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三 (5)

1. 方論(五十一)

誤人之性命也。則是書尚有濟哉。蘄陽陳治道謹序。

〔錢氏(國賓)女科百病問答〕四卷,存

按是書。與前卷所著丹溪產寶百問。毫無差異。豈書估以錢氏之書。剽為朱彥修所撰者歟。國賓字君穎。浙錢塘人。

〔女科百病補遺〕一卷,存

〔李氏(長科)胎產護生篇〕一卷,存

小引曰。予壯歲艱嗣。服祖傳秘方。聯舉六子。每值閨中坐草時。輒為魄動心驚。壬申夏產第四兒難甚。兼以收生老媼耄而騃。母若子幾致俱殞。丞用蓖麻子。僥倖無恙。因是發願。輯胎產護生篇。即欲刊行。以為保妊婦嬰兒。生死關頭第一著。遷延至今。僅得家大人已試良方一帙耳。

會予友乳遷孫仲氏授我產要一書。為四明卜氏所傳。又復旁搜遍採。共成茲編。亦既備厥苦心矣。但保妊自受胎始。前此諸證。有婦科專門在。予不問也,保嬰自出胎數日止。後此諸證。有幼科專門在。予亦不問也。因述顛末如此。廣仁居士李長科小有氏。

〔亡名氏廣嗣秘旨〕十卷,未見

按見於許僖瘍科選粹凡例。

〔皇甫氏(泰)產寶〕未見

按上見於浙江通志。

〔陳氏(鶴溪)濟陰舉要〕醫藏目錄,卷□未見

〔亡名氏保室方〕醫藏目錄三卷,未見

〔集驗廣嗣珍奇〕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氏(卿均)濟生婦人方〕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亡名氏保產育嬰〕醫藏目錄二卷,未見

〔錢氏(大義)求嗣秘書〕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袁氏(黃)祈嗣真詮〕醫藏目錄一卷,存

〔鄭氏(闕名)問答十四門〕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胡氏(孝)種子類纂〕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亡名氏大生方論〕未見

祝以寧序曰。夫生人生物者。天地也。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生惟大德。而後知鼓潤暵散。原隰肥磽。德也。非所以德。惟人其然。竊嘗閱世。而知凡人之有生德者。即與天地合。其人必多男子。蓋化醇化生。自有嘿相摶捖之理。而血氣筋骸之盈虧強弱不與焉。故古稱舜德好生。

其以大德獲福。究至於子孫保之。而經傳所紀。惟舜以九男二女特聞。理有固然。亦何足異。今岐黃家謂。人之生本於精血。而精血統於腎與命門。此其說固無以易。余則謂人與天地。合其生德者。非腎與命門。乃心也。即岐黃家亦豈不以心為五臟六腑之君乎。復見天地之心。

正見生生之心。天地生生之心。正為大生之德。而先儒言心如谷種。言生生也。釋氏亦謂。萬物生於心。道家謂。眾妙之門。在穀神不死。由斯以觀。此心之中。衝然湛然。總是生機生理。而一毫陰刻噍殺之象。不得而蝕之。心生則百脈皆生。精與血無不隨之而生者。所謂與天地合其德。

先天而天弗違者也。即陰德之說。吾猶以為是後天之補助。不免落第二義。而況藥物乎哉。且不獨男子也。婦之婉⿰目寬淑順。以婦德稱者。率云宜子。彼亦具有天地之心。德與男子合。亦屬先天。至於醫方之有百子九子。六神二仙。用以補助精血。詎不奇中。然皆後天而奉天時者也。

白話文:

方論(五十一)

這些書籍實在是會耽誤人命的啊!那麼這本書還有什麼價值呢?由蘄陽的陳治道謹慎地寫序。

[錢氏(國賓)女科百病問答] 四卷,現存。

考量這本書,與前卷所著錄的丹溪《產寶百問》毫無差異。難道是書商拿錢氏的書,剽竊成朱彥修所寫的嗎?國賓,字君穎,是浙江錢塘人。

[女科百病補遺] 一卷,現存。

[李氏(長科)胎產護生篇] 一卷,現存。

作者在小序中說:「我年輕時很難有後代,服用祖傳的秘方後,連續生了六個兒子。每次妻子生產時,總是讓我心驚膽跳。壬申年夏天生第四個兒子時,生產過程非常艱難,加上接生的老嫗年紀大又糊塗,母子幾乎都沒能保住。幸好用了蓖麻子,僥倖平安無事。因此發願,輯錄《胎產護生篇》,希望能刊行,作為保佑孕婦和嬰兒的生死關頭的第一要務。但一直拖延到現在,才得到家裡長輩用過的有效方子。

剛好我的朋友,乳遷的孫仲氏,給我一本關於生產的書,是四明卜氏所傳的。我又多方搜集資料,共同完成了這本書。我已經竭盡心力了。但是,關於孕婦的保健,應該從受孕開始,在這之前的一些病症,婦科有專門的論述,我就不再探討了;而嬰兒的保健,應該從出生後幾天開始,之後的一些病症,幼科有專門的論述,我也就不再探討了。寫下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廣仁居士李長科小有氏。」

[亡名氏廣嗣秘旨] 十卷,未見。

根據許僖《瘍科選粹凡例》中提到。

[皇甫氏(泰)產寶] 未見。

根據《浙江通志》中提到。

[陳氏(鶴溪)濟陰舉要] 醫藏目錄,卷數不詳,未見。

[亡名氏保室方] 醫藏目錄三卷,未見。

[集驗廣嗣珍奇] 醫藏目錄,卷數不詳,未見。

[□氏(卿均)濟生婦人方] 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亡名氏保產育嬰] 醫藏目錄二卷,未見。

[錢氏(大義)求嗣秘書] 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袁氏(黃)祈嗣真詮] 醫藏目錄一卷,現存。

[鄭氏(闕名)問答十四門] 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胡氏(孝)種子類纂] 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亡名氏大生方論] 未見。

祝以寧在序中說:「天地孕育萬物,所以說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天地生育萬物,是因為有大的德行,所以才知道氣候的潤澤或乾燥、土地的肥沃或貧瘠,這些都是德的體現,而不是德本身。只有人類才這樣。我仔細觀察世事,發現凡是能體現天地生育之德的人,就與天地合一。這樣的人通常會生很多兒子,因為化育與生養自有其自然運行的道理,跟人的血氣、筋骨強弱沒有必然關係。所以古人稱舜的德行是喜好生育。

他以大德獲得福報,甚至福蔭子孫,經書史傳所記載的,只有舜以九個兒子、兩個女兒最為出名,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現在的醫學家認為,人的生命源於精血,而精血又統屬於腎和命門。這個說法確實無法改變。但我認為人與天地合一的生育之德,不是腎與命門,而是心。即使是醫學家,難道不也認為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嗎?只要能看見天地之心,就能看見生生不息的心。天地生生不息的心,才是最大的生育之德。古人說心如穀種,也是在說生生不息。佛家也說萬物生於心,道家也說,眾妙之門在於穀神不死。從這些觀點來看,心中充滿的都是生機與生理,沒有一絲陰暗和殺戮的痕跡。心生則百脈皆生,精與血也自然隨之而生,這才是所謂與天地合其德,在天道之前就順應天道的人。至於陰德的說法,我認為只是後天的輔助,還是第二層意思,更何況是藥物呢?而且不僅是男子如此,女子如果溫柔和善、寬容淑順,以婦德著稱的,通常都說她適合生兒子。她們也具有天地之心,德與男子合一,這也是先天的。至於醫方中有百子丸、九子丸、六神丸、二仙丹,用來輔助精血,難道不是奇妙有效嗎?但這些都是後天的,是為了順應天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