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一 (5)
卷七十一 (5)
1. 方論(四十九)
而又得優遊編茸。以行於世。豈非聖主之賜也歟。萬曆三十六年。歲在戊申。七夕微雨作涼。金壇王肯堂奢懶軒下書。
〔亡名氏瘍醫會要〕醫藏目錄二卷,未見
〔外科鈔錄〕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外科方論〕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陳氏(實功)外科正宗〕醫藏目錄四卷,存
自序曰。歷下李滄溟先生嘗謂。醫之別內外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此而不得其方。膚俞之疾。亦膏肓之莫救矣。乃今古治外者。豈少良法神術哉。或緣禁忌而秘於傳。或又蹈襲久而傳之訛。即無所訛而其法術未該其全。百千萬症。
局於數方。以之療常症。且不免束手。設以異症當之。則病者其何冀焉。余少日。即研精此業。內生以活人心。而外悉諸刀圭之法。歷四十餘年。心習方。目習症。或常或異。輒應手而愈。雖徼及岐黃之靈。肉骨而生死。不無小補於人間。自叩之靈臺。則其思慮垂竭矣。既念余不過方技中一人耳。
此業終吾之身。施亦有限。人之好善。誰不如我。可不一廣其傳。而堇韜之肘後乎。於是賈其餘力。合外科諸症。分門逐類。統以論。系以歌。殽以法則。微至疥癬。亦所不遺。而論之下。從以注。見陰陽虛實之元委也。方之下。括以四語。見君臣佐使之調停也。圖形之後。
又綴以瘡名十律。見病不可猜。藥石之不可亂投也。它若針灸,若炮煉。若五戒十要造孽報病之說。不啻詳哉其言之也。余心其益暵矣。集既成。付之梓。名曰外科正宗。既而攬鏡自照。須鬢已白。歷下所云。治外較難於治內。庶幾識余之苦心哉,里中顧比部諸君。似亦嘉余之有裨於世。
各褒以言。而弁其端。余則惺悚遜謝曰。韓伯休名根未鏟耶。第諸君且褒余。余敢不益廣諸君意。謹唯命。而以是公之養生家。時萬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東海陳實功謹識。
範鳳翼序略曰。吾里若虛陳君。少遇異人,授以刀圭之術。既後乃遂肆力於醫。醫輒精。即奇瘍怪證。一睹輒皙。投以半匕。無不立痂而愈。雖有厚毒攻中。陷胸洞脅。萬無生理者。亦必計日以瘥。心手之間。若有神與存焉矣。又慷慨重然諾。仁愛不矜。不張言災禍以傷人之心。
不虛高氣岸以難人之請。不多言誇嚴以鉤人之賄。不厚求拜謝以殖己之私。然久之而家顧益饒。乃以間行。斥千金構祠。以祠醫王及先代之良於醫者。己復分火粥飢。蠲槥⿰耳㐬骼。好行其德於鄉。歷數十年不倦。已復念龍宮之秘。久混於凡方。而青囊之書。竟不傳於人世。
則又裒刻其生平已效之醫案。題曰外科正宗。
〔龔氏(居中)外科百效全書〕六卷,存
〔陳氏(文治)瘍科選粹〕(彭宗孟序作瘍科秘旨)醫藏目錄八卷,存
白話文:
並且能夠輕鬆自在地將這些醫學知識整理成冊,流傳於世,這難道不是聖明的君主所賜予的恩惠嗎?萬曆三十六年,歲次戊申年,七夕時節下著微微細雨,天氣涼爽,金壇的王肯堂在奢懶軒下寫下這段文字。
《亡名氏瘍醫會要》這本書,在醫書目錄中記載有兩卷,但沒有見到。
《外科鈔錄》這本書,在醫書目錄中記載卷數闕如,沒有見到。
《外科方論》這本書,在醫書目錄中記載卷數闕如,沒有見到。
《陳氏(實功)外科正宗》這本書,在醫書目錄中記載有四卷,現存。
作者在序言中說道,歷下的李滄溟先生曾經說過,醫學分為內科和外科,治療外科疾病比治療內科疾病更難。為什麼呢?因為內科的病症,有時不會影響到外表;而外科的病症,則必定根源於身體內部。如果不能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那麼即使是皮膚表面輕微的疾病,也會像病入膏肓一樣無法救治。但是,自古以來治療外科疾病,難道缺少好的方法和神奇的技術嗎?有的人因為遵守禁忌而將秘方保守起來,有的人因為盲目模仿而導致傳承出現錯誤。即使沒有出現錯誤,其方法和技術也未必全面,各種各樣的疾病多到數不清,卻只局限於幾種固定的治療方法。用這些方法來治療常見的疾病,尚且會感到束手無策,如果遇到疑難雜症,那麼病人又該指望什麼呢?我年輕時就專心研究這門學問,內科方面以救人性命為目標,外科方面則精通各種刀具的使用方法。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用心學習藥方,用眼睛觀察病情,不論是常見病還是疑難雜症,都能夠隨手治癒。雖然我的醫術可能達到了像岐伯、黃帝一樣的境界,能使人的肉體和骨骼恢復健康,甚至能讓人起死回生,但在世間也只不過是略盡微薄之力。我反省自己的內心,思緒已經到了極點。我認為自己不過是眾多醫術人員中的一個,這項事業最終會隨著我的生命結束而停止,能夠施展的範圍也有限。人們都喜愛行善,誰不和我一樣呢?難道不應該將這些醫學知識廣泛傳播,而要像那些藏在肘後的秘方一樣被埋沒嗎?因此我拿出剩餘的精力,將外科的各種疾病,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分類,並加以總論,編成歌訣,再配上法則。從細微的疥癬等疾病,也不遺漏。在總論之下,附上註釋,說明陰陽虛實的本質。在藥方之下,用四句話進行概括,說明君臣佐使的配伍。在圖像之後,又加上瘡瘍十條規律,說明疾病不可隨意猜測,用藥也不能胡亂投。至於針灸、炮製藥材、五戒十要以及因果報應等相關內容,都已經詳細論述。我內心感到非常欣慰。醫書整理完成後,我把它付梓出版,命名為《外科正宗》。不久,我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鬍鬚已經斑白。歷下李滄溟先生所說的,治療外科疾病比治療內科疾病更難,這句話或許能體現我的苦心吧。鄉里的顧比部等各位先生,好像也讚許我對世人有所貢獻,紛紛寫文章來讚揚我,並在書前作序。我則感到惶恐不安,謙遜地回覆說:「韓伯休的盛名還沒有完全被抹去嗎?」各位先生既然如此讚揚我,我豈敢不更加廣泛地宣揚你們的意願,謹遵各位的命令,將此書公之於養生家。時值萬曆丁巳年秋季七月十六日,東海陳實功謹記。
範鳳翼在序言中簡略地說,我們鄉里的若虛陳先生,年輕時遇到異人,傳授他外科醫術。後來他便致力於醫學,醫術非常精湛,即使是奇怪的疾病,只要看一眼就能了解清楚,用少量的藥物就能使傷口迅速結痂痊癒。即使有嚴重的毒瘡侵入體內,深入到胸腔和肋骨,即使被認為沒有任何生還希望的,也一定會在幾天內痊癒。在治療過程中,他的心手之間,似乎有神靈在幫助。他又慷慨大方,重視承諾,仁愛善良而不驕傲,不誇大災禍來恐嚇別人,不抬高自己的身價來拒絕別人的請求,不誇誇其談來騙取別人的錢財,不索取豐厚的酬謝來滿足自己的私慾。然而時間久了,家境卻越來越富裕。因此他利用閒暇時間,斥資千金建造祠堂,祭祀醫王和歷代對醫學有貢獻的良醫。他又分發食物給飢餓的人,救濟貧困的人,在鄉里行善數十年而不倦。他又考慮到龍宮的秘方,長期混雜在普通的藥方中,而青囊經之類的醫學書籍,竟然沒有傳世,因此又搜集整理他一生中有效的醫案,命名為《外科正宗》。
《龔氏(居中)外科百效全書》這本書,有六卷,現存。
《陳氏(文治)瘍科選粹》這本書,(彭宗孟作序,題為《瘍科秘旨》)在醫書目錄中記載有八卷,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