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二 (5)

1. 方論(五十)

〔沈氏(虞卿)衛生產科方〕宋志一卷,佚

〔沈氏(炳)產乳十八論〕宋志注曰卷亡,佚

〔朱氏(端章)衛生家寶產科方〕宋志八卷,未見

錢曾曰。產科備要八卷。長樂朱端章以所藏諸家產科經驗方。編成八卷。淳熙甲辰歲。刻校南康郡齋。楮墨精好可愛。首列借地禁草禁水三法。古人於產婦入月。慎重若此。罕有行之者。亦罕有知之者矣。

〔亡名氏產科經真環中圖〕宋志一卷,佚

〔陸氏(子正)胎產經驗方〕書錄解題一卷,佚

〔亡名氏產寶諸方〕書錄解題一卷,未見

陳振孫曰。不著名氏。集諸家方。而以十二月產圖冠之。

四庫全書提要曰。產寶諸方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藝文志不載。惟陳振孫書錄解題有之。自明以來諸家書目。亦罕有著錄者。今檢永樂大典所哉。尚得七十餘方。又有十二月產圖一卷。與振孫所記併合。蓋即宋時之原本。又別有序論一首。王卿月序一首。文皆殘闕。當亦原書之佚文也。

其方於保產之法。頗為賅備。而原第為永樂大典所亂。已不可復考。謹詳加釐訂。以類分排。首調經養血。次安胎。次胎中諸病。次催生。次產後。次雜病。仍為一卷。其所引各方。多為後人所承用。如人參飲子一方。與朱震亨所制達生散。雖品味多寡不同。而以大腹皮為君。

人參為輔。命意無異。知震亨實本此而增損之。又如張元素以枳殼白朮為束胎丸。後人以為不宜於藜藿之軀。易以白朮黃芩。相沿至今。為便產良方。不知亦本是書所載之枳殼湯。又今時治產後血風。有所謂舉卿古拜者。核其所用。惟荊芥一味。即此書之青金散。蓋荊芥主治風。

素問東方主風。而肝屬於木。平肝木。即所以助肺金。故以青金為名。後人竊用其方。而又翻切荊芥字音。詭名以炫俗耳。凡此之類。可以證古今傳授之由。惟所用多降氣破血之品,辛熱震動之劑。則古人稟厚。可受攻伐。有未可概施於後來者。此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陳氏(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存

自序曰。世之醫者。於婦人一科。有專治婦人方。有產寶方。治以專言。以專攻也。方以寶言。愛重之也。蓋醫之術難。醫婦人尤難。醫產中數證。則又險而難。彼其所謂專治者。產寶者。非不可用也。綱領散漫而無統。節目詳略而未備。醫者盡於簡易。不能深求遍覽。有才進方一不效。

輒束手者,有無方可據。揣摩臆度者。有富貴家鄙藥賤。而不服者。有貧乏人憚藥貴。而無可得服者。有醫之貪利。以賤代貴。失其正方者。古云。看方三年。無病可治。治病三年。無藥可療。又云。世無難治之病。有不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此之謂也。

僕三世學醫。家藏醫書若干卷。既又遍行東南。所至必盡索方書以觀。暇時閉關淨室。翻閱涵泳。究極未合。採摭諸家之善。附以家傳經驗方。秤而成編。始自調經。訖於產後。凡八門。門數十餘證。總二百六十餘論。論後有藥。藥不惟□貴賤惟□效。綱領節目。粲然可觀。

白話文:

方論(五十)

沈虞卿的《衛生產科方》一書,宋代時有記載為一卷,但現已失傳。

沈炳的《產乳十八論》,宋代文獻註明此書已佚失。

朱端章的《衛生家寶產科方》,宋代文獻記載有八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錢曾說,有一部《產科備要》共八卷,是長樂人朱端章將他所收藏的各家產科經驗方彙編成冊的。此書在淳熙甲辰年(西元1184年)於南康郡齋刻印,紙墨精良,非常珍貴。書中首先列出了「借地」、「禁草」、「禁水」三種方法,可見古人對於產婦坐月子期間的照顧非常謹慎,但現在很少有人實行這些方法,甚至很少有人知道。

另一部佚名的《產科經真環中圖》,宋代文獻記載有一卷,但現已失傳。

陸子正的《胎產經驗方》,書錄解題記載有一卷,但現已失傳。

一部佚名的《產寶諸方》,書錄解題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陳振孫說,此書不著名稱,是收集各家方子,並以十二個月的產圖置於卷首。

《四庫全書提要》說,《產寶諸方》一卷,沒有作者姓名。在《宋史·藝文志》中沒有記載,只有陳振孫的書錄解題中有提到。自明朝以來,各家的書目中也很少有收錄此書。現在從《永樂大典》中找到,尚存七十多個方子,還有一卷十二月產圖,與陳振孫的記錄相符合,應該就是宋朝的原版。另外還有序論和王卿月的序,但文字都殘缺不全,應該也是原書的遺失部分。

此書的方子對於保胎安產的方法相當完備,但原本的順序被《永樂大典》弄亂了,已經無法考證。現在仔細地重新整理,並按照類別重新排列,首先是調經養血,接著是安胎、胎中諸病、催生、產後、以及雜病,共整理成一卷。書中所引用的方子,很多被後人沿用。例如,人參飲子這個方子,與朱震亨所製的達生散,雖然藥材的份量和種類不同,但都以大腹皮為主要藥材,人參為輔助藥材,兩者的概念相同。可見朱震亨是參考了此書,再加以增減修改。又如,張元素用枳殼和白朮做成的束胎丸,後人認為此藥不適合體虛的人,因此將白朮改為黃芩,沿用至今,成為了順產的良方。但實際上這個方法也出自本書的枳殼湯。此外,現在治療產後血風的「舉卿古拜」,仔細研究,其所用到的藥材只有荊芥一味,而這正是本書的青金散。荊芥主要治療風,中醫理論認為東方主風,而肝屬於木,平肝木就能夠助肺金,所以用「青金」來命名。後人偷用了這個方子,又將荊芥的字音改變,用怪異的名稱來炫耀、迷惑世人。凡此種種,都可證明古代醫方傳承的脈絡。只是本書所用的藥材多為降氣破血之品,以及辛熱、藥性較強烈的藥劑,是因為古人體質較好,能承受較強的藥性。但後人體質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論。這其中的奧妙,需要人們用心去領會、運用。

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共二十四卷,現存。

他在自序中說,世上的醫生,對於婦人科,有專門治療婦科疾病的方子,也有保胎安產的方子。說「專治」是針對特定疾病治療,說「寶」是因為重視。醫療技術本就難精通,而婦科疾病更為複雜,尤其是產科的各種症狀,更是危險且困難。那些所謂的「專治」、「產寶」的方子,並非不可使用,但其綱領散亂,沒有條理,內容詳略不一。醫生們往往只求簡便,不能深入探究、廣泛涉獵,以至於遇到方子無效時就束手無策;有的則沒有方子可以參考,只能憑藉猜測來治療;有的富貴人家嫌棄藥物廉價而不服用,有的貧困人家則因為藥物昂貴而無法負擔;有的醫生貪圖利益,以次充好,導致藥方失真。古人說:「看方三年,無病可治;治病三年,無藥可療。」又說:「世上沒有難治的病,只有不善於治療的醫生;藥物沒有難以替代的,只有不善於替代的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我(陳自明)家三代行醫,家中藏有許多醫書。我曾遍遊東南各地,所到之處必定收集各種醫方書籍來閱讀。閒暇時閉門靜室,潛心研究,從中取長補短,並結合家傳的經驗方,編成此書。內容從調經開始,到產後結束,共分八門,每門有數十個病證,總共有二百六十多論。每論之後都附有藥方,藥方不以貴賤而論,只求有效。綱領條理清晰,內容詳盡,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