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 (8)

1. 本草(二)

併兼存之。崖略不稱。則稍援舊注以足成文意。注又不足。乃更旁引經史及方書小說。以條悉其本原。若陸英為蒴藋花。則據爾雅之訓以言之。諸香本同。則用嶺表錄異以證之之類是也。生出郡縣。則以本經為先。今時所宜次之。若菟絲生朝鮮。今則出於冤句。奚猶生於少室。

今乃來自三蜀之類是也。收採時月有不同者。亦兩存其說。若赤箭本經但著採根。今乃並取莖苗之類是也。生於外夷者。則據今傳聞。或用書傳所載。若玉屑玉泉。今人但云玉出於于闐。不究所得之因。乃用平居誨行程記為質之類是也。藥有上中下品。皆用本經為次第。其性類相近。

而人未的識。或出於遠方。莫能形似者。但於前條附之。若溲疏附於枸杞。珀琥附於茯苓之類是也。又古方書所載簡而要者。昔人已述其明驗。今世亦常用之。及今諸郡醫工。所陳經效之藥。皆並載其方用。天寶一例也。自余書傳所無。今醫又不能解。則不敢以臆說淺見傅會其文。

故但闕而不錄。又有今醫所用。而舊經不載者。並以類次繫於末卷。曰本經外類。其間功用尤著。與舊名附近者。次於逐條載之。若通脫次於木通。石蛇次於石蟹之類是也。總二十卷。目錄一卷。撰次甫就。將備親覽。恭惟主上以至仁厚德。函養生類。一物失所。則為之惻然。

且謂札瘥荐臻。四時代有。救恤之惠。無先醫術。早歲屢敕近臣酬校岐黃內經。重定針艾俞穴。或範金揭石。或鏤板聯絲。憫南方蠱惑之妖。於是作慶曆普救方以賜之。思下民資用之闕。於是作簡要濟眾方以示之。今復廣藥譜之未備。圖地產之所宜。物色萬殊。指掌斯見。將使合和者得十全之效。

飲餌者無未達之疑。納斯民於壽康。召和氣於穹壤。太平之致。茲有助焉。臣學不該通。職預編述。仰奉宸旨。深愧寡聞。嘉祐六年九月日朝奉郎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新差知潁州軍州兼管內勸農及管勾開治溝洫河道事騎都尉借紫臣蘇頌謹上。

趙希弁曰。圖經本草二十卷。目錄一卷。上皇朝蘇頌等撰。先是詔掌禹錫林億等六人重校神農本草。累年成書。奉御又詔郡縣圖上所產藥本。用永徽故事。重命編述。於是頌再與禹錫等裒集眾說。類聚詮次。各有條目云。嘉祐六年上。

李時珍曰。圖經本草凡二十一卷。考證詳明。頗有發揮。但圖與說異。兩不相應。或有圖無說。或有物失圖。或說是圖非。如江州菝葜乃仙遺糧。滁州青木香乃兜鈴根。俱混列圖。棠球子即赤瓜木。天花粉即栝蔞根乃重出條之類。亦其小小疏漏耳。頌字子容。同安人。舉進士。哲宗朝位至丞相。封魏國公。

〔陳氏(承)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二十三卷,佚

林希序曰。世所傳云神農氏本草三卷。梁陶隱居離以為七。唐蘇恭李勣之徒又附益為二十卷。別圖藥形以為經。其書略備矣。開寶中太祖皇帝命盧多遜等考驗得失,增藥尤多。號為開寶本草。仁宗皇帝嘉祐初又使掌禹錫林億蘇頌張洞為之補註。因唐圖經別為繪畫。復增藥至千有餘種。

白話文:

這本書的編寫方式是將各種藥材並列存放。如果古籍描述簡略不足,就稍微引用舊的註解來使文章完整;如果註解仍然不足,就再從經史、方書、甚至是小說中旁徵博引,來詳細說明藥材的本源。比如,如果說陸英是指蒴藋花,就根據《爾雅》的訓釋來說明;如果說多種香料本質相同,就用《嶺表錄異》來證明。藥材的產地,以《本經》的記載為優先,然後再考慮現在適合產出的地方。例如,菟絲原本生長在朝鮮,現在則產於冤句;奚猶原本生長在少室山,現在卻來自四川一帶。對於藥材採收的時節有不同說法的,也將兩種說法都保留下來。例如,赤箭在《本經》中只記載採收根部,現在則是連莖帶苗都一起採收。對於生長在外國的藥材,就根據現在的傳聞,或者用書本上的記載。例如,關於玉屑和玉泉,現在人們只知道玉產自于闐,不追究其來源,就用《平居誨行程記》作為佐證。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都依照《本經》的順序排列。藥性相似,但人們不太了解,或是產於遙遠地方,難以描述其外觀的,就將它們附在前一條藥材的後面。例如,溲疏附在枸杞後面,琥珀附在茯苓後面。另外,古方書中記載簡潔但重要的藥方,古人已經驗證過其明顯的療效,而且現代也經常使用,以及現在各地醫生所說的有效驗方,都一併記錄下來,這也是本書的統一體例。對於其他書本沒有記載,而且現在的醫生也不了解的藥材,就不敢用自己的臆測或淺薄的見解來附會,而是直接闕漏不錄。還有現在的醫生使用,但舊的藥典沒有記載的藥材,就按照類別歸在最後一卷,稱為「本經外類」。其中,功效特別顯著,而且與舊名相近的,就放在對應藥材的條目後面,例如,通脫附在木通後面,石蛇附在石蟹後面。全書共二十卷,目錄一卷。撰寫工作剛完成,準備呈送皇上親自覽閱。我們恭敬地認為皇上以仁厚之德,關懷萬物,即使是一件微小的東西失去其所,也會感到不安。而且認為疾病頻繁發生,各個季節都有,救助的恩惠,沒有比醫術更重要的了。皇上早年就多次敕令近臣校對《岐黃內經》,重新訂定針灸穴位,或鑄造金屬、刻在石頭上,或雕刻在木板上。憐憫南方蠱惑之害,於是頒布《慶曆普救方》來賜予百姓。考慮到百姓缺乏可用的藥物,於是編寫了《簡要濟眾方》來加以指引。現在又擴展藥物圖譜的不足,記錄各地適合產出的藥材。各種藥材,一目瞭然,將使使用藥物的人,得到完全的療效,服用藥物的人,不會有不理解的疑惑,使人民健康長壽,召喚天地祥和之氣,對於實現太平盛世,將有所助益。臣學識淺薄,參與編撰,仰承皇上的旨意,深感愧對自己的寡聞。嘉祐六年九月,朝奉郎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新差知穎州軍州兼管內勸農及管勾開治溝洫河道事、騎都尉借紫臣蘇頌謹上。

趙希弁說:《圖經本草》共二十卷,目錄一卷,是皇朝蘇頌等人編撰的。之前,朝廷詔令掌禹錫、林億等六人重新校對《神農本草》,歷經多年完成。後來,又奉皇上旨意,要求各郡縣上報當地所產的藥材,依循永徽年間的舊例,再次命人編撰。於是,蘇頌再次與掌禹錫等人收集眾說,分類整理,都有各自的條目。於嘉祐六年呈獻給朝廷。

李時珍說:《圖經本草》共二十一卷,考證詳細明白,頗有發揮之處。但圖與文說不一致,兩者不能相互對應,有的只有圖沒有說明,有的只有說明沒有圖,有的是圖與文不符。例如,江州的菝葜被說成是仙人遺留的糧食,滁州的青木香被說成是兜鈴的根,都混雜在圖中。棠球子被說成是赤瓜木,天花粉被說成是栝蔞的根,這些都是重複記載。這些都是小小的疏漏而已。蘇頌,字子容,同安人,考取進士,在哲宗時期官至丞相,被封為魏國公。

《陳氏重廣補註神農本草》共二十三卷,已遺失。

林希序說:世上流傳的《神農本草》原為三卷,梁代的陶弘景將其分為七卷,唐代的蘇恭、李勣等人又增補為二十卷,並配以藥材形狀的圖畫,使內容較為完備。開寶年間,太祖皇帝命令盧多遜等人考驗其得失,增加了很多藥物,號為《開寶本草》。仁宗皇帝嘉祐初年,又命令掌禹錫、林億、蘇頌、張洞等人為其補註,並依照唐代圖經重新繪製圖畫,又增加了藥材種類達到一千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