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六十八 (4)
卷六十八 (4)
1. 方論(四十六)
〔亡名氏七十二證眼論〕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菉竹堂書且作一卷)未見
〔七十二證眼科歌訣〕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闕(菉竹堂書目作一卷)未見
〔眼科口訣〕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菉竹堂書目作一卷)未見
〔石氏(光明)家傳方〕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顧氏(鼎臣)醫眼方論〕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亡名氏明目至寶〕國史經籍志四卷,未見
〔眼科捷〕讀書敏求記一卷,未見
錢曾曰。趙清常得此書於洪州李念襄。李傳寫於道士藍田玉。藍幸於世廟。名位顯隆。旋以不循道瘐死。此蓋錄內府秘藏本也。
〔還睛秘論〕讀書敏求記一卷,未見
錢曾曰。舊鈔本不著撰人。詳論目病之所由起。而續之以治之之法。深心於眼科者也。
〔顧氏(可學)眼科對證經驗方〕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胡氏(永年)明目方〕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張氏(景隆)眼目對證心法〕國史經籍志一卷,未見
〔亡名氏眼科撥雲圖集〕,二卷,未見
〔味齋經驗眼論方〕一卷,未見
按上二書見於澹生堂書目。
〔四要集〕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彭氏(用光)簡易便覽眼目方〕醫藏目錄四卷,未見
〔李氏(闕名)心授鴻飛仙丹辨證〕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亡名氏眼目神驗方〕醫藏目錄一卷,未見
〔神機著略〕醫藏目錄卷闕,未見
〔宜明眼科〕未見
按上見於本草綱目。
〔李氏(藥師)金鎞秘論〕十二卷,未見
四庫全書提要曰。金鎞秘論十二卷。舊本題梁溪流寓李藥師撰。不知何許人。自序稱唐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以三等法治病。藥師之稱。適符靖字。殆亦寓名歟。其書分十二門。皆論醫目之法。故曰金鎞。蓋取佛書金鎞刮眼之義也。
〔僕氏(鏞)杏莊集〕未見
按〔亡名氏明目良方〕二卷,存
饒鐸序曰。愚自早歲。觀書過度。患目旬月。遍求之醫弗能愈。一日先人樂志翁謂不肖曰。昔有一老軍。以眼科鳴世。還自遼陽。曾惠書一帙。寶藏久矣。子何不考是書以求其效。不肖於是展誦三複。如所謂醫瘴證候。輪廓根源。及眼目形狀。治要詩訣。靡不具載。遂令醫者按方用藥。
倏覺雙目瞭然。後初聞者為之駭愕。先人又喜而謂之曰。是書捷效如此。不可私於一己。異日倘得一官。當捐俸鏤板。以廣其傳。亦濟人利物之一端也。嗚呼,先人用心仁矣。今不肖幸而述。錄而鋟。亦不忘先人之命乎。
〔龔氏(廷賢)秘授眼科百效全書〕三卷,未見
〔哀氏(學淵)秘傳眼科七十二證全書〕六卷,存
〔醫氏(甫嘉)眼科指迷良方〕未見
按上見於醫學正印種子編附記。
〔亡名氏秘傳明目直指〕三卷,存
〔亡名氏眼科全書〕三卷,存
王協抄刻始末述略曰。余以辛卯。循序入都。應明經廷試。候選吏部。偶過京山友人秦公緒館中。見案頭有眼科抄本一部。披閱竟覺其有異。蓋世之專門是科者。止云七十二證。此則一倍有奇。前序列形證。後則因證配方。其中或治或不治。莫不條分縷析。備極精詳。未又附以點洗升煉。
白話文:
方論(四十六)
以下是一些關於眼科的古籍文獻,但大部分都已失傳,未能找到:
- 《亡名氏七十二證眼論》:據文淵閣書目記載,有一部一冊(菉竹堂書目則記載為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七十二證眼科歌訣》:據文淵閣書目記載,有一部一冊(菉竹堂書目記載為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眼科口訣》:據文淵閣書目記載,有一部一冊(菉竹堂書目記載為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石氏(光明)家傳方》:據國史經籍志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顧氏(鼎臣)醫眼方論》:據國史經籍志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亡名氏明目至寶》:據國史經籍志記載有四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眼科捷》:據《讀書敏求記》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錢曾說,趙清常在洪州從李念襄那裡得到這本書,李念襄則是從道士藍田玉那裡抄來的。藍田玉因受到世宗皇帝寵幸而顯貴,後來因不守道義而死在牢裡。這本書很可能是從宮廷內府的祕藏版本抄錄出來的。
- 《還睛秘論》:據《讀書敏求記》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錢曾說,這本古籍抄本沒有註明作者,詳細論述了眼睛疾病的起因,並接著提出了治療方法,可見作者對眼科研究很深入。
- 《顧氏(可學)眼科對證經驗方》:據國史經籍志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胡氏(永年)明目方》:據國史經籍志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張氏(景隆)眼目對證心法》:據國史經籍志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亡名氏眼科撥雲圖集》:有兩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味齋經驗眼論方》: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以上兩本書在《澹生堂書目》中有記載。
- 《四要集》:據《醫藏目錄》記載有四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彭氏(用光)簡易便覽眼目方》:據《醫藏目錄》記載有四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李氏(闕名)心授鴻飛仙丹辨證》:據《醫藏目錄》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亡名氏眼目神驗方》:據《醫藏目錄》記載有一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神機著略》:據《醫藏目錄》記載有卷數,但目前未見此書。
- 《宜明眼科》:目前未見此書。
- 這本書在《本草綱目》中有提到。
- 《李氏(藥師)金鎞秘論》:有十二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四庫全書提要》中提到,《金鎞秘論》共十二卷,舊版本題為梁溪的流亡人士李藥師所著,但不知道他是誰。作者在序言中說,唐朝的李靖用三等的方法來教導學生,因此也用三等的方法來治病。藥師的稱號正好與李靖的字相符,可能只是個代稱。這本書分為十二個部分,都在討論治療眼睛的方法,所以叫做「金鎞」,是取自佛經中用金屬刮眼睛的意思。
- 《僕氏(鏞)杏莊集》:目前未見此書。
- 《亡名氏明目良方》:有兩卷,目前尚存。
- 饒鐸在序言中說,他年輕時因看書過度,眼睛病了幾個月,遍訪名醫都無法治好。有一天,他的父親樂志翁告訴他,以前有一位老兵,因為眼科醫術高明而聞名於世,從遼陽回來時,曾送他們一本書,一直珍藏著。他建議饒鐸研究這本書,看看能不能找到治療方法。饒鐸於是仔細研讀了這本書,發現書中詳細記載了治療瘴氣的方法、疾病的根源、眼睛的形狀以及治療的訣竅,非常完備。他讓醫生按照書上的方法用藥,很快眼睛就好了。後來聽說此事的人都非常驚訝。他的父親很高興地說,這本書效果這麼好,不應該私藏,將來如果有機會做官,應該捐出俸祿刻印這本書,廣為流傳,也算是幫助別人。饒鐸為了不忘父親的遺願,便將此書刊印出來。
- 《龔氏(廷賢)秘授眼科百效全書》:有三卷,但目前未見此書。
- 《哀氏(學淵)秘傳眼科七十二證全書》:有六卷,目前尚存。
- 《醫氏(甫嘉)眼科指迷良方》:目前未見此書。
- 這本書在《醫學正印種子編附記》中有提到。
- 《亡名氏秘傳明目直指》:有三卷,目前尚存。
- 《亡名氏眼科全書》:有三卷,目前尚存。
- 王協在抄刻此書的過程中提到,他在辛卯年進京參加明經廷試,準備在吏部任職,路過京山友人秦公緒的住所,看到桌上有一本眼科抄本。他翻閱後覺得此書內容很不一般,因為當時的眼科醫書大多只提到七十二種眼疾,而這本書卻列出了一倍以上的病症。書中先詳細描述了各種疾病的症狀,接著說明如何根據症狀來配藥,包括哪些可以治癒,哪些難以治癒,都分析得非常詳細。書後還附有外敷、清洗和提煉藥物的方法。