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一 (2)

1. 方論(四十九)

〔陶氏(華)癰疽神驗秘方〕國史經籍志一卷,存

〔十段關〕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周氏(文采)外科集驗方〕二卷,存

自序曰。醫一也。然有內外科之異者。蓋人之疾有內外故也。科既有內外。故古之專門者。各有方書。以傳後世。第今之專於內者。則精其內。而瘡科或有所遺。專於外者。精其外。而方脈或有未諳。二者俱不能以無偏。夫惟仁者愛人之心。深長而周密。必欲兼之而後已。弘治丙辰歲。

王殿下不以臣為矇昧。命臣於凡大方脈書內。精選其方之經驗者。區分類別。且論辨其下。名曰醫方選要。總一十卷以進。內瘡科亦一帙焉。今年春。睿意又以為選要之集。固足以為內疾之療。然人於日用間。莫不有飲食也。亦莫不有喜怒也。飲食不節。喜怒不常。則未免致傷榮衛。

而瘡毒生焉,其生也種類頗多。茲瘡科一帙。烏足以盡療乎。以故命臣。重集外科方論。務在較量之也審。簡拔之也精。究其疾之源。詳其藥之用。以與選要配。庶不致有所偏廢。臣於是尤有以仰知殿下仁愛及人之盛心。所謂深長而周密矣。顧臣草茅。學不足以明理。醫不足以名世。

凡庸膚淺。務乎此而遺乎此者也。曷克以稱上意邪。雖然。睿命不敢不遵。駑鈍不可不效。是以忘其固陋。集古名醫外科諸書。謹擇其藥與證對。而隨患用巧者。依選要條例。裒成二卷。名曰外科集驗方。上塵睿覽,夫疾之愈不愈。醫之良不良。系乎方之驗不驗也。臣之所集。

雖妄以集驗名。然亦管窺蠡測。勉強以應命耳。若夫較量審而簡拔精。究其源而詳其用。則臣豈敢。弘治戊午歲秋九月吉日。良醫副臣周文採稽首謹序。

興王序曰。弘治丙辰。令良醫周文採於大方脈書中。已選其方之驗且要者。為十卷。名曰醫方選要。而外科方。略之尚未備也。迨今年春。仍令本官。於外科方書中。集其方之奇驗者。為二卷以進。吾覽之。見其考論精詳。處證不謬。深足定外科之關鍵。而開醫學之矇昧也。

因刻而廣之。俾天下之人。凡嬰外之病。而職外之科者。得是書以治之。雖未能繼古人之神妙。而篤廢聾瞽。萬一可復之於全。生生之功。庶亦博哉。

〔許氏(兆禎)外科集驗〕未見

按上見於吳秀醫鏡序。

〔韓氏(𢘅)楊梅瘡論治方〕一卷,未見

韓𢘅曰。近時黴瘡。亦以霞天膏。入防風通聖散治愈。別著楊梅瘡論治方一卷,滇壺簡易方一紙。為遠近所傳。用者輒效。(醫通)

〔薛氏(己)外科心法〕國史經籍志七卷,存

〔外科經驗方〕國史經籍志一卷,存

〔癘瘍機要〕國史經籍志三卷,存

〔外科發揮〕八卷,存

〔外科樞要〕四卷,存

〔汪氏(機)外科理例〕明史八卷,存

自序曰。外科者。以其癰疽瘡瘍。皆見於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於內。知乎內以求乎外。其如視諸掌乎。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由膏粱蘊毒於內而生也。又曰。榮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是癰腫由榮氣逆於肉理之內而生也。有諸中。然後形諸外。治外遺內。

白話文:

方論(四十九)

[陶氏(華)癰疽神驗秘方]:這本書在《國史經籍志》中記載有一卷,現在還保存著。

[十段關]:這本書在《醫藏目錄》中記載有一卷,但現在沒有找到。

[周氏(文采)外科集驗方]:這本書有兩卷,現在還保存著。

周文采在序言中說:醫學的道理本來是相同的,但因為人有內科和外科疾病的區別,所以才分出了內科和外科。既然有內外之分,古代專攻內外的人,就各自有自己的方書流傳後世。現在專攻內科的,就精通內科,但可能對瘡瘍科有所遺漏;專攻外科的,就精通外科,但可能對內科疾病不熟悉。這兩者都不能說沒有偏頗。只有仁愛之心深厚而周到的人,才會想要兼顧內外兩科,才肯罷休。弘治丙辰年(西元1496年),興王殿下認為我雖然見識淺薄,還是命令我在所有內科大方書中,精選那些有經驗的方子,分門別類,並加以論述,取名為《醫方選要》,總共十卷進獻。其中也有一部分是關於瘡瘍科的。今年春天,興王殿下又認為《醫方選要》雖然足以治療內科疾病,但人們日常生活中,飲食和情緒變化無常,如果不注意節制,就可能損傷身體,導致瘡毒產生。瘡毒的種類很多,單靠《醫方選要》中的瘡瘍科,恐怕難以完全治療。因此,命令我重新收集外科方論,務求詳細比較、精選,研究疾病的根源,詳細說明藥物的用法,與《醫方選要》相配合,才不至於有所偏廢。我因此更加敬佩殿下仁愛及人的盛德,真是深遠而周到。但我只是個鄉野之人,學識不足以明理,醫術也不足以聞名於世,常常會顧此失彼。我怎麼能夠稱得上殿下的期望呢?雖然如此,皇命不敢不從,能力雖差也要努力去做。因此,我忘記自己的淺陋,收集古代名醫的外科著作,謹慎選擇那些藥物與病症相對應、能隨病患情況靈活應用的方子,依據《醫方選要》的條例,整理成二卷,取名為《外科集驗方》,呈獻給皇上御覽。疾病能否痊癒,醫術好不好,都取決於方子是否有效。我所收集的方子,雖然妄自稱為「集驗」,但也只是管中窺豹,盡力而為罷了。至於詳細比較、精選,研究疾病根源、詳細說明藥物用法,這就不是我敢誇口的了。弘治戊午年(西元1498年)秋九月吉日,良醫副臣周文采恭敬地寫下這篇序言。

興王在序言中說:弘治丙辰年(西元1496年),我命令良醫周文采從內科大方書中,選取那些驗效且重要的方子,整理成十卷,取名為《醫方選要》。當時外科方面的方子還比較簡略。到了今年春天,我再次命令他從外科方書中,收集那些效果奇驗的方子,整理成二卷進獻給我。我看過之後,覺得他考證論述精詳,診斷治療沒有錯誤,足以確定外科疾病的關鍵,開啟醫學的蒙昧。因此,我將這本書刊行廣傳,讓天下所有患有外科疾病,從事外科治療的人,可以依靠這本書來治病。雖然不能像古代名醫那樣神妙,但能讓那些耳聾眼瞎的病患,萬一可以恢復健康,這也是廣大的功德。

[許氏(兆禎)外科集驗]:沒有找到這本書,這是根據吳秀《醫鏡序》中提到的。

[韓氏(𢘅)楊梅瘡論治方]:這本書有一卷,現在沒有找到。

韓𢘅說:近來出現的黴瘡,也可以用霞天膏和防風通聖散來治療。他另外寫了《楊梅瘡論治方》一卷,《滇壺簡易方》一紙,在遠近傳播,使用的人都有效果。(《醫通》記載)

[薛氏(己)外科心法]:這本書在《國史經籍志》中記載有七卷,現在還保存著。

[外科經驗方]:這本書在《國史經籍志》中記載有一卷,現在還保存著。

[癘瘍機要]:這本書在《國史經籍志》中記載有三卷,現在還保存著。

[外科發揮]:這本書有八卷,現在還保存著。

[外科樞要]:這本書有四卷,現在還保存著。

[汪氏(機)外科理例]:這本書在《明史》中記載有八卷,現在還保存著。

汪機在序言中說:外科之所以稱作外科,是因為癰疽瘡瘍等疾病都表現在外部。但外科的治療必須以內科為基礎,了解人體內部的狀況,才能治療外部的疾病,這就如同看手掌一樣清楚明白。《黃帝內經》說:「吃多了肥甘厚味,腳上就會長出大疔。」這是因為膏粱厚味在體內積聚毒素造成的。又說:「榮氣不能順利運行,逆於肌肉紋理,就會產生癰腫。」這是癰腫是由於榮氣逆於肌肉紋理內造成的。只有體內產生問題,才會表現在外部。如果只治療外部而忽略內部,那是錯誤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