較定論。循方以應脈。有條而不紊。
王氏之書。乃幼幼方脈之規模。習小圓散。豈可循此。如大人疾患。有叔和脈訣。考五行有珞琭子。命書學六爻。有火珠卦文。知貴賤。有人倫風鑑相法。如斯等術。皆名家所集。詳辨以為上首。冠諸妙義。得毋枉冤。雖然。各有廣要。篇章終不遠越而在總歸。非曰訓童發蒙之謂。
垂老足欽。至妙之道也已。(活幼口議)
錢曾曰。王氏小兒形證方二卷。醫之科有十三。惟小兒為啞科。察色觀形。最為難治。漢東王氏秘其方為家寶。良有以也。此書刻於元貞新元。序之者為古梅野逸。不知何人。後附錄秘傳小兒方三十二。及秣陵牛黃鎮驚錠子方。皆庸醫所不知者。宜珍視之。
〔亡名氏小兒靈秘方〕讀書後志十三卷,佚
趙希弁曰。上不題撰人。辨小兒疾證。及治療之方。多為歌括。
〔小兒玉訣〕讀書後志一卷,佚
趙希弁曰。上未詳撰人名氏。為韻語以記小兒疾證治法。凡二十三。
按幼幼新書。載玉訣一書曰。玉訣太元真人撰。三十六種。四十八候。皆托以神仙所傳。不知其果為何人。得之長沙諸醫云。讀書志所著。似與其書不同。今附記以俟考。
〔嬰孺方〕十一卷,佚
劉昉曰。嬰孺方,此方得之湖南撫干向澹伯海云。相傳出於秘閣。凡十一卷。近崇文總目求遺書。有兩嬰孺方。卷目皆同,亦不載所作之人。
〔寶童方〕佚
按上見於幼幼新書。
〔張氏(渙)小兒醫方妙選〕宋志三卷,佚
劉昉曰。張渙編。總方四百二十道。長沙小兒醫丘松年又得遺方數十首。分載諸門。
白話文:
我以淺薄的見解,在後面如同狗尾續貂般地補充一些,更希望有明智的人士能加以指正。
《亡名氏童子要訣》這本書,在《藝文略》中有三卷的記載,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潘氏(闕名)小兒方》這本書,在《藝文略》中有一卷的記載,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陳氏(宗望)小兒方》這本書,在《藝文略》中有一卷的記載,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陳氏(琥)小兒方》這本書,在《藝文略》中有一卷的記載,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王氏(闕名)小兒方》這本書,在《藝文略》中有一卷的記載,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柄真子嬰孩寶鑑方》(在《讀書後志》中寫作《嬰童寶鏡》)這本書,在《宋史·藝文志》中記載有十卷,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趙希弁說,這本書的上方標題寫著「棲真子」,但沒有寫明姓名,記錄了當時流傳且有應驗效果的藥方,才完成了這本書。
劉昉說,這本書是「大湖釣叟棲真子」所撰寫的。
《漢東王先生小兒形證方》這本書,在《宋史·藝文志》中記載有三卷,但未曾見過。
劉昉說,這位「漢東王先生」在這本藥方中沒有記載名字。
曾世榮說,關於小兒科的書籍,世間流傳的有三種,其中王氏的東漢著作《方論》有二十篇,現在我家收藏的這本,可能與其大同小異。常常有熱心行善的君子,將其刊印出來以救濟大眾,其中也有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藥方進行增刪。大體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有條理,從細微到顯著,它的宗旨明確,由淺入深,言辭簡潔周到,沒有繁瑣的敘述。參考了數十位名家的著作,比較其優劣之後,才知道王先生的用藥溫和淳厚,藥方排列有序。通過仔細研究可以發揮藥效,並能治癒疾病。斟酌藥物的劑量,以平和為用藥原則,它的目的是在於調理身體,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雖然如此,後學的醫者或者家中有幼兒的人,在查閱和使用藥方時,如果方法不當,可能會導致錯誤甚至造成傷害。這本書之所以能被稱為「家寶」,正是因為如此。好的醫生會用心,以精妙的醫理來救活病人。醫術與藥物,就像天平一樣,天平是衡量事物標準的一種方法。深入研究、掌握均衡的道理,經過考量做出判斷,按照病脈來使用藥方,這樣才能有條不紊。
王氏的著作是幼兒醫學的規範,學習小丸散劑的人,怎麼可以只遵循這本書?就像大人患病,有叔和的《脈訣》可以參考;研究五行有《珞琭子》的命書;學習六爻有《火珠卦文》來知曉貴賤;研究人倫有風鑑相法。像這些學術,都是名家所集,經過詳細辨別,被奉為圭臬,賦予了它們精妙的意義,以免造成冤枉。雖然這些學科各有其廣泛和重要的內容,但章節最終都不會偏離總體歸納的原則,並不是為了啟蒙孩童。
這些都是值得尊敬的,直到老年也能讓人欽佩的至高妙理。(出自《活幼口議》)
錢曾說,《王氏小兒形證方》有兩卷,醫學分科有十三個,唯獨小兒科為「啞科」,察看氣色、觀察形態,最難治療。漢東王氏將藥方視為秘方,當做傳家之寶,確實有其道理。這本書刻印於元貞元年,作序的是「古梅野逸」,不知道是何人。後面附錄了秘密流傳的小兒藥方三十二個,以及「秣陵牛黃鎮驚錠子方」,這些都是一般醫生不知道的,應該珍視它們。
《亡名氏小兒靈秘方》這本書,在《讀書後志》中記載有十三卷,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趙希弁說,這本書沒有標明作者,內容辨別了小兒疾病的證候,以及治療的方法,大多用歌訣的形式記錄。
《小兒玉訣》這本書,在《讀書後志》中記載有一卷,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趙希弁說,這本書沒有詳細記載作者的姓名,是用韻語來記錄小兒疾病的證治方法,共有二十三條。
按《幼幼新書》記載,《玉訣》這本書說是由太元真人撰寫,內容有三十六種疾病,四十八種症候,都託稱是神仙所傳授。不知道作者究竟是何人,從長沙的醫生那裡得知,與《讀書志》所記載的似乎不同,現在附上這段記錄,以等待考證。
《嬰孺方》這本書,有十一卷,現在已經失傳。
劉昉說,《嬰孺方》這本書是從湖南撫干向澹伯海那裡得到的,相傳出自秘閣,共有十一卷。最近崇文總目徵求遺書,發現有兩部《嬰孺方》,卷數相同,也沒有記載作者的名字。
《寶童方》這本書已經失傳。
按:《寶童方》這本書見於《幼幼新書》。
《張氏(渙)小兒醫方妙選》這本書,在《宋史·藝文志》中記載有三卷,但現在已經失傳了。
劉昉說,這本書是張渙編著的,共有藥方四百二十道。長沙的小兒科醫生丘松年又得到了一些遺漏的藥方數十首,將它們分門別類地記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