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一 (10)
卷七十一 (10)
1. 方論(四十九)
遂捐資付之剞劂。將見十法一書。當與前醫學心悟。並行於天壤間也。時雍正癸丑孟夏月吉旦。歸宗普陀善財國彭自序。
〔王氏(維德)外科證治全生前集〕三卷,存
自序曰。明劉誠意伯言。藥不對證。枉死者多。余曾祖若谷公秘集云。癰疽無一死證。而諸書所載。患生何處。病屬何經。治乳岩。而用羚羊犀角。治橫痃。而用生地防己。治瘰癧惡核。而用夏枯連翅。概不論陰虛陽實。惟以引經藥。陪以致乳岩橫痃。成功不救。瘰癧惡核。
潰久成怯。全不悔引經之藥誤。反妄言白疽百人。百可致泉鄉。夫紅癰乃陽實之證。氣血熱而毒滯。白疽乃陰虛之證。氣血寒而毒凝。二者以開腠里為要。腠里開。紅癰解毒止痛即消。白疽解寒化凝立愈。若憑經而失證治者。藥之對經。而實背證也。世之患陰疽而斃命者。豈乏人乎。
如以陰虛陽實。別治癰疽。無究證之語確矣。余曾祖留心此道。以臨危救治之方。大患初起立消之藥。一一筆之於書。為傳家珍寶。余幼讀之。與世諸書。諸法迥別。歷證四十餘年。臨危者救之。初起者消之。疼痛癢極者止之。潰爛不堪者斂之。百治百靈。萬無一失。因思癰疽憑經並治。
久遍天下。分別陰陽爾治。惟餘一家。且余之治。止於村境。若遍通邑。分身無術。偶聞枉死。無不痛惜。特以祖遺之秘。自己臨證。並藥到病愈之方。精製藥石之法。和盤托出。盡登是集。並序而梓之。以質諸世之留心救人者。依方修合。依法修制。依證用藥。庶免枉死。
使天下後世。知癰疽果無死證云爾。時乾隆五年。歲在庚申。仲春朔日。林屋王維德洪緒氏書。
〔外科證治全生後集〕三卷,存
〔顧氏(澄)瘍醫大全〕四十卷,存
自序曰。澄生逢堯舜之世。身為太平之民。每念聖天子宵旰勤勞。惟恐四海臣民。有纖芥之苦。御極之始。即下詔徵方。彙輯御纂醫宗金鑑。頒發中外。使窮鄉僻壤。凡有疾痛。皆得檢方施治。沉疴立起。而各省上憲。又復仰體聖慈。每歲自捐清俸。開設藥局。以濟貧病。其愛民如子。
可調至周極備矣。澄本一介布衣。賦性迂拙。聖賢之書。讀而未竟。業醫自贍。碌碌無聞。因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安居樂業。悉出皇仁。而君父之恩。無由報稱。是以診視之暇。不憚精神勞悴。蒐括古今名醫確論。首標內經義旨。宣明脈法元微。詳分經絡穴道。彙集內景證形。
上自巔頂。下至湧泉,凡涉外證者。繪圖立說。按證立方。諸如湯火刀傷。刑杖跌撲。獸傷蟲咬。誤吞藥石毒物。五絕解救之法。自今古成方之外。又益以先祖寧華公先父青岩公家藏經驗諸方。別類分門。計四十卷。名之曰瘍醫大全。俾患者咸知瘍必有名。醫必有法。按圖施治。
白話文:
於是出資將此書付梓印刷。相信這本《十法》的書,將會和之前的《醫學心悟》一樣,流傳於世間。時值雍正癸丑年孟夏吉日,歸宗普陀善財國彭寫序。
(《王氏(維德)外科證治全生前集》三卷,尚存)
自序說:明朝劉誠意伯曾說:「藥不對症,枉死的人很多。」我的曾祖若谷公的秘傳醫書中說:「癰疽沒有必死的證狀。」但是許多醫書記載,只說病生在何處,屬於哪條經脈。治療乳岩,就用羚羊角、犀角;治療橫痃,就用生地、防己;治療瘰癧惡核,就用夏枯草、連翹。完全不考慮陰虛陽實的體質差異,只用引經藥,反而導致乳岩、橫痃等病,即使成功治療也難以救回;瘰癧、惡核等病,潰爛久了變成體虛。完全不反省引經藥的錯誤,反而胡說白疽這種病,一百個人得病,一百個都沒救。紅癰是陽實的病,是因為氣血熱而毒素滯留;白疽是陰虛的病,是因為氣血寒而毒素凝結。這兩種病都以打開皮膚的毛孔為關鍵。毛孔打開,紅癰就會解毒止痛而消散,白疽就會解寒化凝而痊癒。如果只根據經脈來治療,藥物雖然對應了經脈,實際上卻背離了病情。世上因為患陰疽而喪命的人,難道還少嗎?
如果能根據陰虛陽實,來區別治療癰疽,就能確定沒有無法治癒的病症了。我的曾祖專注於此道,把治療危急病症的藥方,以及治療初期發病的藥方,都一一記錄在書中,作為傳家之寶。我從小讀這本書,發現和世上的其他醫書,以及治療方法完全不同。經過四十多年的臨床驗證,遇到危急的病患都能救活,初期發病的都能治癒,疼痛難忍的可以止痛,潰爛不堪的可以收斂,百治百靈,萬無一失。因此我認為,用經絡來治療癰疽的方法,已經廣泛流傳於世;能夠區分陰陽來治療的,只有我們一家。而且我的治療方法,也僅限於村莊附近,如果推廣到整個地區,我實在分身乏術。偶爾聽到有人枉死,無不感到痛惜。因此我將祖傳秘方,以及自己臨床經驗的藥方,和精製藥材的方法,全部公開出來,都收錄在這本書中,並作序刊行,希望有心救人的人,能按照藥方配藥,按照方法製藥,根據病情用藥,這樣就能避免枉死了。
希望天下後世的人,都能知道癰疽這種病,其實沒有無法治癒的道理。時值乾隆五年,歲次庚申,仲春朔日,林屋王維德洪緒敬筆。
(《外科證治全生後集》三卷,尚存)
(《顧氏(澄)瘍醫大全》四十卷,尚存)
自序說:我顧澄生在堯舜盛世,身為太平百姓。常常想到聖天子日夜辛勞,唯恐天下百姓有絲毫的痛苦。登基之初,就下詔徵集藥方,匯集編纂了《醫宗金鑑》,頒布到全國各地,讓偏遠地區,凡是有疾病的人,都能查閱藥方來治療,使沉疴痊癒。各省的長官,又領會了聖上的慈悲心意,每年都從自己的俸祿中,撥出款項,開設藥局,來救濟貧困的病患,這種愛民如子的心意,真是周到極致了。我顧澄本是平民百姓,天性愚笨,聖賢的書,讀也讀不完,靠行醫來養活自己,默默無聞。因此想到身體髮膚,是父母給予的,能安居樂業,完全是皇上的恩惠。君父的恩情,沒有辦法報答。所以我在診治病患之餘,不辭辛勞,搜集古今名醫的精確論述,首先標明《內經》的旨意,闡明脈法的精微之處,詳細區分經絡穴道,匯集內臟的病證外形。
從頭頂到腳底的湧泉穴,凡是涉及到外科疾病的,都繪製圖形並加以說明,按照病證開立藥方,像是湯火刀傷、刑杖跌撲、野獸咬傷、蟲子叮咬、誤吞藥石毒物等,各種急救的方法。除了古今既有的藥方之外,又加入了先祖寧華公、先父青岩公家傳的經驗藥方。分類分門,總共四十卷,命名為《瘍醫大全》。希望患者都知道瘍病一定有其名稱,治療一定有其方法,依照圖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