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七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 (8)

1. 方論(四十八)

或命醫者。詳察定名。是癰是疽。是虛是實。是冷是熱。或重或輕。對證用藥。無失先後次序。病者不必憂惶。醫者確執己見。不可妄立名色。愴惶惑亂。收效必矣。如近代名醫李嗣立伍起予曾孚先輩。編集上古得效方論要訣。愚因暇日。採摭群言。自立要領。或先或後。不失次序。

其中重複繁文者削之。取其言簡意盡。綱領節目。整然不紊。庶幾覽者。如指諸掌。雖不能盡聖人之萬一。使臨病之際。便有所主。毋致渴而穿井。鬥而鑄兵者乎。時景定癸亥孟秋。寶唐習醫陳自明良甫序。

〔朱氏(震亨)外科精要發揮〕佚

接上見於宋濂丹溪朱公石表。

〔熊氏(宗立)外科精要附遺〕三卷,存

〔薛氏(己)校注外科精要〕三卷,存

薛已序曰。外科。蓋指瘡瘍門言也。上古無外科專名。實昉於季世。後人遂因而分內外為二科。茲外科乃宋陳良甫先生所著。雖以瘍科名其書。而其治法。固多合外內之道。如作渴泄瀉灸法等論。誠有以發內經之微旨。殆亙古今所未嘗道及者。可傳之萬世。而無弊也,第其他所設方藥,亦不無宜於昔。

而不宜於今者。非先生之術。有未精要也。良由今人所稟。遠不逮昔。雖使先生至今存。亦不得不因時而損益之矣。余於時自忘淺鄙。漫仿元本之所既備而未悉者。斷以愚意而折衷之。仍其舊名。釐為四卷。其補錄一卷。則出余管見。同志幸勿咎其僭。而進其所未至焉。嘉靖丁未春月吉日。

奉政大夫太醫院使致仕昊郡薛已謹序。

〔外科精要補〕一卷,存

〔竇氏(傑)瘡瘍經驗全書〕醫藏目錄十二卷,存

申時行序曰。宋有竇漢卿者。以瘍醫行於慶曆祥符之間。詔治太子疾。召入仁智殿下訊之。未幾太子病愈。輒嘉勞之。封為太師。以國老稱。遂命制諸方。以弘濟寰海外內。一時神其術者。咸知有竇氏瘍醫矣。然其書之傳於世者。分析種種。繪圖定方。具有法度。信利人之妙術。

濟世之弘軌也。我朝以來。家有傳焉。其方多驗。裔孫楠續授太醫院醫士。其子夢麟術業益工。聲稱藉甚。乃緝遺書。重增經驗諸方。梓以行世。蓋溯漢卿為合肥人。嘗遊江湖。遇一至人。而其術益神。則醫業之精。信非偶然者矣。夢麟號仲泉。今家常之無錫。與華太學復陽遊。

復陽為秋官補庵公之子。比來京師。備能道之。

四庫全書提要曰。疳瘍經驗全書十三卷。舊本題宋竇漢卿撰。卷首暑燕山竇漢卿。而申時行序。考宋藝文志。不載此書。僅有竇太師子午流注一卷。亦不詳竇為何名。疑其說出於附會。且其中治驗。皆夢麟所自述。或即夢麟私撰。托之乃祖也。國朝康熙丁酉。歙人洪瞻岩重刊。乃云。得宋刻秘本校之。殆亦虛詞。

按竇傑金末人。事履詳著於明堂經脈類。申氏說妄甚。

白話文:

方論(四十八)

有些情況下,需要請醫生詳細檢查,明確判斷病症是癰還是疽,是虛證還是實證,是寒證還是熱證,病情是嚴重還是輕微。根據診斷結果對症下藥,並注意用藥的先後順序。病人不必過於憂慮,醫生應該堅持自己的判斷,不要隨意更改病名,造成慌亂。這樣治療一定能見效。

例如,近代名醫李嗣立、伍起予、曾孚等前輩,編輯了古代有效的方劑和理論要訣。我利用空閒時間,參考了各家的說法,自己整理出一些要點,強調用藥的先後順序。

我刪除了重複繁瑣的文字,只保留簡潔明瞭的內容,使其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希望讀者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樣清楚明瞭。雖然我不能達到聖人的萬分之一,但希望能讓大家在面對疾病時,能有所依據,不至於臨時抱佛腳。

時值景定癸亥年孟秋,寶唐學習醫術的陳自明良甫寫序。

(以下內容為書籍介紹及序言)

[朱氏(震亨)外科精要發揮](已失傳)

接續前文,可在宋濂的《丹溪朱公石表》中找到相關內容。

[熊氏(宗立)外科精要附遺](三卷,現存)

[薛氏(己)校注外科精要](三卷,現存)

薛己在序言中說:「外科,指的是瘡瘍疾病。上古沒有外科這個專有名詞,是從晚近才開始出現的。後人因此將醫學分為內外兩科。這本外科書籍是宋代陳良甫先生所著,雖然以治療瘡瘍為主,但其治療方法,很多都符合內科和外科的原理,例如關於口渴、腹瀉、灸法等的論述,確實能闡發《黃帝內經》的精微之處,這是以前從未有人提及的,可以流傳後世而沒有弊端。只是書中記載的一些方劑,有些可能適合古代,但不適合現代,並不是因為先生的醫術不夠精湛,而是因為現代人的體質遠不如古人。即使先生在世,也不得不根據時代變化而加以調整。我當時不自量力,仿照原本已有的內容,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了修改,仍然保留舊名,分為四卷。其中一卷是我的補充,可能有不足之處,希望同道不要怪罪,並能進一步完善它。嘉靖丁未年春月吉日,奉政大夫太醫院使致仕的昊郡人薛己謹序。」

[外科精要補](一卷,現存)

[竇氏(傑)瘡瘍經驗全書](醫藏目錄十二卷,現存)

申時行在序言中說:「宋朝有一位叫竇漢卿的人,在慶曆、祥符年間以治療瘡瘍出名。他被召入宮中醫治太子的疾病,不久太子就康復了,皇帝很高興,封他為太師,以國老稱之,並命令他編寫方劑,廣泛救治國內外的百姓。當時的人都知道竇氏的醫術很高明。他所著的書,詳細分析各種病症,繪製圖形,並制定方劑,具有一套完整的體系,確實是濟世救人的妙術。我朝以來,家家戶戶都有流傳,而且很多方子都很靈驗。他的後代子孫竇楠繼續在太醫院當醫生,他的兒子竇夢麟醫術更加精湛,名聲很大。因此他整理了前人遺留的著作,並增加了一些自己經驗的方子,刻印出版。竇漢卿是合肥人,曾經遊歷江湖,遇到一位高人,醫術更加精妙,可見他的醫術精湛並非偶然。竇夢麟號仲泉,現在家住無錫。他和華太學復陽一起遊歷,復陽是秋官補庵公的兒子,來到京城後,曾詳細講述過這件事。」

《四庫全書提要》指出:「《疳瘍經驗全書》共十三卷,舊本題宋代竇漢卿所著,卷首署名燕山竇漢卿,但申時行所寫的序,根據《宋史·藝文志》,沒有記載這本書,只記載有竇太師的《子午流注》一卷,也沒有詳細說明竇是什麼名字。因此懷疑這些說法是後人附會的。而且書中記載的很多病案,都是竇夢麟自己所述,可能是竇夢麟假託他祖父之名私自編寫的。清朝康熙丁酉年,歙縣人洪瞻岩重新刊印,聲稱是根據宋代刻印的秘本校對的,這也可能是虛假的說法。根據考證,竇傑是金朝末年的人,事蹟詳見於《明堂經脈類》,申時行的說法很可能是虛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